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连云港市计委、经委、工商局等5个项目审批登记部门严格执行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积极实施环保第一审批权,1996年以来,该市的建设项目环保预审率、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的执行率均达到90%以上。  该市环保局、监察局去年对当地1996年8月至1999年5月审批的建设项目联合开展了一次全面环保执法检查,共查出建设项目5203个。根据《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要求,需要实施环保预审的项目为1136个,实际预审了1054个,环保预审率达93%;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为628个,已完成环评的有603个,环评执行率…  相似文献   

2.
新政     
《环境》2015,(6)
<正>广东下放环评审批权限刚刚出炉的《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名录(2015年本)》明确,部分工艺较先进、环保技术较成熟、环境影响和风险相对可控的项目环评审批权限将下放到市、县,包括改扩建乙烯、PTA、PX等化工项目。审批权下放之后,省环境保护厅将从提升环评管理信息化水平、严格实施环评机构监督管理、健全防控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粤府信息     
《环境》2001,(5)
最近,国家环保总局对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出台九项新规定,使我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了更严格的规定。规定要求如下: 1、不得降低环评等级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对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相似文献   

4.
新政     
《环境》2015,(11)
<正>"红顶中介"不得申请环评资质10月15日,环保部公布新修订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负责审批或核准环评文件的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出资设立的企业、从事技术评估的企业,均不得申请环评资质。省以下环保监测执法将垂直管理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  相似文献   

5.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实施以来,我国环境保护开始由事后监管向预防为主的方向实行战略转变,环境影响评价在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中发挥了日益明显的作用。然而十多年的实践也暴露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与竣工环保验收中存在的责任不够清晰、程序过于复杂、中介服务质量不高、审批把关不严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对如何响应中央简化办事程序,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迅速解决环保审批存在的体制、机制、结构等方面难题,更好地发挥环保审批的作用和效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动员大会精神,不断加快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和清理工作。截至目前,全区48个环评文件经过环保部门审批的已有35个,其余项目正在加紧编制环评文件。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从源头上控制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宝鸡市环境保护局举办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培训班,各县区环保局、市内各厂矿企业及经济较发达乡镇、村的领导等150余人参加了培训,与会人员通过学习《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有关程序,认识到环保是各级领导在办企业、上项目时必需考虑的重要问题。在这一点上,国有企业如此,乡镇企业、村办企业、私营企业也不例外。 近年来.宝鸡市环保局加大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力度,推行了项目分类、环评和“三同时”审查、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2012,(22):6
作为环境保护法制史上里程碑意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于2002年颁布,这不仅标志着我国环评制度进一步完善,还初步确立了规划环评制度,真正实现了从决策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评法》颁布十年间,环评工作在各个领域均取得了巨大成就,环评工作范围不断拓展、环评机制体制日趋完善、环评队伍建设明显加强、环评能力建设极大提升。但面对国内依然严峻的环保形势和群众日益高涨的环保要求,环境影响评价和评估、审批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今后,只有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原则,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环评工作,推动环保事业不断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环评工作的基本情况 不断完善配套法规自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实施以来,环境保护部又起草了规划环评条例,此条例已上报国务院,正待批准实施.此外,又制定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专家库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为准则与廉政规定等配套部门规章,环评工作配套法规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10.
柏仇勇 《环境保护》2012,(22):63-65
近十年来,江苏省在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面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在政策决策、产业升级、生态建设的实践中依靠《环评法》,用好《环评法》,落实《环评法》,加强研究,开拓创新,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大力推进规划环评工作,积极开展环评机构改革和环境监理试点,制订实施了一批以服务经济发展、提高环评质量和效率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全面提高了环境管理水平,也为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保障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提升了环境保护在政府综合决策和宏观调控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环评批复     
《环境》2014,(9)
正为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关于加大环评信息公开力度的要求,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满足公众对建设项目环境问题的参与监督诉求,本刊开设"环评批复"栏目,对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最新的环评批复进行公示。8月7日,《海华大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批复,认为其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可行。项目建设和运营中还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2.
解读《环境影响评价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庸 《环境导报》2003,(17):6-7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环评法》,分总则、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责任和附则,共5章38条,2003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中的又一部重要法律,是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参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和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执法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全文见本期第44、45页,本刊2003年第7期对《环评法》也有专门报道。  相似文献   

13.
环评批复     
《环境》2014,(8)
正为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关于加大环评信息公开力度的要求,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满足公众对建设项目环境问题的参与监督诉求,本刊开设"环评批复"栏目,对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最新的环评批复进行公示。  相似文献   

14.
环评批复     
《环境》2014,(6)
正为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关于加大环评信息公开力度的要求,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满足公众对建设项目环境问题的参与监督诉求,本刊开设"环评批复"栏目,对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最新的环评批复进行公示。  相似文献   

15.
提前介入加强指导服务,着力环评审批提速增效,优化总量控制指标调配,完善生态环境执法机制,加大企业环保帮扶力度……近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优化重点项目服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项措施》印发实施,这是广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环保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6.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保法律制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均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环评是用于环境管理的战略防御手段,是综合运用科学,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建设项目厂址选择、规划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控制新污染源发挥了很大作用。10多年来我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历了从初期的“三废”治理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过渡到环境影响评价;从单因素过渡到多因素综合评价;从工业项目环评发展到区域环  相似文献   

17.
强化环评审批前置制度的贯彻落实,是实行最严格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然而,环评审批前置制度在我国不少省市并未得到严格执行。部分地区在进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甚至明确将环评审批规定为工商登记的后置程序。其原因涉及经济政策影响、相关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环保与工商部门的工作衔接等多方面。为正确实施环评审批前置制度,需要在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清理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各类规范性文件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8.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一、验收监测的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家环保总局第13号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江苏省物价局《江苏省环境监测专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二、验收监测的范围和内容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三、委托方需提供的资料1.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或表、项目环评批复、项目初步设计的环保篇;2.污染物排放的种类、数量;3.污染物处理设施的操作、运行和管理情况;4.与污染有关的生产工艺、原材料使用方面的资料;5.其他与污染及防治有关的…  相似文献   

19.
《环保科技》2009,15(1)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作者:詹爱华)贵州省在新、改、扩建项目剧增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监管。“十一五”以来,全省环保部门共审批建设项目11940个,验收建设项目2105个,环评执行率为100%,环保“三同时”执行率达90%。  相似文献   

20.
单阳 《环境导报》2003,(2):27-27
一、建设项目环保管理法律依据(略)二、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管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行分类管理、分级审批。分类管理:1、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分级审批:江苏省环保厅审批权限:1、大中型建设项目(须报国家环保总局审批的除外),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划分按国经贸企犤1992犦176号文关于《大中小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