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利用生态足迹评价模型计算甘孜州1995~2007年生态足迹,并分析甘孜州的生态安全状况。甘孜州人均生态足迹从1995年的1.480467hm2增加到2007年的1.766288 hm2,以耕地与草地为主;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95年的5.646667 hm2减少到2007年的5.328501 hm2,减幅较小,生态承载力结构具有不对称性,以林地与草地为主;人均生态盈余从1995年的4.1662hm2减少到2007年的3.562213hm2,林地人均生态盈余基本稳定在5.0 hm2左右,是甘孜州人均生态盈余的主要贡献者;生态压力指数在0.280852~0.350215波动,生态占用指数在0.528738~0.718585波动,生态协调性指数在1.875003~2.327831波动。结果表明甘孜州生态环境处于安全状态,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葫芦岛市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和生态足迹指标对葫芦岛市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2000年~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达2.376 4 hm2,全市生态足迹达642.252 9×104hm2,人均生态承载力0.595 6 hm2,全市生态承载力160.914 7×104hm2,人均生态赤字1.780 8 hm2,全市生态足迹赤字高达481.338 2×104hm2。葫芦岛市生态系统处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生态足迹模型为研究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提供了一种廉价而快速的计算框架,作为确定葫芦岛市生态承载力的方法与模式,简单、综合而且实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足迹的石家庄市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家庄市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1996—2006年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等进行了测算与纵向对比分析,并与国内外其他地区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市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6年的0.3616hm2/人下降到2006年的0.3227hm2/人,而同期的人均生态足迹从2.4893hm2/人增加到4.690hm2/人,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水平远超过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水平,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反映出石家庄市的土地生态系统安全性不高。  相似文献   

4.
以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2008年、2009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该县生态足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米易县人均生态足迹为1.0657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0405 hm2,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大致相当,米易县处于地区非可持续性—全球可持续性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立体气候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哈尼梯田遗产地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是梯田持续发展的基础。定量评价两者之间的供需状态对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考虑到哈尼梯田生态系统的多重生态服务功能尤其是梯田的复合生产功能,引用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以元阳县全福庄为例,对遗产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为:全福庄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37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72hm2/人,人均生态盈余为0.35hm2/人,全福庄基本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但盈余空间不大。从主要组成项目看,耕地的生态亏损最大,为0.44hm2/人;水域的生态盈余最多,为0.89hm2/人。因此,大力发展"稻—鱼"农业模式是扩大生态承载力、降低生态足迹、提高居民收入、维持遗产地生态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作为长江流域上游唯一的直辖市,在促进城乡统筹改革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其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分析了重庆市2005年~2012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并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足迹强度指数等指标对其进行可持续性评估。结果表明:重庆市人均生态足迹由2005年的1.4527 hm2/cap增至2012年的1.9105 hm2/cap,人均生态赤字由0.9887hm2/cap上升至2012年的1.4224hm2/cap;人均生物资源足迹与人均能源生态足迹所占百分比平均为62.78%,37.22%;万元GDP生态足迹由2005年的1.33 hm2/万元降至2012年的0.56hm2/万元;生态足迹强度指数由2005年的3.13上升为2012年的3.91。结合重庆市加快5大功能区建设基础上提出人口控制、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环境保护标准、划定重庆市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区生态红线、调整农业结构布局等方面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对山西省太原市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太原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6.0139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94hm2,出现了5.619hm2的人均生态赤字,表明太原市面临的生态压力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减太原市生态压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域资本利用程度是三维生态足迹的意义之一,对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对2000—2015年四川省21个地市州的足迹深度和足迹广度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偏最小二乘法探讨了四川省三维生态足迹的主要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总体上,四川省整体人均三维生态足迹为增加,表明对资源的占用水平越来越高;(2)各地市州的人均足迹广度变化类型有连续下降型、先降后升型、波动变化型三种情况,足迹广度最大的是广元市,最高值为0.5833hm2/人,最小的是成都市,最低值为0.1822hm2/人;(3)人均足迹深度主要有波动上升与波动下降两种类型,德阳市是足迹深度最高的地区,年均1.7789hm2/人;甘孜、阿坝两州存量资本未被占用,足迹深度为原长1;(4)对四川省三维生态足迹进行驱动因子分析,发现VIP值较大的多为经济因素,它发挥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兰坪矿区为例,应用生态足迹法对其1986-2009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研究,探讨典型生态脆弱矿区的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原因.结果表明:①随着人口增长,兰坪矿区人均生态承载力下降了0.54hm2,人均生态足迹则上升了0.41hm2.②人均生态盈余减少了0.95 hm2,年均降幅为3.04%,可供未来使用的生态资源潜力在减少.③生态盈余的保持依赖于兰坪矿区经济增长中技术和结构优化导致的生态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临沂统计年鉴》与临沂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数据为依据,计算分析了临沂市近10年来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8年临沂市的平均生态足迹为2.4056hm2/cap,平均生态承载力为1.5828hm2/cap,平均赤字0.8228hm2/cap,生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此外,临沂市万元GDP生态足迹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表明临沂市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良性转变。  相似文献   

