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微污染水原水、新型材料吸附后出水及活性炭吸附后出水的特征,对比新型材料及活性炭对微污染水中不同分子量的有机物的吸附效果,以此间接反映两种材料的孔径分布特点,分析两种材料的不同吸附特性,并讨论新型净水材料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2.
橡胶废水的有机成分及其去除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齐鲁石化橡胶厂的生产废水为例,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检索技术,对橡胶工业的丁苯废水。顺丁废水、污水处理场进水以及活性炭浓度处理出水进行了有机成分分析,共定性出25种有机物,对其中含量较的18种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丁苯废水中有机物含量是顺丁废水的16.8倍,是有机污染的主要来源;现行的生化处理工艺能有效去除低分子量有机物和无机还原物质,对高分子量有机还须作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3.
对于采用氯及其制剂进行消毒的自来水,净水器活必不仅吸附水中有机物,也吸附水中余氯。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与对余氯的去除率有很好的相关性。通过测定余氯去除率来表征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即间接判断净水器中活性炭吸附效果是可行的。机理研究表明,活性炭吸附有机物,有效吸附面积下降,导致活炭对余氯去除率下降。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可快速、简便而有效的检验活性炭吸附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GAC-石英砂生物过滤处理微污染源水的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试验探讨了颗粒活性炭(GAC)-石英砂生物过滤对湘江微污染源水的处理特性.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具有良好的去浊特性,浊度的去除是传统吸附截留和生物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过滤可有效去除微污染源水中的有机物、NH4+-N、Fe和Mn,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生物过滤对于分子量小于1000和分子量在3000~6000之间的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5.
不同分子量的有机物在净水工艺中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了解单元工艺对不同性质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对净水工艺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膜过滤方法对不同分子量的有机物在净水工艺中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混凝沉淀工艺对分子量大于3000的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生物处理对有机物的最有效作用区间是分子量小于500的有机物;而活性炭对分子量在500~3000的有机物吸附能力较强。这一研究结果为净水工艺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有无磁场的条件下,做活性炭吸附有机物的对比实验,从苯、苯酚、氯苯,硝基苯和苯甲酸5种有机物的吸附等温线及其Langmuir吸附等温式的拟和情况可见,一定磁场条件下的预磁处理并不改变活性炭吸附这几种有机物的吸附类型,但会在磁处理而破坏水的结构,增大水的极性,增大水的极性,从而依物质的极性大小改变吸附容量的大小,增大增场的强度能加强苯和苯甲酸的磁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饮用水处理中活性炭吸附卤乙酸的特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静态和动态试验研究了活性炭对卤乙酸的物理吸附特性。静态试验表明:在单吸附质条件下,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的吸附等温线在低浓度区(Ce〈50μg/L)表现为单层吸附,在高浓度区表现为多层吸附。活性炭对三氯乙酸的吸附能力高于二氯乙酸。在饮用水处理常见的浓度范围内,活性炭对三氯乙酸的吸附容量约为二氯乙酸的2倍。在多吸附质条件下,对三氯乙酸的吸附容量只略的降低,对二氯乙酸的吸附容量则显著下降,这与有机物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荧光光谱技术对烟蒂溶出非均质有机物(DOM)的荧光组分进行了分析。以荧光强度为浓度表征指标,基于Freundlich和修正的Freundlich模型考察了该指标的可行性及4种活性炭对不同荧光组分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烟蒂非均质DOM的主要荧光组分为类富里酸、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和类腐殖酸;荧光技术可用于该非均质有机物吸附性能的研究,且其吸附过程为不均匀吸附;2种模型均可用于非均质DOM吸附性能的描述,但后者更佳;由于吸附剂与吸附质间的双向选择,随着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类腐殖酸荧光峰最先消失,其次为类富里酸,而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则最后被去除;4种活性炭对不同荧光组分的吸附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活性炭AK-703较易吸附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而不易吸附类腐殖酸,4种活性炭均不易吸附类富里酸。  相似文献   

