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广西东南部高温灾害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远超 《灾害学》2004,19(Z1):34-38
利用1953至2002年广西玉林市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桂东南高温灾害天气气候特征,并概括出造成桂东南高温灾害天气的主要环流形势类型,总结出各种高温灾害天气环流形势的中短期预报方法和指标.  相似文献   

2.
广西高温灾害评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普查了广西1956年以来共51年的高温天气过程,分析了部分灾情记录,根据高温范围、持续时间、强高温面积和特强高温面积等反映高温危害的指标,设置了高温过程的异常指数,从气象角度综合评估了一次高温过程的灾害影响程度。经过分析排序,揭示了广西"5年一遇"至"50年一遇"的年际高温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主要分布特征,该分析方法可为高温过程灾害评估及技术总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华东地区高温灾害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高温灾害危险性分析基本思路,运用Pearson-Ⅲ型概率模型进行高温强度—频率估算;借助ArcGIS地统计分析和栅格重分类工具开展华东地区高温灾害危险性评估与分区。研究表明:100年一遇情景下,华东7省市高温强度分布在0~73.25 d/a,且以35~65 d/a最为集中;高温灾害强度在空间上呈现出"中心—外围扩散"模式,即以福建省的南平和永安为高温中心,依次向外围递减;到江苏省和山东省则出现明显的高温"低值"区域。高温高危险等级分布在江西、福建和浙江交汇区域,低危险等级广泛分布在江苏、安徽和山东等地;随着重现期降低,高温危险等级逐渐降低,高危险区域面积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4.
2003年我国的气象灾害特点及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我国气象灾害发生频繁,出现了洪涝、干旱、高温热浪、低温阴雨、台风等主要气象灾害和天气气候事件.本文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和国家民政部收集的气象资料和灾情资料,对我国发生主要气象灾害予以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5.
江南地区茶树高温热害时空分布特征及风险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江南茶区茶树高温热害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风险区划。利用江南地区87个气象观测站1957-2007年逐日气象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茶树高温热害致灾的气象指标;利用Matlab,Arc GIS9.3及小波分析法统计并分析了51a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与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根据灾害等级发生的频次及强度,构建了高温热害风险指数,并利用该指数对江南地区茶树进行了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江南地区茶树轻度、中度、重度、总热害分布差异显著,基本上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2)分析期内,各级灾害年际变化幅度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3)各等级灾害存在明显的多尺度特征。(4)茶树高温热害发生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浙江金华—龙泉—衢州一带、江西景德镇—樟树—宜春以南大部分地区。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南方茶树种植布局和气象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长时间序列的气象观测、灾害灾情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气候年景、灾体量、气候风险三类指数以及客观化气象灾害过程识别方法,系统评估了2021年总体年景,以及主要气象灾害的风险和损失年景。结果显示:2021年,我国气候年景总体较差,属于高气候风险,但是气象灾害损失年景偏轻。暴雨洪涝风险等级高,但过程次数低于常年且损失年景总体偏轻;高温过程次数高出常年值1倍多,高温风险等级高;干旱、台风、低温冷冻害和雪灾过程次数均接近或低于常年,灾害损失年景均偏轻,风险等级分别属于略低、一般和一般。  相似文献   

7.
罗慧  刘杰  王丽  唐智亿 《灾害学》2023,(2):74-78
综合气候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理论,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与极端气象灾害对宁夏农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均非线性影响农业经济,温度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大于降水,北部引黄灌区对平均温度和降水的变化更加敏感;≥35℃极端高温和重旱显著负面影响农业经济;中南部非灌溉区面临“高温干旱”复合型灾害影响,北部引黄灌溉区面临“旱涝急转”型灾害影响。在宁夏南北部“暖湿”和“暖干”可能进一步分异的背景下,决策者与生产者要抓住有利气候条件,规避极端气象灾害不利影响,促进地区粮食丰收和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8.
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我国气候复杂,作物在其生育期间经常会遭遇农业气象灾害,其中干旱、低温冷害、寒害和高温热害是我国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针对这4种灾害,归纳了其常用的灾害判别指标,并对各种指标的优劣、界定范围及其在各领域的主要用途进行了总结,同时也对目前灾害指标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提出了看法,为今后进一步改进灾害指标及各类灾害的监测评估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民防苑》2006,(3)
夏季即将来临,天气渐将炎热,你可知道,有两种以热为特征的气象灾害和一种以热为特征的污染吗?它们就是高温热浪、干热风和热污染。高温热浪对于上海人来说,是较为熟悉的气象灾害。上海所处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季节经常在  相似文献   

