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湖南是有色金属之乡,承载着几千万人口饮用取水的湘江流域是湖南的母亲河,也是湖南百分之八十的重金属污染富集之地.为确保湘江两岸群众的饮水安全与身体健康,重金属污染治理已成为湖南省决策层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2011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规划投资500多亿元彻底消除污染源.为抓紧完成实施方案的各项任务,湖南省政府办公厅于2012年6月下发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计划到“十二五”末达到基本解决突出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优化涉重金属产业结构、全面治理工业污染源、控制涉重金属企业数量与重金属排放量并逐步解决历史遗留污染问题等目标.  相似文献   

2.
湘江衡阳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湘江衡阳段28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d、Pb、Cu、As、Cr、Zn)总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参照国内相关标准和背景值,运用相关性分析与地累积指数分析法对检测结果进行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表层沉积物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排序为:Cd>Pb>Zn>Cu>As>Cr,湘江衡阳段沉积物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其中位于水口山工业区的中游水域沉积物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综合治理后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污染程度,2015年12月对洞庭湖沅江市南嘴等31个点位采集0~20 cm沉积物,测定了沉积物中Cu、Pb、Zn、Cr、Cd、As、Hg的含量,基于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洞庭湖重金属污染有所改善,但仍比较严重,以Cd最为严重,其次是Pb和As,且三大湖区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为南洞庭湖>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地积累指数法显示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顺序为Cd>Pb>As>Zn>Cu=Cr>Hg;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显示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的大小顺序为Cd>Hg>As>Pb>Cu>Zn=Cr。对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来源分析发现,湘江、沅江、资江入口为重金属Cd污染最严重的3个点位,Cd主要来源于湘江、资江、沅江;Pb含量最高的点位为东洞庭湖龙口村,达到138.7 mg/kg,为工业企业集中区;Hg含量最高的点位依次为沅水入口、目平湖中与南,Hg的污染分别主要来源于沅水和周边27家污染企业;As含量最高的点位依次为澧水入口、湘江入口、资水入口和大通湖渔场内湖,说明澧水、湘江、资水给洞庭湖带来了As的污染,而大通湖渔场内湖的As来源于附近工农业污染。因此,治理湘江、沅江、资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是控制洞庭湖Cd、Pb、As和Hg污染的重点途径。研究结果为洞庭湖水资源保护与有效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合理规划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湘江衡阳段地表水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文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测定了湘江衡阳段21个采样点地表水及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地表水中6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单因子污染指数均<1,水质良好;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整体变化范围0.404~4.991,水质未受到严重污染。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元素均有不同程度超过背景值。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已受到Cd和As偏中度污染和Cr、Cu、Pb和Zn的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该江段存在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其中Cd为高潜在生态风险,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贡献率为77.66%,单一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大小依次为Cd>As>Cu>Pb>Cr>Zn。  相似文献   

5.
资讯快递     
《环境保护》2009,433(23)
要闻11月20日,张力军副部长到湖南省检查指导污染减排及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充分肯定湖南污染减排及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强调要抓紧做好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11月23日,吴晓青副部长在广西出席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暨环保验收现场交流会。他强调,中  相似文献   

6.
污染水体重金属化学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湘江霞湾重金属污染江段沉积物及其相应体系,模拟实验研究了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量及释放规律,获得了在50—150d的模拟实验期间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速率及相关系数,同时讨论了不同水环境条件对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典型河流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Hakanson的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湘江株洲段丰、平水期和枯水期采集的72个表层底泥样品进行分析,评价重金属Pb、Zn、Cd、Cr、As及Hg对河流水域的污染程度及其对河流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影响。结果表明:从朱亭断面到白石断面枯水期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丰、平水期低;底泥疏浚后霞湾断面底泥中的重金属在短时期内得到控制,但是一段时间后重金属污染仍然存在。湘江株洲段各采样断面污染程度排序为:马家河断面>霞湾断面>白石断面>一水厂断面>枫溪断面>朱亭断面。各断面表层底泥总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都达到了重度或者严重的强度。  相似文献   

