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环境水文地球化学理论为基础并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研究区地下水样和土样的分析数据进行了处理。通过浸滤模拟试验、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等实验手段,对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两侧浅层地下水中铁、锰含量偏高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区地下水中铁、锰主要来自含水粘性土层,本区还原的介质环境及特有的地质条件对铁、锰含量偏高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共沉淀的富集作用,采用自制的离心管离心沉淀,以手持式X-射线荧光仪(XRF)测定,由此建立了表层海水中Fe,Ni,Mn,Cu,Zn,Pb的共沉淀-离心-XRF快速分析方法。测定时间为5 min/样;线性范围125μg/L~1 000μg/L,可以满足近岸表层海水中铁和锰的分析要求;基底加标200μg/L回收率为94.5%~116%;连续7次测定6种金属浓度均为500μg/L的海水加标样品,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6%~5.85%。与ICP-MS法比较,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本方法具有化学试剂污染小、方便快捷、可现场快速测定方法等优点。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厦门西港和福建九龙江河口表层海水中可溶态铁锰的现场测定,并在现场以手持式XRF对颗粒物中铁锰进行了测定,获得了该海域颗粒物中和海水中铁锰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本法基于存在氨三乙酸(NTA)为活化剂,锰(Ⅱ)对高碘酸钾氧化天青A(MA)的催化效应,并采用正交法确定最佳实验条件,本法测定锰的检测限0.06PPb,可用于饮用水中锰(Ⅱ)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离子色谱-原子吸收联用测定水体中的Fe(Ⅲ)和Fe(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芹  赵瑜  邓勃 《环境科学》1995,16(1):62-64
研究离子色谱(IC)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联用测定水体中铁形态的方法,用Shim-pack阳离子交换柱分离Fe(Ⅲ)和Fe(Ⅱ),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检测,Fe(Ⅱ)和Fe(Ⅲ)的检出限分别为3.8ng/ml和7.7ng/ml,本方法已用于检测自来水和河水的铁的价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铬天菁S(CAS)、1,10邻菲啰啉(phen)、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与锰形成的四元络合物而显色的分光光度法测定滏阳河水中锰,检出限为0.02mg/L,加标回收率85.0%~96.0%,相对标准偏差为1.7%,同时对仪器及监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采用铬天菁S(CAS)、1,10邻菲啰啉(phen)、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与锰形成的四元络合物而显色的分光光度法测定滏阳河水中锰,检出限为0.02mg/L,加标回收率85.0%~96.0%,相对标准偏差为1.7%,同时对仪器及监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周继红  连延军  赵军广 《环境工程》2008,26(1):74-74,87
采用铬天菁S(CAS)、1,10邻菲哆啉(phen)、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与锰形成的四元络合物而显色的分光光度法测定滏阳河水中锰,检出限为0.02mg/L,加标回收率85.0%~96.0%,相对标准偏差为1.7%,同时对仪器及监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现有测定水中铁的方法中,经典的硫氰酸盐法、试亚铁灵法、邻菲罗林和向红邻菲罗林法是最为常用的,但灵敏度不高。本文研究了铁(Ⅲ)与2-(5-溴-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酚(简称5-Br-DMPAP)形成络合物的条件及其光度性质。发现在乙酸介质中显色,该法有良好的选择性,且灵敏度比上述方法高三倍多。应用于水中铁的测定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实验部分 一、仪器与试剂配制 721型分光光度计,1cm比色皿。 标准铁溶液100μg/ml,准确称取纯铁丝(先用稀盐酸洗去表面氧化物后烘干)或金属铁粉0.100g,加入1∶1硝酸10ml,加热溶  相似文献   

9.
以毕节市五个具有代表性的煤矿废水为样本,分析了矿井废水中铁、锰、铜、锌、铅、镉几种重金属成分及其含量,为毕节市在环境保护中对煤矿废水监测和煤矿周边土壤污染调查、治理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该地区煤矿废水主要含有铁、锰、铅三种重金属。其中铁最高浓度为45.5352 mg·L-1,锰最高浓度为2.6736 mg·L-1,铅最高浓度为0.0526 mg·L-1。矿井废水中铁含量较高时,伴有锰元素且含量也较高。在煤矿废水监控和周边土壤污染调查、治理时应以铁、锰、铅三种重金属为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0.
结合文山县当前饮用水源中铁锰超标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周边环境对文山县饮用水水源地的影响,阐述了饮用水中铁、锰超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出了解决饮用水中铁锰超标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方法,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山县饮用水水源铁锰超标调查研究、处理方法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文山县当前饮用水源中铁锰超标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周边环境对文山县饮用水水源地的影响,阐述了饮用水中铁、锰超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出了解决饮用水中铁锰超标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方法,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庆市地下水中铁、锰变化规律及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5年来对大庆地区地下水中铁、锰的监测结果,总结出地下水中铁、锰变化规律,并浅析了其形成。  相似文献   

