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苏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耦合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苏州市1990-2004年经济与环境数据, 通过分析经济因子与环境因子相互关系,探究苏州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演替轨迹,建立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根据模型结果分析了苏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实证研究表明,苏州市部分环境指标与人均GDP演替轨迹呈现一定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但大部分环境指标尚未达到转折点.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经济增长和环境变化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吉林省为例,采用无残差完全分解方法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别提取环境变化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因子,在分析共同影响因子对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作用差异的基础上,应用异速生长模型分析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相对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环境变化具有不同的增长维度,环境变化中的规模效应依赖于经济系统中资源要素的投入水平,而驱动经济增长的技术变化因子仅仅是引起环境变化技术效应的一个方面,环境系统的技术变化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经济增长和环境变化既有关联性也有差异性,经济系统主导形成二者倒“U”型的数量关系,而环境系统影响因子进一步决定了在何种污染程度上穿越环境高山;环境变化和经济增长的相对速率具有广义分维性质,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负异速生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目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福州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原理,选取福州市1990年-2008年的经济与环境数据,运用EXCEL软件,分析福州市经济因子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建立模拟经济因子与环境因子之间动态回归模型.通过人均GDP污染排放量模型发现,福州市污染排放量并不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模型。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现正“U”型。工业废气排放量与工业固废产生量呈现倒“U”型的左侧部分,转折点尚未出现。环境质量并非随着GDP的增长而增高,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政策实施以及工业化进程等因素是决定环境质量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
从矿业城市环境—经济系统脆弱性产生的原因、表征和措施三方面构建了耦合度评价的指标体系,以三维空间建立耦合度评价模型,采用灰色斜率相似关联度模型评价耦合度约束主因子.结果表明,2002~2009年铜陵市环境—经济系统经历弱耦合度—较弱耦合度—较高耦合度的变化,耦合度呈递增趋势;铜陵市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的主要贡献因子是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主要限制因子是资源供给、环境保护投资和工业固废排放等.  相似文献   

5.
工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文章综合考虑环境、资源和经济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采用环境污染类因子、资源消耗类因子和经济类因子构建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指数模型,并对2013年中国工业产业结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1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指数建模简单,可将各类影响因子纳入模型中。将该指数用于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评价结果可靠。22013年中国工业各行业中,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等5个行业属于增长粗放型行业,应对其进行限制和约束,其余行业增长的集约化程度较高,应给予鼓励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从“环境换取增长”到“环境优化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光 《环境保护》2006,(2B):33-36
从“十一五”开始.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即从”环境换取增长”的阶段转向“环境优化增长”的阶段。所谓环境优化增长,就是指把环境保护作为一种手段.使之改善和促进经济增长,从而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重目标。一旦环境优化增长的理念得到认可.“国家意志”在环境保护上的表现就会与以往大不相同——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环境保护的从属,滞后、补救性质的地位,上升到主动,优先.预防的地位。因此.与时俱进地认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充分揭示环境保护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和贡献,是我们当前应该认真做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重庆市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代价,对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作了深刻反思、据测算、重庆市仅生态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占全市GDP的16.1%。要改变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必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加强资源与环境核算和环境法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章建宁 《环境科技》2000,13(3):39-40
对常州市区近30年来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常州的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符合环境库兹尼茨关系的描述,并确定了常州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关系。  相似文献   

9.
环境与贸易问题已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焦点问题,也是WTO新一轮贸易谈判的重要议题。目前,贸易增长方式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我国的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面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巨大成就与国内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我们究竟该如何认识并正确处理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带着这个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目前我国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现状及环境优化对经济增长所做出的贡献,说明环境优化经济增长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提出规划环评是促进环境优化经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毕军 《环境》1995,(8):13-13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外乎三种方式,第一,主张经济增长是一第一位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通过技术进步和市场机制自动地解决环境问题。发达国家环境质量先下降后上升的事实对这一观点无疑是一种历史的验证。其二,认为维持生态稳定、保护环境是人类最优先的任务。这一思想在西方国家以“绿党”为代表已形成一定的缺陷。前者的经济增长是以高昂的环境代价和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基础的;后者则忽略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那么,我们的选择是什么?因此,寻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势在必行。“持续发展”的思想正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所在。“持续发展”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提出的一种观点,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经济发展能够持续进行下去”,这是一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互相支持的战略,事实上,如果消除了现有经济核算体系的失真之处,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相互对立的假像就会消失。经济增长并非一定带来环境破坏,关键是采取何种经济增长方式。例如,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西方国家的节约能源战略,既促进了经济增长,又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对环境质量的改善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环境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是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一般规律;从我国环境资源的人均占有、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利用浪费和后备资源储备匮乏等现状分析,我国比其它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走环境资源集约化的道路;以产值、速度为导向的粗放经营是我国经济增长滞缓、生态环境恶化的主因;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世纪之交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必由之路和战略性选择。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焦炭生产地区的农村环境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国栋  石晓枫 《环境保护》1998,(11):15-17,20
通过对山西省焦炭生产的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环境现状调查,提出了改善焦炭生产区农村环境状况的建议和措施;并就焦炭生产区的经济和环境可持发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浅谈我国的环境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主席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口、经济、环境是可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目前,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劲势头下,环境也急剧恶化,环境污染严重,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研究和实施环境审计,对企业或环境管理部门加强环境管理,制止或防止环境污染。对审计界…  相似文献   

15.
绿色环境效率反映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合理评价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效率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从异质性环境污染排放角度出发,选取了四种环境压力指标,采用非径向的Slacks Based Model(SBM)模型和Sequential 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山西省2003—2016年11个地级市的环境效率和环境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动态演进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差分广义矩估计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山西环境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维持现有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山西省整体的环境效率仍有25.31%的改进潜力;中部地区的环境效率值高于北部与南部地区,但是三大区域的环境效率值都呈下降趋势。(2)山西省环境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14.63%,其中技术效率对环境生产率的增长表现为负效应,而技术进步是环境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来源。(3)环境规制与环境生产率之间并不存在正向或者负向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不同分位点上环境规制对环境生产率变动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是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一般规律;从我国环境资源的人均占有、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利用浪费和后备资源储备匮乏等现状分析,我国比其它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走环境资源集约化的道路;以产值、数量、速度为导向的粗放经营是我国经济增长滞缓、生态环境恶化的主因;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世纪之交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必由之路和战略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规划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华 《环境科技》1998,11(4):45-46
前言目前,全国已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32个、高新技术开发区52个。江苏省有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50余个。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区域开发建设活动将会越来越多。各种类型的开发区建设对环境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内容和要求,这其中,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规划显得尤为突出。l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可持续发展思想认为发展与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不否定经济增长(尤其是穷国的经济增长),但需要重新审视如何实现经济增长。要达到具有可持续意义的经济增长,必须将生产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减少每单位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研究人口增长,经济增长,技术变化三大因素对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作者提出环境变迁曲线,与人口转变曲线,工业化过程相联系,并划分了环境变迁四个阶段。根据环境变迁过程以及动因,在国际比较范围内,进一步说明了中国环境变迁的特点,作者认为,强化减少污染型技术因素是改善环境质量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坚持控制人口增长,以减少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9.
董洪运 《环境保护》2007,(8A):71-72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和政策机遇,使社会经济实现了长足发展。然而,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随之而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现。在新的形势下,这些地区如果不能在事关未来发展全局的博弈中“胜出”,资源环境无法承受,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也将成为空谈。[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节能减排 关键在于政府的环境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桂敏 《环境保护》2007,(4A):28-32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由“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地位得到空前提升,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将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标志着我国将从过去“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进入到今后“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