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一、引言 1990年2月10日凌晨1时57分,在N31°36′、E120°59′,江苏省常熟和太仓交界处发生Ms5.1级中强地震,震中距上海市中心60公里、距南汇86公里(南汇地理坐标:N30°53′—31°09′、E120°35′—121°52′),房屋普遍摇晃,震感明显。这是自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6.2级地震后,距南汇最近、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在群众中造成了较大的波动和不安。本文总结了地震对南汇的影响程度及震后所采取的对策,提出了加强农村防震抗震宣传工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1999年 1 2月 30日 0 7时 1 7分在安徽省利辛县张村镇发生M 4 1地震 ,其宏观震中为 33°2 0′N ,1 1 6°0 2′E ,震中区为一长半轴近 1 0km ,短半轴约 6 5km的近北西西向椭圆 ,面积约 2 0 0km2 ,震中区烈度为Ⅴ度。本文记录了本次地震震中区的地震烈度并对考察结果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1999年 6月 5~ 8日海安地震台地电N6 0°E测向为ρs 值异常升幅 2 % ,而N30°W、N70°W两测向 ρs 值均处于正常年变化形态。经勘查、测试分析 ,确定为新埋设的地下自来水金属管道干扰所致。  相似文献   

4.
东北区夏季低温冷害的长期预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东北区三大站(沈阳、长春、哈尔滨)50年(1951-2000年)夏季平均气温、前冬和夏季500hPa高度场、距平场及副高面积指数和海温场资料,对东北夏季低温冷害的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东北区夏季低温冷害预报模式;用春季高度距平平均场建立了夏季低温冷害天气预报模型。结果表明,东北区低温冷害与冬季副高面积指数及500 hPa乌拉尔山附近的高度值呈正相关,与冬季西风漂流区附近(40°~45°N,160°~150°N)海温场呈反相关;所建方程及模式预报拟合率和预报准确率都比较高,且可提前3个月左右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5.
NoTimemmddh :m :sSiteName Latiude(N)Longitude(E)Magnitude(Ms)Depth(km)1July 11816 5 3.2Gannan ,HeilongjiangP . 4 7°5 5′ 12 3°4 2′ 3.32July 2 32 0 4 80 2 .8YellowSea 35°4 7′ 12 2°0 7′ 5 .33July 2 5 0 2 2 0 2 9.6Youyan ,HeilongjiangP . 4 0°32′ 12 3°0 4′ 3.1124July 30 0 90 10 9.3BohaiSea 38°33′ 12 0°13′ 3.15August 70 6 1111.2Haicheng ,LiaoningP . 4 0°36′ 12 3°0 4′ 3.4 86August 14 0 4 1712 .0Dehui,JilinP . 4 4°38′ 12 5°4 4′ 3.4 2 07August 18130 94 7.8YellowSea …  相似文献   

6.
SeismicDisastersAt12:51a.m.,July28,anearthquakeof5.5Ms,whichwasaccompaniedbylandslide,shockedtheBaichengCountyofAksuPrefectureandcausedseriousdestructiontothebuildingsofthecounty,withtheepicenteroftheearthquakelocatedat81.19°E,41.49°N.At12:40a.m.,A...  相似文献   

7.
JanuaryEarthquakeDisasterAt11:50a.m.Jan.10,anearthquakeof6.2MsoccurredinZhangjiakuo,HebeiProvince.Itsepicenterlocatedat41.12°N,114.337°E.Zhangbei,Shangyi,WanquanandKangbaocountieswereseverelyaffected.471000peoplewereaffected,417000wereseriouslyaffe...  相似文献   

8.
1984年5月25日至30日笔者对震区作了宏观考察。参照烈度表的规定划出了Ⅵ—Ⅲ度区的等烈度线,其长轴为N30°W方向。宏观震中比仪器定的震中稍偏南,烈度往东南衰减慢,破裂应主要从西北往东南发展。  相似文献   

