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甘肃省森林区空气负离子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了甘肃省7个代表性林区,利用ITC-201A型智能便携式空气负离子测定仪对14种林分类型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了为期2年的测定与研究。结果显示:①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针叶树种均值为578cm-3,阔叶树种均值为471cm-3;针叶混交林为722cm-3,针阔混交林为661cm-3,阔叶混交林为492cm-3;不同植被类型均值表现为: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树种〉阔叶混交林〉阔叶树种;②各森林区空气负离子浓度铁杉为最大(877cm-3),冷杉为最小(372cm-3),14种林分类型表现为:铁杉(Tsuga chinensis(Franch.)Pritz)〉针叶混交林(coniferous mixed forest)〉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针阔混交林(Mixed needle)〉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落叶松(Larix gmelinii(Ruprecht)Kuzeneva)〉桦木(Betulasp.)〉杨树(Populussp.)〉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阔叶混交林(broadleaf mixed forest)〉栎类(Quercus)〉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椴树(Tilia tuan Szyszyl.)〉冷杉(Abies fabri(Mast.)Craib);③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成负相关,相关性方程为y=-57.457x+1486.2(R2=0.9105),与空气相对湿度成正相关,相关性方程为y=9.3485x-103.57(R2=0.6801)。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亚热带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迅速,环境破坏严重,区域生态系统退化加剧。种植人工林被认为是减少水土流失、实现植被快速恢复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对生态恢复过程中的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蓄水量、土壤酶活性等已开展了较多研究,但基于实测数据对不同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的研究较为少见。以广东鹤山10树种混交林(10 species mixedplantation,10NS)、16树种混交林(16speciesmixedplantation,16NS)2种人工混交林,尾叶桉纯林(Eucalypyus urophylla monoculture,EU)、红锥纯林(Castanopsis hystrix monoculture,CM)、厚荚相思纯林(Acacia crassicaipa monoculture,AC)3种人工纯林和自然恢复的灌草坡(Shrub and herb land,SH)为研究对象,对其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为南亚热带地区人工林合理种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3林龄时,土壤保育能力为10树种混交林最强,红锥纯林最弱,尾叶桉纯林、厚荚相思纯林和灌草坡之间无显著差异;植被固碳释氧能力为10树种混交林、16树种混交林和尾叶桉纯林较高且无显著差异,红锥纯林最弱;涵养水源能力为灌草坡最强,其次为10树种混交林,尾叶桉纯林最差。研究表明,人工林改造或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时要注意结合不同人工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科学种植:尾叶桉纯林土壤固碳作用和积累营养物质能力较强,宜作为用材林和碳汇林种植;厚荚相思纯林生物量较高且具有固氮作用,但抗风能力较弱,不适宜于沿海或台风多发地带种植;红锥纯林在保肥和水源涵养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相对较弱,但经济价值较高,适宜以大径材近自然林经营;10树种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含量最高且地表径流最小,林分调节水量和保育土壤功能最强,最适于生态恢复,可用作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也可用于特种用途中的风景林建设。  相似文献   

3.
韩江流域典型区主要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韩江流域典型区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肥力状况,并进行了综合评价排序.研究结果表明:6种林分土壤肥力关联度排序为天然常绿阔叶林(0.920 16)>针阔混交林(0.892 87)>灌木林(0.813 07)>桉树人工林(0.788 58)>竹林(0.759 85)>马尾松林(0.742 96),天然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土壤比较肥沃,马尾松林土壤肥力相对较差.说明土壤肥力不仅与土壤理化性质有关,而且与林地凋落物的蓄积和分解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不同森林恢复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对南方紫色土区4种主要森林恢复类型及对照地土壤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的土壤质量均高于长期干扰下对照的土地,天然次生林土壤质量又高于人工林,5种不同状况下土壤质量综合指数由大到小为:天然次生林(0.97)、石栎(Lithocarpus glaber)×木荷(Schima superba)阔叶混交林(0.77)、枫香(Liquidambar formsana)×木荷×石栎×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阔叶混交林(0.67)、杉木纯林(0.41)、对照(0.04)。导致人工林和对照地土壤质量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周期性的森林抚育使土壤结构较差、凋落物量较低和土壤养分流失严重。研究表明,在植被恢复初期阶段,自然恢复是最大限度发挥森林功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土壤有机碳库已经成为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对缙云山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和灌木林土壤有机碳和C/N的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4种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不同,且都随土壤深度增加有减少的趋势;其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大小顺序为:灌木林(22.40 kg·m-2)>针阔混交林(12.02 kg·m-2)>毛竹林(10.09kg·m-2)>常绿阔叶林(7.97 kg·m-2).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土壤有机碳主要存储于土壤Ⅰ层,其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分别占总有机碳储量的82.18%、75.37%和68.17%;毛竹林土壤有机碳主要存储于土壤Ⅰ、Ⅱ层,这两层土壤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占总有机碳储量的79.29%.4种典型林分的土壤C/N比也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减少的趋势,与这4种林分土壤有机碳的剖面变化吻合,C/N平均值大小顺序为:灌木林(20.08)>毛竹林(9.18)>针阔混交林(8.85)>常绿阔叶林(3.00).  相似文献   

