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典型富硒农业基地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与剖面分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富硒农业用地作为研究区域,从典型农业用地中采取土壤剖面样品,测定土壤总硒、有效硒、土壤理化性质、土壤中重金属等指标,对土壤中总硒和有效硒的土壤剖面分布并结合空间差异和水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博山区表层土壤(0—10 cm)总硒范围为0.080—1.290 mg·kg~(-1),均值为0.360 mg·kg~(-1),略高于全国土壤硒元素的平均值(0.290 mg·kg~(-1)).土壤有效硒均值为0.033 mg·kg~(-1),占总硒比例为10.16%.土壤中全硒含量在剖面上的分布呈现出上高下低的规律,土壤中有效硒在土壤剖面表现出上高下低、上低下高、上下相近等3种趋势.土壤母质中硒含量的高低是影响区域富硒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区内硒元素和重金属镉呈极显著相关,土壤硒可能与土壤中重金属存在伴生作用.目前关于有效硒含量分级标准仍需要探讨,发展富硒农业需要构建有效硒评价体系,全面综合考虑土壤中全硒和有效硒.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作为富硒产业基地的代表,在该区域网格化均匀布点采集表土样品,测定总硒含量,利用GIS技术分析土壤硒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含量水平进行评价,提出富硒产业发展建议,以期为富硒农业发展提供支持.结果表明,博山区土壤全硒含量的范围为0.105—1.460 mg·kg~(-1),几何均值为0.305 mg·kg~(-1),与全国土壤硒元素平均水平(0.29 mg·kg~(-1))相当.土壤硒元素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与土壤总有机碳、总氮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且表土全硒浓度基本呈现出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缺硒土壤(含缺硒7%和少硒13%)所占比例为20%,足硒土壤约占55%,富硒土壤所占比例为25%,博山南部农业规划区土壤主要是缺硒和足硒土壤,需添加外源硒肥才能实现发展富硒产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新疆若羌县绿洲带土壤硒含量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薇  周金龙  王松涛  杜江岩 《环境化学》2019,38(7):1470-1478
为研究若羌县土壤Se含量、分布特征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在研究区采集434个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若羌县土壤Se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若羌县表层土壤Se含量变幅为0.06—0.47 mg·kg~(-1),平均值为0.18 mg·kg~(-1),总体属于中等、边缘及缺硒土壤,不存在硒中毒土壤.不同土壤类型中草甸土Se含量最高(0.23 mg·kg~(-1)),盐土最低(0.13 mg·kg~(-1)).成土母质以洪积物发育的土壤Se含量最高(0.25 mg·kg~(-1)),湖积物最低(0.14 mg·kg~(-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水田土壤Se含量最高(0.32 mg·kg~(-1)).研究区土壤MgO、有机碳C_(org)、黏粒含量、TN和铁锰氧化物是影响土壤Se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土壤硒含量显著影响黑小麦与普通小麦的硒吸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黑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与普通小麦养分含量和硒吸收差异特征,通过成熟期田间取样,研究了富硒土壤(马三村,土壤硒质量分数平均值0.874 mg·kg~(-1))和缺硒土壤(韩村,土壤硒质量分数平均值0.205 mg·kg~(-1))对小麦不同器官组织养分及硒含量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富硒土壤上种植的小麦籽粒样品平均硒质量分数为0.205mg·kg~(-1),变幅为0.138~0.241mg·kg~(-1),95%小麦籽粒达到富硒标准,其中黑小麦籽粒硒质量分数平均为0.239 mg·kg~(-1),全部达到富硒标准。缺硒土壤上种植的小麦籽粒平均硒质量分数为0.040 mg·kg~(-1),变幅为0.030~0.057 mg·kg~(-1),均未达到富硒标准。小麦籽粒富硒程度与土壤硒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954,当土壤硒质量分数达到0.810 mg·kg~(-1)时,小麦籽粒才能达到富硒标准。在硒水平相当的土壤上,黑小麦比普通小麦对硒的积累量大,富硒程度较高。马三村和韩村黑小麦籽粒硒含量平均分别比普通小麦高38.9%和34.2%。此外,黑小麦籽粒中氮和磷元素含量较普通小麦高,但富硒和缺硒土壤对相同品种籽粒N、P、K含量影响不大。因此,黑小麦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作为富硒食品源。该研究可为富硒小麦品种与土壤硒含量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调查文山州三七(Panax notoginseng)主要种植区(丘北县、砚山县、文山县和广南县)土壤和三七Pb、Cd、Cu和Zn含量,通过GPS定位采集三七根区0~15 cm深度土壤样品和三七样品各30个,分析土壤中重金属总量和不同形态含量及三七中对应重金属含量,并进行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Pb、Cd、Cu和Zn平均含量分别为55.56、0.36、43.53和119.62 mg·kg~(-1),超标率分别为6.67%、53.3%、13.33%和0。各形态Pb、Cu和Zn含量表现为残渣态有机物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各形态Cd含量表现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可交换态。(2)三七和土壤Pb、Cd、Cu和Zn总量和不同形态含量均以丘北县最高,广南县最低。(3)三七根系Pb、Cd、Cu和Zn平均含量分别为2.93、0.35、5.21和11.11mg·kg~(-1),三七植株各部位重金属含量表现为根系剪口茎叶花果。调查区三七和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空间差异,且以土壤Cd污染为主,应采取一定措施降低三七Cd含量。  相似文献   

6.
