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葛晨迎  张树川  杨文旺 《安全》2022,43(1):31-35
为系统分析矿工在机电运输过程中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关联因素,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本文从煤矿安全生产网和应急管理部公布的煤矿事故案例中选取2015-2021年发生的90起机电运输事故作为案例样本,统计分析煤矿机电运输中不安全行为在动作分类、班次、月份、地点和岗位5个维度的分布特征;运用Apriori算法研究煤矿机电运输事故这5个维度之间存在的关联规则。研究表明:在3个班次中,中班时间段出现的不安全行为比率最高;在一年中8月份出现的不安全行为最多;处于工作面中的不安全行为出现最多;一线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出现最多。重点防治一线工人在中班发生的不安全行为和晚班时冒险作业这一行为,有利于加强工作面的巡检力度,提高检查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预防施工现场火灾事故,明确施工现场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文章采用事故致因“2-4”模型分析了2005-2023年间的54起施工现场火灾事故。结果表明:不安全动作17类共114个,其中违章进行电焊作业、未采取消防安全措施、未办理动火作业审批等不安全动作的发生频次居于前3位。不安全物态14类共146项,其中出现频次较多的是易燃可燃装修材料、消防设施故障、卫生条件差等。安全知识不足103项,安全意识薄弱为60项,其中管理人员缺乏消防安全管理知识、作业人员不了解甚至无视安全操作规范占比最高。安全管理体系缺欠7类共144项。其中,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日常消防监督监管不到位、隐患排查不彻底3类出现频次最多。该研究结果可以为预防施工现场火灾事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煤矿水灾事故不安全动作原因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煤矿水灾事故频发的国家之一,重特大水灾事故时有发生.为了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并从安全管理方面予以预防,采用事故统计、案例分析和分组对比相结合的方法,以1990-2009年发生的142起煤矿水灾事故为例,对煤矿水灾不安全动作等原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不安全动作类型、不安全动作构成比例及不安全动作的发出者在水灾事故中的特点.结果表明:1)1990-2009年,违章放炮等23小类不安全动作一直存在,16小类不安全动作消失,19小类不安全动作新增;2)1990-1999年占比最大的直接不安全动作是违章指挥,但在2000-2009年,违章放炮却成为新的占比最大的直接不安全动作;3)未采取有效探放水措施和未通过安全审批私自生产在2000-2009年分别处于所有不安全动作占比的第一、二位,且比例逐渐增加;4)高层管理人员发出的不安全动作占比最大,一线员工和班组长发出的直接不安全动作占比大于各自发出的所有不安全动作比例.  相似文献   

4.
正分析一些事故案例不难发现,除企业安全管理存在一定漏洞和薄弱环节之外,员工的违章行为也是酿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别等到事故发生时追悔莫及,这些违章作业行为,请您一定避免。站在吊篮里作业不使用安全带有的工人认为,站在吊篮里作业很安全,不需要系安全带。在作业过程中,一旦吊篮倾覆或钢丝绳突然断裂,未系安全带的工人会随吊篮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化肥厂爆炸事故背后的不安全动作。本文选取了2009-2018年间国内外发生的52起典型化肥厂爆炸事故。从发生时间的角度分析事故特性,发现白昼期间的事故发生概率相对较高。同时文章分析了运输卸料、车间操作、特种作业和管理人员4种作业类型的不安全动作,从发生频率和风险等级两个方面评估了不安全动作的综合危险度。结果表明13项不安全动作的综合危险度较高,需要重点预控。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中各工种产生不安全动作的情况,采用事故致因"2-4"模型分析了2012—2016年间98起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从各工种事故发生部位、不安全动作综合、各工种不安全动作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以工种为统计指标,获得了不安全动作的发生部位、出现频次、占不安全动作总数百分比和发生率等统计数据。统计分析得出涉及工种19类,包括木工、架子工、杂工等,各工种发生在电梯井、脚手架、通风井部位的事故位于前3位,杂工、木工、架子工的事故发生部位数和不安全动作数位于前3位;得出各工种不安全动作16类共192个,其中未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和未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2类不安全动作发生频率较高;得出未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措施、未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和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擅自)3类不安全动作涉及工种较多。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行为控制角度预防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在对88起重特大瓦斯突出事故资料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煤矿瓦斯突出事故的基本特征、事故直接原因不安全动作及其相关法规特征,结果表明,非瓦斯突出矿井也可能发生瓦斯突出,突出事故在小型、乡镇矿井仍占主要地位;不安全动作原因可归为突出危险工作面作业、未及时支护、突出后未强化实施综合防突措施等3类;突出危险工作面作业严重程度最高的3种动作为采煤机割煤、放炮、风镐落煤;不安全动作原因共违反了3种法律法规的14个条款。  相似文献   

8.