6.
琼江河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是其生态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琼江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将极大地影响当地的生产生活.文章以四川省遂宁地区琼江河流域200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综合蓄水能力法,比较了研究区不同森林类型、林龄、海拔、坡度下的林冠降雨截留能力,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土壤蓄水能力,评估了区域尺度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2007年,研究区内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总量为1125.02×104 m3.其中,林冠层截留占总涵养水源量的18.07%,枯枝落叶层持水量占3.34%,土壤蓄水量达到78.59%,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柏木因其面积上的优势,使得其水源涵养贡献率最大,达到92.44%;阔叶混交林单位面积涵养水源量最大,达到1568.39 t·hm-2,其次是针阔混交林(1517.10 t·hm-2),经济林(1461.99 t·hm-2),针叶混交林的水源涵养能力最弱,仅1045.39 t·hm-2,主要是因为研究区内针叶混交林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较小.因绝大多数有林地的海拔都处在300~500 m处,使得其水源涵养贡献率最大,达到98.65%.同时,平坡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能力最强,达到1171.92 t·hm-2,其次是缓坡,可达1150.59 t·hm-2,能力最小的是陡坡森林生态系统,仅1147.34 t·hm-2.近50 a来,研究区内森林覆盖率变化较大,按照其“十二五”规划,研究区在2015年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5%,根据其森林面积的变化估计其森林涵养水源量可达1511.2×104 m3.在对研究区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差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经营与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定位研究方法,以中亚热带区域七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生态系统对土壤生物学肥力指数、内梅罗土壤质量指数、土壤退化指数的影响,以及各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生物学肥力指数和内梅罗土壤质量指数都是以常绿阔叶林最高,其次是混交林和阔叶纯林,连栽杉木纯林最低.土壤退化指数与内梅罗土壤质量指数正好相反,连栽杉木纯林土壤退化指数最高,混交林和阔叶纯林稍低.另外,混交树种不同,土壤质量指数也有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内梅罗土壤质量指数、土壤退化指数与土壤生物学肥力指数相互之间存在正的相关性;另外,这3种土壤质量指示指标分别和林下植被层、森林凋落物现存量之间也有着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官司河流域防护林景观结构及生态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5年度的IKONOS4卫片解译数据和2007年度小班调查资料,结合样地调查资料以及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效益定位站(四川绵阳新桥)径流场的有关数据,对绵阳官司河流域的防护林体系景观结构及生态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防护林景观中,以松柏混交林(Mixed Alnus—Cupressus forest)面积最大,占27.37%,其次是马尾松纯林(Pinus massoniana forest),占25.41%。栎柏混交林(Mixed Quercus-Cupressus forest)最少,只占0.96%。纯林面积明显大于混交林,前者比后者大45.31%。栎柏混交林、松柏栎混交林(Mixed Pinus-Cupressus—Quercus forest)最大斑块指数(LPI)、边缘密度(ED)和斑块密度(PD)较小,分布较为破碎。而马尾松纯林、松柏混交林和柏木纯林(Cupressus forest)分布较为集中。桤柏混交林(Mixed Alnus—Cupressus forest)和松柏混交林的散布与并列指数(IJI)较大,其空间关系较为复杂。栎柏混交林、柏木纯林的聚集度(A1)较小,斑块分散度大,连接睦较差;而桤柏混交林、松柏混交林的分散度较大,连接性较好。桤柏混交林、松柏混交林的形状指数(LSI)较小,形状分布较规则,而马尾松纯林、柏木纯林的形状指数较大,形状较复杂。从不同景观类型林下灌草层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可知,松柏混交林、栎柏混交林的灌草多样性指数均较大,而马尾松纯林、柏木纯林则较小。从保持水土功能来看:桤柏混交林、松柏混交林的水土保持效果优于柏木纯林、马尾松纯林,桤柏混交林的水土保持效果优于松柏混交林。因此,对长江防护林进行空间结构调整,应多采用混交林模式,针阔混交林代替针针混交,乔灌草结合,调整合理的密度,使防护林景观的生态功能更好地发挥。  相似文献   

