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吕雯雪  李建章 《灾害学》2020,(4):202-205
采用当前方法绘制灾后区域地形时,测绘所用时间较长,绘制结果与实际区域地形之间存在较大误差。为此,该文提出基于中继通信技术的灾后区域地形特征点无人机精细测绘方法。采用中继通信技术获取灾后区域地形影像,基于共线方程理论获取灾后区域地形特征点对应的坐标,利用POS辅助控制三角测量方法处理影像,通过高精度物方DEM匹配技术实现灾后区域地形的绘制。  相似文献   

2.
王志成 《民防苑》2009,(5):14-16
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的汶川、北川等地发生特大地震后,几乎所有交通、电力、通信等设施处于严重瘫痪状态,给灾后搜救带来了许许多多难以面对的困难。但由于我国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给救灾工作带来很大进步。仅仅在灾害发生后的1小时里,移动通信网络、电视、互联网就帮助我们了解和传播了救灾的相关信息。这次在汶川等地大地震后采用的新科技有:  相似文献   

3.
自然灾害发生后,往往有大量的伤员需要救治,所以选择合适的地点建立临时医院并且为不同受伤程度的伤员制定转运计划,提高伤员的生存概率是灾后应急救援的关键。针对灾后伤员转运及应急医疗物资分配问题,综合考虑伤员转运车辆数量有限、应急医疗物资到达临时医院的时间对伤员生存概率的影响、灾区道路状况和临时医院容量限制等因素,构建了最大化伤员总生存概率和最大化车辆行驶道路安全性的灾后伤员转运和应急医疗物资分配双目标模型,设计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和对关键参数进行敏感度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得到相关结论可为灾后应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当应急医疗物资无法在伤员转运至临时医院之前到达时,综合考虑伤员转运与应急医疗物资分配,更能够增大伤员的生存概率。  相似文献   

4.
知霾与抗霾     
近几年阴霾这个词,在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中频频出现。但人们听后却不以为然。前不久,《南方周末》刊登一篇《城市阴霾每年夺命30万,专家呼吁严防雾都劫难》的文章,阅后令人毛骨悚然。  相似文献   

5.
随着宁夏三回送端直流群形成,电网交直流耦合特性进一步加强,直流故障后引起暂态电压升高,容易引起近区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通过利用机电-电磁混合仿真方法对宁夏电网三回直流闭锁故障后的暂态过电压进行仿真分析,并与暂态过电压定量评估方法进行对比。仿真与评估结果均表明,三回直流分别闭锁故障后,暂态电压均会显著抬升,抬升程度与闭锁容量、系统强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地震巨灾灾后幸存者如何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是灾后救助的重点。在唐山地震30周年之际,对地震幸存者进行了实地调查访问,结合个体的灾情背景与城市重建、生产生活恢复的过程,分析了地震巨灾幸存者灾后心理恢复力的影响因子。调查结果显示,灾害影响具备整体共性与个体差异性的特点。通过分析实地调查数据,亲人伤亡程度、个体损伤情况、住房恢复状况是对灾民心理恢复力影响较大的3个因子。以家人平安为对照组,对家人轻伤、重伤和死亡3个研究组进行了比较;以自身安全者为对照组,对受压埋者和逃出建筑物者两个研究组进行了比较;以灾后6个月内搬进简易房为对照组,对六个月内尚未搬进简易房的研究组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家庭破裂、亲人失散会造成心理恢复极大的障碍,社会需要关怀失去亲人的灾民,尤其是孤儿;灾民消极态度与自身受伤程度明显正相关,随着身体的康复,灾民心理也能较快恢复;从地震棚搬入简易房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着灾民的情绪稳定。对幸存者的灾后恢复研究有助于灾后救助和社会安定,为灾害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2006年特大旱灾分析与灾后恢复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性、脆弱性、恢复性和适应性是自然灾害4个最重要的特性,也是灾害研究的主要方向。灾后恢复作为减灾管理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归纳整理了重庆旱灾报刊数据库,构建并分析了重庆旱灾系统,探讨了其灾后恢复性模式。结果表明:(1)重庆2006年特大旱灾百年一遇,伏旱是导致灾情累加形成巨灾的直接原因;(2)旱灾后的连续降雨是提高灾后恢复力的重要因素;(3)灾民的外出打工实现了旱灾的风险转移和经济补偿,减小了损失。这些研究结果为水田农业区的伏旱型旱灾系统研究和恢复性措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证。  相似文献   

