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的作文水平在极大程度上体现了其语文综合素养的高低。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重视从各方面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学中,笔者发现,批改作文是老师最头疼的一项工作,面对一大堆或好或差的习作,老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辛辛苦苦地予以点评,而等到作文本子发下来后,学生大多是简单浏览,很少有人仔细研读,再加以修改,这样老师的修改成了作文本子上的装饰,变得毫无意义。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学生在被动地接受作文"检阅",教师没有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导致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面规范、整洁。可见,在作文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是实践的课程",学生的作文修改是语文实践活动之一。这项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又可使学生学习他人长处为我所用,交流写作心得,提高作文的鉴赏能力。俗语说:"文章不厌百回改""精品自改中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应当将作文修改权交还学生,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从而使学生自身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阶段的作文要求学生不拘形式,真实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并且愿意与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与收获,即"我手写我心,我口述我意"。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们在作文的教学中应该从什么方面着手呢?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感受。一、培养学生写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能做到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练习习作也是一样。学生如果有了习  相似文献   

4.
习作教学往往重视指导、重视写作、重视修改而很少重视读者的作用。近年来,在习作教学中研究和实践了"五读递进"习作法,充分发挥读者的作用,产生共振共生的作用,促使儿童习作语言的发展。"五读递进"习作法:"一读纠偏""二读分享""三读引导""四读提升""五读共生",能充分发挥学生、老师的多元作用,使学生在习作之后自觉纠偏,乐于分享,接受建议,修改完善,真正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真实具体地记录下来,永久保存,使习作成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评价学习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就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评价主体的多样化,那么自主评价是学生必备的素质。学生"自主评价"能力的养成,能够让学生在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学会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欣赏,建立自信,感受评价的魅力,从而喜欢评价,养成自主评价能力,为每个孩子终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6.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作文评价要关注学生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认真品味这一番话,我们不难感受到,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活动应倡导个性化,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谓个性化,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指文章习作的个性化,体现学生鲜明独特的人文个性,二指作文教学的个性化,彰显高效新颖的教学模式。对此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研究,提出了读写结合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模式,并总结出一套相对完整、系统的思路框架。本文中,笔者就从积累材料、课文仿写、课外迁移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正>聚焦《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和(最新修订版),关注三、四年级学段的习作目标,这几个关键词频频跳入我们的眼帘:"愿意""分享""快乐"。的确,小学生习作不仅仅是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任务,而且应该是学生自我表达的需求和欲望的体现。他们在这个创作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的感觉,并随着创作的激情高涨,试图想把这种美妙的感觉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才是我们素质教育一直在追求的作文教学的真谛。因此,笔者认为,习作教学的素材整合与创新在学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有一些学生一听写作文就会头痛,究其原因,就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写,对作文不感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不断查阅资料,借鉴名师的教学策略,经过探索实践,另辟新路,从"写外貌不用有""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不用成语"三个方面入手,指导他们进行趣味习作,效果良好。本文重点对这三种新习作路径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9.
<正>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习作的批改,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对于指导学生写作、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但是,目前的初中语文作文中,大多数学生连草稿都不打,一遍完成,也从不加修改,很多教师没时间给学生批改,学生也不会去再读、再改,导致作文写了相当于白写,没有太大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在训练学生写作文的同时,注重对作文的修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会"改"作文,学会从修改中学习写作技巧,深化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小学生本来好奇、爱问、爱说,可是面对作文题,却紧锁双眉,抓耳挠腮,搜肠刮肚,言不由衷,以至于说假话、空话、套话。习作,没有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普遍怕写作文,习惯于划一的思维,划一的表达,所写的文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和新意。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感到无素材可写。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重视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养成平时善于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2.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每个学段习作具体要求: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诱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表达欲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一、走进生活,突破时空孩子天性好动,可以抓住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如,课间十分钟,对活泼可爱的孩子来说,是他们思想最活跃的时候。开展丰富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习作,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通常作文,胸中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的。"叶老的话揭示了提高写作的关键在于丰富学生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自然成文。  相似文献   

15.
<正>提起作文,学生望而却步,教师绞尽脑汁。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立意到布局行文,费尽唇舌,但学生作文依然是空话连篇,空洞无物,让人失望。看到那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此中怎么也寻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我认为原因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了学生个性,忽视了习作教学中对学生个性表达的尊重。因此,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多措并举,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  相似文献   

16.
作文写作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软肋,教材编排没有序列,多数教师按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进行写作,导致写作没有序列、没有梯度。作文评改作为写作训练的重要一环,涉及作文的讲评指导,对学生习作做出评价与修改,是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过程,也依然基本沿袭着习惯的做法。本文尝试分析初中生作文评改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探究作文评改的方法与对策,以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7.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愉快教学的手段,可以使学生对作文不再有畏难情绪,认真观察生活中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发表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用童眼看世界,用童笔写生活,用童心悟真谛,从而畅谈所想、快乐习作,大幅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被赏识、被认可,我们要充分发挥作文多元评价的导向作用,真正在作文教学中践行我们学校提出的"让每个孩子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的教育理念,营造"追求成功、体验成功、获得成功"的积极向上的写作氛围,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基。一、学生、家长、教师多方参与学生习作的评价传统的作文评价中,评价主体是教师,评价目的主要在于甄别,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多元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家长、教师多方参与。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切入点,多角度发现、肯定学生作文中的亮点,让学生在作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正>觅渡、觅渡、渡何处困惑:在作文评改中,教师一直很纠结,出现有写无改、有评无改的现象。一次写作,学生浏览完事,教师讲评完事,画上圆满句号,学生无暇思索,更不用说主动修改,自我反思。学生作文问题重复出现,写作老调重弹,修改只是一纸空谈。思考:评为了改,要落在改上。修改,是整个写作链条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一个重要环节。"写作教学其实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强化的过程。学生不良的写作习惯和写作知识技能理解和领悟,是一个重复修正的过程,不可能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低年级的写话,是为作文打基础的工程。为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喜爱和良好的文风,习作教学要从"真"字上下功夫,摒弃天下文章一大抄的陋习,即培养学生说真话,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不要人云亦云。教师在进行习作指导和批改时,要因人而异,认可学生的差异,认可学生的不同感受。多鼓励,少指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一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