9.
随着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植物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生产力以及土壤条件均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菌根类型和多样性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探讨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菌根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选择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其演替系列上的代表性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对菌根化根系、菌根类型和菌根真菌孢子密度进行调查,并结合已有的群落信息和土壤养分状况,分析在森林演替过程中菌根资源的变化情况和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季风常绿阔叶林各演替阶段的森林生态系统中菌根化比例接近70%,但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的优势菌根类型存在明显的差异。处于演替初期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以丛枝菌根为主,占菌根总数的78%;演替中期的针阔叶混交林中的外生菌根占有绝对优势,占75%,是丛枝菌根的3倍;演替顶级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中的外生菌根和丛枝菌根的比例相当。马尾松林的菌根真菌孢子密度最高,每20 g风干土壤中的孢子数量高达2 925个,是针阔叶混交林的2.5倍,季风常绿阔叶林的2倍。演替系列上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菌根类型的差异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尤其是林下的灌木、草本层密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同时也受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马尾松林具有较丰富的草本植物和较高的草本层密度,并且该森林的土壤相对贫瘠,这些条件都有利于丛枝菌根真菌侵染草本植物的根系形成丛枝菌根并产生大量孢子。针阔叶混交林中外生菌根的优势主要受该森林中外生菌根植物在群落组成上的绝对优势影响。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因此该森林呈现了两种类型菌根优势相当的现象。该文的结果表明,随着季风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进行,菌根资源在类型上会出现较大的分异,而这种变化受植物物种数量、群落结构的影响,与土壤养分状况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且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生态系统影响菌根组成的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保持和提高森林土壤肥力质量是实现森林健康的基础。研究不同林型下土壤肥力质量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北过伐林区金仓林场中的落叶松Lartx gmelinii人工纯林、云杉Picea asperatax紫椴Tilia amurensis天然混交林、紫椴×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天然混交林、五角槭Acer monox白桦×落叶松天然混交林、五角槭×白桦×紫椴天然混交林、白桦×落叶松天然混交林和五角械×紫椴×青杨Populus pseudo-simonii天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林分下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其土壤肥力质量。结果表明:①林分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显著;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密度和土壤pH值增大,而土壤含水量、物理性粘粒含量和养分质量分数减少,但其在不同林分下的变化程度不同;②土壤因子之间关系密切,物理性粘粒含量与含水量、全氮、速效钾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密度和pH值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养分质量分数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关系;③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分下0~60cm的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评价,土壤肥力质量表现为天然混交林高于落叶松人工纯林;采伐降低了土壤的肥力质量;在落叶松人工纯林中,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的肥力质量下降。通过对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标值的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土壤肥力质量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肥力质量属于中等以上(优、良、中等)的林地所占研究样地的比例为66.7%,研究区森林土壤肥力质量属于中等水平。建议在经营过伐林时,注意调整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控制采伐强度,同时进行长期定位观测和比较,以改善林分整体的肥力状况。本研究结果为该地区林业可持续经营提供直接依据,也为东北地区森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典型森林群落枯枝落叶层的生态功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南京市5种典型森林群落枯枝落叶层现存量、营养元素氮磷贮存量、持水量以及吸纳重金属等生态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5种典型森林群落枯枝落叶层现存量、对氮的贮存能力以及最大拦蓄量均以麻栎-栓皮栎群落最大;对磷和5种重金属的贮存量以银杏群落最大,麻栎-栓皮栎群落次之;枫香-桂花和三角枫群落的各项生态功能相对较弱。建议在南京市的城市森林规划和建设中,应保护好现存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以麻栎-栓皮栎为优势种的落叶阔叶林群落或营建类地带性植物群落,维护林地枯枝落叶层的完整性,将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调节功能及生态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森林水文调节功能是森林所实现的重要服务功能之一,可是由于森林资源被无节制的开采利用,导致人们不断遭受森林破环所带来的洪旱灾害。因此关于森林生态水文功能研究已成为生态学和水文学的研究重点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森林水文调节过程及其生态学机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所以文章从森林的水文过程出发,对林冠截留、树干流、凋落物层截留、林地水分涵养和蒸发蒸腾及其影响因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分析,研究认为林地各冠层均能够截留降雨,降低雨水动能,从而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和对地表的冲击;凋落物层能蓄留水分、抑制蒸散、减缓地表径流;而树干流改变降雨水平空间格局,影响水分入渗以及土壤水源涵养。森林结构复杂,明显改变了降雨分配过程,而森林水文过程及调节功能又受到森林结构的制约,因此定量定性探讨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与水文调节功能之间关系,是未来森林生态水文功能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上海沿海防护林空气负离子水平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负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探讨城市防护林改善人居环境的效应,选择上海南汇地区的沿海防护林作为研究对象,对空气负离子水平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林分内不同空间空气负离子分布呈现显著差异;负离子水平随林分树种不同而变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负离子浓度表现为:林地〉小区〉...  相似文献   

