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聚合氯化铝与粉末活性炭联合强化混凝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联合粉末活性炭与聚合氯化铝(PAC)强化混凝对垃圾渗滤液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原水COD为4 100 mg/L、浊度为147 NTU、UV254为20的条件下,粉末活性炭的加入可以有效增加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去除率,PAC投加量为0.6 g/L时,投加0.6 g/L粉末活性炭,COD的去除率由21.6%提高到29.1%,UV254去除率由29.8%提高到39.9%,剩余浊度由138 NTU降到133 NTU。该强化混凝过程使原水中溶解性小分子有机物的去除率提高显著,PAC投加量为0.6 g/L时,投加0.6 g/L粉末活性炭,在分子量小于1 kDa的范围内,UV254去除率由2.9%上升为10%。  相似文献   

2.
垃圾渗滤液的加载磁絮凝预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多变的高浓度难处理有机废水。采用加载磁絮凝技术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其可生化性,便于后续生化处理的进行。研究了适宜的磁载体种类、凝聚剂和絮凝剂的加入量,以及不同pH值和药剂投加顺序的影响,并进行了磁絮凝与常规絮凝工艺的对比实验。得到的最优组合工艺为:PAC投加量5.5 g/L,磁载体投加...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与聚合氯化铝(PAC)制备MFPAC磁性混凝剂,利用混凝沉淀-矿化垃圾吸附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用单因素变量法确定实验的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MFPAC磁性混凝剂对COD和色度的去除效果优于单独投加混凝剂PAC,在纳米四氧化三铁与PAC的质量比为1∶3、MFPAC的投加量为1.5 g·L~(-1)、搅拌条件为转速为300 r·min-1下搅拌60 s、溶液pH值为7.5(垃圾渗滤液原水的pH值)、絮凝时间为30 min的最佳运行条件下,COD由5 810 mg·L~(-1)降低到2 173 mg·L~(-1),色度由1 658倍降低到556倍,其COD去除率为62.6%,色度去除率为66.5%;利用矿化垃圾作为吸附剂处理MFPAC混凝处理后的出水,在矿化垃圾粒径小于2 mm、焙烧温度为700℃、吸附剂投加量为40 mg·L~(-1)、pH值为9的最佳条件下,经过12 h的处理,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6.7%和68.4%,最终出水的COD和氨氮的浓度分别为941 mg·L~(-1)和343 mg·L~(-1);最终,MFPAC混凝沉淀-矿化垃圾吸附工艺对垃圾渗滤液COD、色度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3.8%、78.5%和74.3%。  相似文献   

4.
使用自制的酸改性蒙脱石絮凝剂(MTSF)对高浓度畜禽养殖废水进行处理,以传统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作为参考,研究了絮凝剂投加量对废水处理絮凝效果的影响,探讨絮凝过程中絮体沉降特性。结果表明,MTSF对养殖废水的絮凝效果优于PAC,在最佳投加量12 000mg/L时,浊度、SS、COD、氨氮及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7%、96.8%、60.7%、16.3%和97.7%;MTSF投加量虽远大于PAC,但MTSF的絮体沉降体积只占整个体积的12.0%,不到PAC絮体沉降体积的1/5,MTSF中的可溶态物质和颗粒态物质的相互协同效应加快了絮凝过程和沉降过程;MTSF处理后上清液中Cd、Cr、Ni、Cu、Pb均未检出,而As小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2002)中最高允许排放质量浓度(0.5mg/L)。  相似文献   

5.
针对天然水体及一些废水中铁主要以腐殖质络合态存在,用常规化学碱沉淀法难以有效将其去除的问题,该文研究了以氯化铝为絮凝剂的絮凝沉淀法对含有富里酸络合态铁(FA-Fe)的模拟废水及垃圾渗滤液中水溶性铁的去除效果影响,初步探讨了铝盐对富里酸络合体系中水溶性铁的去除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处理模拟废水时,水溶性铁的去除率随氯化铝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废水中FA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腐殖酸(HA)的加入仅对游离态Fe3+的去除有促进作用;在pH为8.0、氯化铝投加量为1.0 g·L~(-1)的条件下处理100 mg·L~(-1)FA和10 mg·L~(-1)Fe3+配成的模拟废水时,水溶性铁的去除率可达94.7%,比常规碱沉淀法提高了11.1%。在pH为8.0、氯化铝投加量为5.0 g·L~(-1)、适量投加HA的条件下处理垃圾渗滤液,水溶性铁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5.1%。在絮凝过程中,铝盐主要通过形成不溶性聚合物吸附FA-Fe来提高水溶性铁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6.
联合硅藻土与PAC强化混凝处理含藻微污染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联合硅藻土与聚合氯化铝(PAC)强化混凝对原水中藻类、溶解性有机物以及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硅藻土的投加可以有效地改善絮体的沉降性能,增强藻类的混凝沉淀去除效率,PAC投加量为30 mg/L时,投加0.1 g/L硅藻土,叶绿素a去除率由82.5%提高到95.9%。该强化混凝过程使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特别是大分子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有所上升。PAC投加量为30 mg/L,硅藻土投加量为1.5 g/L时,重金属Cu、Pb和C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7.5%、83.7%和22.2%。  相似文献   

