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我市"五三"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展示+评价"7321优效教学策略的引领下,笔者以"展示与评价"为教学形式,以"7321"课堂环节教学模式为依托,提炼总结出了"全身反应—互动展示"教学法。该教学法旨在摆脱传统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传授—接收—练习—检测"这一带有明显应试痕迹的模式,打造一个充满激情的"动感课堂"。一、"全身反应—互动展示"教学法总括"全身反应—互动展示"教学法要求充分体现"教学互动、  相似文献   

2.
<正>英语新课标指出: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也曾提出"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主张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我们的"展示+评价"的有效教学策略就是重体验、重参与、重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旨在为学生创设自主、快乐的学习空间,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风采的舞台,利用激励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对学习英语充满自信。近几年,我  相似文献   

3.
藏族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相对比较落后,学生"不敢说""不会说"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此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口语学习兴趣,使学生做到"我要说",而且"我会说"是我们每个民族院校英语教师要面对的关键问题。文章分析了藏族学生在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达到提高口语运用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利益导向原则是指在中职德育课堂中,教师可根据中职学生学习的"趋利性"特点,为学生展示其教学内容或教学过程所具有的"利益",从而刺激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策略。将利益导向原则应用到中职德育课中,教师可从揭示德育课的总体实用价值、教学环节的能力价值、教学案例的潜在利益和课堂管理的现实利益等层面入手,并要处理好"利与德""利与趣"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改革之后,要求教师要坚持"以人文本,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一名积极参与者,在教师提供的舞台中充分活动起来,展示自己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历史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育,领悟学习历史的作用和价值,从而使自己在不断的学习活动中能够更加明白事理。历史知识对我们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明白和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里明确"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如何落实新的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故而对历史教学法的改革、探索迫在眉睫。经过25年的历史教学,尝试采用了"诵读—导思—导议—精讲—精练"师生教与学双方密切配合的"五优教学法"。事实证明此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得到很好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整个生命体得到真正的进步和成长。新课标对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体育课教师就应该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符合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因此得到普遍认可并广为运用。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没有真正转变教学理念,没有转换好师生的角色,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施以不同的教学策略。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运用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组际竞争、表演展示等策略,提高小组合作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教学必须紧扣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对此,我深信不疑。"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的独当之任。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学习就是要从范文的例子里,汲取工具语文的营养,实现字汇、词汇的积累,语法、文法的掌握和运用。因此,我觉得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融入自己的智慧,使学生探得语言习得的规律,在习作教学时提升语言实践能力,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读写并行,而文道自得其中。下面,我就从植物、动物、人物三纬度谈谈  相似文献   

10.
<正>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整体,而这些活动之间存在着转换因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综合教学内容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把这几方面的教学融为一体。一方面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感受英语,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发展。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对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融合总结了以下一些自己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正>在音乐教研学中,我们思考最多的就是:音乐课堂终究是要带给孩子什么呢?听着身边大家激烈的讨论,我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创造了全美教育奇迹的雷夫老师,一位音乐的"门外汉",在他身上我们或许会得到一些启示。雷夫在他的教学中提出看谱的态度,就像读书一样认真。我要让学生成为终生的音乐演奏者,而不是为了在学校盛会上表演而受训的海豹。由于欠缺继续学习的知识,重回乐团的学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读环节对于学习一篇课文来说犹如万丈高楼平地基,地基不牢,地动楼摇。但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初读教学"正在有意或无意地被弱化,出现了严重的教学缺失。近年来相关的研究也实在太少,初读教学效率低下,已经严重影响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效益。为了扶正初读教学弱化现象,构建有效初读教学课堂,在"学习资源包"概念的启发下,"初读教学策略包"应运而生,有效地整合可以进一步优化初读教学课堂。分析初读教学被弱化的现状及原因,探讨提高初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初中开展"新语文主题阅读"是必要的与可行的。"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培养的主要的能力,主题阅读就能够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主题阅读是一场阅读的革命,使我们开阔视野,不断积累。  相似文献   

14.
<正>如果有人问,从教25年来,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跟着教育教学理论"跑"。也许你不以为然,不就是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吗?怎能跟着教育理论"跑"呢?此事说来话长。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乡镇初中任教。从听老教师的课,到在老教师指导下上课,再到自己独自备课、上课,渐渐明白了上课的路数。没想到,轰轰烈烈的教师"充电"活动接踵而至,打乱了我刚刚理顺的执教思路。这是我第一次跟着理论"跑",也  相似文献   

15.
"情"——是对文本的理解与表达,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体现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等活动都是建立在"情感"的激发与感悟之上的。可以说,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课堂上必然情浓似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情感"的激发,教师还要注重"情感"的感悟,帮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感悟文本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感悟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初中文言文教学一直存在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引领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自主性学习,提高课堂有效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一个"导学评价合一"设计导学案并以之为核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方法的促进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在课程实践中并行变化,互相促进,充分展示了新课程理念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问题导学"是指通过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技能、养成习惯、形成能力、陶冶情操、健康成长。采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本文中笔者从问题导学的内容设计、问题导学的重点、问题导学效果的检测评价等方面对小学数学"问题导学"的教学策略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写话必须强调先说后写,在说的基础上写,用"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说"是"写"的前提,只有加强"说"的训练,才能为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小学阶段,作文教学主要实施"观察认识训练""课内外阅读训练"及"成文训练"。为使学生有目的地、主动地参与到作文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中,我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进行的。一、激发兴趣,训练说话如果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形式单一,缺少变化,必然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说话兴趣,让他  相似文献   

19.
<正>初中品德课理论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应该在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同时优化教学流程,使学生以探究者、研究者的身份认真听、动笔写、勤思考,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在体验中获得知识。2009年至今,我们学校通过四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课堂"五环节"教学流程。此教学流程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提升教学水平,我听了我校两位数学教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生活融入,激励"我"打开苏教版教材,我们会发现:教材中有丰收的果园、小小商店、假日小队、农村新貌;有搭积木、七巧板、称一称、摸牌、下棋、剪纸等与学生经验相匹配的情景与活动,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学习不再陈腐僵化,而是更加鲜活。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好生活这一个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