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结合某煤矿"6.21"冒顶伤亡事故,通过采用事件树分析方法对该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导致回采工作面"发生冒顶并致人死亡"这件事情发生的所有可能性,针对这些可能性提出预防措施,为制定预防回采工作面冒顶事故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场,又称回采工作面,它是井下作业环境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场所。据统计,冒顶是矿山工伤事故中最多的一类,而70%的冒顶事故发生在采场。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大多数都与顶板管理不善有关。为了预防冒顶。必须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回采工作面顶板及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回采工作空间和处理采空区,主要对象是顶板。因此,了解顶板的性质和采场矿山压力显现规律是搞好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的前提。 回采工作面顶板,按垮落性质及其与煤层的相对位置,可分成三类。一是伪顶,一般是碳质页岩,直接…  相似文献   

3.
冒顶事故是煤矿中最容易发生的事故,且冒顶事故伤亡比重又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伤亡事故,据我省“八五”期间统计资料表明:91~95年5年中全省煤矿发生事故死亡255人,其中顶板事故死亡141人,顶板事故死亡人数占各类事故伤亡人数的第一位,在冒顶事故中,回采工作面冒顶事故最突出,占总数的70%以上,其次是掘进.因此,加强顶板管理,防止冒顶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井下铁矿冒顶片帮是掘进面工作和回采工作面经常发生的事故,分析了事故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我局近年来一些采面过特殊地段发生冒顶事故原因 ,总结多年现场安全管理实践经验 ,提供一些回采工作面的特殊地段顶板管理方法及预防冒顶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我局近年来一些采面过特殊地段发生冒顶事故原因,总结多年现场安全管理实践经验,提供一些回采工作面的特殊地段顶板管理方法及预防冒顶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冒顶事故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掌握冒顶事故的预兆及其预防措施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煤矿顶板事故是指在煤矿井下采煤过程中,煤层顶板意外冒落而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中止等灾害事故,冒顶事故对矿井安全生产危害极大,据统计,冒顶事故所占的比例占其他事故的60%以上,伤亡人数占40%左右,尤其是回采工作面发生冒顶的机会更大,因此,我们必须分析掌握煤矿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预兆、研究有效预防措施,以降低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
简要地介绍了安徽淮南某矿回采工作面发生的1起重大冒顶事故,从地质、技术、装备、管理以及认识等方面分析r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顶板事故的6项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调查华莹山矿务局顶板事故的基础上,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对回采工作面冒顶伤亡事故进行研究分析,并从人机工程学角度探讨了冒顶伤亡事故的致因,建立了顶板伤亡事放综合模型,进而提出了减少冒顶伤亡事故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正>局部小冒顶的处理。回采工作面发生冒顶的范围小,顶板没有冒实,而顶板岩石已暂时停止下落,这种局部小冒顶比较容易处理。一般采取掏梁窝、探大梁,使用单腿棚或悬挂金属顶梁处理。范围较大冒顶事故的处理。一种是伪顶冒落直接顶未落,一般采取从冒顶两端向中间进行探梁处理;另一种是直接顶冒落,而且冒落区不停地沿煤壁空隙往下淌碎矸石,一般采取打撞楔的办法处理。  相似文献   

11.
我是在 1982年 11月采煤一区5795掌子面发生大面积冒顶事故以后调任区长的。我在抓生产时认真地吸取事故教训,坚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带领广大职工搞好安全生产。安全搞得好,生产上得快,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改善了作业环境,控制了冒顶事故,从而提高了出勤率,实现了均衡生产。今年上半年,我区在生产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提前实现了“双过半”,工作面一级品率达到了100%,消灭了重大伤亡事故,轻伤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3%,机电设备完好率也达到“9051”标准。 消除恐惧,重振精神 事故发生后,工人们情绪低落。为了使大家认清发生事故的原因,懂得事…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厚煤层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多种类型空巷影响工作面正常回采等问题,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等方法归纳空巷的赋存特点和危害,将其划分为沿底完整型、沿顶完整型和垮落型等空巷,并针对不同空巷类型提出不同的治理方法;同时为满足不同施工方案的需要,研发一种硫铝酸盐基多性能注浆材料,进而提出厚煤层综采工作面过空巷综合治理技术;最后分别采用充填支柱支撑、高水充填和深孔注浆的方法对寺河煤矿、成庄煤矿和郭庄煤矿进行空巷治理,并考察治理效果。结果表明:有针对性地治理空巷后,在工作面过空巷期间未发生片帮、冒顶事故,顶板来压正常,保证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我们湖南涟邵矿务局桥头河煤矿邓子山工区采煤队,前几年工作面实行挂线采煤,做到了煤壁一条线、支柱一条线、顶梁一条线,消灭了冒顶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1979年被评为全省煤炭系统的样板工作面。1981年实行经济责任制后,有些职工只追求产量,不问支架质量,经常空顶、空帮,有时一炮崩倒几副棚子、一脚踏翻两 个顶子,冒顶事故不断。1981年8月发生冒顶事故 5次,10月24日工作面 又冒顶埋住一名工人,抢 救两个多小时才脱险。 我们希望煤矿各级领导重视安全生产,不要 因实行经济责任制就把《煤矿安全规程》也丢掉 了。要严格执行规章制…  相似文献   

