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起事故的遗患,特别是人身伤害事故,不仅给受害者及亲属带来莫大的痛苦与不幸,还会使单位职工的思想、心理与行为相继产生一系列不稳定的连锁反应,不但影响一个时期的正常生产,甚至事故的"冲击波"还会使安全工作产生恶性循环.因此,探讨一下事故发生的"亡羊补牢"工作,对于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再发生显得十分重要.本文试就从"五变"、"五为"入手,对事故后"亡羊补牢"工作做一粗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奖励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和个人,促进大家搞好安全生产,这是好事。但是,我们单位有的同志对评奖态度不够端正,片面追求奖励,发生了事故隐瞒不报,带伤工作,甚至连骨折事故都不报告。我们督促他们报工伤,填事故登记表,有人却说:“不休息怎么算工伤?”“轻伤不下火线嘛!”“碰破点皮是家常便饭,何必大惊小怪!”这样做,就无法吸取事故教训,采取措施,改进安全工作,还会使伤者伤情加重,甚至致残。 一定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端正态度,防止和纠正这种偏向要正确对待安全评奖@张有义$上港七区技安科  相似文献   

3.
最近笔者通过深入基层调查,发现导致事故发生的种种“潜流”仍在“流动”不止, “事故潜流”的存在,使事故频发,使企业蒙受损失。为此,针对“事故潜流”采取措施“截流”,是当前企业安全管理中不可忽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每每发生重特大事故后,人们就会在大众媒体上看到有关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强烈言词:“此事一定要严肃查处,一查到底”。然而非常可笑的是,“严查”话音还未落地,新的事故又发生了,而且是频频发生。一方面我们进行着事故的“严查”,另一方面,事故却频频出现,好像这事故是故意和人过不去似的。  相似文献   

5.
科技前沿     
近日,尼桑公司宣布其研制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汽车防撞安全技术。这一被称为“神奇防撞装置”的新技术,在可能发生撞车事故时,会使车内的油门踏板自动向上抬起以提醒驾驶者。通过与雷达感应装置以及计算机系统的紧密结合,神奇防撞装置能准确判断出车辆的车速以及其与前方车辆之间的距离。当车辆感应到可能会与前方车辆发生追尾时,驾驶者会立刻感到自己脚下的油门踏板正在自动向上抬起,与此同时,车内还会有警报声响起,使驾驶者能够更加迅速快捷地做出制动反应。如果车辆感应到即将发生撞车事故时,驾驶者的脚恰好悬空在油门踏板上方,踏板还会自动…  相似文献   

6.
“7·23”动车事故已经过去一个多月,网络中高速铁路的话题逐渐减少,国务院、铁道部以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动车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还在继续,但是事故的发生和媒体上关于事故的报道和评论,对社会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期,我刊将进一步跟进动.车事故的调查,就网络上关于事故的舆情展开分析,并对社会舆论产生的效应一一建立安全生产问责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漫画之页     
出了伤残事故,就会注意急救工作,可是在急救工作本身也会由于平时疏忽大意而闹笑话(甚至产生更大的事故)。漫画家笔下我们不难看到:担架质量不佳,遇到胖病人而折断,更可笑的是急救车自己难以自救,抛锚后还得劳病人大驾帮着推车……中国有句名谚:“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讽刺了这类现象,但愿我们的安全救助部门平时多“烧香”,多做检查,切勿临时抱佛脚!  相似文献   

8.
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偶然性,使有些同志错误地产生事故不可捉摸思想认识。害怕安全事故使有些单位被束缚了手脚,不敢创新,不敢放手抓工作,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全行业退出某项生产、“禁止生产……”等等,其实都是在回避矛盾,对经济发展和长远建设是不利的。北京市烟花爆竹“禁改限”后的第一个春节,从除夕到初八,没有发生因燃放烟花爆竹酿成的火灾,也没有发生因燃放烟花爆竹致死、致伤的事故。从北京“禁改限”的实践中,我认为可以得到这样几点启示:一是要落实责任。“开禁”需要勇气。胆小怕事,畏首畏尾,不敢承担责任,肯定做不出这样的…  相似文献   

9.
《国策》上说:“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比喻事情出了差错,应及时补救。这用在安全工作上,也颇有教益。要做好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事故,很重要的一条是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吃一堑长一智,也就是要“羊”亡而知补牢,还要注意别人“亡羊”我也“补牢”。 象赵各庄矿采煤九工区和临汾手扶拖拉机厂那样,发生了事故或未遂事故,领导敢于承担责任,发动群众进行安全检查,揭露和消灭事故隐患,切实采取防范措施,这就达到了“补牢”的目的。可惜有的领导却总是没出事故凑合,发生事故忙乎,事故过后马虎,“羊”虽亡而牢破依旧,“羊”还得“亡”。这样的领导,…  相似文献   

