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染料比布列希猩红为降解对象,采用细胞固定化技术,建立6种黄孢原毛平革菌的水处理反应器工作体系。研究表明,海藻酸钙小球-生物流化床、不锈钢网片反应器、以海绵和泡沫为载体的池形反应器(反应器Ⅰ和Ⅱ)及以裹夹生物海绵的钢丝网为载体的池形反应器(反应器Ⅲ和Ⅳ)等不同类型的反应器均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15—16d内,染料脱色降解率可达95%左右。相比较而言,反应器Ⅳ具有操作简单、反应启动快、处理水量大和节能低耗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类型和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高效生物反应器得到不断发展,出现了多种新型生物反应器。从厌氧升流式生物反应器发展的经验和反应器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升流式反应器的结构、三相分离器的形式和污泥颗粒化现象等3个新概念是高效新型反应器的基础,进而在广义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具有传质效率高、处理能力强、有机负荷高以及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的第三代高效生物反应器概念。  相似文献   

3.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以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净化微污染水源水为例,研究影响反应器处理效率主要因素的重要性顺序,试验数据进行关联度计算分析所得的结论与理论分析一致。从而表明,用该方法分析影响好氧反应器处理效率的各因素的重要性.具有要求试验数据少、结果可靠的特点,同时也得到了影响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效率各因素的重要性顺序。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新途径,采用了焦粒、活性炭负载Mn(NO3)2和Zn(NO3)2化合物粒子电极为第3极的三维电极反应器对二级生化处理后的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焦化废水中有机物去除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效果,并探讨了有机物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以焦粒为载体的粒子电极三维电极系统在pH为6.5,电导率为4 580μS/cm,电流密度为16 mA/cm2,投加量大于25 g/L时,降解20 min,COD去除率超过35%以上。焦化废水的降解的动力学研究表明,焦化废水降解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该研究可为三维电极反应器在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工程应用中提供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炭纤维(CF)和活性炭纤维(ACF)作为固定床厌氧反应器的生物膜载体,以不加任何载体的相同规格的反应器为对照,在中温(35±1)℃、连续进料条件下处理高浓度糖蜜废水,实验历时 165 d ,比较评价了2种不同性能的炭纤维作为载体的固定床厌氧反应器的运行性能。结果表明,CF 和 ACF 均是较好的微生物附着的载体材料,具有较强的处理高负荷有机废水和抵抗pH冲击的能力,能显著地提高反应器运行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高比表面积的 ACF 较之 CF 更易于微生物固着并挂膜。对照在进水 COD超过 20 000 mg/L,相应 OLR为 8.35 kg COD/(m3·d)时,系统开始酸化。而以 CF 和 ACF 为载体的反应器能在进水 COD 高达 70 000 mg/L ,相应的 OLR 分别为 36.85 和 39.06 kg COD/(m3·d) 的高有机负荷下运行,且系统的pH更稳定。对照及以 CF 和 ACF 为载体的反应器的最高容积产气率分别为4.33、17.12和16.12 m3/(m3·d);165 d 的累积产气量分别为5 665.4、22 675.8和26 112.8 L,后2者的产气量分别是对照产气量的 4.0 和 4.6 倍。  相似文献   

6.
去除污泥中重金属铬的生物淋滤反应器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微生物方法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生物淋滤法)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探索工程化的条件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设计了一套容积为1m^3的生物淋滤反应器,由生物淋滤池、搅拌器、曝气器和空气压缩机等构成。其中,搅拌叶轮由平叶桨和斜叶桨组合而成。利用制革污泥进行了半连续的生物淋滤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器中污泥与菌体和营养物质能充分混匀,经过2-5d的处理,污泥pH持续下降到2.0以下,污泥中铬的溶出率达90%-99.5%。  相似文献   

