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春森 《环境》2005,(7):52-53
河源,素有东江之畔的“绿色明珠”之称。市内空气清新,污染度低,是全国13个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之一,也是广东省环境保护教育基地,被誉为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的“后花园”。河源自然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近几年总体环境质量一直位居全省前茅,优质的天然净水、纯朴的民风,无不令前来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赞叹不已,这一切又带动了绿色生态旅游的迅速发展。我们相信,随着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推进和绿色河源的建设,未来的河源一定会成为环境优美的绿色之都。  相似文献   

2.
《环境》2005,(7)
河源,素有东江之畔的“绿色明珠”之称。市内空气清新,污染度低,是全国13个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之一,也是广东省环境保护教育基地,被誉为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的“后花园”。河源自然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近几年总体环境质量一直位居全省前茅,优质的天然净水、纯朴的民风,无不令前来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赞叹不已,这一切又带动了绿色生态旅游的迅速发展。我们相信:随着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推进和绿色河源的建设,未来的河源一定会成为环境优美的绿色之都。  相似文献   

3.
程晓  罗胜 《环境》2019,(10)
<正>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河源高新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是广东省唯一上榜的园区。如此殊荣,因何花落河源高新区?"我们一直以来都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守生态环保底线、营造绿色生活环境,走现代河源、生态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河源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荣誉背后,是河源高新区对生态环境工作一如既往的坚守。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红河源头流域的现状出发;经过长期调查分析,找出了影响红河源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红河源流域生态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河源地区的水源储蓄和涵养能力,深刻影响河流的水资源补给与供续,研究河源地区降水同位素的二次蒸发效应有助于深入理解河源区降水循环过程.选取2020年5~9月青海湖沙柳河河源地区的逐月降水同位素数据,利用基于稳定同位素的Stewart雨滴蒸发模型,计算了青海湖沙柳河河源地区雨滴蒸发剩余比(f),以及蒸发分馏的氢氧同位素组分...  相似文献   

6.
《环境》2004,(8):50
惠州至河源高速公路,全长80.8千米,总投资约28亿元人民币。作为国道主干线公路网阿(阿荣旗)深(深圳)线的一部分,惠河高速公路北接粤赣高速公路,南连惠深(盐田)高速公路,中与广惠高速公路相交,是河源以及粤东北山区和江西、安徽等内陆省份连接港深珠和珠江三角经济区的重要交通干线,也是广东省高速公路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环境》2013,(9):34-35
因市长出差,受市委书记和市长的委托,由我向大家汇报。站在这里,我感到压力很大,这个压力主要来自沉甸甸的责任,一份保护环境的责任,一份脱贫奔康的责任。此时此刻,我耳边回响的不仅仅是360万河源人民的重托,还有所有希望河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人们的期待,更有省委省政府振兴发展的殷切期望!这些重托、这些期待、这些期望,就是河源的压力,就是河源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雪淞 《环境》2012,(3):46-48
北京时间2012年2月16日2时34分,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北纬24 0,东经114 5)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震中距东源县城约34公里,距河源市约34公里,据广州市约160公里.河源、东莞、广州、深圳、梅州等地均有震感.  相似文献   

9.
《环境》2016,(9)
正"生态环境优势是河源最大的优势,生态保护也是河源最大的压力。抓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不仅是中央、省委对河源的要求,也是河源自身发展的要求。"——河源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文"要像保护眼睛一样去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河源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河源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彭建文浪遏飞舟,水花飞溅,久闻她的美名,但如此近距离、深入腹地地接触她、感受她,还是第一次。她是这般壮阔、这般清澈,又是这般秀美、这般恬静……  相似文献   

10.
《环境》2009,(1):F0002-F0002
河源高新区是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高新区,总控制面积40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建设11平方公里。目前高新区中心区引进项目117个,投资总额99.3亿元。  相似文献   

