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一、前言近年来,地质工作者在探讨斑岩体的铜(钼)矿化强度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暗色矿物的含铜量、斜长石的有序度、岩体的含磷量等的量变与矿化强度的关系,并力图从中找出规律以指导找矿。笔者运用原子参数、键参数和晶格能对斑岩体单位岩胞的阳离子的质、能特征进行了定量探讨。初步发现了斑岩体的含铜(钼)性与其质、能特征  相似文献   

2.
利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北海代尼什(Danish)地区七个与底辟盐构造有关的近海海底油田填隙方解石的原生流体包裹体和次生流体包裹体中的原油,并将其与同一储层中的原油作了对比。所有油田流体包裹体中的石油都显示发生过生物降解作用(n-C_(17)/姥鲛烷比值和n-C_(18)/植烷比值降低,相对于甲基环己烷来说,n-C_7,2-甲基己烷和3-甲基己烷亏损)和水冲洗作用(苯缺乏和甲苯亏损)的证据。某些包裹体中的石油极其富含C_6和C_7环烷,这说明这些样品含有从上升的较热地层水中出溶的烃类。与包裹体中石油相比较,生产石油的生物降解作用较弱,但存在水冲洗作用,表明这两类石油都与大量地层水发生了相互作用。Dagmar油田和Skjold油田流体包裹体主矿物方解石中的碳同位素组成轻如-16.5‰PDB,Skjold油田方解石脉中或其近处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轻如-39.6‰CDT,这说明石油的生物降解作用是方解石中某些碳的来源,而硫酸盐的还原作用则是黄铁矿中硫的来源。原油的微生物降解证据与现今储层温度(65—96℃)相一致,而与以前估算的方解石脉充填时的温度(95—130℃)不一致,该方解石脉的形成温度比已知的生物降解石油的温度高得多。  相似文献   

3.
对多尔盖莱金矿带的克洛高一圣戴维兹金矿山和几个小矿山的矿化脉(包括包裹体流体)、蚀变围岩和页岩主岩中的矿物进行了同位素测定。作为矿化主岩的克洛高页岩建造含有方解石(平均6‘’C为一11.5脉PDB)和石墨(平均6’‘C为一22.2幼PDB),得出其平衡的同位素交换温度为300”~315C土20C(可能的变质温度)。矿化脉方解石的碳同位素比页岩中的方解石轻,后者的平均6“C为一12.9%。PDB。矿化脉石英的氧同位素组成(9.6%~11.OM。SMOW)类似于页岩主岩石英(9.4饰~13.6轨SMOW)。由于方解石总是极富‘’0,故即使在同…  相似文献   

4.
<正> 凤翩山花岗岩类侵入体为一个中白垩世的小岩株(13km~2),产于山阳地带的钨成矿区。该岩体伴生有许多脉型铜矿床,矿化特征是除电气石外,还有多金属矿化(As、Co、Bi 和W)。岩株由云闪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出露  相似文献   

5.
铜山口铜(钼)矿床成矿流体水-岩反应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山口铜(钼)矿床位于湖北省大冶市境内,是一典型的矽卡岩-斑岩复合型矿床。通过对其流体包裹体的系统研究,确定了成矿阶段成矿流体的成分及温压条件,并结合矿床学研究,将成矿过程分解为两个平行的成矿阶段,即矽卡岩型矿化阶段和斑岩型矿化阶段。根据Johson和Reed等人建立的水 岩反应模型,对本矿床成矿流体与围岩反应并析出金属沉淀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其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正> 汞示踪法(Mercury pathfinder techniques)已经用于勘探各种类型的矿床,而在贵金属和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类型的矿床中用得最多。这种方法没有应用于研究层控铜矿化,在层控铜矿化中,铜显然是主要有经济价值的元素,因为以前没有认识到这些矿床  相似文献   

7.
<正> 矿液在沸腾状态下被捕获的包裹体简称为沸腾包裹体,它是沸腾矿液的样品。研究燕山西段花岗岩及周围矿化小岩体时发现,钼(铜)矿化与沸腾包裹体有关。 沸腾包裹体以分布范围小、类型多(流体和熔融包裹体共存)、形态多样、排列杂乱,并以高温、高盐度和多相、多组分为特点。在花岗岩和矿化中酸性小岩体里主要分布于岩体内部裂隙发育带、岩相过渡  相似文献   