7.
采用上流式曝气生物活性炭法处理碱减量印染废水二级生物处理出水,利用TTC-脱氢酶活性(DHA)法监测反应器内DHA生物活性分布。研究发现反应器内生物炭表面附着生物膜活性较高,特别是反应器上部生物碳粒同样具有较高的DHA活性,这与反应器运行一年多能够保持对COD、色度和UV等较高去除率有一定关系。还研究了活性炭吸附、反应器反冲洗对DHA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为曝气生物活性炭法有效去除印染碱减量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改善生物膜反应器载体表面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常,微生物及广为应用的多聚体型生物载体表面均带有有负电荷。两者间产生的静电斥力严重阻碍了载体表面生物膜的形成。为强化微生物的载体上附着,提出了载体表面电荷改性新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氧化-Fe离子沉积技术。研究了4种等离子体对4种聚合载体(PE、PP、PS和PVC)的氧化强度及Fe^3+在处理后载体上的沉积。实验表明,处理后的载体表面生物膜形成速度加快,生物量显著增加,这项新技术为开发生物膜反应器新  相似文献   

9.
固定化假单胞菌降解油烟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艳玲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0):1856-1860
将从受油烟废气污染严重的土壤中分离筛选的具有较强降解油烟能力的假单胞菌利用活性炭为填料吸附固定后制成填料床生物反应器。实验考察了进气浓度、气体流量、气体停留时间、容积负荷等对油烟去除率的影响,初步研究了生物反应器的抗冲击能力。结果表明,活性炭填料对菌体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当油烟进气浓度小于100 mg/L,气体流速小于8 L/h,停留时间大于30 s,容积负荷为2.6~18.9 g油烟废气/(m3·h),生物反应器的降解效率可达到95%以上,且活性炭填料床反应器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微电解和催化氧化技术作为预处理,采用双循环厌氧反应器、生物接触氧化以及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吡啶类医药废水,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其中双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经预处理后的医药废水时,容积负荷可达8.6 kg COD/(m3·d),COD去除效率可达83.8%。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化学性质、环境释放机制以及其对环境构成的危害,归纳了壬基酚及其短链聚氧乙烯醚(NPnEO)在膜-生物反应器(MBR)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分析了其生物降解性和降解机理,探讨了MBR中活性污泥对其吸附能力和膜的截留能力,讨论了包括厌氧或好氧条件下的温度、水力停留时间、污泥停留时间等因素对于其降解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医药化工废水的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厌氧/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对生产医药中间体酰氯的废水进行了中试。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具有抗冲击能力强,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的优点,适合于处理水量小、浓度高的废水。当原水COD为7000~51550mg/L,pH值为4~13时,厌氧池去除效率保持在50%左右,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效率保持在80%以上,COD等指标可以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效生物反应器得到不断发展,出现了多种新型生物反应器.从厌氧升流式生物反应器发展的经验和反应器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升流式反应器的结构、三相分离器的形式和污泥颗粒化现象等3个新概念是高效新型反应器的基础,进而在广义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具有传质效率高、处理能力强、有机负荷高以及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的第三代高效生物反应器概念.  相似文献   

