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6 毫秒
1.
编辑寄语     
《防灾博览》2012,(6):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 2年11月8日胜利召开。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中国地震局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围绕中心、创新载体、统筹安排,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省在汶川县映秀镇举行"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十周年纪念仪式,深切悼念在地震中不幸罹难的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防灾减灾重要指示批示,要求继续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奋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月17—18日,2017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在京召开。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在会上强调,地震部门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地震灾害作为一种自然  相似文献   

5.
2020年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年份。在国家层面,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十三五"规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迈出关键一步;在防震减灾工作层面,是实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的最后一年,也是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1月7-8日,2020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相似文献   

6.
2015年1月19-20日,全国地震局长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建民在报告中指出2015年防震减灾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部署,坚持防震减灾根本宗旨和融合式发展道路,着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全面、依法、规范履行防震减灾各项工作职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在纪念唐山大地震42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发表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两周年之际,2018年7月28日,应急管理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地震局联合在唐山召开全国首届地震科普大会,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以及向汶川地  相似文献   

8.
《防灾博览》2012,(4):6-7
2012年7月6-7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一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动员大会。大会深刻分析我国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做出全面部署,这对于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国家建  相似文献   

9.
全国水体调查结果显示,在全中国七大流域中,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主要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我国的水污染态势极其严峻,治理水污染已经迫在眉睫。有专家曾推算,我国每年水污染对工业、农业、市政工业和人体健康等方面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400亿元。解决水污染的问题,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将少一些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少一些瓶颈,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将少一些阻碍。2015年4月16日,"水十条"正式出台。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防灾博览》2021,(1):4-4
2021年1月8日,2021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传达学习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和致信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部署,总结"十三五"时期和2020年防震减灾工作,谋划"十四五"事业发展,部署2021年重点任务。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闵宜仁作题为《统一思想、明晰思路、凝聚力量,开启防震减灾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1.
《防灾博览》2012,(6):7
2012年12月6日,中国地震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江西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南昌举行,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鹿心社和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建民出席并签署合作协议。江西省副省长谢茹、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分别致辞。江西省政府秘书长谭晓林主持协议签署仪式。谢茹副省长指出,防震减灾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进一步抓好防震减灾工作,促进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10月10日,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同志带队前往北京展览馆,参观"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党组成员、副局长闵宜仁、牛之俊同志一同参观。局机关各内设机构负责同志、京区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展览以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主题,以编年体为时间主线,安排设计  相似文献   

13.
《民防苑》2006,(Z1)
上海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着力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从1992年以来,上海经济已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飞速发展带来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大,上海地下空间已经开发的面积约440万平方米,是全市总面积的万分之七;当一个城市的地面土地资源趋于饱和时,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如何科学管理地下空间将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上海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防灾减灾重要论述,增强全民防灾减灾和应急安全意识,提升全社会风险防控能力和全民安全素质,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自2018年起主办防灾减灾千场科普讲座活动,至今已经连续举办四年,为全社会防灾意识的提升起到了应有的推动作用.2020年活动的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  相似文献   

15.
昌江黎族自治县是海南省直辖自治县,地处海南岛西部,地形地貌复杂,总面积1569平方千米。近年来,昌江黎族自治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减灾的宗旨,围绕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坚持防震减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依靠科技创新、法制建设和全社会力量,全面提升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防御和应急救援"能力,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6.
2017年地震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于1月18日下午在北京召开.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作大会工作报告. 会议的主要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总结回顾2016年地震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研究部署2017年重点任务,不断推进地震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7年6月7日,中国地震局、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召开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决定实施"透明地壳""解剖地震""韧性城乡""智慧服务"四大科技创新工程,目标是把我国建成地震科技强国.其中"透明地壳"计划是以"地下清楚"为目标,计划用10年的努力,发展新一代观测技术,完成重点地区地下...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3月22日是第十八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三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的2010年"世界水日"主题是"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意在强调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面临着威胁。"世界水日"来历为了唤起公众的水意识,建立一种更为全面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  相似文献   

19.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实施以来,全面提升了农村、牧区校舍和农居抗震设防能力。内蒙古自治区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方面颇有特色,为同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网是我国仅次于测震网的第二大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它的建成与运转,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与浓厚的兴趣,其原因不仅是由于此网建设投资少,建成快、成效大而被国家地震局授予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更重要的是它的建设思想充分总结了我国经验,扬长避短,有许多重要的科学创新与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列出中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主要的五大科学创新:"自身放大"观念、"灵敏点"观念、"有效层"观念、"地壳放气"观念与"微动态"观念等.这些新观念组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新的科学概念,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它将拓宽人们的认识,并将地下水领域的研究引向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