8.
新疆香山铜镍矿区热液作用性质及其成矿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山铜镍矿床位于东天山土墩-黄山-图拉尔根铜镍矿带中部,具有较好的铜、镍资源前景。矿区内热液作用发育,出现大量蚀变矿物、含金属硫化物的石英/方解石脉状矿石贯穿基性岩石。通过对蚀变矿物特征、石英/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金属硫化物成分等研究,探讨热液作用性质及其成矿意义。研究表明,岩石蚀变矿物主要为蛇纹石(两个世代)、纤闪石、绿泥石和黑云母等,说明热液流体具有多阶段特征,含有一定量的卤素挥发分;矿石蚀变矿物主要为针镍矿、紫硫镍矿、红砷镍矿、辉砷钴矿等,说明热液流体的硫逸度逐渐增高;脉状矿石中,石英/方解石中以富液相流体包裹体为主,其大小为4~12μm,气液比5~15%之间,均一温度峰值为200~240℃,表明热液流体具有中高温性质。在对比邻区热液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和硫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认为香山铜镍矿区内热液作用可能为与含铜镍拉斑玄武质岩浆相关的中高温热液事件,它具有富集Pt、Ag和Au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方解石基组配钝化剂与低积累玉米协同修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典型北方碱性镉和铅复合污染农田土壤,开展土壤钝化与低积累农作物协同修复田间试验,以方解石作为主量钝化材料,分别复配少量熟石灰、沸石粉和生物炭形成组配钝化剂.研究在CL(方解石+熟石灰)、CZ(方解石+沸石)、CB(方解石+生物炭)和CLZB(方解石+熟石灰+沸石+生物炭)不同组配条件下,对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Cd和...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诱导方解石沉淀(MICP)作为一种新兴的重金属生物治理技术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基于脲酶作为MICP反应的核心驱动力,本研究筛选获得1株拥有致密胞外聚合物,且产脲酶活性和菌体Zeta电位强于产脲酶代表性菌株Sporosarcina pasteurii的MICP功能菌株Sporosarcina ureilytica ML-2.在生物矿化50 mg·L-1 Pb(II)、Cd(II)和Cr(VI)离子实验中,Cd(II)较Pb(II)和Cr(VI)对菌株ML-2产脲酶代谢活性存在显著性抑制(p<0.01),实验组仅24 h和48 h即可去除全部的Pb(II)和Cd(II),而96 h时仅能去除约12.14%的Cr(VI).生物沉淀SEM形貌显示不同类型重金属可通过影响生物矿化过程无机晶体成核生长方向,从而改变沉淀形貌;EDS表征证实菌株ML-2可通过诱导方解石沉淀有效固定Pb(II)和Cd(II),而对Cr(VI)无法实现有效固定;FTIR表征则证实羧基、羟基、胺基和烷基等功能基团共同参与重金属的矿化固定.结合天然方解石吸附初始浓度为200 mg·L-1的Pb(II)、Cd(II)和Cr(VI)离子实验及对应沉淀的XRD图谱,再一次证实Pb(II)以方解石钙位点替代形式被矿化成白铅矿(PbCO3),Cd(II)的目标矿化产物菱镉矿(CdCO3)可能因质量分数过低等原因虽未被检出,但依然实现了高效固定,并再次确认MICP无法有效固定Cr(VI).最后,MICP矿化固定Pb(II)和Cd(II)污染的过程模型被构建,将为后续的扩大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冶炼冰铜时的工业废渣的物理性质和矿化机理,探讨了采用铜矿渣作矿化剂时水泥配料方案的选择,针对铜矿渣中FeO对液相量的影响,提出了液相量的最佳控制值,以及铜矿渣矿化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一种微生物固结污染体系中Cu~(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碳酸盐矿化菌在底物诱导下的酶化作用,分解产生碳酸根离子,矿化固结环境(土壤、水体)当中的游离重金属离子,减少其危险。文章以Cu2+溶液模拟重金属离子污染体系,进行微生物矿化试验,研究过程中发现,铜离子并非转化成为单一的碳酸铜沉积固结,而是生成以Cu2(OH)2CO3为主的混合矿化产物。文中对CuCl2、CuSO4体系中产生的矿化产物进行了XRD、SEM、TG分析,并对生成原因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这种利用微生物矿化原理来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 1975年7月,在苏格兰的泰赛德地区,对分布在泰河和塔默尔河之间的上、中达尔雷迪(Dalradian)超群的岩石进行了河流地球化学调查,这是为了追索在劳尔斯山片岩建造中的层控黄铁矿矿化作用的延伸部分,已知在泰湖地区以西的片岩建造中含有少量的铜。结果发现,铜并未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在从泰  相似文献   