14.
桐庐生态公益林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抗水蚀功能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进  张晓勉  张金池 《生态环境》2010,19(4):932-937
以浙江省桐庐县生态公益林定位监测站为依托,研究了该区域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的抗水蚀功能。对比无林地,各森林类型的土壤均有较好的抗水蚀功能。选取土壤初渗速率、稳渗速率、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水稳性指数、团聚度、分散率、〉0.25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有机质含量为评价指标,以优劣解距离法为基础,构建了土壤抗水蚀功能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实测数据,对研究区各样地土壤的抗水蚀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抗水蚀功能为青冈林(Cyclobalanopsis glauca)〉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香樟林(Cinnamomum camphora)〉毛竹林(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板栗林(Castanea mollissima)〉无林地;其中青冈林土壤的抗水蚀功能属较强等级,香樟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板栗林属中等等级,无林地属较弱等级。  相似文献   

15.
The paper presents new applications of marked point processes in forestry. The tools are pair correlation functions and mark connection functions. Studies of the structures of even-aged pine forests in Siberia show a tendency of development from clustering in young stands towards random distribution in elder stands for the trunk positions. The tree tops as the movable parts of trees are still more regular in old forests. Furthermore, in Siberian fir forests interesting tendencies of attraction between members of several tree classes are detected. Finally, studie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damaged trees in some central European forests show that there the damaged trees appear as singletons; dominating trees are preferentially damaged.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帽峰山林区空气负离子动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定位连续观测方法,研究了广州帽峰山森林公园负离子含量近5年的年、季、月变化及不同天气的变化规律,并以此对帽峰山森林公园的空气质量进行了计量评价.分析了空气负离子含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林区不同观测区的负离子含量差异较大,山下瀑布空间负离子含量最高.平均水平达达2l 729 ions.cm-3;林内负离子含量年间及月间变化不大,沟谷小溪和山中部瀑布空间由于人为干扰,负离子含量年动态呈现降低趋势,山下瀑布空间年负离子含量维持在20000 iotis·cm-3左右;负离子含量的季节差异显著,春夏季大于冬秋季,夏季最高、冬季最低.空气质量评价系数CI的最低在2月份、最高在8月份.不同天气条件下负离子含量大小顺序为下雨>晴天>阴天.负离子含量与空气温度呈正相关,与空气湿度呈正相关.与空气气压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麻栎林普遍存在于汉江上游,其涵养水源能力的发挥对维持汉江上游流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于2020年12月对汉江上游天柱山3个不同林龄(15 a、25 a、33 a)的麻栎林样地进行了枯落物厚度和蓄积量调查,利用浸泡法测定了枯落物各水文功能指标,运用熵权法对3个林龄麻栎林枯落物的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麻...  相似文献   

18.
Erosion control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s of forest ecosystems, and its accurate assessment is useful to illuminate the importance of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for humans so as to rationally conserve forest resources. This paper examines Zhangjiajie National Forest Park, the first national forest park in China, to seek practical methods for assessment of the forest erosion control function using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tential and actual amounts of soil erosion are 2.92 million ton and 0.14 million ton per year, respectively, in Zhangjiajie National Forest Park. The total reduction in soil loss reaches 2.77 million ton per year with the existence of a forest ecosystem. The erosion control function of near mature, mature and over mature broadleaf forest is excellent, and natural forest conservation and natural restoration of the degraded forest ecosystem can provide the largest benefits in soil erosion control. Nearly all the near mature, mature and over-mature forest in the park is at the top and in steep mountain areas, and could be rationally cut and utilized by local communities, but extensive timber felling should be strictly prohibited.  相似文献   

19.
空气负离子(Negative air ions,NAI)是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揭示城市森林释放NAI的影响机制,有助于充分利用NAI的净化作用及保健作用,并判断空气质量。利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2017年9月-2018年8月的NAI和气象数据,深入探究不同季节条件下和典型天气下影响空气负离子浓度(NAIC)的气象因素。结果显示,(1)不同季节条件下,NAI与气象因素相关关系不同。当温度在15℃以上时,NAIC与温度呈负相关;在15℃以下时,NAIC与温度呈正相关。多数情况下,NAIC与湿度呈反比,冬季湿度对NAIC负效应影响最明显(r=-0.503,P<0.01)。春秋冬NAIC与太阳辐射、气压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夏季空气负离子与二者呈现负相关关系。(2)典型天气下,城市森林NAIC与晴天相比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且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也不同。雨天条件下,NAIC日均值为2134ion·cm-3,比晴天NAIC高4.56%,主要受温度和降雨量的共同影响;雾霾天与冬季晴天相比,晴天昼间NAIC为2075 ion·cm-3,雾霾天昼间NAIC为1948 ion·cm-3,主要受太阳辐射量的影响;大风天气下NAIC峰值比微风天气高5.37%,日均值大于微风天气,主要受气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