7.
采用壳聚糖三元接枝高分子絮凝剂(CAS)与聚合氯化铝(PAC)、磷酸镁铵沉淀法(MAP法)复配处理中山市老虎坑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出水.絮体粒径分布测试、絮体形态结构分析和Zata电位测定结果表明,CAS与PAC复配,可充分发挥CAS架桥和PAC电荷中和的协同作用,强化混凝过程,使细小的凝聚体形成体积庞大的絮状沉淀物,并在沉降过程中,网捕水体中的胶体颗粒,显著提高混凝效果.CAS和PAC的投加对NH4 -N脱氮的贡献甚微.采用MAP法与CAS、PAC复配,当投加量分别为50mg/LCAS、500 mg/LPAC、856 mg/LMgCl2·6H2O、1509 mg/LNa2HPO4·12H2O时,出水COD、色度分别小于300 mg/L、30倍,NH4 -N降至2 mg/L左右.  相似文献   

8.
针对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采用铝铁复合淀粉(CAFS)絮凝-微波/H2O2联用技术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考察了初始p H、絮凝剂投加量、微波辐射反应时间和H2O2投加量等因素对处理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凝最佳反应条件为p H 6.0,投加量13 m L/L;微波/H2O2氧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 H 3.0,30%H2O225m L/L,温度70℃,反应时间5 min。在上述最佳条件下,单独CAFS絮凝、单独微波/H2O2和CAFS絮凝-微波/H2O2联用对垃圾渗滤液COD的去除率分别为32.3%、42.4%和85.7%,CAFS絮凝与微波/H2O2联用,可利用CAFS残余的Fe2+与H2O2构成Fenton氧化体系,实现絮凝与微波催化氧化工艺的耦合,两者起到很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聚合硫酸铝铁预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合硫酸铝铁(PAFS)预处理垃圾渗滤液中的高浓度有机物,为后续的吸附环节及生物处理阶段创造良好的水质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投加量的条件下,PAFS投加量在200mg/L、pH为8.0、沉淀时间为40min时,混凝效果最佳,CODcr的去除率可达37.5%。  相似文献   

10.
针对黑臭水体疏浚余水氮素难去除问题,在聚合氯化铝(poly aluminum chloride,PAC)为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为助凝剂的基础上,采用新型共价键型絮凝剂(hybrid covalent coagulant,HCC)强化疏浚余水絮凝脱氮过程,并通过超磁分离技术进行固液分离,实现氮素的快速与高效脱除。在优化的复合絮凝剂投加量条件下,该强化絮凝过程可达到氨氮的完全脱除和总氮80%的去除率。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较短的15min絮凝操作时间内,即可达到较好的氮素去除效果。当初始pH为7.0时,絮凝分散体系具有较低的Zeta电位值,利于有效降低水体浊度。FTIR图谱验证了羟基参与的氨氮絮凝反应,表明NH_3~+为氨氮被絮凝剂絮凝后的主要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强化混凝-光电氧化组合工艺对北京某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进行处理。探讨了不同混凝剂投加量、电流密度和反应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并考察了溶解性有机物的分子量和结构在本工艺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同时投加Ca(OH)2、Fe2(SO4)3和PAM混凝后,COD去除率为28.00%,含量由4 700 mg/L降低到3 384 mg/L;同时投加KMnO4、Fe2(SO4)3和PAM进行二次混凝,COD去除率为60.20%,含量为1 870 mg/L;混凝后水样在电流密度为400A/m2,经3 h光电氧化后,COD去除率为86.20%,含量为650 mg/L。本工艺将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中部分大分子量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量有机物;光电氧化后,有机物结构被迅速破坏。  相似文献   