9.
反相气相色谱法研究CPC-膨润土对VOCs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反相气相色谱法研究了20种VOCs在CPC-膨润土上的吸附平衡及吸附热.结果表明,CPC-膨润土对VOCs的吸附有较强选择性,吸附能力与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子结构、饱和蒸气压等物理化学性质有关,对苯系物和分子量较大的酯类和酮类等吸附能力较强.温度较低时,CPC-膨润土对VOCs的吸附能力较强,吸附热较大;吸附热与VOCs的沸点蒸发热相当,但比活性炭等常规吸附剂对VOCs的吸附热小。  相似文献   

10.
活性炭吸附水中金属离子和有机物吸附模式和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性炭被用于处理水中多种痕量重金属离子和微量有机物。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活性炭对一些污染物的吸附去除率很低,为了更好的理解和预测活性炭对水中微污染物的吸附行为,本文对活性炭吸附模式和机理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活性炭比表面积大,微孔结构丰富,其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羧基,酚羟基、羰基、内酯基)活性炭对污染物质的吸附受吸附剂的性质、吸附质的性质和溶液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对于金属离子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式是活性炭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经典经验模式,但表面络合模式能更好的描述变化条件下的吸附现象。活性炭吸附金属离子的主要作用是静电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对于有机物稀溶液条件下的吸附多符舍Freundlich模式。给一受电子作用、扩散作用、静电作用是主要的作用机制。pH对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的吸附有重要的影响,腐植酸对金属离子有吸附竞争作用。  相似文献   

11.
膜与活性炭组合工艺处理天然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性炭吸附作为膜分离技术处理天然水的预处理,可以有效去除水中膜本身难以去除的低分子溶解性有机物,减少三卤甲烷等物的生成,同时减轻膜的污染。阐述了活性炭和膜技术组合工艺处理天然水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水源水中有机物特性及其氯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西南某市一个地表水为水源水的M水厂为研究对象,对其原水中有机物进行富集,有机物按照操作定义分为6个部分,分别为:亲水性有机酸、亲水性有机碱、亲水中性物质、疏水性有机酸、疏水性有机碱和疏水性物质,通过富集、确定了原水中6种有机物的组成分布,研究各种有机物的消毒副产物形成潜力以及替代剂(氯胺、二氧化氯)对卤乙酸形成的影响,提出了控制消毒副产物的主要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M水厂水源水属于腐殖质含量的天然水体,受污染较小;2)原水溶解性有机物中疏水性有机酸是卤乙酸的主要前体物;3)用氯胺和二氧化氯代替传统的消毒剂作为替代消毒剂,可大大降低THMs和HAAs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粉末活性炭静态吸附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中的TOC成分,考察pH值、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从分子结构、动力学和热力学数据等方面来判断其吸附类型和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并从理论上解析活性炭对尾水中残余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过程.对选定的活性炭,pH值升高对吸附有负效应;在TOC浓度为40.0-60.0 mg·L-1的水样中投加1.000 mg·L-1活性炭,吸附容量可达(37.2±7.8)mg·g-1;长链烃、苯系物、卤代物等非极性有机物和酚类等酸性有机物在pH<8.0时吸附效果较好,胺类等碱性有机物在碱性条件下易于被吸附;TOC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分别是吸附初期和吸附后期的主要速率控制步骤,吸附活化能Ea=38.75kJ·mol-1;吸附等温线符合linear方程,说明吸附过程主要是有机污染物在活性炭与水溶液中的分配过程;热力学参数△G0、△H0为负值,表明该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中残留的长链烃、卤代物、多环芳烃等难降解有机物可以通过吸附法分离去除,酚羟基、羧基等极性基团含量少的活性炭或其它非极性有机吸附剂适合于处理该类废水.  相似文献   

14.
X33 9900815不同分子量的有机物在净水工艺中的去除研究/罗晓鸿…(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一1998,18(4)一341一344环信X一58 了解单元工艺对不同性质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对净水工艺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膜过滤方法对不同分子量的有机物在净水工艺中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混凝沉淀工艺对分子量大于3000的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生物处理对有机物的最有效作用区间是分子量小于500的有机物;而活性炭对分子量在500~300。的有机物吸附能力较强。这一研究结果为净水工艺选择提供了重…  相似文献   

