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农药可生物降解性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6种农药废水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氧化塘处理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种农药虽有毒性,但都可以被特异驯化后的活性污泥微生物降解。对好氧菌降解性能的抑制作用主要受有机物浓度、温度、PH值和污泥浓度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基于 16SrDNA序列分析方法 ,在长度多态 (LPM)和 16SrDNA的GC含量二维水平分析了受重金属污染的活性污泥系统内细菌的优势种类和多样性 .设计的PCR引物可以将细菌分为三大类 :即 1)proteobacterialα&δ(变形杆菌α&δ) ,2 )pro teobacterialβ&γ(变形杆菌 β&γ) ,以及 3)flexibacter(屈桡杆菌 )和革兰氏阳性菌 .分析了未受重金属驯化和受重金属驯化的两类活性污泥系统在重金属作用下优势种和多样性的变化 ,结果显示未驯化的活性污泥系统多样性减少但优势种的变化微小 ,而驯化系统优势种有较大的变化 ,但多样性基本不变 .这一结果证实驯化有助于提高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抗性  相似文献   

3.
一定浓度的重金属对绝大多数微生物都有毒性,因此会影响到以生物学原理为基础的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PaoloMadoni研究了铬(VI)、铅、锌、铜、福等5种重金属对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的影响,使用的微生物种有纤毛虫类14种,其中浮游性一种,附着性8种,爬行类5种,有壳阿米巴类一种。所使用的重金属为氯化铅、重铬酸钾、氯化镉、水合氯化铜、氯化锌。在烧瓶中放入250ml的活性污泥样品,加入一定浓度的金属盐溶液加热至20C,边搅拌边通入空气,持续24/J’时,以不加重金属盐的活性污泥同法处理作对照,在显微镜下观察生物存活率,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废水生物处理中有毒物质毒性阀值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存在对微生物具有抑制的毒性物质,影响废水的生物处理。不同控制条件下,有毒物质毒性阀值有很大差异。文中就pH、水温、溶解氧、处理工艺、水力停留时间、生物体浓度、驯化等因素对有毒物质毒性阀值的影响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废水生物处理中毒性阀值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含盐废水SBR工艺的快速启动,研究采用逐步提高盐度负荷的方法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结果表明,盐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5、5.0、7.5和10 g/L时,经过280 d的驯化,活性污泥可以有效地降解含盐废水,COD去除率均高于82.92%,氨氮去除率高于90%,形成了以耐盐细菌为优势菌种的微生物群体,实现了SBR工艺处理含盐废水的快速启动。  相似文献   

6.
为强化处理制药废水中吲哚类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采用人工驯化高效好氧活性污泥方式对制药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以特征污染物吲哚为碳源,在葡萄糖共基质存在的情况下,采用梯度增加吲哚浓度的方式驯化好氧活性污泥,研究培养过程中活性污泥对吲哚降解特性和微生物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吲哚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但经过2个月强化培养,活性污泥可适应以吲哚为唯一碳源的环境,污泥中细菌种类主要为Comamonas(34.18%)和Acinetobacter(15.45%),可处理的吲哚浓度达200 mg/L,降解效率从80%升提高到98.6%以上,SOUR值稳定在7.61 mg/(g·h)以上,具备了在含吲哚制药废水深度处理工程中应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活性污泥工艺对重金属的去除及微生物的抵抗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活性污泥工艺通常被用于污水厂的污染物降解和有机物稳定,但同时它还能去除重金属,当重金属的浓度需从10—100mg/L处理到<1mg/L以下时,其更显得有效和经济。许多重金属可被活性污泥去除,去除率取决于操作条件及其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影响因子等。活性污泥细菌产生的胞外多聚糖为聚合物提供了吸附源,并在絮疑沉淀中起重要作用。不同的金属和不同的金属价态在多聚糖上的吸收结合位点不同,导致重金属去除率各不相同。在各种不同规模的活性污泥处理单元中,Fe、Cu、Cr、Pb和Zn有较高的去除率,而Ni、Mn相对较低。金属离子的存在能促使基因产生抗金属毒性的酶,对大多数重金属的抵御属于质粒编码系统,抗重金属的微生物在环境核复中将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抗生素废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庞胜华  刘德明 《环境科技》2006,19(1):14-15,18