生物炭与磷肥配施对棕壤中Cd形态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室模拟Cd污染棕壤,探讨单施不同量(20和40 g·kg~(-1))花生秸秆生物炭(PB)和棉花秸秆生物炭(CB)、20 g·kg~(-1)磷肥(P)以及两者配施对污染土壤p H值及5种形态Cd含量变化的影响,分析生物炭、磷肥及其联合作用对棕壤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单施磷肥可显著降低土壤p H值(较CK降低14.64%),单施生物炭以及两者配施均可提高土壤p H值(较CK增加0.99%~24.67%),以单施40 g·kg~(-1)花生生物炭处理土壤p H值增幅最显著。单施磷肥显著降低土壤可交换态、碳酸盐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含量,增加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Cd含量;单施生物炭和配施处理均可使土壤可交换态Cd含量显著减少,碳酸盐结合态Cd含量显著增加(49.76%)。在相同施炭量(20 g·kg~(-1))下,配施处理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降幅高于单施处理,且花生秸秆生物炭与磷肥配施处理效果优于棉花生物炭与磷肥配施,Cd活性系数分别为0.150和0.236,即20 g·kg~(-1)花生秸秆生物炭+20 g·kg~(-1)磷肥(P+PB_2)混合处理最有利于降低土壤Cd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耕地土壤铜、镉、锌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土壤重金属总量常被用来评估土壤质量安全,但是大量事实说明单纯用土壤重金属总量并不能完全说明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及其环境风险。相对于国内外常用的Tessier的五态方法,欧共体标准物质局提出的三步提取法(BCR法),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连续提取法的七态标准少见报道。本研究选取河南平原耕地样品,采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连续提取法(DD2005-03)进行耕地中重金属元素(Cu、Cd、Zn)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Cu、Zn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其残渣态分别占全量的55.80%和67.35%。Cd以离子交换态为主,占全量的27.30%。Cu、Cd、Zn各态含量占全量比例的顺序是,Cu:残渣态弱有机结合交换态铁锰氧化态碳酸盐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水溶态离子交换态。Cd:离子交换态弱有机结合交换态强有机结合态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水溶态。Zn:残渣态铁锰氧化态弱有机盐结合态离子交换态强有机结合态碳酸盐态水溶态。从生物可利用性系数k来看,Cd主要以活动性较大的状态存在,很容易被作物吸收。  相似文献   

8.
利用硝酸辅助超声强化污泥中Cd、As沥出实现污泥的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1.6 W·mL~(-1)超声30 min条件下,污泥中Cd的溶出率高达53.72%;在1.2 W·mL~(-1)超声30 min条件下,污泥中As的溶出率高达58.63%,污泥中镉和砷的含量由6.80 mg·kg~(-1)、91.13 mg·kg~(-1)分别降低至4.61 mg·kg~(-1)和54.66 mg·kg~(-1).在0.04 mol·L~(-1)硝酸辅助下,污泥中Cd和As的含量进一步降至4.25 mg·kg~(-1)和48.16 mg·kg~(-1),完全满足我国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要求(Cd≤5 mg·kg~(-1),As≤75 mg·kg~(-1)).硝酸辅助低频超声处理后,污泥中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和砷含量明显下降,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镉和砷含量显著升高.结果表明,硝酸辅助低频超声可以使污泥中镉和砷高效沥出,实现污泥安全农用.  相似文献   

9.
