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土柱淋滤和间歇式通气淋滤实验,研究三氮(NH4+-N、NO3--N、NO2--N)在土壤层中的迁移与转化,并对氮肥的有效利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宁夏灌区选择设施菜田(n=4)和水旱轮作大田(n=4),通过田间多点取样观测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种类型农田土壤氮素累积与分布特点,以及其迁移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菜田0~150 cm土壤剖面溶解性总氮(TSN)、硝态氮(NO3--N)和溶解性有机氮(SON)含量都显著高于大田,前者分别是后者的1.5~5.6、1.5~3.4倍和1.6~9.8倍。设施菜田土壤氮素主要累积在0~5 cm和5~20 cm土层,而大田主要在40~100 cm土体。设施菜田和大田土壤溶解性总氮占全氮比例分别在5.4%~11.5%和2.2%~4.9%之间,前者的淋失风险较高。设施菜田各形态氮素累积量表现为SON>NO3--N>NH4+-N,大田为NO3--N>SON>NH4+-N。设施菜田浅层地下水中TSN、NO3--N和SON含量也都显著高于大田,前者平均含量分别是后者的9.5、13.8倍和7.0倍。因此,硝态氮和溶解性有机氮都是2种类型农田氮素累积的主要形态,也是浅层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兰州银滩湿地公园对黄河水质的净化作用,对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不同河段的水流中氨氮、亚硝酸盐氮、总磷和氟化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湿地对水中TP的净化效果较好,去除率达到79.6%;对NH4+-N的净化效果次之,去除率达到了40.0%;对F-和NO2--N的净化作用一般。  相似文献   

4.
石油烃污染会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地下水系统中石油烃污染物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本文针对某石油烃污染场地的污染状况及水文地质条件,利用模拟柱实验研究石油烃中常见组分苯和菲在典型含水层中的迁移转化,实验结果表明,苯和菲在4种含水层介质中(粉砂、中砂、粗砂、砾砂)受到的迁移阻滞作用都是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菲在4种介质中的迁移速率要小于苯,说明4种介质对菲的阻滞作用要大于苯。通过检测各模拟柱出水中Fe2+、Fe3+、NH4+-N和NO3--N浓度的变化可知,在苯和菲的砾砂模拟柱中,由于水流速度快,试验周期短,模拟柱内各项指标变化较小,生物作用较弱;而在苯和菲的粗砂、中砂和粉砂模拟柱中,NO3--N浓度减少,NH4+-N和Fe3+含量增加,说明微生物开始利用NO3--N和Fe3+降解苯和菲,微生物对苯和菲在粗砂、中砂和粉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成都市府河黄龙溪段进行为期1年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府河水体中的TN、NO3--N、NH4+-N、TP和PO4+-P的变化受降雨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府河水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各指标波动范围较大:虽然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浊度高,但是仍有部分沉水植物存在.府河的主要污染源是城镇生活污水和沿途污水地表径流,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6.
以水稻为供试作物,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以施肥后田面水中的总氮(TN)、NH4^+-N和NO3^--N浓度为指标,进行了施氮后田面水中氮素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后田面水中的总氮(TN)、NH4+-N和NO3--N浓度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三者的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一周后趋于稳定;以氮素表观盈余率和植株吸氮量为指标,从环境安全角度研究水稻生产化学氮肥投入阈值,初步确定试验区环境安全化学氮肥投入阈值为189.22~218.98 kg·hm^-2;以水稻产量为指标,进行了粮食安全氮肥投入阈值研究,初步确定试验区水稻生产粮食安全化学氮肥投入阈值为202.24~288.89 kg·hm^-2。综合考虑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试验区化学氮肥投入阈值为202.24~218.98 kg·hm^-2。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自主设计的强化预处理人工湿地装置进行处理低浓度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针对人工湿地堵塞问题,考察了运用强化预处理装置(海绵装置和滤布装置)对污水进行预处理来预防湿地的堵塞,并且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d的工况下,研究了湿地装置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运用强化预处理装置后,不仅能有效防止湿地堵塞而且不影响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强化预处理湿地装置对CODCr、SS、NH4+-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14%,90.39%,64.12%,70.13%和67.98%,出水CODCr、SS、NH4+-N、TN、TP均可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的一级B要求,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分散式污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网络版摘要     
涡河涡阳段水中CODCr与NH3-N分布及评价 通过对涡河涡阳段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Cr)和氨氮(NH3-N)等污染指标的测试,分析了CODCrNH3-N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产生原因。结果表明:采样点距离涡阳县城较近,CODCrNH3-N污染呈现增大的趋势;丰水期水质污染相对较轻,而平水期和枯水期CCODCr、NH3-N污染指数增大。  相似文献   

