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介了β射线法测定颗粒物浓度的原理,通过对该方法空白试验、方法精密度、方法准确度及方法适用性测试的研究,认为β射线法测量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颗粒物浓度较为可靠,与传统滤膜法相比具有现场出数据,效率高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应针对颗粒物浓度设计不同量程的测量设备,在烟气流速较低且波动较大时应增加平行检测次数,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大气污染首要污染物为颗粒物,尤其粒径小于2.5 μm的细颗粒物,被认为是引起我国雾霾天气的元凶,人们对细颗粒物生成、释放与控制问题更加关注.燃料燃烧排放的微细颗粒物是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介绍了煤、生物质及有机固体废弃物3种燃料能源利用过程颗粒物的产生、释放特性,提出燃烧细颗粒物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湿式电除尘器可有效减少细颗粒物、SO_3等排放。根据调研数据,确定高效能湿式电除尘器出口颗粒物浓度指标为≤5mg/m~3、SO_3脱除效率为≥60%。  相似文献   

4.
湿式电除尘器的收尘极被水膜覆盖,放电区域存在水雾,无振打二次扬尘,且细颗粒物团聚现象显著,可有效减少颗粒物排放。采用一体化采样头(内置滤膜)采集颗粒物,测定金属板式湿式电除尘器颗粒物浓度排放范围为0.4~6.6mg/m~3;导电玻璃钢湿式电除尘器为1.1~9.3mg/m~3。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目前颗粒物在线监测的主要方法和原理,比较了不同颗粒物在线测量原理及在除尘工艺上的应用效果,尤其在国内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后,针对湿烟气中低浓度颗粒物的在线测量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和对比。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4月,北京市空气中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48微克,为2013年以来同期最低。全月优良天数为20天,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6.7%,没有空气重污染日。北京市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在过去的20年间,经济总量增长了10倍,机动车数量增长了3倍。与此同时,这座城市一直致力于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仅以过去的5年为例,空气中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了3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浓度都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颗粒物对昆明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基于2015~2020年颗粒物质量浓度数据,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方法对颗粒物质量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2015~2020年期间,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均呈现显著下降的变化趋势,年内旱季整体高于雨季,日内呈“双峰双谷”波动变化趋势且夜间显著高于白天;颗粒物质量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风速,并与降水量、相对湿度、气温呈现显著负相关,但也受到区域传输、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未来,应分区域、分时段(旱季和雨季、昼间和夜间)制定差异化的污染管控措施,重点控制PM10质量浓度并使PM2.5质量浓度持续下降,为持续提升昆明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可吸入细颗粒物的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可吸收细颗粒物的危害,评价了若干种除尘器对它的捕集效果;提出了提高除尘器效率和控制可吸入细颗粒物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潍坊市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浓度特征及其来源,于2014年对环境空气中颗粒物进行采样,分析了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重金属(Fe、Cd、Cr、Cu、Pb、Mn、As、Ni、Zn)含量。结果显示,可吸入颗粒物(PM_(10))、细颗粒物(PM_(25))中主要重金属为Fe、Zn、Pb、Cu、Mn。重金属Pb、Cd、Zn和Cu主要富集在PM_(25)上。重金属浓度一般表现为冬季最高,这可能是人为污染和气候共同作用造成的。通过富集因子和主因子分析,PM_(25)中Cu、Zn、Pb和Cd是人为源贡献的,冶金、电镀和燃煤是主要人为源。  相似文献   

10.
济南市环境空气中PM_(2.5)的碳组成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济南市环境空气中PM2.5中碳组分污染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环境空气细颗粒物中碳主要以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形式存在,二者浓度以冬季最高,且变化趋势相同;OC占总碳比例较高;冬季二次有机气溶胶(SOC)浓度最高,与污染源排放及气象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广安市城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成因,选取2017~2018年广安市委国控站点四个季度监测数据,运用移动式在线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对广安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季节性变化规律开展源解析。主要结果为:(1)2017~2018年广安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源贡献率季节性差异较大,春季和秋季扬尘源贡献突出,夏季和冬季为工艺过程源、燃煤源;(2)不同组分贡献率季节性差异不大。夏季、秋季、冬季有机碳、元素碳贡献较大,春季有机碳贡献较大;(3)冬季和夏季细颗粒物污染表现明显,颗粒物老化程度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研究为广安市加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也为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的NOx紫外平台,该平台用直接方式测量NO、NO_2气体浓度,相对误差在2%以内,且示值误差小于15ppm;平台响应时间T_(95)小于4.5s;重复性指标中NO和NO_2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105%和0.116%。平台能够精准测量汽车尾气中的NO、NO_2浓度。  相似文献   

