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通过对广东惠州西湖水质的改善及构建水生生态系统的示范工程研究,即将水位调控、湖底底质处理、水生生物的种植养殖工程、系统优化维护管理等技术进行集成、总结,形成水生生态系统,构建和改善景观水水质的稳定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示范区与对照区比较,浊度下降最高值为80.6mg/L;透明度提高3-6倍;CODcr最大去除率为42.6%;系统对水体上下层溶解氧含量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示范区与对照区上层溶解氧含量最大相差值为1.2mg/L,下层为3.4mg/L;叶绿素a去除率达到80%以上;比较TN、TP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系统对TP的影响更加明显,最高去除率为68.1%,对TN的最高去除率为19.8%。  相似文献   

2.
新沂河污水净化生态工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北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提出了“清污两制、控源导流”的水污染控制战略。以这一战略为指导,实施江苏省水污染集中控制两线工程。对北线工程新沂河污水生态工程的背景、工程方案与设计、污水系统水质模拟进行了详尽论述。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筹光市将在牛头镇巨淀湖东侧兴建山东省最大的湿地——塘污水处理工程。工程实施后,日处理污水4万吨,极大地改善寿光市北部的生态环境。 该项目是充分利用水陆交错带水生植物的自净性能和环境容量来处理工业及生活污水的生态工程。工程总投资4341万元,占地2200亩,分两期施工,预计两年完成。  相似文献   

4.
水蕹菜对苏州重污染水体净化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浮床无土栽培技术,在苏州重污染河道上种植水蕹菜以控制重污染水体水质。不仅进行了静态试验,而且在重污染河道苗家河上作了示范应用,效果显著。静态试验结果表明,在气温35℃、水温30℃以上的条件下,水蕹菜对苏州重污染水体中的CODMn、TN、NH4^+-N、TP等的去除率分别为37.0%、92.9%、93.9%、94.3%;苗家河示范工程水域中水质有明最改善,透明度达90~130cm。由此证明水蕹菜是对苏州熏污染河道净化处理的优良生物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5.
将预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白酒生产废水,改造为ABR-SBR处理工艺。工程运行表明,当进水CODcr、BOD5、SS分别为883mg/L、300mg/L、368mg/L时,处理后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分别为标准值的47.7%、56%和35.7%。改造工程技术具有针对性强、出水水质好、启动速度快、运行稳定可靠、耐冲击负荷、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含油量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35℃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含油量(0%、1%、2%、3%、4%、5%)餐厨垃圾中温厌氧消化过程中日产气量、甲烷含量、总固体(TS)、挥发性固体(VS)、干物质产气率等的变化,为后续餐厨垃圾连续发酵的预处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5%含油量餐厨厌氧发酵周期最长,累计产气量最大,为5800mL。在消化过程中,沼气中甲烷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最高可达76%;于物质产气率随含油量增大而增大,依次为497.4、506.1、543.8、554.4、590.7和600.1mL/gTS;5%含油餐厨垃圾的TS和VS去除率最大,分别为34.4%和42.9%。  相似文献   

7.
自然循环污水处理系统(natural circulation system,NC)是日本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的污水人工渗滤处理系统,该技术将落叶、木屑、木炭和石头等自然材料作为填料,并通过各处理单元的有效组合,使该装置内的生物净化功能达到最佳效果。在江苏省宜兴市建立的示范工程显示:NC系统对污水中几个代表性水质指标有较好的去除,CODcr、BOD5、TP和NH4^ -N等指标基本去除率分别为49.51%-95.13%、50%-80%、35.60%-78.13%和71.98%-98.44%。  相似文献   

8.
大莲湖生态修复工程对水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莲湖是淀山湖水系中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的湖泊,从2008年12月起,为了改善水质,重建大莲湖生态环境,采取了塑造地型、设计护坡、调整水系、配置植物、构建快速渗透系统等措施治理大莲湖,分析了生态工程完工后半年多来大莲湖水质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经过生态修复后,其水质得到明显改善,COD、总氮和总磷分别比生态区外的鱼塘下降了68%、62%和74%;氨氮平均为0.27 mg/L,亚硝态氮平均0.02 mg/L,叶绿素a平均下降了72%。因此,将工程措施与生物净化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因地制宜地构建快速渗透系统是湖泊治理的一条有效途径,该修复工程的成功实施也为其他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针对Et处理量为1500m3的高校中水处理设施,论述了缺氧/好氧-MBR(A/O—MBR)处理工艺运行特性,完成了长效监测及经济性评价。系统MBR池污泥浓度(MLSS)控制在8~12g/L,缺氧池和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HRT)分别为3h和7h,污泥回流比为200%~300%。当进水COD、总氮、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481.3、75.1和65.8mg/L时,出水COD、总氮、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16.5、13.4和0.7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4%、81.9%和99.0%。在进行化学除磷的情况下,出水总磷的平均浓度为0.8mg/L,平均去除率86.5%。出水水质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的相应水质指标要求。经济性分析结果显示,该中水站的电耗为0.58kWh/m3。  相似文献   

10.
对序批式反应器(SBR)用于牛场污水的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研究了三个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有机负荷经对污染物对去除率、出水水质和污泥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10000mg/LCOD牛场污水,使用1dHRT,相应有机负荷率为10gCOD/L.d时,混合出水COD、TS、VS、TK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45%、21.4%、34.2%、53.2%和22.2%,上清液出水的分别为80.2%、63.4%、66.2%、75%和38.3%;两种出水的SCOD和NH3-N去除率相同,分别为50.0%和76.5%。经SBR处理后,污泥的沉降浓度性能也有了了比较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