11.
不同光照强度下香溪河浮游植物演替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丰富三峡水库浮游植物演替机制,为三峡水库“潮汐式”调度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基于前期香溪河水华易发区现场监测结果,其水下光照强度变化范围为1 800~17 000 lx,据此开展不同梯度恒定光照条件下香溪河源水混合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过程的室内控制试验.结果表明:①按照R*法则和关键光强假说,在其他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光照为4 500 lx时,香溪河源水中混合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和多样性最高.②CSR理论(Competitor-Stress Tolerator-Ruderals Theory)中的浮游植物环境适应机制及生长策略不能准确解释不同梯度恒定光照控制条件下浮游植物的演替规律.光照条件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演替方向的关键要素,而演替方向由群落发生演替时的光照条件与该群落中藻种关键光强的匹配程度决定.③香溪河源水中混合藻种的不同梯度恒定光照控制试验结果显示,小球藻(Chlorella sp.)、衣藻(Chlamydomonas sp.)、栅藻(Scenedesmus sp.)、肾形藻(Nephrocytium sp.)、微囊藻(Microcystis sp.)、色球藻(Chroococcus sp.)、隐藻(Cryptomonas sp.)和小环藻(Cyclotella sp.)的最适光强分别为3 000、8 000、13 000、6 000、6 000、13 000、13 000和6 000 lx.研究显示,将光照控制在合适的阈值范围,有助于维持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对水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环境》2009,(2):F0003-F0003
河源高新区是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高新区,总控制面积40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建设11平方公里。目前高新区中心区引进项目117个,投资总额99.3亿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东江河源段水质现状,分析了东江河源段常年保持良好水质的原因及目前在水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进一步加强东江水质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徐智敏 《环境》2002,(7):12-13
河源市是广东省经济发展的欠发达地区,下辖的五县一区中,有5个县属于广东省的贫困县。近几年,河源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工业立市”、“旅游旺市”战略决策,无疑给河源的经济发展注下了催化剂和强心针,实践也证明了这一决策对河源经济的腾飞发展的正确性。但是河源市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它  相似文献   

15.
杨伟利 《环境》2007,(6):60-61
近年来,河源生产总值连年创新高,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为保护好河源的饮用水源,保护好南粤生态屏障,河源逐步探索出一条既不为发展经济而牺牲环境、又不为消极保护环境而迟滞经济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在该科学发展思路的指引下,积极推进"减排"工作,取得了2006年减排指标双降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16.
“三江”河源地区主要河流的水资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在长江、黄河、澜沧江河源地区水资源特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河源地区主要河流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分析了各干、支流河水的主要离子成分、水化学类型、河水的矿化度、总硬度、总碱度以及河水的主要微量元素组成。并根据中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和工农业生产用水标准的要求,对“三江”河源地区主要河流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对甘肃省西北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石包城乡以南约1 km处的榆林河源头东岸的湿地水环境进行调查采样,选择磷酸盐、氨氮等水质指标及水文流量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放牧活动对湿地水环境有影响,受到保护的湿地由于放牧行为较少,没有超出湿地的承载能力,因此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郑秀亮 《环境》2012,(8):26-28
绿水青山,是河源最亮丽的名片;生态优良,是河源最突出的优势。行走在河源,映入眼帘的是那漫山的郁郁葱葱,处处绿意盎然。山绕着水,水映着山,碧波荡漾中,几只小木船悠闲的在水面上飘荡,别有一番风情。稻田里,金黄色的稻浪随风起伏,送来缕缕清香;山坡上,累累硕果挂满果树枝头,引得人们食指大动;养殖场内,场区干净整洁,肥肥的猪满圈满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17,(5)
<正>醉美人间四月天,不负绿谷好时光。4月8日~9日,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广东自然学院、河源市环保局、河源市旅游局、河源万绿谷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探索自然·穿越万绿谷"、"粤环保·粤时尚·粤运动"2017年河源环保徒步系列活动,在河源万绿谷举行。省市县环保、教育、旅游系统工作人员及省内40多所学校负责人与千名"驴友"云集万绿谷,为美丽河源的自然环保工作助力呐喊。环境教育再添"新成员"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研究了吉林省境内松花江、辽河、图们江、鸭绿江、绥芬河等五大水系河源区地表水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并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分东部山地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单元对其地域差异进行了比较。探讨了K、Na、C a、Mg、Cu、Zn、Fe、Mn等16种元素的分布特征,并对pH、Eh、溶解氧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河源区水资源保护及退化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