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废钢的应用现状及应用不足的原因,为加快废钢产业发展提出建议。提出为适应当今钢铁工业节能、降耗、环保等方面的发展要求,应大力发展废钢产业,加快废钢资源利用,促进钢铁资源循环利用,实现我国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建设成效及实施过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对缓解环境压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文明、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具有重大的意义。园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介绍了园区循环化的改造方向、改造目标及园区循环化试点工作及实践成效,并总结概括了园区循环化改造的下一步重点工作,供后续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废钢加工设备制造业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服务于钢铁工业和为钢铁工业提供废钢原料的废钢回收加工领域。以江苏华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详细介绍我国专业从事废钢加工设备研发和生产制造企业,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及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取得的主要成就及今后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2005年7月8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钢铁工业发展政策》。这是指导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要求钢铁工业按照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理念,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能降耗;最大限度地提高“废水、废气、废渣”三废的综合利用水平,力争实现“零排放”,建立循环型钢铁工厂。  相似文献   

5.
废钢是一种载能节能、低碳环保、可循环使用的再生资源,在钢铁工业中扮演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钢铁储蓄量的大幅增长以及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如何高效使用废钢已经成为行业研究的热门课题,因此,针对废钢应用前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生态文明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和现实要求,指出发展循环经济,建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以最少的能源资源消耗及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条基本途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背景下,循环发展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循环发展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循环发展是"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闭环流动形式,注重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广州在循环发展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及废弃物资源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以"3R"原则为主线广州循环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第三产业以及生活用能节能力度有待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有待增强、具体领域废弃物再利用水平有待提升。以"3R"原则为指引广州应不断创新循环发展模式,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和示范窗。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被明确提出,并赋予了丰富的科学内涵,说明人类社会发展已从“敬畏自然的原始文明”,经过“依赖自然的农业文明”,再到近代社会曾经历的“改造自然的工业文明”,而即将发展进入“效法自然的生态文明”的历史新阶段。我国倡导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循环经济、和谐社会的理念,都充分体现出了东方“道法自然”哲学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与生态文明(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4科学发展与生态文明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在党的正式文献中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到了“文明”的高度。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0.
废钢是一种载能节能、低碳环保、可循环使用的再生资源在钢铁工业中扮演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钢铁储蓄量的大幅增长以及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如何高效使用废钢已经成为行业研究的热门课题。基于德温特创新索引国际专利数据库(DII),利用TDA等主流文献情报分析工具,对废钢回收利用技术专利研发及应用进展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废钢回收利用专利及核心专利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中国等国家,新日铁公司、JFE钢铁公司、浦项制铁等是主要的研发企业。废钢回收利用技术研发方向主要集中在通过冶炼处理废钢、废钢的物理处理以及废钢预热焙烧等方面,核心专利技术研发方向主要集中废钢预热、废钢中提取其他有用金属、电炉炼钢处理废钢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正发改价格规[2018]9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绿色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核心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现就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的价格机制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经信委): 党的十八大做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基本方式.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把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行动,通过创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打造城市发展的升级版.为落实这一任务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是破解资源环境尖锐矛盾的战略选择。生态工业园区是生态文明在工业领域的具体实践,是生产方式绿色化的实现途径。分析了生态工业园区在产业发展、生态治理、环境监管方面的具体建设路径,总结了创新驱动、全产业链、清洁化等3种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和实践成效,为我国工业园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固体废物回收利用设施数量快速增加,运营管理水平逐步提高,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然而,随着信息化、绿色发展的深入推进,传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求。“互联网+”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互联网+废品回收利用”这种新兴的废品回收模式不仅使废品回收更加便捷、高效、环保、绿色,同时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互联网+废品回收”与生态文明建设两者有着相互促进作用,也是相互统一的关系,通过“互联网+废品回收”不仅加快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利于生态文明的高质量发展,也可以保护现有的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还可以为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生态文明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科学完善相关指标仍是一个重要议题.通过总结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以ESG评价体系为参照,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我国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11月20日,全国轮胎循环利用行业座谈会在青岛举行。会议由中国轮胎循环利用协会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负责同志出席会议,来自全国轮胎循环利用领域的20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围绕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及推广先进技术装备、  相似文献   

17.
"十三五"规划首次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写入5年规划,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基础保障。通过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的学习、分析和理解,研究水生态文明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和水经济5个方面的发展,提出以空间集约型污水处理厂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空间集约型污水处理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符合新常态下城镇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能够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打造水景观、弘扬水文化、发展水经济,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常态下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生态工业园的概念,结合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阐述了建立有火电特色的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园的重要性和现实性.结合包头、卡伦堡和布朗斯维尔案例,分析了火电基础型、火电核心型和火电虚拟型三种典型生态工业园模式.从产品、企业和园区三个层次,探讨了工业园区的生态管理,以期为我国生态工业园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实践的深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前言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确立,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一步显现.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我国能源资源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废弃物产生量将不断增加,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简要介绍世界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情况,针对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的具体情况,提出发展我国废钢产业,提高废钢铁的供应能力,是我国钢铁工业摆脱危机,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