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根据 198 1年的地形图资料和 1997年的 TM资料 ,利用遥感和 GIS方法对江苏省里下河地区的大纵湖和蜈蚣湖水体信息进行了动态监测 ,发现由于围湖养殖导致两湖面积减少很快 ,滞涝库容急剧下降 ,对该区滞洪和航运带来不利影响 ,并直接影响该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湖泊面积的减少 ,指出了保护湖泊资源和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为该区合理利用湖泊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湖泊水域环境与湖泊自然资源是统一的,资源利用不合理就会引起湖泊环境生态的恶化。本文通过大量考察资料对洪湖围垦前后的环境生态变化的分析,阐明了湖泊的过度围垦不但损害了湖泊资源,引起环境生态的劣变,造成湖区生态功能的失调,而且对水产、农业生产带来巨大遗患。文中指出,从长远考虑,制止围垦,留湖调蓄,保护和珍惜湖泊资源,合理调整生态群落结构,建立新的湖泊生态系统;对洪湖现存资源只有合理利用,才能更好地保护湖泊生态。同时又只有建立一个以经济为主的行政与法制相给合体制的高效管理机构,通过立法对湖泊予以有效的保护,或划定自然保护区,才能迅速恢复和发展湖泊的多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的湖泊沉积记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长江中下游湖群区,历来是人类最活跃的场所,但由于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对湖泊湿地变化与湖泊营养盐状况关系的分析是制定湖泊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的重要科学依据。长江中游湖泊——龙感湖的湖中心钻孔沉积物中硅藻组合和总磷变化记录了近百年来龙感湖富营养化过程。沉积物中湿地花粉与人湖营养盐关系以及磁化率的分析表明,流域内人类活动对湖周滩地的改造,破坏了湿地植被,助长了人湖物质的增加,湖泊营养相对富集,而流域农业化肥的使用导致了水质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4.
应用PFU法(GB/T12990-91)对广州市区主要湖泊——流花湖、荔湾湖和麓湖的原生动物群落与水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PFU法所测定和计算的原生动物群集的种类数、植鞭虫指数、群集参数(SeqG、T90%)、群落多样性指数d和群落污染值(CPV)等都能较好地指示3个人工湖泊水质的差异,水质由优到劣的排列顺序为麓湖>荔湾湖>流花湖.流花湖、荔湾湖和麓湖目前虽仍处于富营养状态,但清污截流等对城市湖泊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可以减少湖泊外部营养物负荷及沉积物内负荷,降低水体的营养盐含量,有助于原生动物群落的恢复.图3表3参16  相似文献   

5.
基于1:25万河流水系和数字高程(DEM)数据制备了选取湖泊的流域边界,据其集成了流域社会经济数据,并据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中心提供的1990、1995、2000、2005年4个时段土地利用数据形成了流域反映人类活动强度的表征指标,选取了全国湖泊富营养化区域差异性调查课题获取的案例湖泊的水质数据,集成了中国湖泊富营养化影响因素计量分析的面板数据集,研究了1990-2005年间中国湖泊营养状态的发展趋势与差异特征,探讨了湖泊富营养化的自然气候与社会经济影响机制,构建了中国湖泊富营养化影响因素分析的计量模型,厘定了1990-2005年间影响湖泊营养状态变化的重要因素,测度了其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方向和作用强度。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人类活动强度对湖泊营养状态呈显著的正影响,其表征指标人均GDP与建设用地所占流域面积比均具有较强的显著性,而在人类扰动较小的情况下,湖泊的营养状态与湖泊补给系数成正比,与湖泊蓄容量成反比,补给系数较小且其他因素也相同时,水体营养状态应与流域土壤本底值相关;以林、草地的面积比重所测度的流域自然生态系统发育程度与湖泊营养状态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林地与草地生态系统对流域的氮、磷营养物的人湖量具有一定的削减作用,论文研究结果将为流域管理措施方案制订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区的湖垸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调查分析洞庭湖区围湖垦殖和湖垸农业形成的历史的基础上,归纳了湖垸农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加大;水面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环境污染严重,湿地生态功能衰退;土壤退化和潜育化严重;血吸虫病死灰复燃。并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了湖垸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认真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减少泥沙淤积;调整湖垸农业结构,建立有利于避灾、减灾新模式;退田还湖,发展替代农业,发展莲藕、籽藕、茭白等水生经济植物种植;与企业结合,发展油菜、马铃薯、亚麻等工业原料作物;利用欧美杨耐涝性强的特点,在地势较高的季节性淹没的洲滩地,发展以林为主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湖洲草地发展草食畜禽替代模式。  相似文献   

7.
