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卡尔福克矿山富金矿化作为铜-金矽卡岩的叠加矿产出。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和金在铜-金矽卡岩与富金矿化中的分布的地质统计学比较结果说明,金是在两个分别进行的、不同的地质事件中沉淀成矿的:1.沉淀事件,在多种因素控制下与铜一起沉淀在矽卡岩矿石中;2.富金矿化事件,在以帕内尔石灰岩为围岩的矽卡岩中形成富金矿体。此阶段的成矿物质的金含量远远高于矽卡岩矿石中的金含量。富金矿伴随有明显的蚀变作用,这种蚀变作用的特点是含有粘土黄铁矿和石英-黄铁矿(-砷黝铜矿),Au、As、Sb、Hg、Si、S和Tl异常以及Pd、Ca和Se亏损。据岩相学和电子探针研究,富金矿化至少有三幕;富金矿化早于石英钼矿脉的生成。富金矿石的统计学特征在直方图、散布图和方差图上不同于铜-金矿化。富金矿组合样的金品位平均值为0.3盎司/短吨(约10.29ppm——编者)。矽卡岩矿石的定向方差图表明,N20°E走向的弥散型断层组和距宾厄姆岩株接触带的距离控制了金和铜的品位。矿体的高程似乎是矽卡岩中金品位的一个附加控制因素。帕内尔石灰岩中富金矿化的富矿体具有已贫化的钻探储量1.2Mt。有证据表明,在现有钻探控制范围以外,矿体还延伸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2.
对陆源岩层黄铁矿矿床矿石中汞的分布和存在形式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对象是古巴共和国卡斯特利亚诺黄铁矿-多金属矿床的矿石。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的矿石中汞的含量很高(平均5g/t);汞的主要富集矿物是闪锌矿,其次是黄铁矿;在汞的总含量及其不同存在形式的比例方面,不同矿石类型有明显的差异。还查明,从矿体中心向其两侧,矿石中汞的总含量及闪锌矿和黄铁矿中汞的富集程度逐渐增高。决定汞呈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在这个方向上成矿温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三波川带别子型矿床常见矿石的主要组分硫化物为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磁黄铁矿和斑铜矿在臬些矿床中大量产出,而其它硫化物和硫盐则极为少见。在一般块状矿石中很少见到的矿物如方铅矿、黝铜矿等,常常在主要层状矿体内和附近呈分支状、舌状和脉状产出,富铜矿石中发现有微量存在。这些矿物可能是矿床变质变形过程中及常见组分硫化物重结晶过程中形成的。 别子型矿石的显著地球化学特征是其高Co、低Pb和低Ba含量。虽然可用的硫化物硫同位素数据大多数仅来自别子矿床,但别子型矿床的硫同位素比值的变化范围很小,即δ~(34)S为+0.4‰~+3.2‰,平均值+2.1‰;在所检测的6个矿床中,黄铁矿的Se/S比值的变化范围也窄,紧挨在其平均值1.32×10~(-4)处浮动。 别子型矿石的这些矿物及地化特征可能归固于有关基性火山岩的化学性质。现代海底富铜硫化物矿床,其化学性质与别子型矿床极为相似。虽然这两种矿床彼此间在矿物学特征上有点差异,丘垄内部的海底蚀变和热液交代作用可能会把海底硫化物矿床的原生矿物组合改变为别子型矿床的矿石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4.
江西武山铜矿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山铜矿是由两件类型的铜矿体组成,即产于上石炭统黄龙组底部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之间的层状含铜黄铁矿矿体和产于花岗闪长班岩内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型铜矿体。稀土元素组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两种类型矿体的矿石和矿石矿物在稀土元素组成持征上具有明显区别.这为探讨武山铜矿的成因提供了一个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正> 全世界铅锌资源和开采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与黄铁矿-多金属矿床和层状铅锌矿床有联系。它们也是铜、重晶石、硫、银、金、镉、铋及其它元素的巨大来源。上述矿床在标型特征和一般形态、矿石的成份、矿体形态,围岩成份、岩浆形成物的组合方面,以及在地壳构造中的大地构造位置等方面均有很大区别(表1)。В.И.Смирнов考虑到黄铁矿型铅锌矿床的特殊性、它们与优地槽玄武岩类火山活动在空间和成因上的密切联系以及它们相对于其它内生矿床所具有的独立性,把它们划为一种独立的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较系统研究了扬子型铜矿床中有代表性的菱铁矿、胶黄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及部分脉石矿物的稀土元素组成及特征,总结了展状矿石中和矽卡岩矿石中矿物稀土元素组成的特点及二者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别,从一个方面探索扬子型铜矿床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梅子坑钼矿位于九岭钨钼成矿带,为中型石英脉型钼矿床.矿区内地层和岩浆岩钼元素含量分别是克拉克值的43倍和21倍.矿体赋存于双桥山群修水组浅变质岩系中及北西向断裂控制的裂隙密集带中;矿石主要类型为石英脉型,矿石有益组分为辉钼矿,形成于石英-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早期矿化阶段.矿床可能与隐伏的燕山期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岩脉有成因关系,属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中-高温热液矿床.北西向断裂密集带,硅化、云英岩化、黄铁矿化围岩蚀变,燕山期花岗岩类及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是其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侵入岩长石铅、矿石硫化物铅同位素组成对比研究。说明长江中下游铜铁多金属成矿带可划分为东区(宁芜以东宁镇和苏锡地区)和西区(宁芜及其以西至鄂东南地区).东、西两区的侵入岩长石铅和矿石硫化物铅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差异,在207Pb/204Pb-206Pb/204Pb图上它们的投影点明显地分为两个分布区。据铅同位素资料计算,长江中下游地壳形成时间主要是26-38亿年;据亮幔混合铅模式计算的μMix值表明,本区侵入岩和接确交代型矿石铅为壳幔混合源,以地幔源为主,前者幔源铅约占63-74%.后者幔源铅约占51-74%,层状含铜黄铁矿型矿体矿石铅主要来自上地壳。  相似文献   