12.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毒性较强且难处理的废水之一。实验采用混凝沉淀-厌氧-电解-好氧一体化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探索了混凝沉淀池和电解池的运行参数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组合工艺对于6种重金属(Cu、Zn、Cd、Cr和Ni)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以PAC为混凝剂PAM为助凝剂时,投加量分别为1.2 g/L和1mg/L,COD去除率可达57%。电化学工艺阶段,在p H为6.0,电流密度15 m A/cm2,Cl-浓度2 200~2 400 mg/L,电解2.5h,垃圾渗滤液的COD去除率达55.4%。一体化电生物滤池对于重金属的去除具有明显的效果,Cu、Cd和Zn去除率达100%,Ni去除率超过90%,Cr去除率超过80%,COD整体去除率达94%;NH+4-N去除率达97.2%;TN去除率达73.6%。混凝沉淀-厌氧-电化学-好氧的组合工艺来处理垃圾渗滤液,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及COD、NH+4-N。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聚硅酸氯化铝(PASC)絮凝剂,并用其进行了皂素废水处理实验。考察了絮凝剂投加量、pH值、搅拌速度对COD和浊度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絮凝剂投加量为9~13.5 mg/L、pH值5~7、搅拌速度150~250 r/min时,COD和浊度去除效果较好。最佳工艺条件为:絮凝剂投加量11.25 mg/L、pH值6、搅拌速度200 r/min。此时,COD去除率为93.7%,浊度去除率为97.5%。PASC的絮凝性能明显优于PAC。  相似文献   

14.
铁炭微电解-MAP沉淀法联合预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铁炭微电解-磷酸氨镁(MAP)沉淀法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铁炭比为5∶1,pH值为3,反应时间为3 h时,铁炭微电解的COD的去除率为47.5%;在投加药剂n(Mg2+)∶n(PO43-)∶n(NH4+)为1.4∶1∶1,pH值为9,反应时间为1 h的条件下,垃圾渗滤液氨氮去除率达到79.7%。  相似文献   

15.
赵玲  严兴  尹平河  刘敏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2):2189-2194
为了进一步处理垃圾渗滤液,试验采用污泥活性炭强化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法进行处理,通过对比普通SBR法试验,得出投加污泥活性炭强化SBR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效果要远远高于普通SBR法。当污泥活性炭的投加量为1.2 g/L,容积负荷为0.5~1.5 kg BOD5/(m3·d)时,进水1 h,曝气10 h,沉淀1.5 h,闲置1.5 h,处理效果最好,COD的去除率达到了85%,NH3-N的去除率达到了90%。  相似文献   

16.
为了处理水性漆洗涤废水,对絮凝沉淀处理水性漆洗涤废水进行了研究。分别以硫酸铝(AS)、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PAFC)和聚合硫酸铁(PFS)4种无机絮凝剂为絮凝剂,考察了不同絮凝剂投加量、搅拌策略和时间以及沉降时间等因素对水性漆洗漆废水COD的去除率和剩余浊度的影响。为了研究几种絮凝剂对水性漆洗涤废水的絮凝机理,对废水和絮凝剂进行了Zeta电位分析。结合废水处理的成本和处理效率,确定了优化处理方案:最终选定PAFC作为絮凝剂,投加量为138 g·t~(-1),快速搅拌1 min,慢速搅拌1.5 min和沉淀60 min。  相似文献   

17.
对nano-SiO2与PAC复配使用强化混凝处理城市污水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nano-SiO2在水中的分散效果、nano-SiO2强化混凝的工艺条件及强化效果.实验表明,与常规PAC强化混凝相比,nano-SiO2强化混凝能有效提高城市污水的除污效果、改善矾花沉降性能、缩短沉淀时间、提高城市污水化学絮凝强化一级处理工艺的抗冲击能力.同时投加nanoSiO2(25 mg/L)与PAC(75 mg/L)后,先快速搅拌(250r/min)2 min,然后慢速搅拌(60r/min)8 min,再沉淀3 min,出水COD、TP及浊度去除率分别为50.47%、79.84%和90.93%,较单独投加PAC(75 mg/L)分别提高28.43%、39.94%和62.18%.  相似文献   

18.
絮凝法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用无机低分子絮凝剂硫酸铁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硫酸铁和聚硅硫酸铁处理厌氧好氧后的垃圾渗滤液,并通过急性毒性检测试验研究絮凝处理前后垃圾渗滤液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为10 mmol/L,pH值为8的聚合硫酸铁对垃圾渗滤液的色度、COD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色度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1%和61.4%。通过毒性检测证明,聚合硫酸铁絮凝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几乎没有毒性,对植物的正常生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混凝沉淀-SBR-活性炭过滤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沉淀-SBR-活性炭过滤复合工艺对城市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确定混凝、SBR和活性炭过滤的最隹参数.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2500mg/L、氨氮在900mg/L的条件下,经该系统处理后,出水COD均在300mg/L以下,氨氮在20mg/L以下,COD去除率达90%以上,氨氮去除率达98%以上,达到较好的去除有机物和去氨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沉淀-SBR-活性炭过滤复合工艺对城市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确定混凝、SBR和活性炭过滤的最隹参数。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2500mg/L、氨氮在900mg/L的条件下,经该系统处理后,出水COD均在300mg/L以下,氨氮在20mg/L以下,COD去除率达90%以上,氨氮去除率达98%以上,达到较好的去除有机物和去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