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凯对环保的钟爱早有所闻,但没想到他竟痴迷到这种程度:公文包里长期放着环保手册;办公桌上摆着十几本环保剪报;书桌上除了几十本环保书籍外,还有厚厚一叠《环境》杂志;报夹上有新到的《中国环境报》,这是他长期自费订阅的报纸。他说,“只有自己掏钱才会倍加珍惜”。  相似文献   

2.
几十年来,全球生态系统每况愈下,许多物种不断灭绝,令生态学家们十分担心。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到1972年出版的《生存的蓝图》;从斯德哥尔摩的环境会议到1980年制定的世界自然保护策略;从布伦特兰可持续发展委员会1987年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到1991年约翰内斯堡的联合国环境高峰会议;从1991年的《京都议定书》到2005年的千年环境评估与斯特恩报告等重要文件,都充分表明了生态学家的忧虑。  相似文献   

3.
<正>从《春》的繁花嫩草、如烟似梦的春风、春雨,到《雪》中江南雪的柔情、朔方雪的坚强;从《小石潭记》的幽静凄清,到《岳阳楼记》的大气磅礴;从《绿色蝈蝈》的娇小柔弱,到《斑羚飞渡》的从容舍身;从《乡愁》的绵绵情思,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深情呼唤,初中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佳作,作为美的信息的载体,不论是自然的美,社会的美,还是艺术的美,都有着生动的反映和鲜明的表现。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进入一个个美好的境界,通过文章的词藻美、结构美、理趣美和人性美,让他们获得审美的  相似文献   

4.
俞真 《环境》2002,(6):18-19
1968年,沈孝辉到东北林区工作,从此与森林结下不解之缘;1978年,他自愿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从此与环境保护订下终生盟约。20年间,他几乎走遍了中国所有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这位原林业部某副部长的秘书已经或将要出版的书包括:《长白山》、《中国自然精华》、《万绿之源》、《来自地球村的警报》、《混凝土森林》、《能源与污染》、《雪山寻梦》。一生结缘山水之间 1970年,沈孝辉第一次见到长白山就被迷住了,幽蓝的天、苍翠的树、绚烂的山花、清洌的溪水、奔腾的瀑布、凉爽的林间小风,令他如置身于“人间  相似文献   

5.
近日,《中国环境报》报道德国一位小学生,在他的环保日记上记录了他一周的环保活动,即:他为濒临灭绝的灰鹤捐款1马克;他为自己忘了关灯和乱撕纸感到惭愧;他纠正了母亲用洗衣机费电和父母驾驶车浪费汽油的行为;他得到哥哥开赛车会排放有毒废气,想出了用每年额外栽20棵树的办法弥补;他不顾臭味将垃圾分类后才丢入垃圾箱……从上述不难看出,这位德国小学生注重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里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点滴小事做起的务实环保行动,不难看出他可贵的环保意识和生活习惯。这也是德国的环境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真实写照。由此笔者不禁联想到我们身边的…  相似文献   

6.
蒂莫西&#183;沃思,哈佛大学毕业,同时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1975年,他成为科罗拉多州议员,并在数年后进入国会,担任参议员。在长达二十多年的从政生涯中,先后有数任总统执政,从林登&#183;约翰逊到尼克松,再到克 林顿。后来因为政治献金问题遭到牵连。再加上《京都议定书》未获通过,沃思最终离开了美国国会。尽管如此.他在任内指责美国政府在经济管理上的失误赢得了民众的口碑,最著名的就是他那句“经济管理不当和党派纷争让美国政府失效”。  相似文献   

7.
<正>7月1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以下简称《公约》)秘书处在瑞士举办了庆祝其生效35周年的活动.《公约》指出,从药品到乐器,从时装到美味佳肴,都可见野生动植物的身影.为了保护野生物种,制定政策来规范野生动物贸易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正> 1982年10月13日,艾尔文·阿·布雷格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终年62岁。这是有机地球化学界的一个重大损失。数十年来,艾尔文是有机地球化学领域的主要发言人,也是有机地球化学许多方面——从石油地球化学和成熟作用到煤化作用和铀的有机组合的主要贡献者。由于他的渊博学识,使得珀加蒙出版社聘任他为《有机地球化学》第一任主编,这是他帮助  相似文献   

9.
汉魏以前,《老子》著述体例及成书形式几经变迁,已经基本定型;魏晋以后,《老子》纳入经注和注疏范畴,其著述体例及成书形式进入"变形期"。总的说,《老子》著述成书之变化,集中表征为三个事项:《老子》的书名题写,从无名到有名,有的题为"道德言",有的题为"道德经",有的题为"老子";《老子》篇章结构,从楚简本的"分组别段",渐进演变到《老子》"分篇定章"结构;《老子》著述性质,历经个人著述、学派撰述、经传及注疏等四度变迁。  相似文献   

10.
<正>说起《环境》杂志,可能他并不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杂志,但他跟我有一段不解之缘,他陪伴我度过人生最懵懂迷茫时期,也直接影响着我的现在和未来。与《环境》结缘,要从大学刚毕业的时候说起。刚毕业时,我满腔热血投入金融行业,梦想着自己将很快成为影视剧中叱咤风云的成功人士。但现实给了我沉重一击,现实始终是现实,完全不是我当初想象  相似文献   