9.
利用自行研制的岩石高温装置和RMT-150C岩石力学试验机,对石灰岩试件在200~700°C高温双向约束条件下的膨胀特性和力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升温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石灰岩试件两个约束方向的膨胀应力在600°C前逐渐增加,600°C或650°C以后出现减小现象;石灰岩垂直层理方向的热膨胀应力大于平行层理方向的热膨胀应力。恒温过程中,600°C以前的试件两方向膨胀应力曲线都随时间延长呈平稳上升,但曲线斜率远远小于升温过程;恒温一定时间后,膨胀应力趋于该温度的一个稳定值。700°C恒温结束后,石灰岩两方向的膨胀应力小于恒温前的值,说明到一定温度后石灰岩已膨胀到极限。在试验温度范围内,石灰岩峰值应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700°C时,峰值强度值比常温下降低了58.92%,说明高温对岩石的强度会产生明显的弱化作用。石灰岩峰值应变随温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少,500°C前峰值应变增加,之后逐渐减小。由于受约束条件限制,在过高温度后,石灰岩内部裂隙部分闭合,空隙数量减少,致使一定温度后其热膨胀应力和峰值应变可能减小,但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概况 1983.11.7 山东省菏泽县附近发生5.9级地震,震前一些前兆观测仪器记录到某些异常变化。国家地震局地震地质大队、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联合研制的体积式应变仪于1983年6月23日在徐州台(北纬34°14′,东经117°09′)坑道内安装,坑道底部海拔高程65米。坑道口至埋设仪器点距离约350米,坑顶岩石被复约60米,山体走向与岩体走向近于一致,约北东20°左右,岩层为寒武系中统厚层灰岩,结构完整,裂隙不发育,倾角陡立,约70°左右,在坑道底部的垂直钻孔深30米,体积应变仪的探头就装在钻孔底部。坑道内长年温差小于1℃,看不出温度的日变化,湿度保持在84—90%,较稳定。  相似文献   

11.
该文对华中地区(北纬29°—34°,东经111°—123°)的历史地震活动作了研究。认为该区自1500年以来地震活动可分为二个地震活动期,且这二个活动期的时序分布及空间展布过程基本类似。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从遥感资料中提取具有现代成因意义的共轭剪裂,应用一对扭裂缝所夹锐角等分线一致位于主压缩方向的原则,探索本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在通过对比各种地形,地质资料与野外观察的途径查明共轭剪裂的现代构造形迹特征后,对区内123对共轭剪裂,按其产出情况,分别按单个,群集与全区三个空间尺度计算了它们的锐角等分线的方位,以此求得局部、小区与全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轴的方位,本区的主压应力轴走向北西西—南东东,平均方位角为100°.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茅东断裂带构造岩定向标本的组构研究,探讨断裂带的动力学特征,其结果表明:该断裂帝具有多期活动特点;以走滑为主兼有逆冲和旋转运动学性质;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了SE30°和NE80°先后二次不同方向主压应力作用:早期差异应力为1000—1300巴,晚期约250—450巴.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统计分析了湖北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近震资料,通过震级残差分析和最大震相平均衰减特性的估算,对现行测定M_L震级量规函数进行区域修正,得到新量规函数R_3(△),同时计算了该台网各台的台基校正值.在此基础上利用该台网又记录的近震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应用R_3(△)和台基校正有助于提高该区域台网测定震级的一致性,使M_L震级误差从0.27下降至0.22左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讨论了华南区的应力场特点及其与地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华南地区是中国大陆应力值偏高的地区之一,至今尚未达到水平应力均恒,存在明显的水平应力差值;其应力分布主要受菲律宾海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影响。块体内应力方向比较一致,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向。由于存在明显的水平应力梯度,华南区应力值有随时间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南黄海海域6.1级地震发生前,对海安台N30°W、N70°W、N60°E三组测向和南京台EW向测向地电阻率负异常时段进行了31日低通滑动平均滤波计算,发现异常突出,并超过二倍中误差,经分析认为对地电阻率所出现的中长期异常时段,不能轻易否定,必须不断跟踪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下扬子地区(北纬29°—34°,东经118°—124°)的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的特征及其两者的关系,并据此划分了区内的潜在震源区。  相似文献   

18.
笔者根据茅东断裂带陶家洼方山和竹箦煤矿两段断面上采集的4期35条刻蚀擦沟数据,采用Etchecopar电算程序进行应力张量反演,得到二期应力场.第一期应力场方向为北西一南东,第二期为北东一南西.据该区域应力场演化史分析,第一期为印支一燕山期以来主导应力场,而第二期可能是进入新生代以来,特别是14±0.9万年以来的应力场,它与该区近期地裂缝和地震裂缝方向及溧阳两次地震震源机制主压应力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地震震源机制解等资料,分析了渤海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本区应力场总体方向较华北地区稍向右偏转,力的作用方式以近水平和水平为主,主压应力显示一定斜向作用和局部垂向作用;以横贯渤海的两亚板块(黑龙江与华北)分界带—北西向构造带为界,南北两区应力场方向存在差异,地震破裂方式也存在相应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两区的动力源方向不一致有关。主压应力轴方向在其总体稳定的背景上呈现时间尺度不同的波动变化,进一步研究这种波动的成因及规律,对地震预报及岩石圈动力学的研究均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