基于人因问题在事故控制中的重要性,为规范人员行为,提出将安全生产标准化中逐条评分的思想融入作业安全管理中,以规范员工个人行为。并将员工不安全行为按照诱因的不同,划分为功能性失误、心理性失误、知识性错误、条件限制性错误、主观意识性违章等5种类型。针对不同诱因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对比这些措施实施前后员工作业行为符合标准规范的比例,研究运行过程对员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实施减少了试验岗位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员工行为规范化程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孙世梅  马坤  傅贵 《安全》2019,40(9):64-68,6
为了进一步了解城市地下空间管道施工坍塌事故发生的原因,笔者运用行为安全"2-4"模型事故致因分析方法分析了27起典型的管道施工坍塌事故,分析得出17类共109个不安全动作和6类共34个不安全物态,不安全动作中发生率较高的是不按要求对基坑放坡和加固、未对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或者培训不到位以及施工前未进行风险识别或者识别不到位,并对这3方面不安全动作进行进一步分析;不安全物态中发生率较高的是未加支撑的基坑侧壁、存在淤泥和松软土质结构的开挖层。得出安全知识不足7类共58项,安全意识的淡薄,对于生产主管主要体现在雇佣临时工,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则体现在不注意环境周围存在的安全隐患;得出安全管理体系的欠缺9类共88项,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缺乏或制度不合格导致安全管理体系欠缺占比最大,因无安全技术交底或技术交底不到位导致安全管理体系的欠缺居于第二位,施工前未进行风险识别或者识别不到位在27起事故中也出现12次,也是安全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一般地说,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原因可归为内因与外因两大类.内因是指劳动者的技术、心理活动等方面出现了与作业要求不相协调的情况:外因是指设备状况、预防措施、防护用品以及劳动环境的条件不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国内外大量的事故统计表明,在企业内所发生的事故中,70%~75%是由于劳动者在操作行为发生错误或违章作业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事故致因"2-4"模型,人的不安全动作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但国内外学者关于二者的判定方法并未形成共识。为了寻找不安全动作与不安全物态科学的判定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不安全动作、不安全物态的分类及定义;其次,从理论层面论述了不安全动作、不安全物态的判定方法;最后,以一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为例对不安全动作及不安全物态的判定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的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物态判定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不安全动作的定义、分类与识别尚未有统一标准,这给事故分析与预防带来许多困难。基于此,对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和24 Model中的不安全动作层面进行对比研究。在不安全动作对应方面:HFACS中的不安全动作均能对应到24 Model中的不安全动作,但HFACS没有涉及24 Model中不违章、未引起事故但高风险的不安全动作,因而无法实现事前预防。在间接原因对应方面,HFACS中不安全动作的产生原因均可与24 Model中的1个或多个间接原因相对应;HFACS中不安全动作的产生涉及较多生理、心理层面的原因,而考虑到实用性原则,24 Model暂未给出该两方面原因的具体分类方法。在不安全动作发出者方面:24 Model涉及组织内各层级人员,而HFACS仅指一线员工。在实际应用方面:两种模型均可用于不安全动作原因的统计分析;24 Model给出的不安全动作分类范围较HFACS广,在事故分析时所受局限性小,但易造成不安全动作遗漏;在用24 Model进行不安全动作分析时,应尽量细化动作分类及分析的深入程度,以及动作发出者的员工层级。  相似文献   

13.