研究PVA复合载体包埋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处理抗生素废水的工艺条件,活性微生物为经抗生素废水以10%浓度增幅驯化75d后的活性污泥。结果表明:进水ρ(CODα)为2000mg/L、曝气为20h、温度在10-45℃、pH值7—10、固定化颗粒与废水比例1:4是固定化活性污泥处理抗生素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CODCr去除率可迭80.57%。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不同浓度Cu2+及Cu2+和Zn2+联合对活性污泥系统CODCr去除的影响,并采用ToxTell生物传感器,以活性污泥为指示微生物,分析了上述金属离子的毒性抑制作用.结果表明,Cu2+浓度为5mg·L-1时,其对活性污泥工艺CODCr去除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其对CODCr的去除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Cu2+及Cu2+和Zn2+对活性污泥系统在抑制时间为1.5h时达到最大抑制状态,但随着曝气时间的延长,CODCr去除率呈逐渐上升趋势.ToxTell生物传感器对Cu2+和Zn2+的混合毒性具有良好的分析性能,其毒性分析结果与活性污泥工艺中CODCr的去除抑制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初步证实该生物传感器能很好地用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受Cu2+和Zn2+冲击的预警监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三种有机磷杀虫剂(杀螟松、甲基1605、乐果)废水生物处理模拟试验和微生物呼吸耗氧特性试验,表明三者均可被微生物降解;三者对未驯化活性污泥微生物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对驯化培养后的微生物菌群的生长、代谢有促进作用。有机磷杀虫剂的浓度,pH值,菌种培养条件等因素对微生物菌群的生态演替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都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某城市污水A~2/O处理过程中重金属去除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2/O法污水处理厂的城市污水实际处理过程中重金属的变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六种重金属(Cu、Zn、Pb、Cd、Cr、Hg)在处理过程中的去除率。研究结果表明:A2/O法对城市污水中重金属总的去除率是比较高的,都在78%以上,但在处理过程中受其存在状态、污水pH和本身的沉降、吸附、交换性质的影响,各种金属去除率并不完全相同的,总的去除率的大小顺序是:Zn>Hg>Cu>Cr>Cd>Pb。一级处理由于在同一pH、Eh下,不同的重金属以颗粒态和胶体存在的量不同,由高到低的顺序是:Cr>Cu>Zn>Hg>Pb>Cd。不同的金属离子与其配位基团的配位能力、离子交换能力和吸附能力不同,生化处理去除效果不同。从设计处理能力和重金属监测结果来看:一级处理水的主要控制项目多数达不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要求,应加大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能力,减轻陆源污染物对海域的污染负荷,提高中水的回用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进入污水/污泥中,对污水/污泥的厌氧消化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综述了纳米材料特性利用在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吸附还原重金属,作为电子供体提高厌氧消化效能,降解难降解有机物,减少硫化氢等),以及纳米材料可能对厌氧消化系统微生物的影响(释放金属离子毒性,通过吸附作用包被微生物细胞,破坏细胞膜,引起遗传物质损伤等)。提出最大限度降低纳米材料对厌氧消化系统微生物危害以及利用纳米材料特性促进污水/污泥厌氧消化过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将重金属(Cd、Pb、Cu、Zn、Ni)溶液添加到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中进行堆肥,考察了污泥的堆肥过程对重金属稳定化的影响。分析发现:进入污泥后各重金属中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的总占比顺序为Cd(72.31%)>Ni(65.83%)>Zn(33.67%)>Cu(19.49%)>Pb(7.40%)。说明Pb、Cu及Zn与污泥化学物质反应较快,而Cd及Ni的反应速率相对较慢。在整个过程中Pb形态达到稳定状态最快,Cu和Ni的形态稳定速度次之,Zn形态变化稍慢,Cd变化最慢。该结论可为污泥堆肥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印染污泥特性及其掺煤焚烧处置的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佛山6家印染厂污泥的基本性质和重金属污染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印染污泥有机质含量较高;对照农用污泥污染物限值和城镇污水处理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标准,Cr、Ni、Cu、Zn不同程度超标,说明印染污泥既不能农用,也不能混合填埋。污泥浸出液中重金属浓度远低于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限值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单独焚烧用泥质的污染物限值。污泥与煤掺混焚烧烟道气中二恶英浓度在0.0125~0.022 ngTEQ/Nm3,远低于GB 18485—2001《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限值和GB/T 24602—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单独焚烧用泥质》限值。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某制革、纺织印染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污水处理厂进水、出水和污泥中Cr、Zn、Cu、Ni、Pb、Cd、Fe、Mn等重金属含量、来源及污染分布特性,探讨了重金属对该污水处理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厂进水中Cr和Fe的含量最高,分别达16.40和15.80mg/L;重金属在污泥中发生富集,其中Cr和Fe的浓度高达12550和13671mg/kg。