9.
以村镇污水为处理对象,探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复合生态MST(Mini Sewage Treatment)一体化装置处理夏季村镇污水中COD和NH4+-N的去除效果,考察溶解氧含量的变化对氮元素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停留时间约25.6h,处理水量6.90m~3/d时,此时的COD去除率达87.35%,NH_4~+-N去除率达93.02%,全部出水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当保持系统平均溶解氧浓度4~6mg/L时,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出水中90%以上氮元素以NO3-N存在,说明复合生态MST工艺适用于处理村镇污水。  相似文献   

10.
有机肥结构特征对污染土壤Cd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污泥和鸡粪为主要来源的两种不同有机肥主要组分和结构特征差异,结合吸附和土壤平衡试验,探讨了各组分对Cd吸附反应特征和土壤Cd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污泥有机肥含有较多的羧基,其最大络合量大于鸡厩肥;同时能更有效降低NH4NO3提取态Cd,但因为结合形态相对不稳定,因此导致EDTA提取态Cd有明显增加。而鸡厩有机肥含有更多π键,芳香化和腐熟化程度较高,与Cd吸附更稳定,在降低NH4NO3提取态Cd的同时也能降低EDTA提取态Cd。研究表明有机肥腐殖化、芳香化程度是影响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与改良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影响高浓度NH3-N废水吹脱-硝化过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水中含氨氮过多,对人和动物的健康产生极大威胁,此外,水体中NH3-N浓度过高,也增加了废水生化的处理难度,为此,废水脱氮成为水处理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文章采取先用空气将高浓度NH3-N废水的中的一部分NH3-N吹脱,然后在适宜的氨氮剩余浓度下,采用活性污泥法对剩余NH3-N进行硝化处理。用空气吹脱NH3-N,碱度直接影响吹脱效果和最终的剩余氨氮浓度。在硝化反应时,pH值、温度、溶解氧对硝化反应影响十分大。文章通过大量实验,获得了NH3-N废水起始浓度为1000mg/L左右时的最佳吹脱碱度,获得了适宜的氨氮剩余浓度。同时得出了pH值、温度、溶解氧对硝化反应的影响规律。这些数据和规律对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NH3-N废水硝化动力学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采用活性污泥法对NH3-N废水进行脱氮处理时,氮的硝化效果是最关键的环节。要使硝化过程获得良好的硝化效果,就必需了解硝化动力学。本研究以高溶度NH3-N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和观测反应温度对硝化过程的影响,得出了有效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3.
水生植物复合系统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水生植物不同的生活型,设计建造了由漂浮、浮叶植物组成的水生植物复合生态系统,并在洋河水库进行了动态模拟试验,从群落水平研究了多种水生植物镶嵌组合的复合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富营养化水体在流经该系统之后水中的TN、TP、NH4 -N、NO3--N、PO43--P被有效地去除,对藻类也有很好抑制、截留作用,使水质和水体透明度得到改善.通过实践,水力停留时间3d时对水体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鉴于城市生活污水缺乏易降解的碳源,且处理过程中可能导致碳排放量和运行成本的增加,提出基于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革新与污水自身产生能源的开发再利用两个角度出发,提出厌氧硝化反应—短程硝化反应—厌氧氨氧化反应结合的新工艺,成功运用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并对反应过程的沿程水质与COD、氮素去除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TN去除率达到91.8%时,反应过程中TN出水量低至3.7 mg/L,此时NH3-N和NO2--N去除率分别为99.6%与97.0%,且NH3-N与NO2--N能量损耗比值为1∶0.96;当出水溶解性的COD浓度低于12 mg/L时,去除率可以达到98.9%;使用厌氧氨氧化技术后,TN的容积负荷与去除容积后的负荷分别为0.92 kg/(m3·d)与0.79 kg/(m3·d),比同类生活污水处理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5.
网络版摘要     
白洋淀夏季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白洋淀 草型湖泊 叶绿素a 环境因子 相关性 采用回归统计方法分析白洋淀水产养殖区水质监测数据,研究白洋淀浅水草型湖泊夏季水体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研究表明,白洋淀浅水草型湖泊水体叶绿素a含量与水温、pH、DO、COD、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叶绿素a与NH4^+-N、NO3^-/-N呈负相关,与NO2/-N无明显相关,与TN无显著正相关;而叶绿素a与TP呈一定的正相关,白洋淀浅水草型湖泊可能是磷限制性湖泊。  相似文献   

