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今社会,酒后驾车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安全的一大“杀手”。我国相关法律将酒后驾车分为饮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酒后驾车特别是醉酒驾车,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于饮酒后和醉酒驾驶的处罚措施,可以说是天壤之别。那么,什么是饮酒后驾车?什么是醉酒驾车?法律对酒后驾车的处罚有何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社会,酒后驾车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安全的一大“杀手”。我国相关法律将酒后驾车分为饮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酒后驾车特别是醉酒驾车,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于饮酒后和醉酒驾驶的处罚措施,可以说是天壤之别。那么,什么是饮酒后驾车?什么是醉酒驾车?法律对酒后驾车的处罚有何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3.
驾车送人百多公里,原本想赚点车费,却被一句“您在楼下等一会”给忽悠了,两乘客上楼后就溜之大吉,这事日前就发生在明溪县出租车司机张师傅身上。3月9日下午,张师傅像往常一样,坐  相似文献   

4.
驾驶员朋友终日与车为伍,尤其在夏日驾车时经常会感到疲惫、身体不适,如何才能恢复健康,正常驾车呢?常言道:“五瓜常吃到,小病不易靠”。这“五瓜”指的就是黄瓜、丝瓜、南瓜、冬瓜、西瓜:  相似文献   

5.
司机“过劳死”,是指司机过于劳累而导致突然间死亡。如果“过劳死”不在驾车过程中发生,问题不算太大,死的是他一个人;如果是在驾车过程中“过劳死”,那就可怕了,恐怕要涉及到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司机“过劳死”,是指司机过于劳累而导致突然间死亡。如果“过劳死”不在驾车过程中发生,问题不算太大,死的是他一个人;如果是在驾车过程中“过劳死”,那就可怕了,恐怕要涉及到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7.
掌握一些环保操作手法是提高驾驶技术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 要实现“绿色”驾车,驾驶者首先认识上要到位,要有环保意识,要知道劲力十足的发动机不仅是动力源,同时也是污染源。因此,正确加油是“绿色”操作的关键。加油时要“轻踏轻放”,切忌猛踩猛踏。手疾眼快,正确换档,是“绿色”驾车的又一技术  相似文献   

8.
当酒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中介,而汽车成为出门必备的工具时,二者的结合体——“酒后驾车”便成为肆虐各地的马路杀手之一。事实上,酒后驾车并不只是中国交通的一大难题,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都曾经或者正在饱尝酒后驾车的苦果。酒后驾驶已成为一种世界病,这种病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奔向“汽车时代”正在加剧。而与中国相对宽松的处罚措施相比,国外对酒后驾车的处罚更为严厉,标准也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最近,湖北省阳新县县委书记高永新开车撞死4名老太太一事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高永新7月27日肇事,7月29日被行政拘留。近年来,象高永新一样领导干部驾车出事,因此丢位的现象不绝于报端。领导干部驾车所固有的弊病决定干部沾了“车子”就容易没了“位子”。会违规开车的领导,一般在其辖区内沾有霸气,这种“横来直去”用在开车上就容易导致不能礼让三分,忽视交通法规,违章驾车,当然容易出事。领导办“驾证”往往是一路绿灯,车技没有经过严  相似文献   

10.
“高速催眠”易引发交通事故。“高速催眠”是指在高速公路上连续长时间驾车后,由于有效视野缩小,动态视力下降,速度感减弱,并且周围环境单调,驾车时不必担心会车和交叉路口,导致驾驶员大脑活动水平下降而形成“高速催眠”现象。主要表现有注意力分散,判断反应迟钝,甚至打起瞌睡等生理心理现象。尤其在夏  相似文献   

11.
一不小心“别”了人家,打三下双闪道歉;看见人家的婚车经过,按两下喇叭、打两下远光祝福新人;看到其他开车人横冲直撞,不文明驾车, 想要提醒他注意驾车行为就长按远光三秒……车友发明“车语”的北京通州奇瑞汽车4S店经理代少波自创文明“车语”沟通法。  相似文献   