对盐龙湖水源生态净化系统预处理区、挺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及深度净化区沉积物中营养盐内源负荷及氮、磷的形态空间分布特征展开研究,并评价不同单元沉积物营养盐污染状况.结果表明:盐龙湖表层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有机质(OM)含量范围分别为156. 43—1130. 00 mg·kg~(-1)、615. 23—1580.66 mg·kg~(-1)、5.00%—49.04%.盐龙湖TP含量在预处理单元的沉积物中最高(1508.09 mg·kg~(-1)),在挺水植物区B的沉积物中最低(932.30 mg·kg~(-1)),而TN和OM含量都在挺水植物区A的沉积物中达到顶峰(1126.91 mg·kg~(-1),48.89%),在深度净化区的沉积物中最低(272.47 mg·kg~(-1),5.23%).闭蓄态磷(Abs-P)的含量占总磷(TP)比例最多(75.3%—82.3%),易解析磷(Exch-P)占TP比例均不超过1%;顺水流方向,铁结合态磷(Fe-P)和铝结合态磷(Al-P)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而Exch-P和钙磷(Ca-P)呈U字型先减后增.弱酸可提取态氮(WAEF-N)占可转化态氮(TTN)比例最高(45.3%—68.94%),强氧化剂可提取态氮(SOEF-N)占TTN比例最低(10.45%—19.08%),沉积物TTN中各形态氮含量分布次序为弱酸可提取态氮(WAEF-N)强碱可提取态氮(SAEF-N)离子交换态氮(IEF-N)强氧化剂可提取态氮(SOEF-N).通过单一因子标准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有机氮和有机指数法进行评价,发现在预处理区和挺水植物区A营养盐污染最严重,其他处理单元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深度净化区污染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椰纤维生物炭(CFB)对铅(Pb)污染水稻土中Pb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以及对水稻(Oryza sativa L.)生长和品质的调控效果,以热带(海南)具有代表性的花岗岩和玄武岩母质发育的砖红壤水稻土为供试土壤,在6种Pb污染土壤(Pb质量分数为0、50、250、500、2 500、5 000 mg·kg~(-1))中添加质量分数为3%的CFB,并进行水稻盆栽试验,分析土壤EDTA有效态Pb含量和Pb形态,及糙米Pb含量、水稻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Pb污染量的增加,两种水稻土中各化学形态和有效态Pb含量显著增加(P0.05);CFB的施用降低了土壤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含量,增加了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含量;降低了供试土壤有效态Pb含量,且玄武岩母质水稻土较花岗岩母质水稻土效果更显著。Pb质量分数(250、500 mg·kg~(-1))未超过国家农业用地风险管制值(GB15618—2018;≤500 mg·kg~(-1))时,花岗岩水稻土、玄武岩水稻土中糙米Pb含量依次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0.2mg·kg~(-1));Pb胁迫未对水稻生长和农艺性状造成明显影响;而质量分数为5 000 mg·kg~(-1)时,Pb胁迫抑制水稻生长、降低农艺性状,此时花岗岩和玄武岩中糙米Pb含量分别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14、10倍。CFB能够缓解Pb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Pb质量分数为500mg·kg~(-1)时,CFB的施用使玄武岩水稻土中糙米Pb含量降低38.4%,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因此,椰纤维生物炭能够促使土壤中Pb向水稻难吸收的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降低有效态Pb含量,减轻Pb对水稻生长的毒害及在糙米中的累积。  相似文献   

11.
半干旱草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脆弱区,频繁的矿业活动会对草原土壤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本文以位于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的某铅锌多金属矿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性质和重金属含量及赋存形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利用单因子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RAC风险评价法对土壤受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偏中碱性,矿物组成以石英、长石和粘土矿物为主.矿区土壤中Pb、Zn含量(分别为51.2 mg·kg~(-1)和226.4 mg·kg~(-1))远高于背景土壤,分别为内蒙古土壤几何均值的3.4和4.7倍;矿区土壤Cu含量和背景区土壤含量相当.元素赋存形态分析表明,Cu主要以残渣态和有机质结合态形式存在,Pb和Zn则以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为主,3种元素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含量均较低.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矿区41%和35%土壤受到严重的Pb、Zn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29.40,属于轻微生态危害,Pb是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主要的贡献因子;RAC风险评价表明,矿区土壤中生态风险系数由大到小为ZnCuPb,Zn的生态风险相对较大.综合来看,Pb、Zn的污染控制是该矿区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土壤团聚体对砷分布和形态的影响,探讨污染农田中砷的可移动性及其环境风险,采集辽宁省某冶炼厂周边污染与非污染(对照)农田表土,采用湿筛法获得2 mm、2~0.25 mm、0.25~0.053 mm和0.053 mm 4个粒级的团聚体,分析明确了污染与对照土壤团聚体中全砷及污染土壤团聚体中各提取态砷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污染土壤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78.49%)以及其中砷的分配量(80.83%)均显著高于对照土壤(64.33%、67.8%),其中0.25~0.053 mm粒级团聚体中砷的分配量最高(43.13%)。2 mm、0.25~0.053 mm以及0.053 mm粒级团聚体中各形态砷分布规律一致:残渣态(20.21~99.10 mg·kg~(-1))铁锰氧化物结合态(13.38~26.39 mg·kg~(-1))专性吸附态(5.19~8.86 mg·kg~(-1))非专性吸附态(1.13~2.94mg·kg~(-1))。而2~0.25 mm粒级团聚体中各形态砷为:残渣态(85.91 mg·kg~(-1))专性吸附态(28.48 mg·kg~(-1))铁锰氧化物结合态(25.63 mg·kg~(-1))非专性吸附态(6.00 mg·kg~(-1))。非专性吸附态和专性吸附态砷在0.25 mm粒级团聚体中的含量显著高于0.25 mm粒级团聚体。  相似文献   

13.
