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祥发 《福建环境》2000,17(5):34-35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更突出地表现为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和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物质运动是按照其固有的规律发展着的,规律是客观事物的本质所具有的,不是人们给它外加的,因而它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人类是否认识到了规律,不管人类是否喜欢它,它都一样客观存在,有条不紊地发挥作用。正如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苟子所指出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规律既不能废除,也不能创造。人们在实  相似文献   

2.
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通过把握客观存在事物的规律性和内在联系,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意识也在改变.  相似文献   

3.
欣帆 《福建环境》1997,14(1):22-23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着。所谓过程,就是指事物、系统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且是过程的集合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0页)。唯物辩证法关于过程的思想,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它要求我们必须如实地把事物看作是过程的集合体。看到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产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在承认事  相似文献   

4.
为了推进环保事业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意识,通过发展徒步运动,可培育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人们热爱绿色地球、保护地球和绿色出行等生态文明观。徒步运动包括步行、跑步、登山等运动,发展徒步运动促使人们更多地采用绿色出行方式进行健康出行,徒步运动在锻炼了人们的身体的同时,能使人们更亲密与大自然接触,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代社会中,通过徒步运动能培育人们的生态文明观,提升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热情和自觉性,促进人们树立生态文明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所谓规律,就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基本秩序和必然趋势。因此,规律的客观性决定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本质的联系就是规律。规律就是关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 做环境保护这样复杂的工作,必须具备正确的指导思想。这是毫无无疑问的。那么正确的指导思想应当如何产生呢?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在时间和空间中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运动着的物质统一体。而人们的正确认识,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因此,我们进行环境管理首先就要找出环境问题及与此有关的各种因素的特点和规律性来,实事求是,以此做为认识基础来展开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管理工作,这  相似文献   

7.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是因果联系的进一步深化。 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趋势,它是由事物外部的或事物内部次要的、非本质的原因即非根本矛盾引起的。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不可避免的趋势,它是由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原因即根本矛盾引起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必然性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一种发展趋势。人们头脑中关于必然性的观念,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必具有的必然趋势的反映。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8.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命题。物质是世界的本源 ,然而现实世界中除了物质现象以外还存在着意识现象。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社会的产物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起源问题的根本观点。意识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 ,物质是从其自身中产生出能思维的生物 ,是物质的本性。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 :“物质从自身中……进一步发展出能思维的生物是物质的本性。”(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1 86页 )。关于社会存在 ,在马克思的有关论述中 ,社会存在指人的存在、人的社会存在、人的实际生活过程或人的生活。例如 ,他在…  相似文献   

9.
哪里有人的活力踪迹,哪里就有垃圾,就连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峰,登山道上也留有勇士们的废弃物。垃圾,作为一种人类生活共存的物质,不论人们喜不喜欢,也不论社会发展到何等程度,它都是不能被消灭的客观存在。纵观世界,各国每年抛弃的垃圾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处理。至于全球一年生产多少垃圾、电脑也算不清。据最少的估计,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0.
循环论     
《环境》2016,(5)
正循环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维持平衡、和谐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机制。宇宙的循环现代宇宙学、天文学的主流观点认为,宇宙通过大爆炸和引力回缩机制永恒地进行着质能转换的循环。大爆炸产生的能量使得所有的宇宙天体(质量)都围绕着各自的质量核心不断地进行着扩散、旋转和循环运动,而每一天体的质量核心又围绕着更大的质量核心旋转、循环。当大爆炸产生的能量消耗怠尽时,宇宙的时空达到最大临界值,宇宙物质在引力的作用下开始逐渐聚合。  相似文献   

11.
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万事万物都普遍存在着危险因素,不存在危险因素的事物几乎是没有的.因此,我们从事任何活动或操作任何系统,都有不同的危险程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安全管理.而安全管理本身不是生产中的技术管理,而是生产要素在安全生产目标上造成缺陷的管理.因此,强化安全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对于搞好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具体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暗地之殇     
《环境》2013,(4):8-9
传说中,我们脚下是九幽之地:那里黑暗冰冷,阴森恐怖,居住着各种妖魔,是人们死后的居所。而事实上,深埋在我们脚下的这个世界,对地面上的所有生命都至关重要。可是,随着大量超采地下水层和地面污染物质的不断渗入,九幽之地,这个神话传说中的死亡之地,或正在衍变成真实的所在。  相似文献   

