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面向长江保护修复的环境管理需求,梳理了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长江经济带涉矿问题,探讨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协同治理对策。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有8个省份发现涉矿生态环境问题,涉及石英砂矿、稀土矿、磷矿、锡矿、石灰石矿和石煤矿;有3个省份出现保护地采矿生态破坏严重问题,涉及自然保护区内违规设置的采矿权、探矿权和违法生产,以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以治理地质灾害之名开采磷矿。(2)11个省市中均发现了涉保护地违规管理问题,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湖滨湿地、长江岸线和重要湿地、海洋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矿山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对策包括:(1)科学制定矿山生态修复目标;(2)定期开展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3)提高矿山生态环境监管执行力。  相似文献   

2.
长江横贯我国东中西部,是我国第一大河,全球第三大河.保护好长江生态环境既是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基本要求,也是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扩大全球影响力的必然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成效显著,但在部分区域、领域依然存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治理短板.“十四五”期间,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坚持源头预防、“三水共治”,在巩固以往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认清生态环境保护中长期战略形势,把握好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以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做好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顶层设计,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这意味着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清晰、任务艰巨,充满了挑战,也蕴含了机遇。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政策统筹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政策是国家为了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各种制度规范和保障条件。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之年和"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谋篇布局之年,其作用日显重要。生态环境政策本质上是一个"传动系统",把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动力传递到每个行动者,这些动力分为"推动力、拉动力、行动力"。推动力类政策的特点是限制性和强制性,包括产业政策、生态环境管理政策、督察问责制度等。拉动力类政策的特点是引导性和自愿性等,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创建活动、生态补偿、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等。行动力类政策的特点是基础性和持久性,包括绿色教育、信息公开、信用评价、社会舆论监督等。生态环境政策的发展路径是"协同推进、整体优化"。建议对生态环境政策进行机制化管理,开展储备、评估和清理等工作。为此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政策制定出台工作的统筹,注重建设生态环境政策研究力量。  相似文献   

5.
经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经济发展支撑,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如何保持生态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规模是实现绿色发展的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研究区实际,研究贵州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现状,相互影响作用关系,探讨如何实现既发展经济,又保护好环境的对策,为促进研究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耦合耦合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现代环境保护起源于污染防治。随着对环境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已认识到,保护环境不仅仅是防治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马乃喜、惠泱河多年来致力于生态环境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最近他们主编的《生态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已出版发行。该书在构建具有我国特点的生态环境保护理论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比较系统和全面地论述了生态环境保护所涉及的问题,对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现代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理论基础、水资源等大陆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土流失及其防…  相似文献   

7.
谢忠岩 《环境保护》2006,(19):34-37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和宏伟工程.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环境保护是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我国现阶段的生态补偿还存在许多需要克服和解决的矛盾及问题,比如认知领域中对生态环境无价、生态环境利用无偿的认识,生态价值观取向和生态价值货币化问题,机制建立中的生态补偿对象确立和机制完善度的问题等等.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的精神,抓紧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吉林省积极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的途径,尤其是在矿山生态恢复补偿方面做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了生态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包括陕西省农业资源的现状、陕西省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功能遭到破坏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使自然灾害发生,探讨了保护生态环境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内容包括要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积极保护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科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要积极宣传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海域辽阔,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水域生态类型多样,在维系自然界生态平衡、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净化水域和大气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洋渔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既直接依赖于海洋生态环境而发展、直接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又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直接的作用,是真真正正的"鱼水关系".因此,渔业部门积极参与海洋环境保护,发挥渔业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既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也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廖雅  侯晓姝  任哓红 《环境科学》2022,43(4):1853-1862
明确京津冀地区水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与策略,对于实现京津冀水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协同发展,以及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三水”统筹视角下,面向京津冀地区水生态环境管理问题和需求,以重点城市作为基本分析单元,从“三水”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污染物排放量和环境治理力度这6个维度研究构建水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分析体系,为量化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提供逻辑框架.在设立理想值的基础上应用PROMETHEE-GAIA方法分析京津冀各城市水生态环境现状与理想值之间的差距,因地制宜制定各个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结果显示水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北京市>天津市>秦皇岛市>衡水市>张家口市>廊坊市>净流(Phi)均值>邯郸市>承德市>沧州市>保定市>唐山市>石家庄市>邢台市,各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平距离理想值仍有不小的差距;分别从单维度和单指标层次分析得到各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区域城市未来水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助力京津冀地区水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1.
殷琨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1):168-170
多孔混凝土具有连续孔隙,空隙率约为15%~30%,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多孔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生态型护坡技术,融合建筑材料、生态工程和环境工程等多门学科,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于一体,实现了水利工程护坡技术和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2.
环境科学是新兴的综合学科,从科学思想史的角度来考察环境科学的历史和现在,对于环境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环境科学思想产生后不断发展完善,现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环境科学仍处于发展和完善之中。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环境科学学科群的带头学科及其内涵、外延分析为基础,对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群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以青岛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课程组织为例,对农业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群建设进行了探讨,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专业建设提供一种新范式。  相似文献   