13.
在模拟不同工况条件(入口粉尘浓度、入口风量)下,采用荷电低压冲击系统(ELPI)测试电袋复合除尘器对细颗粒物的分级捕集效率。实验发现:随着入口粉尘浓度的增加,PM_(1.0)、PM_(2.5)及PM_(10)的捕集效率呈现增大的趋势;随着系统风量的增大,PM_(1.0)、PM_(2.5)及PM_(10)的捕集效率呈现下降趋势,工况条件的变化对粒径较小的颗粒物的影响更为明显,会显著改变其捕集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西安环境空气中二噁英类物质的浓度变化特征,选择西安市采暖季和非采暖季开展持续22周监测工作,并使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对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市采暖季和非采暖季二噁英浓度均低于国内其他城市;采暖季期间化石能源燃烧是二噁英毒性当量质量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17种二噁英同类物浓度在时间与空间上分布特征基本相同。在采暖季期间,二噁英主要存在于细颗粒物中;在非采暖季,低氯代二噁英及呋喃主要存在于气相中,高氯代二噁英及呋喃主要存在于颗粒物中。采暖季期间,可通过采用非化石能源燃烧和佩戴PM2.5口罩减少二噁英对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3月,新疆环科院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O_2、NO_2和NH3在典型PM_(2.5)表面降解形成二次无机颗粒物的化学过程研究》顺利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的审核验收,准予结题。本项目针对我国多种类、高浓度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共存的复合污染特点,选取典型的PM_(2.5)组分中的矿物质颗粒物,设计搭建气-固反应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和离子色谱联合检测技术(DRIFTS/IC),较系统地研究了SO_2、NO_2、NH_3和在典型PM_(2.5)矿物质颗粒物表面吸附-降解形成二次无机颗粒物的非均相反应过程,并考察了气体浓度、配比、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对反应的影响,结合DFT方法,从分子层次上探讨反应机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大气颗粒物对城市空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选取西安市作为研究区,分析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下城市景观格局与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关系。通过GIS软件、Fragstats4.2软件和SPSS软件对西安市2014年土地利用数据和2014年整年的大气颗粒物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西安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较为集中;西安市大气颗粒物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浓度从市中心至城郊呈梯度递减趋势,在整体上呈现西北高于东南的倾向,大气颗粒物污染物浓度峰值基本都集中出现在建设用地范围内(PM10:102.7μg/m^3;PM2.5:99.7μg/m^3);相关性结果证实了城市景观格局与大气颗粒物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为中国西部内陆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国际     
正全球众多城市空气污染超标据世界卫生组织更新的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库显示,在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个监测空气质量的城市中,80%以上城市空气中的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水平超过世卫组织建议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强调,颗粒物污染每年导致全世界300多万人过早死亡。但如果将颗粒物污染从70微克/立方米降到20微克/立方米,因空气污染导致的相关死亡可能减少约15%。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对昌吉市大气中PM_(2.5)进行在线监测和分源解析分析,对大气总细颗粒物贡献最大的是燃煤源,占比32.5%;第二是机动车尾气源,占比25.4%;第三位是工业工艺源,占比15.8%。对优良天气和污染天气下的颗粒物进行污染物来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污染的形成与燃煤和工业工艺源颗粒物的增加有关。三次典型污染过程分析结果显示:第一次污染过程主要受到燃煤源颗粒物及工业工艺源颗粒物的影响;第二次、第三次污染过程主要受到燃煤源颗粒物及机动车尾气颗粒物积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针对室内人员日常活动及办公行为两种不同情况下产生的颗粒物在置换通风室内的分布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了5种典型粒径的颗粒物在这两种不同污染源释放位置下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若污染源高度靠近地面,则产生的颗粒物在人员呼吸区浓度较低,而人员活动时在较高位置产生的颗粒物因受到热浮力的作用,在呼吸面上的浓度较高;热浮升力对小粒子(dp〈5.0μm)的输运起支配作用,而大粒子将受重力作用而沉降至地面。因此,不同污染源位置产生的不同粒径颗粒物对室内空气品质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0.
湿式电除尘器对PM_(2.5)的治理效果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大气复合污染物控制有效治理技术装备,湿式电除尘器在治理PM2.5(细颗粒物)、酸雾、气溶胶、亚微米颗粒物、汞、重金属及二英等污染物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论述了湿式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主体结构及主要技术特点,探讨了湿式电除尘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