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索2A12铝合金在EXCO溶液中腐蚀损伤形貌的演化规律。方法开展实验室内2A12铝合金的加速腐蚀实验。为实现表面粗糙度与腐蚀损伤相关性的定量研究,首先采用3D扫描成像仪对实验样品进行扫描,取得样品微观几何特征,实现表面粗糙度值的数字化定量表征。观察样品在EXCO溶液中腐蚀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腐蚀形貌的演化过程,测量腐蚀样品蚀坑深度,并分析表面粗糙度对样品腐蚀损伤的影响。结果当腐蚀时间不超过6 h时,2A12铝合金样品在EXCO溶液中的腐蚀类型主要为点蚀,随着时间的延长,将向全面腐蚀发展。粗糙度值高的试件表面有打磨时形成的较深表面纹理,这些纹理制约了点蚀坑的扩展,使蚀坑沿纹理的方向发展,有演化为微裂纹的可能性,蚀坑边界的不规则处也会萌生微裂纹。粗糙度值较小的样品,腐蚀损伤也较小,但粗糙度对腐蚀损伤的影响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结论常温下,2A12铝合金在EXCO溶液中首先发生点蚀,由于蚀坑向四周扩展的速度快于深度方向,使腐蚀类型从点蚀向全面腐蚀演变。表面粗糙度对2A12铝合金样品腐蚀损伤形貌的演化有重要影响,表面微观几何特征通过制约蚀坑扩展方向的方式来改变样品的腐蚀行为,并造成腐蚀损伤的明显差异。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材料逐渐失去其原有表面微观几何特征,表面粗糙度对腐蚀行为的影响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铝合金预腐蚀疲劳裂纹扩展模型。方法采用表征局部环境腐蚀损伤影响程度的参数孔蚀率对腐蚀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进行修正。结果修正后的腐蚀铝合金试件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与试验结果吻合程度良好。结论修正后的铝合金预腐蚀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模型合理有效,试验数据和预测模型可为海军飞机结构的损伤容限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LY12CZ铝合金疲劳短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LY12CZ铝合金在飞机结构中广泛应用,由于其在高温下软化倾向小,因此可以用作受热部件。随着温度的提高,材料的物理性质会发生改变,引起材料抗疲劳性能退化,缩短结构的服役寿命。利用扫描电镜原位技术对不同温度下铝合金的疲劳行为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温度会影响铝合金疲劳短裂纹的扩展。基于短裂纹行为,提出了一种评价温度机械疲劳载荷共同作用下的铝合金短裂纹行为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强度铝合金材料腐蚀损伤分布的动力学规律。方法通过统计高强度铝合金材料的蚀坑深度和直径,采用双参数威布尔分布进行拟合,提出以双参数威布尔分布中的两个参数α、β作为高强度铝合金材料腐蚀损伤分布的表征量,建立α、β随腐蚀时间增长的多种数学模型。结果α随腐蚀时间的增长而减小,β随腐蚀时间的增长而增大,并且分布参数均能很好地符合一阶指数函数模型。结论与实际蚀坑分布增长物理现象比较,α、β的变化趋势能够揭示出蚀坑分布随时间增长的变化过程,并且腐蚀损伤分布动力学规律能很好地符合一阶指数函数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7A52装甲铝合金等离子弧焊接接头耐海洋大气环境的腐蚀特征和规律。方法通过盐雾加速腐蚀试验进行腐蚀评估,并在腐蚀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腐蚀产物微观形貌,并分析腐蚀时间对腐蚀性能的影响,通过能谱(EDS)分析腐蚀产物的元素组成。结果 7A52铝合金焊接接头盐雾腐蚀初期(8 h)热影响区首先出现点蚀,随着腐蚀时间延长(12 h),母材和焊缝发生点蚀,热影响区腐蚀产物层氧的含量最多。结论 7A52装甲铝合金等离子弧焊接接头处热影响区是腐蚀敏感区,热影响区比焊缝区和母材区耐蚀性稍差。  相似文献   

6.