10.
利用西安市1951-2006年气温、降水、风以及天气现象等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在全球变暖及城市发展背景下,西安市城市干旱、城市内涝、高温热浪、大风、冰雪天气、雷电灾害等主要城市气象灾害特征及影响.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的加剧,水资源供需不平衡造成的城市干旱仍是西安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降水呈现减少趋势下,极端强降水发生的频率增加,城市内涝严重;高温热浪、雷电灾害、大风、降雪冰冻天气等城市气象灾害对城市的正常运转的影响也日益突出.针对城市气象灾害的影响,从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了城市气象灾害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由于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只能估计建筑物的破坏而不能评定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基于对城市建筑物潜在破坏的估计,提出了城市建筑物抗震能力的评估方法。影响城市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因素包括城市所处的地震危险性环境和城市建筑物的易损性。为了考虑地震危险性因素,进行了以地面峰值加速度(PGA)为参数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提出了我国不同地震危险性特征分区的PGA概率密度函数;为了考虑建筑物的易损性因素,采用HAZUS-MH中的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anal-ysis)方法研究群体建筑物易损性。通过对这两个因素的研究,建立了城市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方法,提出的相对全概率抗震能力指数可以反映城市建筑物在其所在的地震危险性环境下所具有的抗震能力,而采用绝对全概率抗震能力指数能够比较不同建筑抗震能力的差异,再结合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标准,可确定抗震能力水平。以晋江市抽样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为例,结合震害经验,论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Environmental Hazards》2013,12(3):89-103
Abstract

The most dynamic demographic process of the past 250 years has been the movement of people from rural areas to cities. For most of this period urbanisation has been concentrated in economically more developed parts of the world, but during the last 50 years the focus has shifted to economically less developed regions. Urbanisation, particular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led to increasing global exposure to a variety of natural hazards, not the least of which are risks posed to large cities by volcanoes. In this paper we monitor these demographic changes and detail the various types of volcanic hazard to which cities are exposed. A major eruption affecting a city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could cause widespread loss of life and regional disruption. Effective response, however, might minimise casualties in a city within a developed nation affected by a major eruption, but the economic impact could have global consequences. We argue that global hazard exposure is often subtle and involves not only the size of a city and the types of volcanic product that may occur, but also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the threatened city within the economy of a country and/or region and the fact that volcano-induced tsunami and other consequences of eruptions, such as climatic change, may affect cities far removed from a given eruption site. Mitigation measures informed by both specifc prediction (surveillance) and general prediction (hazard mapping) are providing the potential to reduce hazard exposure.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consideration of ongoing research, in particular the emphasis currently being placed on conflating hazard analysis with studies of place,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进程中的我国城市地质灾害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许福贵  刘利民 《灾害学》1997,12(1):59-63
总结了现代城市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从环境-城市-社会这个系统出发,分析了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已经和可能出现的一些地质灾害,试图为城市防灾体系的建立提供一点可供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城市重大危险源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对城市的健康安全发展构成了极大威胁,因此,如何进行城市重大危险源选址成为现代社会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影响重大危险源选址布局的空间信息进行处理,将道路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城市遥感影像、城市基础设施等与城市区划图相结合,以获取适宜选址的可行域。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选出影响选址的因素集和评语集,通过模糊运算评判可行域,并由实例验证了该选址方法,最终得出城市重大危险源最优选址方案。因此,进行城市重大危险源的选址研究具有现实可行的意义,有助于提高城市的整体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5.
北京城市灾害及新世纪安全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磊 《灾害学》2000,15(2):23-28
在归纳分析北京城市灾害源的基础上 ,研究了北京城市综合减灾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技术路线。重点论述了城市科学减灾的研究模式及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南通市自然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蒋庆丰  游珍 《灾害学》2005,20(2):110-114
本文从自然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易损性2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在南通市基础图件的基础上,通过GIS软件分析分别得到南通市自然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区图和社会经济易损性分区图.两图叠加后,生成南通市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基本单元,采用自下而上的定量区划方法,合并得到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最后分别论述了每个风险区的自然灾害和社会经济的特征.通过对风险区划指标和区域划分的探讨,以期为南通市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曹辉  宋峰  孙旻  卢振恒 《灾害学》2004,19(Z1):61-66
城市防震的首要问题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同时应考虑火灾、危险物品的溢泄等次生灾害问题.另一方面是科学有效地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系统、通信系统、生命线设施系统、物资交流系统、城市开阔空间、防灾活动中心体系建设和推进现有市区的改造等.  相似文献   

18.
城市避震疏散场所公园绿地面积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人研究城市绿化和避震疏散场所的都很多,但都是把两者分开来研究。本文把两者结合起来,在研究避震疏散场所的基础上,以尹之潜、李荷提出的震害预测方法和谢礼立归纳的房屋遭遇地震时的破坏情况为基础,以人的需求为本,结合定性和定量2种方法,分别对城市建成区、发展建设区和规划新城区避震疏散公园绿地指标进行研究。按本文提出的避震疏散公园绿地指标规划城市避震疏散场所,既能满足城市避震疏散的目的,又能提高城市绿化率。  相似文献   

19.
利用模糊集方法建立了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的二级模型。二级模型适用于单一致灾因子的分析。结合文[1]提出的一级模型,即可构成完整的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崩塌和滑坡的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金晓媚  刘金韬 《灾害学》1999,14(1):76-79
根据大量的勘查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对重庆市崩塌和滑坡的危险性指数进行了计算并划分出危险度.在此基础上,绘出区域灾害危险性分布图并对其危险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