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物质气化技术作为环保、高效地利用生物质资源的重要方式,正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围绕生物质气化的原理、气化炉的分类和特点展开论述;分析了影响生物质气化过程的若干关键因素,并综述了生物质气化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最后结合西部地区实际生物质资源状况,展望了生物质气化技术在西部地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农村生物质气化站不能正常运转的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提出了建设新型农村生物质气化站,重点对这种新型农村气化站的建设和运行模式进行了探讨,新型农村气化站在生物质气生产技术上选择中温热解制气,在输配技术上以集中制气、区域配送为主,在建设和运行上以专业化为主,以此来解决目前生物质气化站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全球的经济和工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化石能源的枯竭及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成了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生物质气化技术作为环保型再生能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得到飞速发展。但是生物质气化技术在复杂的气化过程中会产生焦油等副产品,而且这类副产品存在较大的危害性。因此,本文从生物质气化焦油的发生过程入手,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焦油处理方法,希望能够借此来为生物质气化的发展和运用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从提高秸秆类生物质利用效率与利用价值、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与生活品位、减少污染、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和延缓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持续利用等,阐明推广应用秸秆类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技术的重要意义;介绍气化基本原理与工艺流程,秸秆类生物质粉碎后通过干燥、裂解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即可完成气化全过程;气化工程由燃气发生炉机组、储气柜、输气管网和用户燃气设备4部分组成;秸秆类生物质燃气与城市管道煤气具有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废弃物制氢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介绍了利用生物质废弃物和微生物制氢的几种技术,分析了每种技术的制氢原理、制氢效益和发展状况;并提出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是实现能源结构转变及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是很有前景的一种生物质废弃物制氢方法。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具有来源广、成本低等优点。基于生物质气化原理及气化技术,自制了生物质气化系统,采用上吸式固定床、炉膛集中燃烧、炉底配风和炉膛口径渐缩的方式,进行了主要技术性能的试验研究。得到了气化运行特性,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和改进效果,为生物质气化炉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气化是实现生物质分布式开发和能源化转化的有效途径,用途广泛灵活性强,助力清洁能源系统构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应用。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结合S型曲线及可视化工具,对2001-2020年Web of Science Core数据库中"Biomass gasification"主题的12034篇研究论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气化主题研究论文以稳定的年增长率从2001年的58篇增加到2020年的1517篇;发文量的S型曲线表明:生物质气化技术在未来的15年仍有很大的创新及发展潜力;中国的累计论文发表数量最多(3201篇,占全球总发文量的26.60%),在国际合作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而欧美国家的发文质量相对更高;关键词共现及演进路径分析表明,生物质气化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新型气化工艺的开发(耦合工艺、化学链气化)、对碳中和的潜在贡献及"能源、火用、经济、环境"综合效益评价成为新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慢速热解工艺的新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慢速热解作为生物质气流床气化的前处理工艺在国内为首创。慢速热解方法不仅可以脱除生物质内的氧元素提高能量密度,而且可以改变生物质的物性有效解决生物质气流床气化过程的输送问题。文章分析了不同生物质种类热解后固体产物、液体产物和气体产物的特性,并且粗略衡算了热解过程的吸热量。结果表明:在热解温度<500℃时,液体产物和气体产物的热值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为得到高固体产率和能量产率的半焦作为气化原料,热解温度不宜>500℃;从能量衡算角度分析而得,热解过程的吸热量很少。  相似文献   

9.
对荒漠生物质气化发电进行LCA评价,建立评价模型,在评价过程中选用了燃煤发电系统为参照。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利用过程没有CO2的排放,整个发电周期中仅原料的生产、运输以及预处理过程消耗能量导致CO2排放,因此生物质气化发电方案的排放量远远小于燃煤方案,减排量达到了87%-94%。生物质发电与燃煤发电相比,对环境污染降低程度的总指数为3.68。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大大削减了化石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能够缓解能源危机。  相似文献   

