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本文从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政策背景出发,对国外代表性"无废城市"建设实践进行了简要总结,指明了国外"无废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与工作亮点,进而探析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把握"无废城市"建设的基本内涵与关键环节的前提条件下,基于废弃物减量化与循环再利用原则对"无废城市"建设的通用模式进行构建,结合"无废城市"建设的现实需求和内在动力,秉持"系统集成与协同联动"思想,分别从"无废工业""无废农业""无废商业""无废医疗""无废工程""无废生活"6个方面来探索"无废城市"建设的实现路径,以期为我国"无废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以及一般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3.
“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协同推进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在城市层面开展“无废城市”试点建设以来,部分省份和有关区域也在积极探索省域和跨区域层面“无废城市”建设。为了提高固体废物治理水平,最终实现“无废社会”,迫切需要在国家战略高度系统研究点线面协同推进策略,推动“无废城市”试点建设从不同维度有序开展。为此,本文梳理了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成效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对城市层面“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短板进行了分析。对标“无废社会”终极目标,提出应从城市、省域、区域三个层面协同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并提出了协同推进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策略,最后提出了将“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目标纳入《“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修订《循环经济促进法》及配套法律法规、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循环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固体废物环境问题,推动形成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近期我国提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为迈向"无废社会"奠定基础。本文分析了我国固体废物管理当前的国内外背景,对欧盟"零废物计划"及"循环经济一揽子计划"、日本"循环型社会"、新加坡"可持续发展蓝图"的内涵、目标和措施分别进行了梳理,明确我国开展"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的内涵和目标,分别提出工业领域、农业领域、生活领域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主要建设路径,以及危险废物全过程规范化管理与全面安全管控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6.
7.
8.
“无废城市”作为从城市整体层面深化我国固体废弃物综合管理改革的重要理念与实践,其试点及推进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国内“无废城市”的试点与发达国家的“无废社会”建设实践,发现我国试点实践存在着战略规划与长期设计延续性不足、政策传递与执行不彻底、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企业责任制与市场化机制不完善、创新驱动与技术保障不到位、居民参与程度不足的问题,在总结国内外固废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实践基础上,从构建长效机制、加强技术创新、落实部门协同、增强公民参与、引入社会力量等层面,构建涵盖固体废弃物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机制,助推“无废城市”全域均衡推进。 相似文献
9.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是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对于保障人体健康、防范环境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顶层设计引领和良好的公众参与基础。危险废物种类繁多、来源广泛,涉及"无废城市"建设的全部任务领域,是决定"无废城市"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危险废物法律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日趋完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逐渐向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但仍然存在利用处置不均衡、资源化产品标准缺失、部分类别准入门槛过低等问题。在构建"无废城市"过程中,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核心目标是环境风险控制,需要通过顶层制度引领、模式创新、试点示范等,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危险废物风险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无废指数”:“无废城市”建设成效定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国家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总体部署,2020年"无废城市"建设需综合评估试点建设成效,系统总结试点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我国的不同试点城市之间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发展阶段以及城市功能定位等存在较大差异,有必要构建适合"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的综合量化评价方法。本文基于"无废城市"建设重点,以固废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为导向,兼顾试点城市共性与个性特征,采用必选指标和可选指标梯度差异赋值的方式,构建了量化评价指标体系。耦合应用无量纲算法和指数评分法,探索构建了"无废指数",可用于量化横向比较产业结构同类型的不同试点城市间的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5.
"十四五"时期既是"无废城市"建设的试点探索期,也是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无废城市"建设的过渡时期。"十四五"时期,如何进一步做好"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全面总结了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根据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高固体废物治理能力等新要求,从深度、广度和融合度三个方面提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的发展方向。最后本文提出制定《"十四五"无废城市试点实施方案》,谋划启动第二批"无废城市"试点,建立国家级"无废城市"试点交流平台等具体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无废城市”建设可以助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对于在城市整体层面实现碳减排十分必要,且二者在目标和路径上具有协同性,应协同推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然而,目前我国“无废城市”建设与碳减排协同推进存在融合度不足、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固废处理处置排放偏高以及相关碳排放理论与方法不完善等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基于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分析“无废城市”建设与碳减排的关系和协同推进的问题,估算“无废城市”建设产生的碳减排效益和潜力,识别“无废城市”建设中碳减排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无废城市”建设与碳减排协同推进的发展目标以及政策建议,为切实发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正处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在数字化背景下,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无废城市”建设成效。本文分析了数字技术在“无废城市”建设中的新形势、新赋能,提出了“无废城市”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以及加快构建智能化固废治理全过程监管体系、固废领域互联互通信息化平台体系、固废治理协同管理平台和推动智能化应用培育等重点任务,为推进我国“无废城市”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