通过金相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和能谱分析等检测方法,对某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膜眼镜架在汗液环境中的腐蚀失效行为进行了失效分析,结果表明:铝合金/酸阳极氧化膜在汗液环境中发生了严重的腐蚀,腐蚀形式以点蚀为主,局部出现裂纹,腐蚀均发生在阳极氧化膜完整性发生缺陷的部位,铝合金基体在晶界上优先发生腐蚀,点蚀坑生长和裂纹扩展均沿晶界进行;阳极氧化膜完整的区域,阳极氧化膜腐蚀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温度和溶解氧对5083铝合金海水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采用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阻抗试验方法,研究了温度和溶解氧对5083铝合金在海水中腐蚀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解氧浓度的降低,铝合金自腐蚀电位负移;随着温度的增加,铝合金点蚀电位负移,阴极过程受扩散控制。腐蚀微观形貌分析表明铝合金在高温高氧状态下主要以均匀腐蚀为主,而在低温低氧状态下发生了明显点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将主导蚀坑等效成初始裂纹进行疲劳寿命预测的适用性。方法 选取LY12CZ航空铝合金试验件为研究对象,进行预腐蚀试验,对试样的腐蚀损伤情况进行观测和对比研究。应用ANSYS软件对不同腐蚀损伤情况的试验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试验件应力分布的变化。结果 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主导蚀坑附近区域其他点蚀坑的数量和尺寸呈上升趋势。以蚀坑间距离与蚀坑半径之比d/r为指标,d/r<4时,主导蚀坑处的应力分布受到其他蚀坑的影响较大,与试验结果相比,点蚀模型计算得到的疲劳寿命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9.94%。d/r>4时,主导蚀坑处的应力集中系数基本恢复到单蚀坑时的大小,平均相对误差为3.74%。结论 d/r>4时,可以忽略其他蚀坑对主导蚀坑应力分布的影响,此时将主导蚀坑作为唯一疲劳源进行寿命计算是合理的。d/r<4时,主导蚀坑处的应力分布受到其他蚀坑的影响,此时将主导蚀坑作为唯一疲劳源进行寿命计算时将出现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9.
铝合金及其氧化膜大气腐蚀行为与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综述了铝合金及其阳极氧化膜的大气腐蚀行为和特点。重点阐述了铝合金及阳极氧化膜大气腐蚀过程,大气腐蚀形态即点蚀、晶间腐蚀和剥蚀的特点,我国大气腐蚀规律,大气腐蚀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以及最新进展,并展望了铝合金大气腐蚀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6061铝合金在高温流动海水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室内海水浸泡试验、点蚀电位测试、流动海水模拟试验等方法研究了6061铝合金在80℃海水中的腐蚀行为.研究表明,6061铝合金在常温海水中的腐蚀形貌为点蚀,在80℃海水中6061铝合金表面易形成钝化膜且腐蚀轻微.从80℃时的自腐蚀电位曲线可以看出,铝合金表面钝化-活化过程反复交替进行,钝化膜形成时其电位约为-0.60...  相似文献   

11.
固体颗粒沉积对7B04 铝合金初期大气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Na Cl,C,Si O2三种固体颗粒对7B04铝合金初期大气腐蚀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三种固体颗粒沉积试样进行户内暴露试验,结合质量增量测试、腐蚀形貌观察、微区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7B04铝合金在不同固体颗粒沉积下的初期腐蚀行为。结果经过不同周期暴露试验后,Na Cl与Si O2颗粒沉积7B04铝合金在腐蚀初期即有点蚀萌生,且腐蚀质量增量随暴露时间呈上升趋势;C颗粒沉积7B04铝合金在暴露后期出现少量点蚀,无明显腐蚀质量增量。三种颗粒沉积后7B04铝合金表面电位呈不均匀分布,并随暴露时间的增加,电位分布发生了变化。结论在25℃,RH为95%条件下,Na Cl与Si O2颗粒沉积均可诱发7B04铝合金的大气腐蚀,而C颗粒沉积则无诱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微弧氧化6061铝合金的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室内海水浸泡试验、电偶试验等方法研究了6061铝合金微弧氧化层厚度和封孔处理对其耐海水腐蚀性能的影响。试验发现,微弧氧化后,铝合金在海水中的腐蚀形貌为点蚀,封孔处理可明显抑制点蚀的发生,厚度变化对耐蚀性影响不大。与铜合金偶合后,微弧氧化铝合金的腐蚀速率增加,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应尽量避免这2种材料的电接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DJB-823保护剂对典型铝合金电连接器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针对未喷涂和喷涂DJB-823保护剂的典型铝合金电连接器开展对比酸性盐雾试验,以孔蚀率、腐蚀速率和接触电阻为指标参数,表征腐蚀行为规律。结果保护剂对电连接器有明显的腐蚀防护作用,保护剂使得电连接器孔蚀率降低了24%~37%。保护剂能有效保证电连接器腐蚀前后接触电阻变化不大,未喷涂保护剂的电连接器盐雾腐蚀336 h后,接触电阻增大到2.5 mΩ,达到临界失效状态。结论保护剂对酸性盐雾条件下的AF24-10型铝合金电连接器腐蚀防护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4.