16.
如以区域自然土壤背景值作为评价标准,昌吉市城市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Cr、Cu、Zn污染,其中Cu、Zn的污染较为严重,但并未受到Pb污染.城市土壤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农业土壤.昌吉市城市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规律表现为:Cr在交通密集区含量相对较高,Zn的分布呈西南高-东北低状,Cu的分布规律呈东高西低状;除Pb外,其他3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规律性都很强,4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差异性都大.Cr、Zn的分布主要受交通运输的影响,工业生产对二者的影响小,风向是Zn分布的另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工业布局是Cu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工业生产对Pb分布有影响作用,但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郭蓉  吴长年  张宁红  张景明  南楠 《四川环境》2010,29(5):10-13,29
本文基于数据分析工具Excel 2007和SPSS17.0,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对2008年京杭运河(苏州段)水质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识别水质指标的时间与空间差异性。时间分析结果将京杭运河(苏州段)划分为与丰、平、枯水期略有差异的3个时期,其中7项显著性时间差异的水质指标为pH、NH4-N、CODMn、DO、BOD5、V-phen、cn-total。空间分析结果将研究区域分为3个污染区域;空间分析判别函数的构建表明仅pH、NH4-N、CODMn、DO、BOD55项水质指标即可反映研究区域水质的差异性。本研究结果对改善省界河流水质、缓解省际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水力负荷下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景观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工湿地普遍占地面积较大,使其在景观水处理中的应用受到限制,针对这一问题,构建实验水池模拟人工湖,构建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其在高水力负荷下净化劣Ⅴ类富营养化池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系统在1.64 m3/(m2·d)和3.28 m3/(m2·d)的高水力负荷下净化池水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水力负荷提高到5.74 m3/(m2·d),湿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堵塞,净化效果相对较差.本实验系统净化池水的最佳水力负荷为3.28 m3/(m2·d),该水力条件下系统对浊度、CODCr、NH 4-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9%、41.0%、24.7%、58.5%.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环保产业》2012,(7):63-63
由字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开发的YX—NH3-N型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适用于废水排放点源、地表水等氨氮浓度的在线自动监测。  相似文献   

20.
GC-MS法测定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田  孙卫玲  倪晋仁  周翠 《四川环境》2007,26(2):1-5,10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深圳市两个垃圾填埋场(A和B)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析。垃圾场A是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场B是生活垃圾焚烧底渣填埋场。垃圾场A渗滤液中COD、TOC、NH3-N、NO3^--N等污染指标的浓度比垃圾场B渗滤液高一个数量级。两个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分别检测出主要有机物72种和57种,其中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如酚类、胺类、杂环类物质。两个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有机物组分的相对含量不同,渗滤液A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渗滤液B中有机物多为长链烷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