8.
株洲城郊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Pb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采集湖南株洲城郊农田区表层土壤(A层),并分析其Cd、Hg、Pb、Zn等重金属元素含量,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为示踪这些金属元素的来源,选择农田区典型土壤样品及湘江沉积物、污染源区土壤样品,进行重金属元素含量和Pb同位素组成测定.结果表明,农田区A层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Cd、Hg、Pb、Zn含量最高,分别为21.71、24.52、261.49、577.94 mg·kg-1,且Cd、Pb、Zn元素之间显著相关,而研究区附近湘江水体和沉积物中这些元素含量没有增高,说明这些重金属不是来自湘江,而是可能主要来自冶炼厂;铅同位素显示,冶炼厂附近A层土壤206Pb/207Pb值(1.150~1.164)低于周边区域A层土壤(1.164~1.169),208Pb/206Pb值(2.108~2.122)高于周边地区(2.106~2.119),说明受到人为污染的影响.从污染区分布空间位置和铅同位素源解析的结果看,农田区土壤中Cd、Hg、Pb、Zn等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源是冶炼厂的冶炼烟气粉尘及与农耕活动有关的其他人为污染.  相似文献   

9.
湘江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41,自引:23,他引:18  
采用美国TCLP(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提取重金属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对湖南省湘江流域土壤重金属生态环境风险进行评价.沿湘江流域采集72个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的6种主要重金属的总量、TCLP提取的有效态含量及土壤样品的污染级别.结果表明,湘江流域土壤As、Cd、Cu、Zn、Ni和Pb总含量分别在4.25~549.67、0.13~76.84、11.49~281.69、7.75~7 234.81、5.50~56.65和8.60~2 084.81 mg.kg-1范围之间,TCLP提取态含量分别在0.02~10.97、0.06~28.41、0.04~72.29、0.59~1 152.32、0.07~10.65和0.17~1 165.58 mg.kg-1范围内.TCLP提取的土壤Cd、Cu、Zn、Ni、Pb有效态含量分别与其总含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72个土壤样品中属安全水平、警戒水平、轻污染水平、中污染水平和重污染水平所占的比率分别为60.52%、11.33%、5.65%、4.22%和18.38%,说明湘江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我国发生了陕西凤翔、湖南武冈、云南东川等多起重金属、类金属污染事件,并多次成为群体事件的导火索,"重金属污染"已然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中央的高度关注,为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也已被列为环保部2010年污染防治工作的头等大事。本期业务探讨栏目以重金属为主题,约请相关作者解析了2009年典型重金属污染事件,讲解了准确测定重金属含量的方法,并全面介绍了重金属的相关知识背景,以期让广大读者对重金属污染及防治有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湘江流域环境污染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水质、底泥、两岸土壤和植物以及两岸人群患病率分析了湖南省湘江流域的环境污染情况,结果表明湖南省湘江流域的污染较为严重。分析认为历史污染物排放,地质原因,矿山开采,植被变迁以及蚋污能力变小是导致湘江污染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污染治理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长沙市乔口镇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基线值的厘定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凯  韦朝阳  杨晓松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2):3076-3083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强,土壤表层重金属含量趋于上升.作为区分自然背景和人为影响的指标,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基线为土壤的污染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本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乔口镇为研究区域,利用标准化方法和累积频率曲线法两种方法,计算了这一区域土壤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基线值,并利用富集因子来评价当地的重金属污染状态.结果表明,除极少数样品外,这一区域绝大多数样品并未受到明显的人为污染.乔口镇地处湘江下游,其地球化学基线值可以为长沙-株洲-湘潭(简称长-株-潭)经济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湘江石峰大桥至马家河大桥区段的湘江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该区段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Cu、Pb、Zn、Cd、Cr、Mn、As和Hg的含量和赋存形态.结果表明,Cd和As的平均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限值,Mn平均含量超过我国土壤元素背景值(583mg/kg).