连续浸提技术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硒的形态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瞿建国  徐伯兴 《环境化学》1997,16(3):277-283
本文建立了土壤和沉积物中硒的形态分析方法,应用连续化学浸提技术将土壤和沉积物进行连续五次抽提,根据不同形态硒的溶解度,将土壤和沉积中的硒分为可溶态(水溶态)、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及元素态、残渣态五种结合形态。种形态硒分级浸提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0%,总回收率(即:五种形态和与总硒的比值)为93.2-94.4%。  相似文献   

14.
陕南土壤中水溶态硒、氟的含量及其在生态环境的表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陕南早古生代地层上发育的土壤为材料,研究土壤中水溶态硒、氟的含量及其与总量、土壤pH值之间的关系,探讨土壤水溶态硒、氟含量在生态环境中的表征作用.结果表明,陕南土壤中水溶态硒、氟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12μg·g-1和0.87μg·g-1,土壤中水溶态硒、氟的含量同其总量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供试土壤pH范围内(5.10—7.52),水溶态硒的含量随pH值的增加先降后升,水溶态氟随pH值的增减而同步增减,其相互间的关系均可用函数方程式定量表达.水溶态硒含量能较好地表征陕南的高硒生态环境,水溶态氟可作为生态系氟质量状况的一个指标,但其指示作用又囿于地域空间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土壤Cd污染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安全,钝化修复以其高效、快速、廉价的特点成为了Cd污染土壤修复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巯基修饰的纳米二氧化硅(GSN)为钝化剂,分别于实验室及现场条件下进行Cd污染农田土壤的钝化修复研究,分析GSN添加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土壤Cd形态分布及小麦籽粒内Cd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室条件下,GSN添加能够有效降低土壤中Cd的生物活性(DTPA浸提态),Cd最高钝化效率可达91.77%;GSN添加量为1%时,土壤中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Cd含量分别降低69.26%和48.29%,而残渣态Cd含量则增加了143.14%;此外,不同GSN添加量对土壤特征性酶活性没有造成明显的影响.现场试验表明,GSN添加对小麦产量造成的影响不明显,且小麦籽粒中Cd含量可从0.342 mg·kg~(-1)降低至0.178 mg·kg~(-1).由此可知,GSN作为新型钝化剂在Cd污染土壤修复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锑矿土壤中As和Sb的分布、形态及生物可利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晴隆锑矿区土壤中总砷和总锑,利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土壤中不同形态砷和锑.结果表明,各采样点土壤As、Sb含量分别为17.98—127.85 mg·kg-1、171.93—601.59 mg·kg-1,远高于贵州省背景值;土壤中砷和锑的存在形态均以残渣态为主,其次是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很少;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态锑占总和0.33%—1.72%,其含量为0.60—3.91 mg·kg-1,而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态砷占总和0.09%—0.57%,其含量为0.15—0.48 mg·kg-1.  相似文献   

17.
