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截至2019年11月底,太原市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已开展15轮次。在梳理工作、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方法量化分析了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对空气质量改善的净效应。研究发现:对PM_(10)浓度改善的作用最为显著,降低PM_(10)浓度16.465μg/m~3,贡献率为25.9%。这主要与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工作中对各类扬尘污染关注度极高有关;对NO_2浓度降低也有极显著影响,降低NO_2浓度3.621μg/m~3,贡献率为26.8%,这一结果可能因机动车和天然气广泛使用增加NO_x排放量而被低估;对PM_(2.5)、CO、SO_2浓度改善的作用较为明显,但影响还不显著;对臭氧8小时滑动平均值未起到有效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数字     
《环境保护》2020,48(1):6-7
5500余个2019年12月,生态环境部共进行2轮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定点帮扶,检查点位5万个,发现问题5500余个。34725件2019年12月,全国"12369环保举报联网管理平台"共接到环保举报34725件,环比下降1.3%,同比下降9.4%。公众举报中九成涉及大气、噪声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3.
数字     
<正>67405户2019年5月22日—6月4日,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各工作组共检查"煤改电"村庄(社区)35948个,抽查67405户,发现环境问题460个。79.9%2019年1—4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9.9%,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102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同比增加25个。  相似文献   

4.
在7月2~3日召开的全国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监察部副部长陈昌智指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认识开展环境保护执法监察工作的重要意义。一是要继续与环保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开展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监督检查。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合理安排和使用力量,认真组织实施。要通过监督检查,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纠正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违纪行为,确保政令畅通。二是要建立健全责任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要督促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将重点流域区域污染…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三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和战略也分别经历了"启蒙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文章提出环境保护联防联控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理论基础是协同理论,实践基础是环境空气质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新时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联防联控两者协同性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推动形成与重点经济区域、重点城市群对应的环境保护联防联控一体化机制;积极鼓励开展跨行政区的生态环保合作;加快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建立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区域科研合作机制,共享科研数据;进一步强化联防联控责任主体等。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2014,(18):65-66
重庆市大足区以"生态立区"目标,建立总量减排、环保委员会例会制度、一票否决等考核机制。结合自身特点,重点改善区域次级河流水质,加强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燃煤设施等排污监管力度,实施山体修复工程、城乡绿化工程、土壤修复工程,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农村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行动。采取多种方式加大环保投入,强化全区环境监管能力,保障区域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7.
数字     
<正>57.63万个截至2019年3月17日,生态环境部已开展19个轮次的大气强化监督帮扶工作,共现场检查企业(点位)57.63万个,发现各类涉气环境问题2.89万个。99.7%生态环境部"清废行动2018"等专项执法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9年3月,向长江经济带11省(市)交办的1308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304个,整改率达99.7%。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强化环保督察起到了改善环境质量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一举多得的效果。但在督察过程中发现,有的地方为应对环保督察的高压存在"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的"一刀切"现象。生态环境部于2018年8月31日印发了《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针对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和重点任务,按照污染排放绩效和环境管理实际需要,科  相似文献   

9.
《中国环境科学》2001,21(3):225
为遏制人为不合理资源开发导致新的生态破坏,全面推动全国生态保护工作,把《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确定了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将要着力抓好的6项工作. 在西部生态调查基础上,开展生态功能区划、规划,组织开展中东部地区生态调查;启动大江大河源头区、重要湖泊和沙漠绿洲等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试点,推动条件较好地区启动一批地方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试点;在继续抓好禁采发菜、限挖甘草和矿山环境保护等生态管理的基础上,对生态敏感区和资源严重破坏地区的资源开发,要优先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重点执法检查,落实"三同时"制度,防止和遏制重大、恶性生态事件发生;以深化现有生态省、生态市和生态县建设为重点,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生态食品等生态产业,进一步抓紧、抓好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以加强现有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建设为重点,重视生物安全管理,进一步抓好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郊区,机场、高速公路、铁路沿边、沿线地区,长江、珠江、黄河三角洲地区为重点,以创建环境优美城镇为载体,加大畜禽养殖业污染、农村生活污染、秸秆焚烧污染和化肥、农药、农膜污染防治力度,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 摘自《中国环境报》 2001-05-17  相似文献   

