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对九寨沟景区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景区防灾减灾存在的三个问题:(1)对景区所面临的高位崩塌地质灾害风险重视不够,治理不彻底;(2)交通布局未充分考虑地质灾害影响,交通安全性不够;(3)景区设计对防灾减灾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安全冗余设计。根据这些问题,对景区如何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提出了三条建议:(1)对影响景区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和治理;(2)结合景区本底条件,对景区车行道和栈道进行安全化改造;(3)完善景区地震应急管理体系。这些意见可供九寨沟景区恢复重建工作参考,也可供其它景区的防灾减灾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2.
地质灾害优势面分析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优势面理论是地质灾害研究的一个新的模式。它认为地质灾害受控于三个系统,优势断裂对地质灾害的地带性分布规律起着控制作用。本文论述了地质灾害优势面分析的主要观点:(1)优势面分析基本思路;(2)评价地质灾害的专家判断、机制分析与定量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论;(3)优势面减灾防灾主要原理。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受各种灾害影响的主要群体,灾前储备应急物资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灾害的不利影响。综合性、标准化备灾能指导家庭应对多类型灾害,有效利用物资资源。选取《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基础版)》的发布时间、发布单位、适用场景及物资的分类和名称、物品的分类及数量等指标,利用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家庭应急物资进行综合性和标准化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应急物资综合备灾是应急管理改革时代背景下,适应综合减灾、大应急的理念发展的灾害管理环节;(2)提出“家庭应急物资综合备灾”概念,明确这种“综合”是综合减灾的综合、是全灾种应对的综合、是专常兼备的综合;(3)家庭应急物资综合备灾标准化具有可行性,并给出家庭应急物资综合备灾标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民灾害感知能力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国民灾害感知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政府减灾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国民灾害感知能力测评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国民个性特征与灾害感知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性别特征来看,女性的灾害感知能力强于男性;(2)从年龄特征来看,灾害感知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20~30岁、0~20岁、40~50岁、30~40岁、50~60岁、60岁以上;(3)从文化程度来看,灾害感知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高中或中专、大专以上、文盲、初中、小学;(4)从职业特征来看,灾害感知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学生、农民、教师、工人、公务员;(5)从居住地环境特征来看,灾害感知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中小城市、农村、乡镇、大城市。  相似文献   

5.
混沌理论:人类认识自然灾害的工具之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自然灾害实际上是“人-自然系统”呈现为一种无序的状态.在人类面临的众多的自然灾害中,有一些特殊类型的自然灾害具有“混沌性态”的无序性.当(1)人-自然系统内出现混沌无序并超过某一临界值时,或(2)人-自然系统的某一纯粹的自然子系统出现混沌无序性且继而引发了整个人-自然系统的无序性时,危及人类生存,便产生了自然灾害。在人-自然系统中,导致混沌性自然灾害的条件至少有四种:(1)三个或三个以上作用源加上非线性关系;(2)某些变量的周期性解变得不稳定;(3)控制参量超过临界值导致周期倍增;(4)周期性扰动作用于非线性项.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防灾或减灾的如下四条原则措施:在人—自然系统中,(1)减弱某些非线性机制;(2)隔离某些相互作用的要素及其子环路;(3)控制某些关键性参量的变化,(4)提高(或降低)某些重要变量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宗旨和目的要求,以及我国国情和灾情的实际,中国“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大体上应包括4个阶段: (1)减灾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全社会减灾意识为主的阶段(1989~1991). (2)政府领导下制定减灾预案为主的阶段(1991~1992). (3)工程性与非工程性减灾措施全面实施的阶段(1992~1995). (4)灾害管理法制建设阶段(1996~)。  相似文献   

7.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8,(5):F0003-F0003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以防灾减灾工程为论述主题的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在地震、地质岩土、飓风、火灾和爆炸等灾害对工程结构和基础设施系统的极端作用、损伤和破坏效应以及防灾减灾工程对策等方面的前沿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尤其欢迎以下稿件:(1)为重大决策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或为防灾减灾工程领域各分支学科前沿课题的重要科研成果,或对该学科领域有推动作用的新概念、新理论,或有推广价值、思路新颖的技术方法等;(2)由国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的科研团队撰稿或组稿的系列研究成果,具备前瞻性,能反映学科的发展势态、解决热点难点、深化及完善理论体系等,可作为专题发表。对科研价值重大的论文,将减免版面费并优先发表。  相似文献   

8.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22,(5):F0003-F0003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以防灾减灾工程为论述主题的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在地震、地质岩土、飓风、火灾和爆炸等灾害对工程结构和基础设施系统的极端作用、损伤和破坏效应以及防灾减灾工程对策等方面的前沿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尤其欢迎以下稿件:(1)为重大决策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或为防灾减灾工程领域各分支学科前沿课题的重要科研成果,或对该学科领域有推动作用的新概念、新理论,或有推广价值、思路新颖的技术方法等;(2)由国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的科研团队撰稿或组稿的系列研究成果,具备前瞻性,能反映学科的发展势态、解决热点难点、深化及完善理论体系等,可作为专题发表。对科研价值重大的论文,将减免版面费并优先发表。  相似文献   