钼酸钠对靶用 5083 铝合金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靶用5083铝合金材料的耐蚀性。方法分别运用阳极极化、交流阻抗及EDS等试验技术研究钼酸钠对5083铝合金在3%氯化钠溶液中的耐蚀性能影响。结果钼酸钠加入3%氯化钠溶液以后,该铝合金的腐蚀电位下降,点蚀电位与腐蚀电位分离,维钝电流减小,阻抗值增大,抗点蚀能力提高。结论钼酸钠对5083铝合金产生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某岛礁不同海洋区带环境中5083铝合金的腐蚀规律。方法 在某岛礁进行海洋多区带腐蚀试验,利用表面微观形貌观测、腐蚀产物分析、质量损失测试及点蚀深度测量等手段,对比分析铝合金在不同海洋区带中的腐蚀形貌、腐蚀速率和点蚀深度。结果 5083铝合金在某岛礁海洋全浸区带环境中的腐蚀速率最大,大气区带中的腐蚀速率最小,在潮差区带的腐蚀速率介于二者之间。试样在海洋不同区带主要发生局部腐蚀,大气区试样的最大点蚀深度最大,而潮差区试样的最大点蚀深度最小。在不同海洋区带,铝合金腐蚀产物和附着物的混合物中均含有钙元素,大气区钙元素含量远低于潮差区和全浸区,潮差区和全浸区铝合金表面的腐蚀产物和附着物混合物中主要含有CaCO3、CaSiO3和Al2O3。结论 不同海洋区带环境中,5083铝合金的腐蚀速率差别较大,潮差区和全浸区材料表面附着大量污损生物和矿物质。  相似文献   

16.
高强铝合金应力腐蚀开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鹏  苏艳 《装备环境工程》2016,13(1):130-138
综述了应力腐蚀理论的研究现状,其中氢致开裂理论和阳极溶解理论可较好解释高强铝合金的应力腐蚀开裂行为。结合应力腐蚀发生的三个必要条件,讨论了冶金因素、环境因素、应力因素对高强铝合金应力腐蚀敏感性的影响机制与作用结果。同时,介绍了国内外高强铝合金实验室模拟加速与自然环境应力腐蚀试验方法的研究进展、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
5083铝合金在3%NaCl溶液中的微区电化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5083铝合金在海水环境下的腐蚀行为进行深入的探索。方法在3%Na Cl溶液条件下,通过扫描振动电极技术(SVET)对5083铝合金的微小区域进行了原位测量,得到表面区域电位梯度的变化情况,结合交流阻抗测试,以及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5083铝合金腐蚀的发生、发展机理。结果由于Zn和S等元素的偏析,腐蚀过程中,夹杂物等第二相周围优先溶解,致使铝合金基体裸露在溶液中。随着反应的持续形成点蚀,腐蚀电流使腐蚀区域的电位高于基体电位。浸泡3 h,最大电位差为15.72 m V,浸泡5 h,最大电位差达到20.06 m V。结论 5083铝合金在海水环境下夹杂物的周围优先溶解,然后是电位高于基体电位的第二相发生溶解,同时钝化膜破裂处也发生腐蚀,最终这些区域形成点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点蚀与拉伸性能的数量关系,为5083铝合金船体不同腐蚀状态板材相应修换要求的提出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服役10 a的某型艇船体5083铝合金板,进行点蚀特征参数统计,并测试其拉伸性能.对四个点蚀参数与拉伸强度损失的关系进行拟合回归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找出相应的数量关系.结果 由拟合回归分析可知,最大点蚀深度数据样本与拟合曲线较契合,与拉伸性能的相关度最高.另外得出了点蚀参数与拉伸强度损失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估计相应的指标.由相关性分析可知,最大点蚀深度与拉伸强度的相关系数大于0.9,属于强相关.自变量中,最大点蚀深度和平均点蚀深度这两个指标出现一定程度的冗余.结论 点蚀特征及拉伸性能数量关系的研究可以为铝合金船体板的拉伸性能进行相关预测,并可为铝合金船体板的耐蚀寿命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