13.
火焰原子吸收法与邻菲啰啉光度法测定水和废水中铁具有精密度高、准确度好的持点。用两种方法测定的考核样为1.37mg/L及1.35mg/L,均为合格。两种方法均具有很强的可比信,都能满足水和废水中铁的测定,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火焰原子吸收法与邻菲口罗啉光度法测定水和废水中铁具有精密度高、准确度好的持点。用两种方法测定的考核样为1 37mg/L及1 35mg/L,均为合格。两种方法均具有很强的可比信,都能满足水和废水中铁的测定,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锰介导的厌氧氨氧化(锰氨氧化)是最近发现的一种新型微生物脱氮途径,然而很少有研究报道农田沟道中的锰氨氧化过程和反应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群落锰还原菌.本研究经过340 d锰还原菌富集培养实验,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证实了锰氨氧化在农田沟道土壤中的存在.结果表明,在锰氨氧化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氨氮的氧化和MnO_2的还原,以及NO_2~-、NO_3~-、~(30)N_2和Mn~(2+)的产生,锰氨氧化平均速率为2. 88 mg·(kg·d)~(-1),氨氮平均去除率为20%,总氮去除率平均可达15%.另外,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经过340 d富集培养实验,在门水平上锰还原菌丰度从原来的27%增加到了70%,其主要的锰还原菌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和地发菌属(Geothrix),相对丰度分别为26. 63%和4. 07%.实验结果证实了农田沟道中存在二氧化锰介导的厌氧氨氧化过程,可以认为锰氨氧化是微生物脱氮过程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酸性条件下,盐酸林可霉素(Lincomycin hydrochloride,LCHC)对Ru(bipy)_3~(2+)-Ce(Ⅳ)化学发光体系有增敏作用,且化学发光强度随着LCHC浓度增加而增加,由此建立一种Ru(bipy)_3~(2+)-Ce(Ⅳ)化学发光体系快速测定LCHC的新方法。在优化的条件下,化学发光强度与LCHC的浓度在1. 0×10~(-6)~1. 0×10~(-3)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 999 01,方法检测限为3. 0×10~(-7)g/m L(3S/N)。对5. 0×10~(-5)g/m L的LCHC 11次连续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 0%。并将建立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应用到3种环境水体(南明河水、雨水和自来水)中LCHC的检测。环境水体中LCHC检测结果的RSD在1. 7%~5. 2%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6. 7%~106. 7%之间,结果准确可靠,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不同上覆水对SOD实验室测定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苏州河水和曝气蒸馏水作为苏州河北新泾段底泥耗氧量(sOD)测定的上覆水,进行sOD测定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采用蒸馏水作上覆水测得的sOD明显大于采用河水作上覆水时的sOD值,两者呈比较明显的线性关系.河水作为试验上覆水更加符合河流的实际情况,以河水作为上覆水时的测定结果为准,苏州河北新泾段的sOD为0.75~4.9g(O2)/(m2@d).  相似文献   

18.
化学耗氧量的测定方法有铬法和锰法。铬法适用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测定,锰法适用于地表水的测定。这两种方法的反应机理、反应条件大不相同。所以,用两种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测定时,数据会出现很大差异。我们通过实验,对铬法和锰法的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溶解态Fe(Ⅱ)和Mn(Ⅱ)常共存于还原性地下水中,受O_2扰动Fe(Ⅱ)会快速发生氧化。为了解地下水化学组成对Fe(Ⅱ)氧化过程中锰氧化菌Pseudomonas putida MnB1失活的影响,利用平板计数和邻菲咯啉显色法研究了pH值、天然有机质和阴阳离子对Fe(Ⅱ)氧化过程中MnB1菌株活菌数量和Fe(Ⅱ)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7.0的实验体系中MnB1菌株的失活率大于pH值为6.6的实验体系;柠檬酸钠、草酸和腐殖酸均能抑制MnB1菌株的失活,其机制可能为抑制铁(氢)氧化物沉淀的生成,其中草酸和腐殖酸的抑制作用大于柠檬酸钠;PO■通过与Fe(Ⅲ)形成不可溶的非晶态铁(氢)氧化物,从而促进MnB1菌株的失活;Mg~(2+)、Ca~(2+)的加入可通过降低实验体系的pH值以及共存的Cl~-竞争·OH,进而抑制MnB1菌株的失活。该研究结果补充了对地下水中铁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云南洱海沉积物--水界面铁、锰的分布和迁移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洱海是一永久性含氧湖泊。对洱海沉积物中铁、锰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说明洱海沉积物中铁的循环比锰微弱的多,铁氧化物的还原作用受到了溶解氧和锰氧化物的双重控制。输入沉积物中的铁大部分都保存于沉积物中。锰氧化物的还原虽然也受到溶解氧的制约,但其还原作用仍很激烈,所以锰对环境的敏感程度比铁高,沉积物中的铁具有环境记录意义,而锰不具有环境记录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