14.
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与建设途径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资源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资源的形成、演化、质量特征与时空分布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之相互关系的科学。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与分支学科主要包括理论资源学、综合(基础)资源学、部门(应用)资源学与区域资源学,其中,综合资源学可以续分为7个资源学科,部门资源学可以续分为9个资源学科;理论资源学作为资源科学通论,区域资源学作为资源科学在具体区域的实际应用,都可做出进一步续分;由此提出了资源科学学科体系发展的三维结构网络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高等院校资源科学的专业设置、学位体系与课程设计,提出整合现有分列的资源科学研究内容,在国家“学科分类与代码”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增列资源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门类;高等院校的资源与环境学院,在资源科学之下可以设立资源科学、资源技术与资源管理3个本科专业,并招收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以此推动资源科学学科体系的发展与高级资源科学人才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5.
餐厨垃圾水分和有机物含量高,极易腐败、发臭,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了不同保存方式对抑菌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灭菌保存外,其他3种保存方式下样品中大肠杆菌数量顺序为直接厌氧保存组<乳酸菌厌氧保存组<自然保存组,这与样品保存期间水解酸化产物(有机羧酸和乙醇等)的浓度、乳酸+乙酸在水解产物中占比排序相反。为探究厌氧保存过程中有机酸的抑菌效果,选用大肠杆菌作为腐败菌,开展了牛津杯抑菌实验以及96孔板协同抑菌实验,结果证明,起抑菌作用的物质主要为未电离的乳酸和乙酸分子而非H+;乳酸、乙酸和乙醇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5,1.25,35 g/L,且乳酸+乙酸、乳酸+乙醇和乙酸+乙醇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分别为0.12、0.03和0.22,证明这3种水解产物中两两之间具有协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There has been much debate about the assessment process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Yet two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challenges that directly threaten the ability of the IPCC to fulfill its mandate have been largely neglected so far. Firstly, the magnitude and rapid expansion of the climate change literature makes it increasingly impossible for the IPCC to conduct comprehensive and transparent assessments without major innovations in assessment practices and tools. Secondly, the structure, organization and scientific practices across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prohibit systematic learning on climate change solutions and increasingly limit the policy-relevance of IPCC assessments. We highlight the need for responses along three avenues to prepare the IPCC for continued success in the future: 1) IPCC assessments must make better use of big-data methods and available computational power to assess the growing body of literature and ensure comprehensiveness; 2) systematic review practices need to be enshrined into IPCC procedures to ensure adequate focus and transparency in its assessments; 3) a synthetic research culture needs to be established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in order to foster knowledge accumulation and learning on climate solutions in the future. As policymakers become more interested in understanding solutions, the future prospect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enterprises will depend heavily on a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 within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towards systematic knowledge generation. This article is part of a special issue on solution-oriented Glob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  相似文献   

17.
现代水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水资源水文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了“科学水文300年”的纪念活动,其根据就是法国人佩劳特(P.Perrault)在塞纳河的一个支流流域上进行了水循环要素的观测活动,并于1974年发表了“泉之源(De l'origine des fontaines,Paris,Pierre le Petit)”论文,并把这一年作为科学水文的开始。然而,水循环的概念早在公元前就为我国以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学者阐述过。公元前239年《吕氏春秋》“圜道”篇云: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小为大,重为轻,圜道也。”这是最早提出的比较完整  相似文献   

18.
马世骏 《环境科学》1986,(5):2-3,13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保护和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使社会经济发展实现良性循环,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在《环境科学》创刊十周年之际,笔者谨以此文表示纪念和祝贺。 一、环境的整体性 经济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有二:一是重视整体经济利益,一是促进协调发展。环境是由若干成分构成的空间,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与社会条件的综合体。由于构成综合体的主成分不同,可以区分为自然环境、人类社会环境以及陆地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等等。环境既是若干成分组成的  相似文献   

19.
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 and biology have turned into visive sciences in which ideas and information are communicated by artistic impressions and cartoons. These sciences have, in fact, become dominated by what we term the Pictographic molecular paradigm under which reality is acritically approximated by drawings of some kind. But it goes further than this and has both social and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of which, we feel, there is insufficient general awareness. Important questions should be asked in connection with this way of doing science, including, for example, as to whether drawings of chemical formulae and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in biology meet the criterion of objectiv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of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pictographic molecular paradigm and its limits and dangers.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阿坝县曼扎塘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坝县曼扎德湿地自然保护区是若尔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功开发与保护,是建立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重点工程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本区的概况及当前退化原因,然后提出了统一规划,分区管理等一系列的开发与保护建议,以供决策者和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