10.
对荒漠生物质气化发电进行LCA评价,建立评价模型,在评价过程中选用了燃煤发电系统为参照.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利用过程没有CO2的排放,整个发电周期中仅原料的生产、运输以及预处理过程消耗能量导致CO2排放,因此生物质气化发电方案的排放量远远小于燃煤方案,减排量达到了87%-94%.生物质发电与燃煤发电相比,对环境污染降低程度的总指数为3.68.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大大削减了化石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能够缓解能源危机.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金属板料激光冲击成形技术的系统组成、成形原理、技术特点 ,以及影响板料激光冲击成形的主要因素。指出了激光冲击成形技术在工业中应用所必须研究的一些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以海洋装备主体材料钢铁作为研究对象,概述了结构钢在海洋环境下的腐蚀与防护研究进展。叙述了结构钢在海洋环境不同区域的各种因素影响下的腐蚀行为和机理。阐述了耐蚀结构钢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国内外海洋环境用典型耐蚀低合金钢,目前主要通过微合金化技术和组织调控技术提高合金钢材料的耐蚀性。对比国外相关研究,我国耐蚀结构钢开发相对滞后,除了利用微合金化技术、组织调控技术这2种方法提高结构钢材料的耐蚀性外,采用传统腐蚀研究方法结合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新型腐蚀研究方法,挖掘海洋环境因素、材料成分和组织结构因素对结构钢腐蚀速率的影响规律,对加强结构钢腐蚀机理研究、加快新型耐蚀结构钢的开发、延长海洋装备的服役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压脉冲电场技术作为新型的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手段,被国外学者广泛关注。高压脉冲电场可有效改善污泥的理化性质,提高污泥中溶解性物质的浓度,强化污泥的厌氧消化过程和产甲烷效率,并且可以作为外加的电子供体用于反硝化脱氮,但是其处理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在各因素协调配合的条件下,对污泥的预处理效果才能达到最佳。鉴于国内PEF技术在污泥预处理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着重介绍了高压脉冲电场处理污泥的作用机理,分析了各个反应器控制参数对高压脉冲电场污泥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针对其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及相关运行设备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研发,为实际生产工作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杜长明  吴焦  黄娅妮 《中国环境科学》2016,36(11):3429-3440
等离子体热解气化有机固体废物制氢是一种先进高效的废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首先,本文讨论了等离子体热解气化有机废弃物的机理,也概括了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类型及其特点,其次分析了等离子体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影响因素,认为输入功率和载气类型等是影响等离子体处理的主要因素,最后总结了等离子体处理医疗垃圾、农林生物质、污泥等的应用现状与前景,指出等离子体热解气化固体废弃物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制氢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异位土壤淋洗修复技术应用进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异位土壤淋洗法的流程、优势和局限性,分析了影响修复效果和费用的因素。并按淋洗方法和淋洗剂对土壤淋洗法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土壤淋洗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修复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和评价,列举了典型的研究和应用实例。土壤淋洗法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还有较大不足,今后需要在淋洗技术、淋洗装置与设备、新型淋洗剂,特别是生物表面活性剂和天然螯合剂等方面加强研究,并通过与其他土壤修复技术的联用,提高土壤异位淋洗技术的实用性,使其得以进一步改进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遥感技术已经成为赤潮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国内外已有多项应用遥感技术对赤潮成功监测的实例。然而,关于对赤湖的成因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报道,在国内外学术文献中仍十分稀少。本文总结了赤潮监测的常见方法及引起赤潮发生的可能因素,对MODIS应用于赤潮探测技术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MODIS数据的综合海水水色、叶绿素a浓度、海水表面温度、悬浮泥沙含量多种因素的赤潮影响因子分析方法。对赤潮成因的分析将有利于实现赤潮的预测,从而尽可能减少赤潮暴发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废水反硝化除磷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原理、主要影响因素和实现反硝化除磷的新途径。国内外对碳氮质量比,亚硝酸盐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本文对有争议和有待于深入研究的影响因素作了总结。目前,关于在工艺中如何实现反硝化除磷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这些新途径有:AOAO—SBR工艺、好氧颗粒污泥法。反硝化除磷技术已从基础性研究发展到了工程应用阶段,随着微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反硝化除磷机理、影响因素将有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些都将进一步促进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总被引:258,自引:10,他引:258  
本文分析了土地利用系统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特点,阐述了土地利用的持续性是土地利用适宜性在时间上的扩展,从生态、经济和社会3方面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主导因素也不同,从田块-农场-流域或景观-区域或国家-全球,土地利用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约束因素分别是农业技术-微观经济-生态因子-宏观经济和社会因子-宏观生态因子,依据这一特点,提出了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19.
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认定定量化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认定是在事故调查组分析调查事故原因后,对事故责任者承担的责任进行定性的责任认定,受一定的主观因素影响。为了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责任认定定量化方法,该方法首先从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职业健康卫生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事故影响因素集;然后在分析事故原因后采用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度,并计算出与事故相关的责任者的累加影响度,即责任大小;最后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对事故责任者作出处理。此方法对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认定更加公正客观。  相似文献   

20.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或专家判定法相结合,对我国燃煤电厂非常规污染物大气汞控制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估,以筛选出最佳控制技术.建立了环境、经济和技术为一级指标的三层指标体系,共22个评价指标;初步筛选出洗选煤+烟气净化协同脱除技术、烟气净化协同脱除技术、烟气净化协同脱除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等七项技术及技术组合并对其开展评估.结果表明:强调环境因素的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估结果表明,超低排放协同脱除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得分最高(0.797 0),为最佳控制技术.而专家判定法与强调经济因素的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估结果一致,洗选煤+烟气净化协同脱除技术最具经济优势,是专家认可的最佳可用技术(BAT)和最佳环境实践(BEP).研究显示,我国现阶段可采用洗选煤+超低排放协同脱除技术对燃煤电厂的大气汞污染进行控制,但为达到发达国家的严格排放标准,必须采用超低排放协同脱除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