9.
正《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以防灾减灾工程为论述主题的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在地震、地质岩土、飓风、火灾和爆炸等灾害对工程结构和基础设施系统的极端作用、损伤和破坏效应以及防灾减灾工程对策等方面的前沿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尤其欢迎以下稿件:(1)为重大决策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或为防灾减灾工程领域各分支学科前沿课题的重要科研成果,或对该学科领域有推动作用的新概念、新理论,或有推广价值、思路新颖的技术方法等;(2)由国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的科研团队撰稿或组稿的系列研究成果,具备前瞻性,能反映学科的发展势态、解决热点难点、深化及完善理论体系等,可作为专题发表。对科研价值重大的论文,将减免版面费并优先发表。  相似文献   

10.
正《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以防灾减灾工程为论述主题的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在地震、地质岩土、飓风、火灾和爆炸等灾害对工程结构和基础设施系统的极端作用、损伤和破坏效应以及防灾减灾工程对策等方面的前沿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尤其欢迎以下稿件:(1)为重大决策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或为防灾减灾工程领域各分支学科前沿课题的重要科研成果,或对该学科领域有推动作用的新概念、新理论,或有推广价值、思路新颖的技术方法等;(2)由国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的科研团队撰稿或组稿的系列研究成果,具备前瞻性,能反映学科的发展势态、解决热点难点、深化及完善理论体系等,可作为专题发表。对科研价值重大的论文,将减免版面费并优先发表。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主要自然灾害及综合减灾战略构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安徽省旱涝、风雹、干热风、病虫、森林,地质、地震等主要自然灾害的概况,简要分析了致灾因素和背景,强调综合减灾的必要性,提出了综合减灾的战略目标、措施、原则和部署,重点阐述了强化政府综合减灾职能、建立综合减灾管理机构、建设综合减灾信息系统、全面实施综合减灾对策、加强综合研究等战略措施,对安徽省的减灾实践和研究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柯芙蓉 《灾害学》2004,19(Z1):49-52
为了充分发挥科技资料在防震减灾事业中的作用,就如何改进地震科技资料的管理方式、提高地震科技资料的管理水平、为防震减灾一线科研人员提供最满意的服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重视减灾投入,增强灾害防御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厚德 《灾害学》1993,8(3):83-87
本文从加强灾害防御的重要意义、忽视防灾的惨痛教训以及减灾的经济效益等几方面论述了要增强灾害防御能力,必须重视减灾的投入,并讨论了如何筹集防灾经费。  相似文献   

14.
王锋 《灾害学》1991,6(3):86-88
本文指出当前在灾害研究中对承灾体考察研究重视不够的偏向;进而论述了加强承灾体的研究对制定减灾对策、提高减灾活动的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减灾工作的进展和“九五”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我国建国以来及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以来减灾工作的进展进行了全面总结。从社会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减灾工作的意义。在对我国灾情、灾害规律及减灾能力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九五”减灾提出了战略性的框架设想。  相似文献   

16.
金磊 《灾害学》1993,8(4):94-96
本文在突出综合减灾及政府在减灾中的职能作用的基础上,针对现行存在问题,探讨了减灾管理的基本模式。并提出了尽快建立集“环保、减灾、安全”为一体的减灾机构。  相似文献   

17.
减灾工作的经济学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论述了减灾中的经济学问题。文章指出,为了实现减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应强调重视减灾投入效益,实现减灾产业化。  相似文献   

18.
The field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DRR) has risen to prominence since the declar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Decade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between 1990 and 2000. This decade provided the impetus for a change from the predominant paradigm of disaster response to that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as a means of addressing the underlying drivers that lead to disasters. In an effort to promote risk reduction, the UNISDR (the principal agency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within the UN structure) formulated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to provide both 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as to how risk should be reduced. However noble the efforts, this paper contends that the current approach to and understanding of risk with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might not be cognisant of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CAS) concepts such as the edge of chaos. Specifically, this concept argues that risk (or chaos) within a system is actually a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to the functioning of all resilient socio-ecological systems. Therefore, the reduction of risk without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that risk within the larger socio-ecological system might actually end up reducing the system’s overall level of disaster resilience.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concept of edge of chaos through a literature review of key theoretical works on the topic, followed by a discussion on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predominant paradigm of risk reduction within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policy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综合减灾体系建设及其系统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磊 《灾害学》1998,13(3):62-66
从中国城市减灾现状分析入手,重点剖析城市减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探讨了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如何确立防灾减灾的地位.进而用系统科学思路研究城市综合减灾的体系建设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较为科学地解决了跨世纪的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中国地震灾害现状分析的基础之上,依据地震工作三大体系的要求和建设首都圈防震减灾系统工程的经验,提出了在我国建立地震灾害系统工程的设想,并对该系统进行了初步的设计和论证。分析研究表明,地震灾害系统工程可以涵盖地震工作的各个方面,并且具有系统化、法制化及高科技等特点,对我国实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标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