施肥量剧减会造成作物大幅度减产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匈牙利Balaton湖流域200多个农场田块1981-2002年的作物产量、施肥量和土壤养分历史资料,分析施肥量和作物产量的关系,探讨施肥量剧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在经历上世纪80年代末社会经济变革之后,几种作物施肥量剧烈下降,其中氮肥降低了256%,而磷钾肥降低了80%以上;但这种剧烈降低并没有引起作物大幅度减产,小麦产量变化不大,其他作物产量降低幅度不到10%,也远远低于肥料降低幅度;同时,土壤有效磷钾含量也有下降;并且,化肥用量的下降也对Balaton湖水质量改善有一定贡献.该区的经验对我国改变目前这种过量施肥的局面、减少土壤养分过量积累、调整化肥发展方向等均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衡水湖沉积物中汞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衡水湖是华北平原上第一个国家级内陆淡水湖泊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为了解衡水湖沉积物中汞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于2013年8月在衡水湖采集了5根柱状沉积物,对其中的总汞、甲基汞、孔隙水溶解态汞、有机质、pH以及含水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衡水湖沉积物中总汞的平均含量为22.5 ng·g-1,低于全国及河北省表层土壤背景值。但表层沉积物汞含量明显高于底层,说明近年来的外源汞输入对湖泊汞负荷产生了一定影响,且靠近湖泊东部106国道的采样点汞含量明显高于湖泊中西部的采样点,暗示交通运输等人为活动是该湖泊的一个重要汞输入源。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估,显示汞的生态风险较低,说明现阶段衡水湖的沉积物汞浓度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和RS的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斌  朱鹤健  陈松林 《生态环境》2003,12(4):423-426
采用GIS和遥感技术,在拟订土地分类系统的基础上,对1996和2001年晋汀市土地资源进行遥感解译,得到这两期1:1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及数据库,分析了晋江市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与比例,以及土地利用面积动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晋汀市自1996年以来,城镇居民点与工矿用地扩展较大,面积增幅达5312.55hm^2,交通面积增加1507.02hm^2,林地而积增加了293.05hm^2,园地面积也增加了4.17hm^2;但耕地面积锐减,减少面积为6419.43hm^2,减幅为14.6%,其去向主要是建设用地、生态退耕、园地和池塘用地。在此基础上,认为土地利用变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耕地面积锐减;土地利用结构小平衡;生态环境恶化等。应采取针对性的土地可持续发展措施,重视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和土地利用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0.
基于PSR模型的松嫩平原西部湿地生态环境评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以1986年和2000年遥感影像作为信息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松嫩平原西部湿地空间信息数据库。以压力一状态一响应(PSR)模型作为研究方法,建立了一套湿地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选取反映压力、状态及响应等的指标,对该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基本结论,(1)15年来该区人为干扰压力不断加强,造成人工湿地增加,天然湿地减少,湿地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下降。(2)15年来该区湿地内部结构和状态发生显著变化,湿地景观异质性在不断增加,湿地破碎化及退化严重。(3)15年来湿地对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是湿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人类对湿地变化的响应是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区的面积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相思湖湿地公园是南宁市打造"中国水城"品牌的重要建设项目,既保护了湿地资源,也发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经济及社会效益.就已完成景观绿化亮化提升工程的相思湖湿地公园展开相关调查,对其生态多样性进行分析及按照相关标准计算湿地景观特征指数,评价了其现状并提出保护对策.相思湖湿地公园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从水域、林地、草地、沼泽、滩涂五种景观类型的数据可以看出:水域面积占到了52.74%,说明湿地功能显著;破碎度最大的是草地跟林地,分别达到了1.29和0.81,说明南宁市生态恢复工程和绿色提升工程效果明显.相思湖湿地公园是保护和利用当地湿地资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固城湖生物资源现状及近20年间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对固城湖渔业生物资源进行了周年调查,结合1981年4月至1982年3月、1987年6月至1988年5月的2次调查资料,比较分析了固城湖生物资源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从1981年至1999年近20a间,固城湖浮游植物数量增加44.8倍,生物量增加40.6倍,生物多样性减少。浮游动物数量较20世纪80年代下降约50%,生物量高于80年代初期,低于80年代后期。底栖动物生物量下降,其中瓣鳃类、腹足类生物量下降明显,而寡毛类和摇蚊幼虫等数量与生物量增长显著。固城湖水生植物演替剧烈,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由苦草、轮叶黑藻群落演变为微齿眼子菜、菹草群落,渔业利用价值下降。每年大量水草腐烂沉积,使固城湖水质呈现不断下降趋势。指出加强对固城湖生物资源的泖控和综合利用,是固城湖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的生态经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的内涵,原则与指南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的一系列生态经济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35a西藏那曲地区湖泊动态遥感与气候因素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6、1990、2000和2010年4期遥感影像对西藏那曲地区面积大于1 km2湖泊的动态变化进行信息提取,并结合1966—2010年研究区9个站点的气象数据,探讨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010年那曲地区大于1 km2湖泊的总面积为16 841.93 km2,湖泊总数为469。