10.
事故或错误的老观念。如果发生工伤事故,多数人的直接反应是问“员工是否遵守或违反标准作业程序,JSA(Job Safety Analysis工作安全分析)有没有识别危害?”整改经常是“更新标准作业程序,或重新提供培训”。企业普遍会认为是员工违规,造成事故或错误的发生,但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换一个员工在当时的场景,是否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故或错误。HOP(人与组织安全绩效,简称HOP)以新的安全观念来看待员工造成的事故或错误。  相似文献   

11.
在安全生产防事故教育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对上级通报的事故,管理者只讲事故前后过程,而不针对自己单位实际情况讲吸取的教训和应查找的薄弱环节,干部职工也只把事故当作“新闻”和“故事”在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还产生抵触情绪,埋怨不该“一人生病,大家吃药”,不理解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黄柏 《劳动保护》2008,(1):72-73
“深刻吸取事故教训,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是事故发生后,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但有些单位和领导压根儿就没把事故教训当回事儿,更有甚者,有的单位竟然还能在两年内“前赴后继”,重复发生“一样”的事故。请看下面的几起典型事故案例。  相似文献   

13.
“在五十年代,发生个事故,各级领导都很重视,现在似乎无所谓。是否有点麻痹了!我的意见,今后关于事故问题,要半年综合一报,一年综合一报。各单位不能光报完成了多少生产任务,还必须报安全生产情况。不能只报喜,不报忧。”这席话,是劳动人事部部长赵东宛去年听取劳动保护局工作汇报时讲的。他还说,我们管劳动保护工作的,要对工人负责,对人民负责,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减少和防止事故发生。要不怕得罪人,不怕丢乌纱帽。你们的腰杆要硬起来,要大胆监督检查各单位发生的安全生产问题,争取在“七五”期间使这方面的工作有明显的好转。要争取早日将…  相似文献   

14.
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中,由于员工流动性强、安全技能有所欠缺、认识事物不够全面等原因,往往会导致很多人在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上有所偏差,在沟通上出现“偏差”,难以实现有效沟通。而这种非“有效沟通”往往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对此,本文提出通过“三向交流”来实现有效安全沟通,从而起到减少、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什么是沟通失误。沟通失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因失误”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安全有效益的观点,并从理论和事实两方面说明了安全只有正效益,事故和职业病可以给企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产生负效益。如果对安全生产合理地进行投资,使安全工作做的更好,可以降低事故频率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将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负效益转化为安全的正效益。安全有效益论否定了“安全无效益”,“安全负效益”的唯心论。  相似文献   

16.
四川合江翻船刚刚使 130人死亡 ,湖北武汉坠机又夺 47条人命 ;江西萍乡“3·11”事故的 33个冤魂还没散去 ,广东江门“6·30”事故又把 38人送上了黄泉路。6月下旬 ,我国接二连三发生重大、特大安全事故 ,死伤惨重 ,触目惊心。江泽民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安全生产工作 ,有关部门也频频出台对应措施。面对中央三令五申 ,为何事故依然频频发生 ,悲剧一再重演呢 ?安全事故频发令人触目惊心继去年底发生 2 80人遇难或失踪的烟台“11·2 4”海难以来 ,我国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明显呈上升增多趋势。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  相似文献   

17.
事故,尤其是重大事故的发生,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重大损失,有时还会危及社会的稳定。为创造安全而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人类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然而,由于引发事故的因素复杂,涉及面广,迄今为止,人类尚未完全掌握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大大小小的各类事...  相似文献   

18.
安全生产事故有其偶然性、突发性等特点,造成事故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使有些同志错误地产生事故不可捉摸思想认识。这种认识给安全生产带来普遍的精神压力,各级、各部门一边抓工作,一边还要提心吊胆,担心冷不防会冒出个什么事故来。然而,事故真的就防不胜防吗?其实,事在人为,关键看你是如何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范事故发生。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3月27日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上强调指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关键是要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  相似文献   

19.
在锅炉的安装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中.我们常常会碰到“死汽”、“死水”结构。所谓“死汽”、“死水”结构,是指与锅筒、集箱连接的某些汽水管道.由于阀门与锅筒、寨箱间的管段过长.在正常情况下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这段管道内是充压(锅筒、集箱内压力)的。但其介质是不流动的“死汽”、“死水”。这种结构表面看上去很正常,其实其潜在危害性,发生事故的几率较大。并且,一旦发生事故,不仅需要紧急停炉,还会危及人身安全。笔者就此结构谈谈其危害及防范与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的安全工作是在信心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的。因为有人发现了“安全生产规律”,认为我国目前正处该规律所揭示的“事故高发期”;所以无论怎样努力工作,仅能使事故增幅有所下降而己。对此,一些人还随声附和,但又自知“事故难免论”难以服人,便创立“GDP决定论”来为其提供理论支持。这使不少安全工作者心理受创,使安全工作不仅推进困难,而且效果欠佳。因此,为了确保安全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树立做好工作的信心,必须重视安全精神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