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超级女声》在湖南卫视开播,其叙事方式成为表演类真人秀节目初期阶段的主要模式。2013年,浙江卫视推出《中国好声音》,其叙事方式跳出了《超级女声》式的传统模式,被当下同类型节目竞相模仿。本文运用叙事理论,以《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两档不同时期的代表节目为例,总结近十年来我国表演类真人秀节目故事叙事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豆棚闲话》是清代一部不同于时的拟话本集,作品更注重娱乐性和趣味性。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奇为美,多写奇人奇事而且构思奇妙;多翻案之作,内容上有奇创性,故事有强烈的趣味性;叙事方式独特,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风格幽默,读来令人轻松自如。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新安晚报》《亳州晚报》2014年高考报道呈现出形式的戏剧化、内容的时尚化风格,阐释说明"信息重组的都市化风格"的意义。都市的瞬息万变需要媒体随时嗅到受众信息需求的心理变化,其中观念的创新为首要环节,信息重组为必要手段,而信息传播的最优化是都市新闻始终不变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人民日报》、《京华时报》、《重庆晚报》、《新民晚报》、《南方周末》五家纸媒对非典和H7N9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纵横向对比分析其报道内容、报道类型、报道倾向以及所在的版面位置,从而探究以五家媒体为代表的国内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方式,并对报道方式在十年中的演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正>眼看科幻片《流浪地球》的国内票房就要突破50亿元了。其之所以热映,除了影片以宇宙为背景的宏大设定,配上太空场景、灾难景观、工业风格、热血少年,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满足人们对未知与未来的渴望以外,与观众对人类乃至地球命运的关注不无关系。类似的主题,也曾多次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比如《后天》等,只不过后者的叙事中"惹祸"的并非火星,而是人为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文化商品的消费比例越来越高,真人秀作为一种影像文化,已经在同质化的竞争中变得越来越低俗化。但2013年,《爸爸去哪儿》节目的引进,改变了国内沉闷的真人秀节目市场。笔者以《爸爸去哪儿》为研究个案,探讨其叙事主体、叙事动力的设置,为其他真人秀节目提供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学院派新生代作家阿袁的小说以其鲜明的大学题材与典雅的叙事风格成为当代文坛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阿袁以言语反讽作为表达言意相异的修辞方式,以叙事反讽完成多重视镜的动态建构,以情境反讽作为小说的结构原则。多种类型的反讽叙事策略,为其小说营造出了浓郁的反讽意蕴。她以认同与批判的叙事姿态呈现出大学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的日常生命情态与精神症候。虽然阿袁认同的叙事姿态为有些论者所诟病,但反讽视角的切入,为全新理解阿袁小说创作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中小学教师教育叙事研究的性质,即事理性、指向性、基础性、透视性、研究性和发掘性还认识不足,导致理论上可为而有为的中小学教师教育叙事研究,在实践中出现虚假而少作为的现象。为了推进中小学教师教育叙事研究,需要加强叙事研究类培训,深入推行个人自叙集研究、课题组叙事研究、集体叙事厅研究、网络叙事馆研究和主题叙事年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柴静主持的栏目《看见》为案例,来研究新闻采访活动中的情感表达问题。如何在采访提问中正确的表达记者的情感与价值观;如何从受访者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情感关照;如何理性的报道受访者的情感;如何在新闻报道中真实全面的表达情感,这是本论文要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让原本具有人情味、亲密性的医患关系变得异常脆弱和可怕。本文通过研究《人民日报》、《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关于"温岭杀医案"的报道,运用质化的文本分析方法,总结"医患冲突"报道的宏观、中观和微观新闻报道框架。研究发现,媒体借用弱势群体框架,从而建构医生"弱势群体"的形象,由此唤起公众同情;多角度归因促使公众更加全面和理性地思考;多元社会主体也积极参与框架建构,共同致力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资讯     
《环境保护》2014,(20):8-11
正要闻9月25日,2014年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研讨班在杭州举办。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指出,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为契机,以落实《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为抓手,大力推动公众参与,创新环境治理模式,努力开创公众有序、理性、有效参与环保事务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论21世纪环境新闻的走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一个绿色文明的世纪。本文主要从社会环境新闻的热点化、环境纪实报道的人文化、现代环境舆论的批判性、理性环境思维的前瞻性、绿色文明理念的世俗化和环境新闻风格的审美化几个方面论述了环境新闻的现代走势。  相似文献   

13.
电视作为工业时代出现的最为兼容并蓄的大众传播媒介,与后现代主义之间产生了一种极为微妙的关系,在技术、审美、定位、风格、叙事等各方面深受其影响,在成为后现代主义全球扩张的重要载体的同时,也深刻地表现着后现代主义的风格与特质。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内涵与特质出发,以近两年火热电视荧屏的真人模仿秀类节目为例,分析后现代主义特征在这类节目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托新闻框架理论,采用甘姆森(Gamson)媒介包裹的概念操作对《人民日报》与《新京报》关于转基因食品三年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发现两报在此议题中除了发挥一般媒体的社会热点信息告知功能,更着重引导受众了解关于转基因的专业知识和我国相关政策,力求营造一个理性科学地看待转基因食品的舆论环境。通过议题框架建构形成三种说服模式:国家职能部门严格审批程序保证转基因入市的正当性,专家以科学知识为转基因食品去魅,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待转基因食品更开放包容。  相似文献   

15.
风貌类新闻作品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它记录着一定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色。然而,如何更好的运用自身特点摒弃此类节目千篇一律的呈现方式,《岩松看日本》系列报道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范本。本文从新闻价值、叙事逻辑、镜头视角和深度挖掘的角度出发,以《岩松看日本》为例,对风貌类视听新闻作品的叙述逻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深度报道。新闻周刊以深度报道见长,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国新闻周刊》和《三联生活周刊》对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的报道,来阐释在灾难报道中新闻周刊应坚守的阵地——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7.
<正>数据新闻弥补传统新闻宏观叙事的不足。传统以文字为主的新闻叙事注重细节的捕捉,擅长微观的表达,这导致传统新闻宏观叙事能力的不足。数据新闻能够游刃有余地运用客观数据,对事物和现象做充分而客观的中宏观报道。但这并不是说数据新闻不具有微观报道的能力,通过现代网络交互技术数据已经能够将中宏观和微观很好的联通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作为电视叙述领域的一种重要类型,叙述者的角色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纪录片叙事文本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文以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结合纪录片内容,探讨叙述者在纪录片中的角色类型及其与文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能源效率与法律制度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国兴 《环境保护》2005,(12):61-65
制度理性决定制度选择,《能源法》理性的提炼直接决定了立法的成本与绩效之比。《能源法》的制度选择则应以市场规则与技术规范的契合,进而将能源效率与法律效率契台作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电影《美国往事》中的暴力内容进行分析,以内容分析法对该片中的暴力内容的场景、形式、性质等做具体的分析,从叙事的角度分析该片中暴力内容对电影的主题刻画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