13.
黄国宝 《福建环境》1995,12(2):31-32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自身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或因素。由于事物内在的否定性或内部的矛盾性,促使事物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由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否定之否定。这一规律指明了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运动。 辩论唯物主义者认为,事物的质变即矛盾的转化,也就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由矛盾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心智模式是人们心中对自己、别人和整个世界的某种认识和假设,它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而形成,这些理解和认知日积月累后,会潜移默化地根植于人们的心灵深处,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对世界的看法,被形象地比喻成"心灵地图".研究认为,任何心智模式都是人们长期工作生活中形成的某种特定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都带有一定的心理和行为倾向,一旦形成会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一种固有模式,从本质上都有其缺陷,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生命活动的过程离不开各种形式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运动与变化。物质、能量与信息的有机运动及其变化成为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的生命现象得以产生的基础。从生命的物质存在和运动的角度考察生命,信号转导本身就是一种基本的生命运动。信号转导是生命的基本而普遍的现象,它与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和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遗传、疾病、衰老乃至死亡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张红华 《环境工程》2022,(2):257-258
<正>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古往今来,人们都在追求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伦理观,如以仁爱为出发点的儒家生态观,以“四大皆贵”为导向的道家生态观,再如“物土之宜、而布其利”、“不违农时、斧斤以时如山林”多种形式环境保护措施的推行,《伐崇令》《野禁》《田律》等不同内容环境保护制度的建立,无不将自然生态与幸福内在关联,反映出入人们对于生态文明的认识。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逐渐从“求生存”“盼温饱”朝着“求生态”方向转变。而绿水青山本身就是资源,它们与人们的社会生活与幸福追求存在着关联,其中既蕴藏着自然财富、生态财富、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相似文献   

17.
话说泄漏     
泄漏如影随形 ,人们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生产上都会受到它的困扰 ,是人们经常遇到的难题。在家里 ,我们会碰到阀门漏水、房屋漏雨 ;在路途上 ,会碰到车胎跑气、油箱漏油 ;在工作中 ,往往会遇到各种泄漏事故。很多灾害其实就是泄漏造成的。从实质上说 ,泄漏就是高能量的流体向低能量处的流动 ,是物质运动变化的一种自然现象 ,不过是流错了地方的运动。所谓“有害、无害”,都是相对于人类自身的愿望而言。人类与泄漏作着长期的斗争。为了防风避雨 ,人类建成了今天五彩斑斓、形形色色的建筑。在跟水灾的斗争中 ,发展了筑坝技术 ,不但减轻了水灾 …  相似文献   

18.
<正>美术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影随形,美术的社会作用远非其他艺术可比,美术的综合素质高,其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会丰润饶益,表现在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商业美术、环境艺术等等方面,在工艺美术和建筑中,美术的价值尤为突出,促进着人们的文明之发展。下面将教学体会略作分享,敬请匡误扶正。一、培养学生认识美的能力审美是一种实践活动。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术教学的内容,大都来源于大自然的事物。为使学生认识美,带领学生到自然界中进行观察体验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在教学  相似文献   

19.
一、新的地球观 旧的地球观认为地球是从太阳分离出来的灼热火球冷却而形成的,这种观点到现在已完全无人问津了,施密特等人的新的地球成因说认为地球是由宇宙尘聚集而成的。这种学说目前已完全确立了。 现今人们所说的新的地球观,不如说是关于地壳和上地幔运动的新见解。基于地幔对流的大陆漂移说、洋底扩张说以及板块构造说等主要以地球物理学资料为依据的新的地球地壳观风行世界,最近出版了许多书刊论述这些学说,所以在这里没有必要专门详细介绍了。  相似文献   

20.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发展并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对发展经济、维护生态平衡、拯救濒危物种、开展科学研究、改善和丰富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促进国际交流等都有重要意义.联合国第371号决议《世界自然宪章》规定:“每种生命形式都是独特的,无论其对人类的价值如何,都应得到尊重.为了给予其他有机体这样的承认,人类行为必须受到道德的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