9.
<正> 引言全世界银总产量的75%左右是作为象铜、铅、锌等贱金属矿石的副产品回收的。最常见硫化物(如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的银含量一般为0.n—0.00n%。银含量依次递减的顺序一般为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或黄铁矿。但是,由于矿床类型或产地不同,这种递减顺序偶尔也有变化。例如,在密苏里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巴西巴伊亚州卡赖巴地区开发出一个新铜矿。最近的钻探已探明有一个150×10~6吨的矿体。它将成为巴西第一个主要铜矿床。 卡赖巴铜矿的矿石由浸染状黄铜矿和斑铜矿组成,具少量方黄铜矿和镍黄铁矿,产在紫苏岩和基性变粒岩(苏长岩)中。  相似文献   

11.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6,(2):120-130
大兴安岭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之一,库伦迪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在该带北段中发现的中型矿床之一。本文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矿石开展详细的矿石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库伦迪矿床矿石可划分为锌铅矿石、锌铅铜矿石、铜锌矿石和铅矿石等4种类型;各矿石类型矿物共生组合分析表明,按成因该矿床矿石结构可分为结晶结构、交代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和压碎结构;矿石构造以细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和团块状构造为主,条带状构造次之。综合矿物学特征,将成矿期次划分为两期:第一成矿期为闪锌矿—黄铜矿成矿期,并划分为辉钼矿—磁铁矿成矿阶段、黄铁矿—闪锌矿成矿阶段、闪锌矿—黄铜矿成矿阶段;第二成矿期为方铅矿成矿期,主要有方铅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等。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子活化自动射线照相法并结合X射线光谱显微分析(《Cameca》),研究了维季姆-帕托姆地区黑色板岩建造细脉浸染型矿石中金的空间分布和组成。还研究了碳质的碳酸盐-硅泥质板岩:具有同生层状分布的分散硫化物的;具有呈石英-黄铁矿透镜体以及呈黄铁矿变晶和毒砂变晶的石英-硫化物独立体的,这些变晶是由物质的选择性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呈交切层理的黄铁矿-石英细脉产出的变质成因-热液活动产物的。在具有层状分散硫化物矿化(属原生沉积型)的黑色板岩中,金通常不形成独立的析出物。在硫化物的选择性重结晶和增长的过程中,在黄铁矿中分散金发生了再分配并在裂隙的一些部位发生富集,富集的金含量为0.0n%~0.n%。在个别情况下,在黄铁矿的裂隙中发现有自然金析出物,其粒度为2~5μm,组成为金90%和银10%。特别有意思的是金在带状黄铁矿变品中的空间分布。这些带状变品具有复杂的组构:外缘为无包裹体的单一黄铁矿;内带为具筛状结构并合很多板岩碳质包裹体的黄铁矿,这些包裹体平行于岩石板及呈定向分布;中心部分为单一的粒状黄铁矿。金呈微米级析出物集中于晶体的中心部位,分布在黄铁矿“晶核”的周围。金在这种类型矿石中的分布基本上服从于层理,而与极理不相合,这证明在变质  相似文献   

