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扬州古运河底泥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扬州古运河底泥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古运河各监测断面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等级为轻微至强。经综合整治,2002年后古运河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较2002年之前显著下降。下游因曾经工厂聚集,污染程度高于上游,毒性系数较大的Cd和Hg的潜在生态危害始终排在首位。  相似文献   

2.
北江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测定了北江五个监测断面的底泥中重金属镉、铬、铜、铅、锌的含量,镉含量在11.7-76.0mg/ks之间,铬含量在46.5-112.3mg/kg之间,铜含量在62.0~173.7mg/kg之间,铅含量在148.7-491.0mg/kg之间,锌含量在303.3-1453.0mg/kg之间,这五种重金属含量均超出广东省土壤背景值和我国湖泊底泥中重金属的平均值.经计算,北江底泥中这五种重金属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89~0.99之间),表明其具有同源性.采用瑞典学者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北江五个底泥监测断面的镉、铬、铜、铅、锌进行了潜在生态危害评价,其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大于600,表明北江五个底泥采样断面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均为很强.  相似文献   

3.
西南涌流域近年来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为了解受重金属污染状况,对该流域底泥重金属污染水平与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西南涌流域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与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西南涌流域底泥已不同程度受到重金属Cu、Zn、Pb、Cd、Cr的污染,与珠三角土壤背景值相比,西南涌流域底泥重金属Cu、Zn、Pb、Cd、Cr分别超标11.38、3.32、1.81、19.45、3.20倍;底泥中的Cu、Zn、Cr、Cd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615~0.964)。通过地累积指数法评价表明,西南涌流域底泥中的Cd为偏重污染,Cu、Zn为偏中度污染,Pb为轻度污染,Cr为无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西南涌流域底泥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总体属中等,主要是由Cd的含量过高引起。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金昌市区范围内74处土壤的取样研究分析,结果表明:Cd、Cu、Ni、Pb、Zn5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其中以Cu和Ni最为显著,其平均含量分别达到430mg/kg和361mg/kg;5种重金属变异系数均较大,其中Cu和Ni变异系数达到了11.5%和12.3%,属强变异性;采用克立格最优内插法得到金昌市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图,发现Cu和Ni呈局部污染态势,矿业开采和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活动是Cu和Ni最大的污染源;Pb、Zn和Cd在整个研究区域内都有积累,工矿活动和交通运输是金昌市Pb、Zn和Cd的共同污染源。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重金属污染已构成中度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5.
佛山水道底泥重金属污染调查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佛山水道底泥的污染状况,对佛山水道底泥重金属的总体水平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佛山水道底泥重金属的质量比处于较高水平,Hg的平均质量比达到背景值的20倍,As的平均质量比是背景值的2倍多.根据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佛山水道底泥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已达到很强的程度;各种重金属的生态危害排序为:Hg>Cd>Pb>Cu>As>Cr>Zn,其中Hg的生态危害已达到了极强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利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云南省德宏州耕作土壤表层重金属Pb、Cd、Hg、As、Cr和Cu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德宏州耕地土壤中Pb、Cd、Hg、As、Cr、Cu含量分别为ND~249、ND~0.68、0.01~0.55、0.04~52.18、ND~195、0.79~64.3 mg/kg。6种重金属元素富集系数Cif均小于1,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uCdCrPbHgAs,属于轻微污染;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ir均小于40,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dHgCuAsPbCr,属于轻微生态风险危害;7种土壤利用方式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均小于150,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菜园胶园蔗园玉米地茶园稻田果园。研究区潜在生态危害水平为轻微危害,不同利用方式重金属元素富集存在差异,局部表现出中度污染现象。总体上,德宏州耕地土壤清洁安全,潜在生态危害以Cd、Hg为主,Pb、Cr危害较小,菜园土壤重金属生态危害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7.
南沙河水体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危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测定南沙河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探讨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南沙河水体重金属的污染较轻,沉积物的重金属地累积指数分级在0~3之间,属于无污染至中度污染水平,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为Zn>As>Pb>Cu>Cr>Cd。沉积物重金属呈现由较轻到中等的生态风险,以Cd的生态风险为主。  相似文献   