8.
论地震灾害心理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绍玉 《灾害学》1996,11(2):86-90
依据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的现场调查材料,考察了地震灾害给人造成的心理伤害,分析了震灾心理的形成机制和表现特征,提出了地震灾害心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目标,同时对地震灾害发生后实施心理救助的问题也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江西九江地震灾区瑞昌市灾后重建工作目前进展顺利,已累计发放灾后重建资金补贴1.7亿元人民币,加固维修地震受损房屋总计3.2万户,被毁房屋重建工作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10.
对自然灾害的风险分析,核心是对某一指标进行概率密度估计。本文首先对不完备样本的密度估计方法——信息扩散方法进行了修正,通过计算机仿真证实了修正后的模型提高了估计精度。在此基础上,应用修正后的模型对湖南省农村种植业水灾进行了风险分析,建立了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通过绘制风险等值线图,直观地展示了全省农村种植业的水灾风险分布,以及随着灾害程度增大的风险的空间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从广西1994年特大洪灾谈非工程防洪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广西各地1994年洪灾的具体情况,深入分析了工程防洪措施的局限性及非工程防洪措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广西非工程措施的重点是加强民众水患意识教育,广泛开展洪水多发区的洪水风险评估并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先进的洪水预报预警系统及完善的洪水保险业务。  相似文献   

12.
结构式与非结构式减灾措施是构成洪涝灾害防治体系的两个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子系统,基于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中国洪涝灾害结构式与非结构式减灾措施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中国洪涝灾害结构式与非结构式减灾措施建设水平以及两者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以期进一步提升我国洪涝灾害防治体系的防灾减...  相似文献   

13.
对洪泛区与洪水灾害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对工程防洪减灾措施和非工程借施进行了定义和划分,讨论了美国及其它国家在非工程措施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甘永萍  曾令锋 《灾害学》2001,16(3):49-53
通过对柳州市洪灾特点的分析,探讨了洪灾对柳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作用,提出洪灾的治理必须走可发展的道路,采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广西沿江重镇洪灾特点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令锋 《灾害学》1997,12(4):75-79
阐述了广西沿江重镇洪灾的主要特点:暴雨强度大、洪水灾发性强、抗灾能力低,探讨了致灾的成因;指出了防洪减灾的主要对策是强调工程与非工程防洪措施相结合,建立全流域综合防洪体系及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水灾及减灾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根据湖南省历史的和现状的水灾资料,对该省水灾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阐述了具体减灾思路,分别论述了该省山区与湖区水灾的减灾问题。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isk perception and structural measures in an Australian context in three respects: (i) opinions about authorities’ ability to mitigate flood risks; (ii) the role of flood experience in shaping views on risk; and (iii) perspectives on the ways in which structural measures shape decision‐making pertaining to protective action. The main finding of this analysis is that the study participants do not suffer from the ‘levee paradox'. Most take precautionary steps to guard against residual flood risk. Such actions, however, do not mean that there is a lack of trust in structural measures to reduce significant flood risk. The majority of the respondents agreed about the necessity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to mitigate inherent flood risk. This support, though, does not extend to their management. Losses during major flooding in southeast Queensland, Australia, in 2010–11 were attributed primarily by residents to operational decisions concerning dam water releases.  相似文献   

18.
延安“93.8”暴雨洪水抗御经验和致灾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安祥  杨敏哲 《灾害学》1994,9(1):54-57
本文分析了延安“93·8”暴雨洪水概况和致灾因素,总结了当地抗御暴雨洪灾的经验,并就该地区基层防汛工作、淤地坝渡汛安全和河道清障等防汛减灾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3年淮河洪水调度及灾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冰 《灾害学》2004,19(1):54-57
2003年梅汛期,淮河流域发生了仅次于1954年的大洪水,本文概括了这次淮河汛情特点,总结了安徽各类防洪工程联合调度和科学防控的做法,就洪灾之后的治淮和防洪除涝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李铁松  刘辉 《灾害学》2006,21(1):103-107
嘉陵江流域地理环境特殊,洪水频发,且多发生在四川盆地段,对该段流域人民的生产生活构成很大威胁,了解嘉陵江流域洪水的规律和形成原因.并进一步探讨防洪措施,将有利于对流域的综合治理,减少洪灾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