14.
将新型CAMBR反应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与膜生物反应器(MBR)优化组合)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研究温度对该反应器处理效能的影响。实验水力停留时间7.5h,混合液回流比设置为200%,pH值为6.5~8.5,溶解氧3mg/L左右。控制3个温度梯度:高温(32~37%),中温(20~25℃),低温(5~10%),每个温度运行35d。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系统出水COD、NH4.N、TN和TP平均浓度分别为25、0.5、12.5和0.7mg/L。在中温条件下,系统出水COD、NH4+-N、TN和TP浓度分别30、1.2、12.5和0.4mg/L。在低温条件下,COD和TP分别经过15d和20d调整适应,出水可恢复至35mg/L和1mg/L。由于低温(10%以下)对硝化细菌产生强烈抑制,出水NH4+-N去除率最终稳定在35%,TN去除率为40%。低温条件下,该反应器应用于污水处理中需注意适当保温,以保证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5.
气升循环分体式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新型膜生物反应器——气升循环分体式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和再生回用技术。该技术膜单元和生物单元分置,生物单元和膜单元间的水力循环利用气升动力,无需循环水泵,系统具有维护方便、运行能耗低和建设投资省等特点。采用该技术处理生活污水和厕所污水,处理水质可达到建设部颁布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给出了该技术处理生活污水和厕所污水的工程建设投资指标、水处理成本和水处理能耗指标,处理能耗0.6-0.8kWh/m^3。该新型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再生回用技术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技术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6.
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含染料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 ,尤其是在物化法 (包括辐射法、吸附 萃取法、磁分离法、混凝沉降法和氧化法 )、生物法 (好氧 厌氧氧化 -还原序列反应器、固定化微生物降解、膜生物反应器 )及生物 -物化联合法 (生物吸附剂、生物活性炭、厌氧折流板反应池 -生物接触氧化池 -混凝沉淀 -砂滤池处理工艺、水解酸化 -接触氧化法等 )中的新技术的研究现状 ,新方法、材料、工艺的应用方面 ,对提高此类废水的处理效果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性涂料使用过程产生的乙二醇乙醚有机废气,通过膜生物反应器进行处理,考察了进气浓度、停留时间、液体喷淋量以及循环液pH对净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降解乙二醇乙醚废气动力学;采用16S rRNA、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适宜的运行条件为停留时间10 s,循环液pH 7.60,喷淋密度1.2 m~3·(m~2·h)~(-1);生化降解乙二醇乙醚的最大反应速率为666.67 g·(m~3·h)~(-1);经过2次进气负荷的提高,反应器中的优势菌属发生变化,由30 d的Methyloversatilis、90 d的Methyloversatilis、Pseudomonas变为145 d的Thauera和Flavobacterium。膜生物反应器能够高效降解乙二醇乙醚有机废气,去除率可达99.6%,本研究为处理水性涂料产生的醇醚类有机废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反渗透(RO)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实验。原水经MBR系统处理后,COD去除率、ss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89.9%、100%和87.5%。MBR系统处理出水进入反渗透(RO)系统进行处理,硬度去除率和除盐率分别达99.62%和99.64%,同时可进一步除去剩余的COD、色度。系统出水水质满足生产回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将新型CAMBR反应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与膜生物反应器(MBR)优化组合)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研究温度对该反应器处理效能的影响。实验水力停留时间7.5 h,混合液回流比设置为200%,pH值为6.5~8.5,溶解氧3 mg/L左右。控制3个温度梯度:高温(32~37℃),中温(20~25℃),低温(5~10℃),每个温度运行35 d。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系统出水COD、NH4+-N、TN和TP平均浓度分别为25、0.5、12.5和0.7 mg/L。在中温条件下,系统出水COD、NH4+-N、TN和TP浓度分别30、1.2、12.5和0.4 mg/L。在低温条件下,COD和TP分别经过15 d和20 d调整适应,出水可恢复至35 mg/L和1 mg/L。由于低温(10℃以下)对硝化细菌产生强烈抑制,出水NH4+-N去除率最终稳定在35%,TN去除率为40%。低温条件下,该反应器应用于污水处理中需注意适当保温,以保证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20.
生物反应器填埋的沉降加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室填埋柱模拟实验,研究了生物反应器填埋操作方式对填埋层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卫生填埋方式相比,回灌经厌氧生物处理后渗滤液的生物反应器填埋方式能够加速填埋层的沉降,140 d内沉降提高比例达10%以上。我国填埋垃圾高含水率、高易腐有机物含量的特性,使得其填埋层的次沉降系数高于文献值。填埋垃圾有机物降解量及其引起的垃圾水分排出量与填埋层沉降有显著相关性,表明有机物降解是引起填埋层沉降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生物反应器填埋与传统卫生填埋方式初期沉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