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安全问题,说到底是个工作落实的 问题。实事求是地说,各级党委、政府 对安全生产工作不能说不重视了,采取 的措施不能说不得力了,但为什么事故 仍不断发生?仍感觉防不胜防?关键是 工作落实不够,特别是没有落实到基 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当然,事故 的发生有偶然性、突发性和不可预见 性,但只要我们真抓了,抓实了,一些 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还是完全可以 预防的。 一是要把“预防为主”的措施落到 实处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 根本是预防。只有在预防事故的发生上 …  相似文献   

2.
车闻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用怎样的措施手段和方法来强化车间安全管理呢? 正确理解党的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八字方针是一个整体,在工作中不能分开讲,也不能分开理解。安全第一是搞好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预防为主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实际行动、有力措施和有效手段。如果只讲安全第一,不讲预防为主,会产生安全工作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赔上墙、没有落实在行动上的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3.
"七五"期间,我国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在"六五"的基础之上得以加强,大步朝着科学的理性之路迈进,不仅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也找到了实现安全的正确方法——安全方针写进中共中央全会决议1989年11月,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要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加强安全生产。这是安全工作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语言浓缩,也是开发安全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从此,"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成为党领导安全工作的基本方针,其影响深远举世公认,以致10多年后被写进《安全生产法》,成为国家意志。  相似文献   

4.
曹云 《劳动保护》2002,(9):40-40
今年以来,嵩屿电厂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敲响“心存侥幸、万祸之源”警钟,强化安全是“生命之魂、生存之本”的工作理念,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1.签订部门安全生产责任状为落实责任,层层传递压力,安监部将厂  相似文献   

5.
企业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建立兼职安全员队伍,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通用做法。企业安全管理部门通过各部门的兼职安全员落实安全管理任务,使安全责任制得以从上到下贯彻落实,大大提高了安全责任制落实的效率。但在实际工作中,安全员队伍的建设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安全员队伍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制约了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一些企业之所以安全工作问题不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笔者认为,要保证安全工作真正作为“天”字号工程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说到做到,不放空炮,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就必须谨防“八高”现象。  相似文献   

7.
2007年是国务院确定的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落实年",是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的"攻坚年"。常州市安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根据部门工作职能,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打牢基础,强化监管,落实责任,为实现常州市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常州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思路和目标任务是:  相似文献   

8.
游辛 《安全与健康》2001,(z1):17-18
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保障人权为基调,是经世界各国特、重大危险案件的惨痛教训所总结出的结晶:安全问题与政治、经济、人权问题紧密结合,已不是单纯的安全问题.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最优化现代安全管理的体系是解决目前安全态势的重要途径.而安全管理的人(软件),物(硬件)是直接、间接贯彻在安全管理活动始终的,也始终是活动的主导,为此我们需以发展性、创造性思维将两者平衡、统一,培养员工"安全第一"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进入"人人管安全,我管安全"的角色.此即为各类组织加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落实意识的培养带动制度的理解之以心悟形法.  相似文献   

9.
安信 《劳动保护》1997,(4):43-43,45
在被国际上认为是“民航灾年”的1996年,我国民航却成功地实现了第二个运输飞行安全年。这一年民航总局党委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署,落实民航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旗帜鲜明地把安全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经过民航15万员工的辛勤工作,连续29个月累计安全飞行235万小时,保证了30个月的空防安全,实现了第二个运输飞行安全年。从1994年“7·20”重大飞行事故至今,中国民航已连续29个月保证了运输飞行安全,这是民航自1982年以来,间隔时间最长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部分地区和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从发生事故原因分析看,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安全生产工作不抓肯定不能落实,这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但抓了就真能落实吗?那也未必!要使抓与落实之间搭起一座联系的桥梁,应做好以下五点。1职责要明确抓安全生产工作,首要是职责要明确。但明确了职责并不一定能把工作抓好,关键是能否按职责落实责任,并认真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有的人抓安全生产工作,不知道职责是什么,不知哪些该抓,哪些不该抓,糊里糊涂随大流;有的抓了不是自己职责范围的事,管了自…  相似文献   

11.
辉南县委、县政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经安监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工矿企业的因工伤亡事故有90%左右发生在班组。笔者统计分析某钢铁集团公司1990—1998年所发生的轻伤事故表明:有94.3%发生在班组中,绝大多数是从事岗位作业时发生的事故。班组安全工作的好坏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因此,要完成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应把预防班组事故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班组管理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企业若想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最终要落实到班组安全管理上。没有班组的安全自主管理,就谈不上企业的安全自主管理。如何实施班组安全自主管理?关键是要设立好班组安全管理持续改善的目标,利用好班组的现有资源及外部资源,落实对策,在实施改善的过程中进行目标诊断,对改善的结果进行确认,并提出下一步改善目标,形成PDCA循环。  相似文献   

14.
《安全生产法》第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但在现实安全生产管理中,有些煤炭企业领导干部,尤其是一些主要领导,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矛盾,对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隐患麻木不仁,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不负责任的五种表现一是有些煤炭企业领导在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时言行不一,口头喊安全第一,文件写安全第一,会议讲安全第一,而在实际工作中却不坚持安全第一,忘记了自己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自觉不自觉地把安全工作让位于其它工作。特别是当  相似文献   

15.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且需要时时刻刻不能松懈的工作。稍加疏忽或管理不到位,就有可能发生意料不到的安全生产事故,造成血的教训。要坚持"安全管理须常抓不懈,责任重于泰山"的精神。并将此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去,把安全生产工作做实、做好。  相似文献   

16.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以煤炭为基础,煤、电、路、港、油为主业的综合性能源企业。现有7大矿区11个煤炭企业54个煤矿,总长1512km的自营铁路,年吞吐能力8000万t的港口,在建与运营电厂装机容量1728万kw的电厂。神华集团成立10年来,坚决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着力把提高职工素质放在安全管理的重要位置,将安全培训当作一项基础的、长期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薛黾 《安防科技》2004,(10):27-28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一劳动保护指导方针的形成是付出了生命和血的代价,于1984年底才正式确立起来的。通过近20年的实践,特别是经历许多重大伤亡事故的教训后,使人们逐步认识到,对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仅为一般的重视是不够的,必须高度重视,必须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以引起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警觉。同时,也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为了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必须把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上,以“预防为主”的超前意识把工伤事故和各种职业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1月19日,一年一度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会议指明了安全工作的方向:新的一年要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深化"三项行动"和"三项建  相似文献   

19.
安全大检查是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工作方针的具体措施。通过安全大检查,可以查出企业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现场管理、消防设施与器材、劳动保护以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等方面的缺陷与不足,然后有的放失地进行逐项整改,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确保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20.
安全生产是企业中“天”字号的大事,因此,企业的每一个班组,都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生产扎扎实实地落实在班组。班组安全生产应抓好以下“四个”阶段,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