重金属在污泥中富集,不仅制约了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而且影响了污泥的固液分离性能和常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活性炭吸附法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机理和规律进行了,其吸附机理有离子交换、络合、化学吸附等,吸附平衡模式除了有Langmuir模式和Freundlich模式之外,还有表面络合模式;分析了pH、溶液的离子强度和初始浓度对单组分溶液吸附去除率的影响;论述了多个金属离子共存时活性炭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影响以及金属离子与有机物共存时活性炭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影响;最后展望了活性炭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含重金属硫酸盐废水是我国工业水污染的突出问题,利用硫酸盐还原菌的生物去除重金属的方法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能耗少、去除率高,没有二次污染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以混合培混养物作为接种污泥,考察不同浓度的重金属离子(Cu2+、Cd2+、Ni2+、Hg2+)对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SRB)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10 mg/L的Cu2+、Cd2+和20 mg/L的Hg2+对SRB还原硫酸盐的影响较小,硫酸盐最大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4.1%、94.6%、91.3%,与空白(93.9%)相近;20 mg/L的Cu2+对SRB的抑制最为强烈,硫酸盐最大还原率仅为48.2%,剩余金属离子(Cd2+、Ni2+、Hg2+)都分别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对SRB的抑制作用增强;相同浓度的重金属离子对SRB的抑制顺序为Ni2+>Cu2+>Cd2+>Hg2+,抑制浓度分别为10、20、30、60 mg/L。最后阐述了各个反应器中硫酸盐还原率最大时,(WCOD/WSO42-)与硫酸盐还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污泥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PAHs)的存在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深入研究9种不同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存在形态和15种PAHs含量水平的基础上,讨论了污泥中PAHs和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生活污水污泥中Zn的含量最高,其次为Cu,而As和Cd含量较低;工业废水污泥中各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制革污泥的Cr含量超过15000 mg·kg-1.污泥中As、Cr、Cu、Pb主要以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存在;Ni和Zn的酸溶态及可还原态的比例较高;Cd在不同污泥中的形态分布变化较大.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泥中∑PAHs的平均含量相差不大,分别为13.74 mg·kg-1和13.95 mg·kg-1.不同污泥中各PAHa呈现4环>3环>2环>5环>6环的分布特征,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和石油类污染是污泥中PAHs的主要来源.污泥中低分子量(2环和3环)PAHs与Cd、Ni、Zn等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与重金属作用于污泥中的微生物并最终影响微生物对PAHs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19.
With the advent of more stringent controls on wastewater treatment, sewage sludge production in Europe and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is increasing. With this increase comes the problem of sludge disposal, and recycling to land arguably offers an economically and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option. However, a major limitation of sewage sludge reuse is the potential release of heavy metals from the sludge and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to toxic levels in topsoils. The properties of the sludge play a cruci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initial release and subsequent 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in amended soils. Bioavailable forms of heavy metals in recently amended soils are most likely to be those that are bioavailable in the sewage sludge. In this paper, published research on the importance of sewage sludge characteristics on metal release and bioavailability will be reviewed and contrasted with original research. A selection of sludges from around Australia has been collected for this purpose. Through the use of incubation studies, isotope dilution techniques, ion-selective electrode measurements and 13C-NMR spectroscopy, the importance of a range of sludge properties on heavy metal behaviour in sludges and sludge-amended soils is addre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