14.
介绍滑移顶梁液压支架的结构特征、工作状态及推垮型冒顶事故的产生机理,分析了该支架工作面可能产生冒顶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介绍滑移顶梁液压支架的结构特征、工作状态及推垮型冒顶事故的产生机理,分析了该支架工作面可能产生冒顶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三月份,我们配合山东省煤炭局,对枣庄、兖州、肥城、新汶、淄博5个矿务局的14个煤矿的冒顶死亡事故进行了调查。自1978年以来,14个矿共发生66起冒顶死亡事故,死亡 93人。冒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突出的是金属支柱失修,承载能力变小而造成的。 某矿2405采煤工作面连续发生三次冒顶事故。在第三次冒顶后,抽查了30根5型金属支柱,其中90%不合格。承载能力只有5-7吨。又如某矿在一次冒顶事故后,抽查试压了20根5型金属支柱,只有一根合格。还有7个矿也曾因此而造成大面积冒顶死亡事故。但目前不少煤矿领导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很不够。 我们希…  相似文献   

17.
《劳动保护》2008,(3):74-76
煤矿 1.1月2日,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沁和能源集团永安煤矿3210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3人死亡。该矿为地方国有企业,证照齐全,实际生产能力45万t/年。  相似文献   

18.
煤矿地下开采作业是向地球索取煤炭资源,为了采出煤炭必须战胜各种自然灾害,而冒顶事故是其中之一,它是影响我省煤炭安全生产的关键,从统计资料分析,冒顶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占全部煤矿伤亡事故的60—70%,因此,搞好煤矿安全生产,首当其冲的是如何减少冒顶事故的发生,要控制冒顶事故的发生,首先就必须掌握冒顶发生原理及规律从而采取预防对策,把冒顶事故控制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9.
在非对称开采条件下,工作面受上覆岩层自重应力、超前支承应力、采空区侧向支承应力和回风巷煤柱应力等“多向应力”叠加影响,使得工作面应力呈“非对称”性。为研究非对称开采条件下工作面“多向应力”变化特征,基于微震监测、应力在线监测和理论计算,对母杜柴登煤矿30202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所形成的非对称开采条件下的应力变化进行分析;并基于工作面所受应力条件和围岩体结构条件,分析了“多向应力”叠加显现机理。结果表明:30202工作面回采期间,煤柱支承应力沿走向分为应力升高区、应力明显降低区、应力缓慢降低区和应力稳定区,其应力峰值主要集中在工作面前方40 m左右,应力集中系数平均为1.61;在非对称开采阶段,在走向方向工作面超前支承应力影响范围较回采初期增加了100 m左右;在不考虑垂直应力影响的情况下,相邻工作面采空区的侧向应力对30202工作面倾向方向的影响范围为44 m,应力最大值为56.1 MPa。在“多向应力”耦合作用下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产生能量集聚,并在采动扰动下发生能量释放,满足了大能量事件发生的基本应力条件;同时在扰动条件下采空区发生高位顶板错动,以及围岩支护薄弱为大能量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围岩结构条件。研究结果可为工作面非对称开采条件下采场矿压显现规律研究、顶板控制和巷道支护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在安徽淮北矿业集团朱仙庄矿,39岁的掘进工倪龙可谓小有名气,因为别人说他有“精神病”。他的这个绰号源于他坚持不懈排查隐患、源于他心中难以释怀的安全情结。1998年7月,倪龙所在的工作面发生一起冒顶事故。垮塌的巷道中,倪龙分明听到工友痛苦地呼唤“倪龙,快来救我……”虽然他们及时营救,但相处10年的工友还是去了,倪龙失声痛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