15.
光氧化吸附矿井水中微量有机物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煤矿矿井水资源化过程中存在有机污染物的问题,考察了采用紫外光氧化分解的机理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紫外光对矿井水中有机物(主要是乳化油)有一定的氧化分解能力,能有效地促使有机物大分子破裂,有利于活性炭的吸附处理。在合理的工艺条件下,可使水中有机物去除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滇池水中有机物去除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水处理工艺,加氯消毒副产物多,饮水中有机卤代物对健康不利。通过臭氧、活性炭及投加粉末活性炭等实验对以滇池水为源水的饮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有一定效果。根据这一生产性试验,本文讨论了滇池水深度处理结果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载银活性碳纤维对大肠杆菌吸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为对象,通过细菌吸附实验研究了载银活性碳纤维(ACF(Ag))对大肠杆菌的吸附特性.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细菌分布形态的观察和细菌数量的计算.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易分布于ACF(Ag)表面的沟槽处;ACF(Ag)吸附的细菌数量随银含量、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大.此外,细菌吸附量还与ACF(Ag)表面银颗粒的大小有关.对吸附细菌的动力学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东海原甲藻分泌的藻类有机物(AOM)为研究对象,研究粉末活性炭预沉积和预吸附两种膜前预处理手段对海水中AOM的去除作用,对比分析AOM直接超滤、预沉积和预吸附后再超滤时膜通量、膜阻力分布、膜表面亲疏水性和粗糙度的变化,探讨粉末活性炭孔隙结构、沉积量对AOM去除效果及超滤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预沉积和预吸附能够提高超滤膜对含AOM海水中DOC和UV254的去除率,预沉积对AOM的去除作用优于预吸附,介孔活性炭较微孔活性炭的预沉积效果更好,当介孔活性炭PAC2的沉积量为0.4g/L时,DOC和UV254的去除率较直接超滤分别提高了25.1%和33.6%.紫外吸收比指数(URI)分析表明,活性炭预沉积和预吸附对有机物的去除作用具有选择性,AOM中芳香族物质较脂肪族羧基类物质更易被除去.粉末活性炭预沉积下AOM超滤时的滤饼层污染阻力(Rc)和膜孔堵塞阻力(Rp)较直接超滤分别降低了39.6%和81.2%,活性炭在超滤膜表面形成的滤饼层结构将AOM与超滤膜进行了隔离,能够减缓膜污染速率,对于控制膜的不可逆污染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强化混凝和改性活性炭对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氮(DON)作用机制,分析相对分子量以及亲疏水组分变化,并考察氯化消毒副产物生成势变化特征,结合三维荧光(3DEEM)光谱分析手段,对强化混凝和活性炭吸附前后DON组成,化学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强化混凝可以明显提高DON的去除效果,DON去除率通过pH值强化混凝提高到1.45倍,臭氧强化混凝提高到2.06倍,PAC强化混凝提高到2.09倍,PAM强化混凝提高到1.96倍.活性炭对DON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DON吸附过程中,酸改性活性炭表面主要是π-π色散力作用机理,而碱改性活性炭表面主要是给电子-受电子复合物形成机制.在强化混凝和活性炭吸附作用下,DON的相对分子量和组分发生较大变化,而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势大幅下降.经3DEEM和光谱区域体积积分法(FRI)分析,在强化混凝和活性炭吸附过程中DON及消毒副产物生成潜势与荧光区域Ⅱ和区域Ⅳ所代表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20.
人类活动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尤其是苯系物(BTEX),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室内苯系物具有浓度低、释放周期长及来源复杂等特点。由于活性炭(AC)优异的孔道结构和易调控的表面化学性质,采用活性炭吸附苯系物是封闭/半封闭空间空气污染控制的最有效策略之一。本文综述了封闭/半封闭空间苯系物的理化特征、活性炭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吸附苯系物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活性炭物理结构、表面化学性质、苯系物分子结构和吸附条件。此外,还进一步探讨了活性炭再生技术,并展望了针对封闭/半封闭空间苯系物污染的活性炭吸附技术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