孙世梅 《安全》2020,(5):7-13,I0003
为有效预防建筑施工起重机械事故,笔者将建筑起重机械一线作业人员按工种分为设备驾驶员、现场施工人员、安拆维修工和信号司索工4种。以行为安全“2-4”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对70起建筑施工起重机械事故样本中各类人员不安全动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筑施工起重机械事故一线作业人员发出不安全动作196次,其中设备驾驶员发出不安全动作29次,占比41.43%,安拆维修工、信号司索工、现场施工人员分别发出不安全动作18、14和9次,占比分别为25.71%、20%和12.86%。一线作业人员常见的不安全动作是擅自拆除或起吊、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作业现场环境误判断、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资质不足作业,其中资质不足作业、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现场环境误判断发生频次最高。  相似文献   

14.
周琳    傅贵     刘希扬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12(1):148-153
行为安全理论是事故分析和预防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基于行为安全理论的事故致因“2-4”模型对10起化工事故的直接、间接、根本、根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化工事故分析的有效方法。10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为一线员工在涉及高温加热工艺、带压设备、有毒有害环境和动火作业中的违规违章操作,管理人员未建立或运行安全管理体系等不安全动作及不安全物态,且不安全物态与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有关;间接原因是一线员工缺乏岗位安全操作等知识,管理人员缺乏安全管理、技术等知识,导致其安全意识薄弱,养成不良的安全习惯;根本原因是组织安全教育等管理程序缺失和执行不力;根源原因是组织成员对安全的重要度等安全文化元素缺乏理解。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aims to demonstrate the need for changing the methods with which accidents are analyzed, if we truly wish to use what we uncover from them to learn and enrich our knowledge base of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The goal is to relinquish the broadly adopted and rather simplistic paradigm that accepts the search for human error and unsafe acts performed by workers, and produces “guilt diagnostics”. Instead, we use a systemic accident analysis methodology, based on the sociotechnical principle of understanding the real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which accidents take place.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benefits of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we compare the analyses of an Anhydrous Ammonia gas leakage accident in a fish processing plant using the traditional accident analysis model based on unsafe acts and the proposed systemic approach. The results favor the latter since it tends to be more reliable and offering useful recommendations to safety management processes, thus helping to prevent accidents, especially in complex systems.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以及事故特点的基础上,运用交通冲突理论分析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机理,论述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过程。并从安全系统工程学角度,使用交通事故显性/隐性致因模型对道路交通事故的致因因素进行分析,强调管理因素的重要性。最后,结合北京市道路交通现状,综合运用3E对策,讨论了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控制策略。通过加大违章行为惩罚力度、培养安全文化、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以及应用智能交通技术等措施,消除道路交通系统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提高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7.
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缺失和不安全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阶段我国煤矿的安全技术、生产设备都有大幅提高,但事故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体系的缺失和存在不安全行为。为预防事故的发生,研究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和不安全行为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构建适合分析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缺失和不安全行为的HFACS框架。按照HFACS框架,采用SPSS13.0对515起煤矿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整理分类,运用χ2检验和让步比(OR)分析安全管理体系缺失情况,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安全管理体系缺失主要表现在管理文化的缺失和监督不充分,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在决策差错和习惯性违规。安全管理体系缺失是导致不安全行为的潜在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煤矿职工安全心理重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预防或控制煤矿事故中人为因素的影响,通过对煤矿生产活动的特点介绍,分析了煤矿生产活动对煤矿职工心理的影响和煤矿职工的主要安全心理问题,阐述了煤矿职工安全心理在煤矿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性,为避免或减少煤矿职工出现不安全心理及不安全行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