11.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17年7月,环保部等部委联合印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切实保护和改善长江生态环境。文章对《规划》的内涵和实质进行了分析,认为《规划》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为遵循;以严守"资源利用上线、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三线为纲;推进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到全过程治理,从传统环境管理到精准环境监管,从条块保护到系统保护等五项转变,是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重要原则的检验。  相似文献   

12.
托尼·朱特说到过一个关于《纽约书评》的段子。有一次在纽约参加一次晚宴,有人问他心目中美国最强大的三件宝贝是什么。他迅速做出了回答:“托马斯·杰斐逊、查克·贝里(ChuckBerry)和《纽约书评》。”  相似文献   

13.
<正>2010年7月1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以下简称《公约》)秘书处在瑞士举办了庆祝其生效35周年的活动.《公约》指出,从药品到乐器,从时装到美味佳肴,都可见野生动植物的身影.为了保护野生物种,制定政策来规范野生动物贸易迫在眉睫.2010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在这一背景下,野生物种保护问题再次进入了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2015,43(12)
<正>环评制度是《环保法》颁布以来最好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他是环保部门真正参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我们认为,应该简化建设项目的环评管理制度,使环保部门从繁杂的项目管理中抽出身来,健全和完善规划环评、战略环评管理制度。环评制度应该从微观管理向宏观控制转型环评制度是《环保法》颁布以来最好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他是环保部门真正参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我们认为,应该简  相似文献   

15.
环境墙报     
《环境》1994,(8)
鲁迅与环保鲁迅从小就喜好花草,注意美化环境。少年时代时,他广泛涉猎有关花卉的书籍,譬如《花镜》、《广群芳谱》等,从中学到许多栽培花木、美化住宅和园圃的知识。童年时,他就在园子里种了不少石竹、映山红、荷花、石葛蒲……,为了寄托情怀,后来他专门请人刻了一方石章:“只有梅花是知己”。鲁迅在日本留学时,为了美化校园、寝室,他曾在西片町住屋发动同居的学友,利用隙地多的条件,乘课余时间大种花草、树木,为同学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厦大期间,他对厦门的市容环境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如他对厦门公务局长周醒南曾说:“此地背山面海,风景极佳,但从大学到市区来,路远又脏,尤其镇南关内沿途那些累累荒冢,非迁移到较远的郊外去不可。”如鲁迅  相似文献   

16.
<正>胡杰爸爸有话说:胡杰有两个爱好——看书和养花草、小动物。他每看完一本书,都会告诉我一些书中的精彩情节和典型人物。我总认真倾听,并不失时机地鼓励他。后来,为了提高他的写作水平,我装出没有时间听的忙样儿,让他写出来给我看。慢慢地,他从一开始的《动画片<丁丁历险记>观后感》到现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所翻阅的书中,"爱情"成为一个无可避免的名词。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爱情潜伏于每个角落或是浅吟低唱,或是辗转别离。爱情之于女人,犹如缠绕蔓生的藤,生生将其束缚,而女人,却自甘且心安。《一个女人的史诗》系著名作家严歌苓所作,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田苏菲从16岁到66岁漫长的爱情故事。本文旨在从严歌苓的此部小说中探究爱情的弥久魅力。一、田苏菲:从最初的心动到一生的坚守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可以说,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李希贵老师流畅的文笔,笔下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引人人胜,让人舍不得掩上。素质教育在十年前喊过了,减负减压也是过去式了,觉得我们好象又回到了应试的战场,我们的教育太缺乏真正的自由呼吸。读了这本书,不禁感触颇多:原来,教育也可以这样,这样让老师充满活力和干劲,这样让孩子自由快乐而向上!李老师真不愧是一个教育大家,其种种思想、作为令我等由衷佩服。1.善于阅读,在书海中厚实。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甫雷什中学》《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育人三部曲》到玛丽?凯的《掌握人性的管理》,从《人民文学》到松下幸之助的《经营人生的智慧》、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拿破仑的《成功的策略》,李老师可畏博览群书。正是阅读,使他有了一笔丰  相似文献   

19.
回忆方柏容教授,必然和《上海环境科学》联系在一起,因为他既是《上海环境科学》创始人之一,又是第一任编辑委员会的主编,一直为《上海环境科学》呕心沥血、辛勤劳动、不计报酬。即使到1986年退休去美国定居以后,他的心仍是紧贴着《上海环境科学》,不时来信介绍美国环境保护现状或撰稿阐述本人对中国环保工作意见。直到1994年底,他还以个人名义赠资数百美元,分别给市环境学会、环科院及本刊,支持上海的环境保护事业。  相似文献   

20.
从2019年6月到2021年11月,历时两年半,备受关注的《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终于尘埃落定.这是精雕细琢的五万字,灌注着环保人的智慧和汗水,融汇着广东的担当和作为.从"衣带渐宽终不悔"到"众里寻他千百度",大家用情用力、忙忙碌碌,付出了、奉献了,也收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