11.
以《临沂统计年鉴》与蒙阴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数据为依据,计算并分析了沂蒙山腹地县级区域——蒙阴县1999—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蒙阴县1999—2008年的平均生态足迹为2.0531hm2/cap、平均生态承载力为0.8949hm2/cap、平均赤字1.1572hm2/cap,生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此外,蒙阴县万元GDP生态足迹值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蒙阴县资源利用得到提高,经济增长方式向良性转变。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分别计算河南省2000—200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以定量研究河南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选取人均GDP、城市化率、恩格尔系数、第三产业比重、居民消费水平、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现代化程度、人均耕地面积等8项经济驱动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定量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从2000年的1.745796hm2增加到2007年的3.019299hm2,而生态承载力由2000年的0.373397hm2下降到2007年的0.361618hm2,导致生态赤字逐年增大,且人均生态足迹高于全国以及相邻省份;社会经济强烈驱动着人均生态足迹的变化,其中人均GDP、城市化率、居民消费水平、农业现代化程度等与人均生态足迹有较强的相关性,是影响区域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包头市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是一种度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综合指标.在阐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概念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测算了包头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包头市2006年存在生态赤字,人均1.192765hm2,生态压力指数已达1.77.纵向比较得知,包头市经济建设中资源利用强度较大并造成生态承载力下降,生态足迹上升,这表明包头市生态系统正承受着较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生态足迹是衡量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采用生态足迹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探讨了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5800hm2,生态足迹供给仅为0.4415hm2,出现了2.1915hm2的生态赤字。虽然长株潭城市群在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但其城市群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土地生态系统已处于超负荷状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是一种不安全状态。针对此,提出了一些措施来改善该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的安全状况,以期为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试点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北京市郊县柳沟村的实证研究,得到乡村旅游生态足迹的特点和构成.研究发现,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多功能性节约了部分生态足迹,该村60万游客2011年生态足迹为2266.724chm2,平均0.003778chm2/人,是一种生态足迹较小的旅游方式;占用土地类型比例依次是化石能源地45.37%、可耕地44.79%、水域9.69%、建成地0.15%.从旅游环节来看,食宿、交通、游购娱、废弃物处理比例分别为46.06%、27.25%、22.54%、4.15%.由于本地不具备生产条件或生产优势,食物贸易转移了部分生态足迹,目的地发展旅游业可提高生态效率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基于能值理论,结合生态足迹方法,构建能值生态赤字/盈余、渔业足迹强度(D)、社会发展压力指数(I)和经济协调指数(Q)参数评价海岛可持续性,选取典型海岛城市浙江省舟山市作为案例研究。结果显示:2003—2017年舟山能值足迹、能值承载力均呈上升趋势;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共增加15.78 hm2,增幅为63.26%;人均能值承载力增加5.20×102 hm2,增幅为82.86%;其中,化石能源用地能值足迹增加最多,社会经济承载力增加最多,而自然承载力却有所下降。能值生态赤字/盈余和经济协调指数不能完全反映区域可持续性,区域渔业足迹强度的不断增加表明当前的渔业经济模式不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发展压力指数增大也进一步表明舟山的发展状况偏离了可持续性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生态安全测算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12年黑龙江省不同土地类型及各市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安全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1不同土地类型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存在很大差别,其中牧草地消费最高(8.87hm2/人),其次是能源用地(6.20hm2/人)和水域(2.59hm2/人),其他类型土地消费相对较小;而对生态承载力,林地和耕地的生态承载力所占比重最高,分别占50%和48%,其他土地类型的生态承载力可忽略不计。2城市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对地区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影响较大,工业城市哈尔滨、大庆和齐齐哈尔的生态足迹较高,而国有林区覆盖的区域大兴安岭、黑河和伊春的生态承载力较高。  相似文献   

18.
王磊  李兵 《四川环境》2009,28(4):69-73
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及目前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生态足迹模型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生态足迹改进模型,对成都市2003年至200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并对成都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3年的1.1221hm2增长到2007年的1.1914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003年的0.2902hm2减少到2007年的0.2580hm2.根据在改进模型下的指标计算结果,近5年来成都市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仍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而且生态压力大,生态与经济的协调性差,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  相似文献   

19.
采用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珠海市2000-2012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通过计算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对其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评价.总体上,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比2000年有所增加,但从2010-2012年的数据来看,人均生态足迹、生态赤字、万元GDP生态足迹等指标出现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从生态足迹的多样性变化来看,近年来珠海市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况有所好转.目前,虽然珠海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处于稍好状态,但也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足迹的焦作矿区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焦作市2004-2010年的生态赤字和生态补偿进行分析,预测了其生态赤字和所支付生态补偿金额的趋势.结果表明:焦作市的人均生态赤字从2004年的2.3548 hm2增加到2008年的3.2426 hm2,随后又下降到2010年的2.9989hm2,但总趋势是增加的,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生态补偿的金额在2008年达到最大值8.42亿元,其后有所下降.预测出2015年的人均生态赤字为1.1438 hm2/人,生态补偿基金为7.50亿元,生态赤字和生态补偿基金均有所减少,可见焦作城市转型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