13.
碳质在黄铁矿型矿床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主要论据是容矿岩含碳质、矿石和脉石矿物的包裹体中含CO_2和有机化合物以及矿石和围岩中硫和碳的同位素分布。矿石硫可部分属生物成因。重金属可能以有机化合物的形式迁移。  相似文献   

14.
1949年在外贝加尔东北部发现的乌多坎含铜砂岩矿床,无论是在铜的勘探工业储量方面还是在其有别于已知建造的含铜砂岩矿床的一系列突出地质特点方面均是独一无二的。根据勘探结果,乌多坎矿床的铜储量为20百万吨以上,铜的平均含量为1.5%。伴生组分:银,平均含量为13g/t矿石中);金,含量为0.5g/t(精矿中);铁,与黄铁矿结合的。该矿床是含铜砂岩矿石建造的典型代表,具有该矿石建造所固有的一切特征(矿化局限于红色岩组的沉积建造中,具成层现象;矿体顺围岩层产出,在地质年龄沿横向变化的剖面中成层分布,具有原生矿物分带)。…  相似文献   

15.
<正> 克特里铜矿带位于印度地盾西北部的阿拉瓦利-杰利造山带的西北部,总长约八十公里。矿带内已发现数十个矿点,北部有四个较大型的铜矿床,南部只发现一个黄铁矿-磁黄铁矿矿床。  相似文献   

16.
武山铜矿层状含铜黄铁矿矿体与花岗闪长斑岩具有完全不同的Sr同位素组成。层状矿体中胶黄铁矿、黄铁矿的87Sr/86Sr比值变化于0.7117-0.7241之间,而花岗闪长斑岩中长石和磷灰石的87Sr/87Sr在0.7072-0.7099之间。表明二者具有不同的物质来源,层状矿体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壳和地层。而花岗间长班岩则主要来自上地幔和下地壳。铅同位素组成表明层状矿体中的铅来自古生代地层。层状矿体硫化物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328±21Ma,87Sr/86Sr的初始值为0.7138,表明民状矿体矿石形成于石炭纪,成矿物质自上地壳;而花岗闪长班岩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0Ma,为燕山早期的产物。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矿体地质特征等,我们认为武山层状含铜黄铁矿矿体为与海西期海底火山活动有关的喷气(热水)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17.
以滨海地区一个金矿结为例,研究了矿石的物质成分及其矿物-地球化学特征。着重研究了自然金的成色和金粒中的杂质成分,研究了矿石、围岩的人工重砂中以及残积层-坡积层重砂中黄铁矿(及其表生产物)的含量、形态以及黄铁矿中的杂质成分。应用重砂的矿物-地球化学方法可预测和寻找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正> 卡梅申矿床属鲁德内伊阿尔泰黄铁矿-多金属类型矿床,它产在阿列伊复背斜西南翼范围内的局部火山-构造洼地中。作者根据对该矿床的矿石所进行的矿物-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19.
亚洲东南地区在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中朝板块之间有天山(北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带;在塔里木-中朝板块与杨子板块之间有秦岭-大别褶皱带(东部);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之间有赣(东北)-浙(西)-皖(南)对冲带。东部沿海地区北北东向滨太平洋板块则横切以上近东西向和北东向诸板块,展现出太平洋西海岸最新板块的格局。各板块对接带上发育开阔和长期发展的火山-侵入岩带。不同类型的火山-侵入岩有不同的矿产:金(铜铅锌)多与中-基性火山-侵入岩有关;铜铅锌、锡(钨);铁多与中-酸性火山-侵入岩有关;铜镍多与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有关。  相似文献   

20.
<正> 在成矿过程中,铼主要同钼而较少同其他金属聚集在一起。铼的矿物富集体主要是辉钼矿,其次是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方铅矿及其他矿物。独立的铼矿物十分罕见。虽然有关文献在讨论不同成因辉钼矿中铼的聚集和分布特点方面存在着不同观点,但仍可提出以下一些普遍规律。低温矿床辉钼矿中铼的高含量要比高温矿床辉钼矿中常见得多。铜-钼矿床中的辉钼矿要比铝矿床本身、钨-钼矿床及伟晶岩石中的辉钼矿更富铼。在同一矿床中,铼常常趋于在上部的钼矿石中优先富集。这对于在下部发育有辉钼矿与白钨矿、钼自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