10.
环保执法是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能够落地生根、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的重要手段,我国经历了环保专项行动、强化督查结合专项行动、统筹强化监督等几个阶段,其中统筹强化监督是我国新时期解决区域性、流域性、行业性环境问题的一项政策监督检查与执行保障机制。本文通过回顾我国从环保专项行动到统筹强化监督的环保执法历程,分析了各阶段执法模式形成的实践基础和背景需求,认为在生态环保执法面临的任务更艰巨、目标要求更高的新形势下,统筹强化监督具有明确的行动指南、监督任务和目的、较高的权威性以及规范化的强化监督程序和工作方法等特点。最后,本文从修改完善强化监督工作机制、提高公众参与、固化强化监督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要闻     
《环境保护》2020,48(7):6-7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定力不减,劲头不松,持续做好污染防治工作。为进一步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聚焦解决突出问题,在强化监督现场工作不能如期开展的情况下,热点网格技术通过非现场帮扶,充分发挥大气环境监管"千里眼"功能,为疫情下的蓝天保卫战提供了"无接触式"的环保配送服务,远程指导各地有序开展热点网格针对性排查。  相似文献   

12.
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了解污染现状,做好污染源排放控制,建立环境应急预案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本文以信阳市为例,阐述了"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现状,并总结"国控"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2014,(12):3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是环境保护部、财政部于2008年开始启动的一项重要的开创性工作,是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改善及保护效果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绩效评价,是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生动实践。自开展考核以来,被考核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总体稳定、稳中趋好"的态势,对推进地方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要闻     
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定力不减,劲头不松,持续做好污染防治工作。为进一步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聚焦解决突出问题,在强化监督现场工作不能如期开展的情况下,热点网格技术通过非现场帮扶,充分发挥大气环境监管"千里眼"功能,为疫情下的蓝天保卫战提供了"无接触式"的环保配送服务,远程指导各地有序开展热点网格针对性排查。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洋 《环境科学研究》2005,18(5):100-10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号召开展的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是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生态保护的重要载体.深圳市环境保护局高度重视并积极组织开展创建活动,通过采取组织发动,积极引导,分解任务,责令进行污染整治,敦促生态建设等系列措施,使葵涌等8个镇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占全国总数的近1/5.创建工作已在提高环境意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保基层队伍建设、开展清洁生产、促进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成效,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断点回归方法,基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_(2. 5)、PM_(10)浓度变化和工业企业利润,定量研究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工作的环境与经济绩效。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强化监督工作总体上对本地区30天内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明显;(2)强化监督工作的开展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不同省(市)工业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差异大,影响效果不显著;(3)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省(市)合计,强化监督工作对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影响不显著,且随时间变化正效应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环保优先方针,严格执行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在主要污染物减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环保重点工作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污染减排任务超额完成,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环境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良好生态创建全面提升,环保改革创新稳步推进.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也是建立在全省上下牢固树立规划意识、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强化规划考核评估的基础上.在开展规划考核评估,促进规划科学实施上,江苏省着重抓以下3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在生态省建设中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全国已有近半数的省份开展了生态省创建工作.实践证明,生态省建设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过程中的一种经济手段,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生态省建设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还可以起到重要的资源调控作用,从而推动生态省建设健康、快速发展.本文阐述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措施与途径,并结合生态省建设工作实际,就如何强化生态补偿资金的监督与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政策统筹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政策是国家为了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各种制度规范和保障条件。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之年和"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谋篇布局之年,其作用日显重要。生态环境政策本质上是一个"传动系统",把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动力传递到每个行动者,这些动力分为"推动力、拉动力、行动力"。推动力类政策的特点是限制性和强制性,包括产业政策、生态环境管理政策、督察问责制度等。拉动力类政策的特点是引导性和自愿性等,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创建活动、生态补偿、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等。行动力类政策的特点是基础性和持久性,包括绿色教育、信息公开、信用评价、社会舆论监督等。生态环境政策的发展路径是"协同推进、整体优化"。建议对生态环境政策进行机制化管理,开展储备、评估和清理等工作。为此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政策制定出台工作的统筹,注重建设生态环境政策研究力量。  相似文献   

20.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形成攻坚合力。目前,中国有近3万家在生态环保领域开展工作的社会组织,因其特殊组织方式、工作特点、关注领域,已经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工作和活动。社会组织在污染防治和保护生态环境领域,充当着监督者、倡导者、推动者的角色。当前,社会组织应积极作为,继续走在"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前线,发挥好瞭望哨和加速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