14.
X53200600780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中试系统构建与运行效果/贾建丽…(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5,25(3).-339~342环图X-58构建了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试系统,考察了中试规模下石油烃生物降解效率、矿化过程在生物降解中的作用。揭示了生物修复过程中的系统微生物特性及其降解活性的关系,为现场污染土层生物修复工程评价和关键技术参数选择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经过93d的运行,石油烃去除率达25.8%,其中典型轻质组分烷烃生物降解率最高,可达43.12%。中试系统运行稳定后,与现场调研的土壤微生物…  相似文献   

15.
<正> 引言奥林匹克坝铜-铀-金矿床分布面积为20多平方公里。矿化垂直厚度为几十到数百米。这个矿床至少含有20亿吨矿化物质,其铜的平均品位为1.6%、铀的氧化物(U_3O_8)为0.06%和金为0.6克/吨。此外,还有稀土和银的富集体产出。该矿床位于阿得莱德北北西650公里的罗克斯比当斯帕斯托站,其东面25公里为开采蛋白石的安达莫卡镇(图1)。地形起伏低,主要为稳定的线状东西向沙丘,这些沙丘盖在偶尔含有  相似文献   

16.
序言 在莱茨溪地区地球化学调查期间,在许多铜勘探区附近观察到一种异常的绿色地衣(Lecanora cascadensis Magn.)。以后,这种地衣就一直用来作为铜矿化的指示物。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异常的绿色地衣与铜矿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949年在外贝加尔东北部发现的乌多坎含铜砂岩矿床,无论是在铜的勘探工业储量方面还是在其有别于已知建造的含铜砂岩矿床的一系列突出地质特点方面均是独一无二的。根据勘探结果,乌多坎矿床的铜储量为20百万吨以上,铜的平均含量为1.5%。伴生组分:银,平均含量为13g/t矿石中);金,含量为0.5g/t(精矿中);铁,与黄铁矿结合的。该矿床是含铜砂岩矿石建造的典型代表,具有该矿石建造所固有的一切特征(矿化局限于红色岩组的沉积建造中,具成层现象;矿体顺围岩层产出,在地质年龄沿横向变化的剖面中成层分布,具有原生矿物分带)。…  相似文献   

18.
生物矿化在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矿化通过生物代谢影响金属及类金属物质的形态分布,进而改变金属及类金属物质的生物有效性及毒性,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成为研究热点.文献计量学结果显示,2007—2017年生物矿化研究以微生物为主要对象,在纳米颗粒物和矿区修复等方面形成热点,并在环境学、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等领域形成交叉学科.结合典型矿化菌与重金属间的矿化关联规律和微界面反应对微生物矿化中重金属的钝化机制进行归纳:①依据矿化菌与矿化产物的关联性对矿化菌进行分类,从碳酸盐、铁锰氧化物、硫化物和磷酸盐4类矿化产物角度汇总了碳酸盐矿化菌、铁锰氧化菌、硫酸盐还原菌及磷酸盐溶解菌的代表微生物;②矿化菌通过诱导矿化的方式固定重金属离子,其中碳酸盐矿化菌、硫酸盐还原菌及磷酸盐溶解菌可以直接促进金属矿物的形成,铁锰氧化菌生成的矿物间接吸附金属离子;③微生物矿化是由外及内的过程,细胞壁及胞外多聚物具有丰富基团,在矿化初期提供吸附和成核位点,原生质体也可以提供矿化场所,在矿化中后期继续固定游离离子.但是,由于微生物复杂的细胞结构及独特的生理习性,矿化过程的微界面反应机制研究尚显不足,需要利用生物学、矿物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先进技术进一步的探索;同时也应开展宏观生态水平的生物矿化研究,并结合实际问题完善生物矿化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理论,为重金属污染地区的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   相似文献   

19.
在铜矿资源中斑岩型铜矿几乎占总储量的一半,居极其重要的地位.东南沿海火山岩区是环太平洋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份,随着闽西发现大型斑岩铜矿床,在此区寻找斑岩型铜、金矿床已颇受关注。Lowell和Guilbert据典型矿床归纳的侵入-矿化-蚀变成矿模式也已广为人们借鉴。笔者特依据国外斑岩铜矿的区域分布特征及找矿经验作一扼要介绍,以期对东南沿海火山岩区实现找矿突破提供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20.
保加利亚最重要的铁和铜的矿化与新深成岩体(白垩纪晚期到始新世晚期)有关,其中有许多铁矿、铜矿产在二长岩及二长岩类岩体里。罗多彼山中央地块的多金属矿化也是同二长岩类有联系,只是年代更新一些。二长岩及二长岩类岩体分布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