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笤溪运河流域20年来水污染发展状况、污染源、水资源监测与治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这一地区的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阜阳市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阜阳市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渐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水资源保护对策: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防治地表水污染,防止地下水超采,开源与节流并举等.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让水资源受到了大规模的破坏,现阶段国内水资源存在很严重的污染问题和浪费问题,这对我们的生活以及生产都具有消极的影响,这也让人们对水污染和水资源问题十分关注,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水污染防治,更好的节约水资源,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与加强水资源节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X52 X321 9702244太湖及主要人湖河流水污染防治规划初步框架/秦佩瑛…(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水资源保护/水利部水政水资源司一1996,(4)一4~7 环信X一121 分析了太湖及主要人湖河流水污染现状、水污染变化趋势和污染源情况.提出了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总思路、水污染防治目标以及太湖和主要人湖河流总量控制规划及其水污染综合防治措施,供国家编制太湖和主要人湖河流水污染防治2010年规划及“九五,,计划参考。表1X52 9702245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的水利工程措施设想/朱威…(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水资源保护/水利部水政水资源司一1996,(4…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水污染防治法律是应对水危机、保护水生态的重要武器,是实现水环境善治的前提。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法律制度是保护水环境、加强水资源管理、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一、国际水污染防治法的成就与经验水污染一直是各国污染防治中的重  相似文献   

6.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也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拉萨市乃至西藏自治区的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拉萨市水资源利用过程中所出现的水资源浪费、水污染、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合理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加大节约用水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水污染的监控与治理、依法管理水资源、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水资源的保护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11月18日,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共同主办.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协办,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TOTO水环境基金支持的节水减排与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目的是为了切实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贯彻落实节约用水、水污染防治的新政策、新法规和新技术,进一步推进我国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为从事水资源与节水管理、水污染研究、节水技术开发工作的有关部门提供水污染防治与节水技术、水资源管理经验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8.
污水回用的原则及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清涛  王力 《环境保护》2001,(11):42-43
我国目前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污水回用技术也把水污染防治与解决水资源短缺相结合,可有效实现污水资源化,是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有效解决途径,本文对污水回用技术进行了概述,提出了污水回用的原则,总结了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国务院日前印发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我国曾先后进行了两次水资源评价,第1次运用的资料是1956~1979年,第2次水资源评价是运用了1956~2000  相似文献   

10.
水是生命之源,我国虽然是水资源大国,但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水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稳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做好水环境监测及水污染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水环境监测重要性、内容及质量控制方法,探讨了水污染...  相似文献   

11.
水是中国最匮乏的资源之一.中国的人均可循环水资源获得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且,中国水资源的分布与人口的分布并不一致,大多数的水资源集中在南方,而中国人口的40%居住在北方.因此,中国北方大量人口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728立方米,相比之下,日本和泰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3380立方米.在水资源丰富的美国、印度尼西亚和缅甸,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更高.管理好中国稀缺的水资源对中国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不进行重大改革,水资源紧张将成为阻碍中国城市和农村发展的一个瓶颈.建设和实行水权、水市场制度,是中国更好地管理水资源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九龙江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水质的初步关联分析   总被引:44,自引:16,他引:28  
选取哑热带中尺度流域九龙江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方法,从全流域和河岸缓冲区尺度分别建立了九龙江流域2002年和2007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河流水质的关联.结果表明,2002年和2007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水质的关联基本一致,表现为建设用地面积比例与BOD5、NO3--N、NH4+-N和高锰酸盐指数呈负相...  相似文献   

13.
黄澜 《云南环境科学》2000,19(Z1):262-264
采用共源点灰色聚类法对南渡江海口水域 1 993年枯水期水质进行评价 ,结论为I类水质。与共斜率灰色聚类法进行比较 ,该法更简化 ,加权含义更确切。  相似文献   

14.
掌鸠河水源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鸠河水源地水体污染主要为面源污染,来源于化肥,农药,径流挟带的泥沙和生活垃圾。为保护水源地,应划定保护区,成立管理机制,制订法规,协调发展,征收水费,控制水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单力 《环境》2006,(8):54-57
“游完珠江感觉怎么样?跟在游泳池相比如何?”面对记者的提问,许多人表示,游珠江感觉很好,没有原先想象的那么坏。据《广州市志》记载,从上世纪30年代到1976年,广州至少组织了16次横渡珠江活动。之后,这一活动中断了30年。珠江水干净与否,测量的方法多种多样。游泳大概是最大众化的一种。一条可以游泳的江河,水质至少要达到Ш类水以上。这说明珠江广州河段的水质已取得明显好转。此前,广东省政府对外公布,珠江综合整治“三年不黑不臭”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在全国七大水系中珠江水系水质居最好水平。拒绝污染珠江治污经过多年的综合整治,珠江…  相似文献   

16.
上澳塘水体生物修复试验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5  
徐亚同  史家  袁磊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10):480-484
生物修复,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受污染的土壤或水体中的污染物,就地降解成CO2、H2O,或转化成无害物质的一种污染治理技术。试验采用美国Probiotic Solutions公司的水体净化促生液,对徐汇区上澳塘黑臭水体进行生物修复。结果表明,该净化促生液具有促进水体好氧洁净状态生态系统各类微生物的生长,及向良性生态区系演替的作用,可促进污染水体中微生物由厌氧向好氧演替,生物由低等向高等替,水体中生物多样性增加;同时,还可促进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并有助于水体增氧,可有效地消除水体黑臭。  相似文献   

17.
浅析沘江水体污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i江水质已为劣V类,主要污染物为Pb,Zn,Cd,As,Hg等重金属,主要污染源是上游的兰坪铅锌矿。水污染已对Bi江两岸人民的生活,生产和健康造成极大影响。目前条件下一要侧重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水土流失,恢复和重建生态环境,二要侧重工业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18.
太浦河是上海市青浦区第二自来水厂的水源地。自来水厂从河道直接取水,但河水部分水质未达水源地水质标准,不但加重了处理成本,也导致供水水质不能得到保证。傍河布井取水方式能自然净化水质,特别是能去除某些传统自来水厂直接净化河水不能去除的污染物质。通过分析太浦河地区水文地质及水质水量等,探讨了该研究区傍河布井取水的主要技术条件。结果显示在太浦河傍河布井取水,可获得比直接河道取水更为优良的水质,水量充足,且取水工程经济可行,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对捞鱼河水质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捞鱼河的水质现状为Ⅳ类,捞鱼河为城乡偏农村型河流,流经农村部分河流水质优于Ⅳ类,而经过城市河段水体污染较严重;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捞鱼河水质受污染(1相似文献   

20.
MBR处理微污染河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絮凝沉淀+缺氧/膜生物反应器(Anoxic/Membrane Bioreactor,A/MBR)工艺对劣Ⅴ类微污染河水的处理进行了中试研究,探讨了该工艺对低碳高氮磷河水处理效果的保证措施. 结果表明:系统处理规模为10 m3/d,在曝气量为8 m3/h,平流沉淀池、缺氧池和膜池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25 min,0.8 h和2.5 h,污泥ρ(MLSS)为6.0~6.5 g/L的运行条件下,向缺氧池投加约为理论量2倍的甲醇,在平流沉淀池与膜池分别投加10和5 mg/L的聚合氯化铝(PAC),出水ρ(CODCr),ρ(BOD5),ρ(NH3-N)和ρ(TP)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标准,ρ(TN)<15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