8.
测定某河6个监测点位表层和2个垂直点位沉积物中铅、镉含量,研究其分布特征和主要来源,运用地累积指数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以河北曹妃甸项目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土壤基本性质和Zn、Cu、Pb、Cd含量,并依据有关标准和模型对土壤环境质量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田土壤总体偏碱性,属壤质和黏壤质水稻土,有机质含量低;土壤中Cu的污染指数最大,Zn、Pb次之,Cd虽没超过国家标准但已出现污染累积现象。在单因子评价中,有76%的土样中Cd元素呈中等或强潜在生态风险,其余元素均无潜在生态风险;在多因子评价中,有95%的土样属于无生态危害或一般生态危害,只有5%是强生态危害。项目区农田土壤质量虽总体良好,但个别区域存在严重生态危害问题,尤其是Cd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十分突出。在今后的土地整理和污染修复工程中,应注意保护清洁农田,防止污染交叉转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于2020年对江苏省沿海脊尾白虾养殖区池塘的海水、沉积物和脊尾白虾肌肉组织中的重金属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沉积物重金属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养殖池塘水体中铜(Cu)、铅(Pb)、镉(Cd)和锌(Zn)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13,1.02,0.094和28.02 μg/L;沉积物中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2.88,19.93,0.18和140.69 mg/kg;虾肌肉组织中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2.49,0.50,0.18和28.65 mg/kg。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参照《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水体中Cu、Pb和Cd的质量浓度达到一类标准,Zn的质量浓度达到二类标准,属于清洁水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均达到《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 18668—2002)一类标准,属于较清洁水平,潜在生态风险为Cd>Zn>Cu>Pb,整体为轻微生态风险等级,Cd为主要污染元素;虾肌肉组织中重金属Pb和Cd的质量分数均达到《无公害食品 海水虾》(NY 5058—2006)标准。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9年10月的调查数据对辽宁绥中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砷、汞、铜、铅、锌和镉)进行了研究。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对海水中的重金属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水中的Zn、Hg含量均超过《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Ⅰ类海水水质标准。采用《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Ⅰ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评价,表层沉积物中的As超标一倍以上。采用瑞典科学家H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价,生态危害程度As>Hg>Cd>Cu>Zn>Pb。  相似文献   

12.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以巢湖龟山区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章系统介绍了水环境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比较了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法对巢湖龟山区沉积物中Pb、Cu、Zn、Cr等4种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巢湖龟山区沉积物中金属Cr有中度生态风险,Cu有轻度污染,Pb和Zn没有污染。结果也说明,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评价需要用多种方法进行比较评价。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乐安河沿程水质的基础上,将乐安河全年按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分别统计进出水量、总重金属及溶解态重金属年出入河通量。结果表明:乐安河总重金属质量浓度及溶解态重金属质量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出水水质仍能达到Ⅲ类水质标准;2016年乐安河内新增Cu、Zn、Pb质量分别为36.968 t、51.39 t、0.288 t;乐安河内每年可新增重金属量已逐年减少,大量重金属元素将最终排入鄱阳湖内。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work, water and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different stations located along the Sakarya river between May and September 2003. Lead, copper, chromium, zinc, nickel and cadmium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solvent extraction and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ces based upon sampling times, regions, sediment and water samples were observed. The mean levels of copper, nickel, chromium, lead, cadmium, zinc for sediment samples are; 4.630 μg g−1, 13.520 μg g−1, 8.780 μg g−1, 2.550 μg g−1, 9.990 μg g−1 and for water samples are; 0.851 μg g−1, 1.050 μg g−1, 0.027 μg g−1, 1.786 μg g−1, 0.236 μg g−1, 0.173 μg g−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5.
海河干流(市区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990—2006年监测资料,对海河干流(市区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采用地积累指数和Hakanson危害指数对海河干流(市区段)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现状和对水生生物危害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海河干流(市区段)表层沉积物除Zn外,均呈现污染下降趋势。海河干流(市区段)沉积物中重金属对生物潜在危害顺序为Cd〉Hg〉As〉Cu〉Pb〉Cr〉Zn,各项指标对生物潜在危害性上游大于下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