近35 a那曲地区大于1 km2湖泊面积共增加3 505.12km2,增幅为26.28%,其中以2000—2010年增长速度最快,达18.18%;近35 a湖泊数量增加96,增幅为25.73%,其中以1990—2000年增幅最大,达13.38%。色林错面积从1976年的1 648.61 km2增加到2010年的2 332.55km2,超过纳木错成为西藏第一大咸水湖。1966年以来,那曲地区年平均温度、年平均最高温度、年平均最低温度、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蒸发量呈下降趋势,气候朝暖湿方向发展,其中温度变化最明显,线性气温倾向率为0.51℃.(10 a)-1。湖泊动态变化与气象因子的灰度关联分析表明,气温升高引起冰雪融水增加、降水量增加、相对湿度增加和蒸发量减少,是近35 a来那曲地区湖泊面积和数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气象要素与湖泊面积间的回归方程表明,两者具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根据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可得性构建了青岛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环境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经济发展(Ec)、环境污染(Ep)、环境质量(Eq)、生活水平(En)、人口发展(P)、社会发展(S)和资源消耗(Ru)等7项综合指数,对青岛市环境污染与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与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关联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其环境质量的逐年改善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环境质量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作用越来越小;但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资源消耗加快,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逐年增强,说明青岛市的资源—经济—环境系统仍需调整;另外,除1996年环境对可持续发展造成较大压力外,1994——2000年青岛市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对可持续发展造成的综合压力较小,说明其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强,子系统之间协调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的内涵、原则与指南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的一系列生态经济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RS与GIS的武汉城市湖泊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利用1995和2005年Landsat5两期TM影像与2000和2010年Landset7两期ETM+影像的解译结果,基于景观分形理论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构建湖泊变化强度指数和湖泊分形维数变化指数。从湖泊面积变化和湖泊形态变化,以及湖泊水域和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变化特点与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来丰富湖泊演化的分析方法,并总结高速城市化背景下湖泊的变化规律,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人类活动因素与湖泊水域动态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同时提出若干城市湖泊治理与管理的方式。研究结果表明,(1)15年间的湖泊水域面积总量的变化呈现萎缩的趋势,年变化量在逐渐减小,湖泊萎缩的速度得到了一定的控制。(2)1995-2010年湖泊分形维数也呈逐期较小趋势,说明湖泊几何形状趋于简单化,人为活动对湖泊的影响加大。(3)15年来主城区28个主要湖泊的变化强度指数均为负值,呈萎缩趋势。但从2000年开始,少数湖泊变化强度指数为正值,萎缩趋势得到初步的控制。(4)1995-2010年间湖泊的水域面积主要转移成为建设用地和耕地。其转移面积占转移总面积的87.02%。围湖造田和城市化率的迅速提高对城市湖泊的演化影响深刻。(5)城市化背景下湖泊面积与形态变化的规律并非完全与城市化发展速率呈正比的关系,当城市化率上升到一定的阶段后,城市内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改善城市环境和城市内部的生态用地,湖泊应得到立法等强制性保护。  相似文献   

18.
太湖围湖利用及网围养殖的遥感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期Landsat TM、Landsat ETM^ 和航片从时间、空间和利用类型3个方面分析了太湖围湖利用、网围养殖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84-2003年间太湖围湖利用面积为4.45km^2,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相比,围湖利用规模较小、速度较慢,围湖利用的主要类型是鱼塘养殖,主要分布在苏州市;太湖网围养殖增长迅速,尤其是1995年以后,1990年太湖网围养殖面积13.17km^2,1995年为25.95km^2,2003年为107.72km^2,1995—2003年间网围养殖年增长速率是1990-1995年间年增长速率的4倍,太湖网围养殖主要分布在东太湖。  相似文献   

19.
东平湖作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调蓄湖和山东省西水东送的水源地,在国家水资源配置战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其水生生物、水环境质量及湖泊富营养状态,在收集、整理和总结前人历年积累的东平湖水生生物等调查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并结合表层沉积硅藻和湖泊水质数据,分析东平湖目前的水环境状况及湖泊环境的潜在威胁.2011-2012年东平湖表层沉积物硅藻属种鉴定显示优势属为Aulacoseira、Synedra、Cyclotella、Navicula和Fragilaria,营养型属种居多,表明湖泊整体营养水平较高.由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s种类均匀度指数分析得到东平湖硅藻门生物多样性指数为3.30和0.80,处于轻度污染水平.因此,由水生生物群落所揭示的东平湖环境状况为营养状态从富营养化转变为中营养-轻度富营养化状态,水体由中度污染转变为轻度污染甚至部分区域水体良好,整体处于Ⅲ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20.
江汉平原不同类型的渍害低产田面积已达2.9×105 hm2;综合治理农田渍害、改良利用涝渍低产田,长期以来一直是该区农业发展中的首要任务。文章从区域水文地质、地貌条件、恳殖和耕作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江汉平原农田渍害与土壤潜育化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综合治理农田渍害和改良涝渍低产田的对策。根据对现有资料的分析,认为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还难以从根本上阻止江汉平原农田渍害和土壤潜育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