12.
“吞云吐雾”的污染 司机在驾车疲劳时,往往喜欢点上一根烟,权当解乏提神的良药,这是极端错误的做法。据资料显示:一支点燃的香烟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物质,不仅严重损害呼吸道,影响心脏机能,还可导致血管的严重疾病,导致抵抗力下降。因此,司机驾车感到疲劳时,应当换班或停下来休息,待消除疲劳后再驾车上路。“光彩照人”的污染 现代城市高楼大厦上的玻璃幕墙光彩照人,但这为司机行车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因为玻璃墙反光系数高,在阳光或灯光照射下光怪陆离,不但妨碍司机视线,而且接触久了会产生疲劳、近视、嗜睡、失眠、四肢乏力、头昏、头痛等症状。在市区行车时,白天应及时放下遮阳板,或戴上太阳镜,并减速行驶,夜晚应更加小心。“回味无穷”的污染 有些司机喜欢在车内放置香水瓶,目的是除去皮革、汗水等异味。其实,香水含有多  相似文献   

13.
《安全与健康》2005,(4):33-34
妨碍公务 抓你没商量;醉酒驾车再吃“罚酒”;卖车无过户 事故来“买单”。  相似文献   

14.
“醉酒驾车=15天拘留+2000元罚款+事故负主要责任+暂扣驾驶证90天+[15天×40元(拘留一天挣的钱)]”最近,泉港区交警大队向机动车驾驶员公示了一个名为“醉酒驾车成本”的警示,其别出心裁的计算,吸引了许多驾驶人。据了解,泉港区由于晚上没有公交车,在外喝酒玩乐的年轻人绝大多数是酒后驾车回家,由此引发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5.
峡谷救援     
刘云  有利  培元 《安全与健康》2009,(10):29-29
全国严查酒后驾车,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也很受关注。 问题一:吃酒炖菜肴会成“酒后”吗?吃解酒药有用吗? 读者陈先生昨日打电话咨询:我喜欢吃一些用酒炖的菜肴,比如“佛跳墙”之类的。自己在家里也常做“酒炖蛏”之类的吃。吃完这些上路会不会变成酒后驾车呢?  相似文献   

16.
全国严查酒后驾车,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也很受关注。 问题一:吃酒炖菜肴会成“酒后”吗?吃解酒药有用吗? 读者陈先生昨日打电话咨询:我喜欢吃一些用酒炖的菜肴,比如“佛跳墙”之类的。自己在家里也常做“酒炖蛏”之类的吃。吃完这些上路会不会变成酒后驾车呢?  相似文献   

17.
“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各国对酒后驾车或酒后驾车肇事的司机,都采取严厉的措施加以惩处,办法各有一套。美国纽约对酒后驾车的,一经发现,罚款300至500美元或监禁一年,同时吊销驾驶证终生不得再驾驶。对于酒后驾车肇事的,司法部门让酒醉司机亲眼看看被撞死的人,还要让其听受害者及亲属伤心欲绝的哭诉,或让他们承担抚养受害者遗孤  相似文献   

18.
提起酒后驾车的危害,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药”后驾车可能导致的危险却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时还被领导、同事“赞誉”为某某带病坚持工作,其实这里边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服用某些药物后开车上路的危险性一点都不亚于酒后开车,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近来,媒体上时有“行路难”的怨叹,纷说慢车道、行人道、盲道“三道合一”是只顾“驾车族”畅行,不顾“行走族”苦行,是“以车为本”,不是“以人为本”。笔者也是“行走族”,对行  相似文献   

20.
美国:酒后驾车一经查实,即上铐逮捕,并列入个人档案记录。司机血液中酒精浓度超过0.06%,无条件吊销其驾照,并将酒后开车的驾驶员送医疗部门,专门看护那些住院的交通事故受害者;司机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0.1%,则以“醉驾”论处。如属首次“醉驾”,除罚款250~400美元外,还要判处坐牢6个月。倘若“醉驾”被吊销执照后,仍继续驾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