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风险,表明5个采样点中有4个采样点潜在生态危害综合指数均超过600,属于很强生态危害程度.最后通过连续实验研究了不同流速、不同pH值对沉积物中Cu、Zn、Cd以及Mn释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水流速度、降低上覆水体pH值均可促进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实验还发现4种重金属的释放通量都比较小,其中释放通量最大的Mn为7.50 μg/(g·d),沉积物中重金属向水环境的释放是一个缓慢、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主要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简要综述了中国主要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Cd、As、Zn、Pb、Cu、Hg、Cr)的分布特征,系统讨论了区域城市化进程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了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中国主要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危害指数。结果显示,中国主要水系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复合污染状况评价结果是:Cd>Hg>Pb>As>Zn>Cr>Cu。其中,Cd元素的Eir值介于41.25~1755.00之间,属于轻微到极强生态危害,其中大部分样点属于强至极强生态危害。Hg元素的Eir值介于115.29~470.83之间,属于强到极强生态危害,其中大部分样点属于很强至极强生态危害。地区对比而言,综合污染状况以海河和珠江较为显著,长江污染最轻。就其来源来讲,海河流域和珠江流域污染来源主要为工业污染,长江和黄河主要是流域岩石风化和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15.
长江经济带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张浙  卢然  伍思扬  贾智彬  王宁 《环境科学》2022,43(7):3763-3772
研究长江经济带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是推动长江经济带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前提.通过搜集2006~2020年间长江经济带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关研究,并对搜集文献采样数据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克里金插值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法对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分布规律和健康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矿山土壤中Pb、 Cd、 Cr、 Hg、 As、 Zn、 Ni和Cu含量平均值超我国长江经济带土壤背景值,Cd和Hg累积程度显著;污染评价结果显示8种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小为:Cd>Hg>Pb>Zn>Cu>As>Ni>Cr, Cd和Hg污染程度最高,存在超60%的样本点处于中污染以上;污染评价显示锡矿和铅锌矿土壤污染较其他矿种明显突出;健康风险评估显示经口摄入为非致癌和致癌风险的主要摄入途径,总非致癌和致癌风险指数均处于不可接受范围内,且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各省市矿山土壤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明显高于下游.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2000-2009年湘江中上游7个河断面140个沉积物样本,对河段沉积物样品中Cu、Zn、Mn、As、Hg、Cd、Cr和Pb 8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并采用Sperarmen秩相关系数和底质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变化趋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河段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污染因子为Hg、Cd和...  相似文献   

17.
长江水系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性评价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王岚  王亚平  许春雪  安子怡 《环境科学》2012,33(8):2599-2606
对2007年采集的长江水系表层沉积物中的9种重金属(Cr、Co、Ni、Cu、Zn、Pb、Cd、As和Hg)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除了重金属Cr、Co、Ni外,Cu、Zn、Pb、Cd、As和Hg的含量都明显高于20世纪90年代调查结果.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6.75%,表明了重金属的3种主要来源,分别为采矿与工业排污、岩石的自然风化与侵蚀和城市电镀工业废水与自然源.地累积指数和富集因子评估结果同时显示,长江水系表层沉积物中未受Cr、Co和Ni的污染,Cu、Zn、As和Hg受轻度污染,而Cd和Pb的污染最大.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各重金属单因子生态危害程度为CdHgAsZnPbCuCoNiCr.综合潜在生态指数表明,在61个位点中,中等生态危害的样点占36%,有3个位点属于强生态危害范畴,即长江干流重庆段、支流资水洞庭湖入口和信江位点;而支流湘江衡阳段、湘江株洲段、湘江洞庭湖入口、洞庭湖和安徽顺安河位点为极强生态危害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