硒对水稻镉含量及其在亚细胞中的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元素含量测定与亚细胞分离的方法,分析水稻镉在不同器官、组织之间的差异分布特征,从微观水平上阐释硒增强水稻镉耐受能力的机理,阐明硒降低稻米镉累积量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随着硒浓度的增加,植株各营养器官干物重均增加。在2、4、8和16 mg·kg~(-1) Cd质量分数处理时,1.2 mg·kg~(-1) Se处理的糙米干物质量比Se空白处理分别增加了6.81%、7.73%、14.24%和49.62%。(2)当土壤镉质量分数在2~16 mg·kg~(-1)时,水稻各营养器官和糙米、精米中镉含量随土壤镉浓度的增高而显著增加。未施硒时,4、8和16 mg·kg~(-1) Cd处理糙米中镉质量分数分别为0.23、0.37和0.57 mg·kg~(-1),均超过我国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稻米镉的限量(0.20 mg·kg~(-1))。(3)相同镉浓度下,随着硒浓度的增加,水稻各营养器官和糙米、精米的镉含量和镉积累量均显著下降,4、8 mg·kg~(-1) Cd处理组中,糙米的镉含量均低于0.20 mg·kg~(-1),且1.2 mg·kg~(-1) Se处理优于0.4和0.8 mg·kg~(-1) Se处理。(4)镉在水稻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为:根系茎叶糙米精米。随着硒浓度的增加,镉在精米中的分配比例下降。结论:硒能够通过调整镉在水稻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例,降低稻米中的镉含量;而硒元素对镉毒害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细胞对镉的区室化分隔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天津某蔬菜基地为研究对象,对基地土壤中硒与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蔬菜基地的土壤Se含量范围为0.71—1.23 mg·kg~(-1)(干重),平均含量为0.96 mg·kg~(-1),所有样品均达到富硒土壤(Se≥0.04 mg·kg~(-1))标准.但是蔬菜基地遭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Hg、Zn和Cu的污染指数分别为1.24、1.02和1.23,污染程度均为轻度,而Cd的污染指数为2.26,达到中度污染.另外,对与土壤配套采集的青萝卜、圆白菜和菜花等20种蔬菜中的硒与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地蔬菜的富硒(Se≥0.01 mg·kg~(-1))率达到90%.蔬菜中青萝卜1号(本地)、青萝卜2号(天津青萝卜)和青萝卜3号(津卫一号)的硒含量较高,含量分别为0.100、0.091、0.078 mg·kg~(-1)(鲜重),硒含量较低的蔬菜为油菜1号(金品一夏)、油菜2号(改良金品雨季)和小白菜2号(佳美),含量分别为0.007、0.007、0.009 mg·kg~(-1).每种蔬菜的Cd、Zn和Cu的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但圆白菜1号(雅实绿)、圆白菜2号(珍美)、菜花1号(本地)和菜花2号(白雪)中的Hg含量分别为0.022、0.018、0.019、0.016 mg·kg~(-1),均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值.同时,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食用本基地圆白菜(雅实绿、珍美)、菜花(本地、白雪)和香菜(本地)对人体造成健康风险较大.综合各类分析评价结果,该基地生产的3种青萝卜(本地、天津青萝卜、津卫一号)均为绿色富硒蔬菜,建议当地农户多种植该类蔬菜.  相似文献   

19.
以浙东沿海某典型固废拆解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采集土壤、灌溉水、农作物以及大气干湿沉降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土壤Cd、Cu含量特征及其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0~20 cm)土壤已遭受较为严重的Cd、Cu污染,土壤Cd、Cu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34和65.83 mg·kg-1.土壤中活性较高的水溶态、离子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Cd占Cd总量的比例达45.37%,说明其生物有效性和潜在危害性极大.大气干湿沉降、污水灌溉对土壤Cd、Cu的累积均有一定影响.农作物尤其是蔬菜Cd、Cu含量已有不同程度的累积甚至超标,食用的潜在危害性较大.相关分析表明,农作物Cd、Cu含量与土壤中Cd、Cu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贵阳市百花水库消落带土壤汞形态分布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百花水库消落带土壤汞污染风险,系统采集了该区的土壤样品,分析总汞(THg)、汞形态和甲基汞(MeHg)分布情况,探讨汞的生物有效性,并对比分析了土壤THg和汞形态的污染风险。结果表明,百花水库消落带土壤THg质量分数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n=45,P0.05)。土壤THg质量分数范围为88.83-521.14μg·kg~(-1),平均为(226.08±129.62)μg·kg~(-1)。80%的采样点土壤THg质量分数超过了背景水平。土壤中不同形态汞占THg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强结合态(36.28%)硫化物结合态(33.09%)有机结合态(30.35%)水溶态(0.19%)胃酸溶态(0.08%),表明前3种形态汞为研究区土壤Hg的主要赋存形态。消落带土壤中生物有效态汞(BioavailableHg,Bio-Hg)质量分数为22.39-168.41μg·kg~(-1),占THg的比例为8.81%-58.68%。土壤MeHg平均质量分数为(3.70±4.49)μg·kg~(-1),S15采样点土壤MeHg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采样点(n=45,P0.05)。地积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和风险评估编码法(Riskassessmentcode,RAC)的评价结果均表明,百花水库消落带土壤汞污染生态较高,S5采样点土壤Bio-Hg质量分数已超过土壤汞背景水平。百花水库消落带土壤的汞污染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