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絮凝沉淀法对低浓度含氟废水进行了处理,考察了氟化钙晶种对出水氟浓度和沉淀产物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晶种可以起到诱导强化絮凝的作用,可以显著提高絮凝沉淀除氟的效率并降低出水浊度,减少絮凝剂使用量。采用一体化沉淀反应器对氟浓度为45 mg/L的某氟化工废水进行了处理,在废水p H值为7. 2~7. 6,废水流量为40 L/h,聚铝用量为200 mg/L的条件下,连续运行出水氟浓度稳定低于10 mg/L,浊度低于30NTU,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炼钢工业中,不论转炉还是平炉炼钢都要加入氟化钙。一般来说,转炉或平炉炼钢除尘是采用湿法,这样就有大部分氟随着烟气进入废水中,其含量大大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工业废水中氟的排放标准,按氟计为10mg/L)。然而,目前国内对炼钢除尘的含氟废水处理尚未见报导。为了保护环境,造福人民,消除炼钢除尘废水中氟的污染,我们对炼钢除尘废水中氟的处理进行了试验室试验,使处理后的废水中氟、pH 值和悬浮物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光伏太阳能产业主要以太阳能电池产品为主,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含氟废水。目前含氟废水主要采用化学沉淀法进行处理,但是这种单一的方法难以实现出水氟离子质量浓度<10mg/L的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针对某实际工程,通过将化学沉淀法与絮凝沉淀法相结合的两级处理工艺,串联处理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氟废水,在以pH值控制在8~12之间为基础条件的情况下,最终实现氟离子质量浓度由进水的400mg/L下降至8mg/L,低于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对氟离子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含氟废水的处理,国内普遍采用石灰法。此法除氟效果达不到排放标准,还必须进行二次处理。特别是对含氟量较高的氟化盐废水来说,该法只能是初步处理的手段。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试验成功一种只需一次处理即可达到排放标准的氟化盐废水处理方法。该方法是应用同离子效应原理,于石灰法处理的含氟废水中,加入氟化钙溶液,增大钙离子浓度,使钙与氟的离子浓度乘积大于氟化钙溶解度积,降低氟化钙的溶解度,平衡便向生成氟化钙沉淀力向移动,  相似文献   

5.
确定了絮凝-氧化工艺对焦化二沉池水进行强化处理,选择了聚硅硫酸铁(PFSS)作为絮凝剂,次氯酸盐作为氧化剂,并考察了pH值、n(Fe)/n(Si)、药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处理条件为:絮凝时废水pH=6.0~7.5,絮凝剂PFSS投加量为400mg/L(以Fe3 计),其中n(Fe)/n(Si)=2;氧化时废水pH=6.5~7.5,氧化剂M-180B投加量为0.4 g/L.处理后焦化废水的COD由1 837.6 mg/L降至125.3 mg/L,出水pH值在7.3左右,能够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6.
针对冶金酸性含镉废水,研究了硫化钠和重金属捕集剂联合处理对镉的去除效果,考察了药剂的加入量、反应时间、p H值和加药方式对废水中Cd~(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步处理法,控制反应的初始p H值为4.0,硫化钠的投加量为445 mg/L,捕集剂的投加量为0.2 m L/L,反应时间为60 min时,处理后废水中Cd~(2+)的质量浓度可以由638 mg/L减少至0.1 mg/L,满足国家废水排放标准,滤渣中镉的质量分数大于10%,具有回收价值,且处理过程中无H_2S气体逸出,可以实现冶金酸性含镉废水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  相似文献   

7.
针对酮连氮法制肼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盐废水,采用化学沉淀和次氯酸钠氧化两种方法联合处理.结果表明:调节废水pH=9.0,以MgCl2.6H2O和Na2HPO4.12H2O为沉淀剂,n(Mg2+)∶n(NH4+)∶n(PO43-)=1.2∶1.0∶0.9,NH4+-N去除率为96.8%;再向废水中投入次氯酸钠溶液,其加入量为废水量的1.3%~1.6%时,可使废水CODCr从1 650 mg/L降至63.2 mg/L,无机铵质量浓度为0,总铵质量浓度为1.8 mg/L.经两步处理后的废水可用于一次盐水.  相似文献   

8.
<正>前言以桉木作为原料的制浆造纸企业,废水主要由抄纸白水、化机浆蒸煮废液(稀黑液)组成。废水色度较高,成分复杂,主要含树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废水特征指标如下:稀黑液:TCOD=7000~12000mg/L;SS≈1500mg/L, p H=6.2-7.8;白水: TCOD=300~1500mg/L;SS≈300~500 mg/L, p H=6.5-8.0。试验考查的内容工艺过程、该废水的可生化性、CODcr等污染指标去除率、  相似文献   

9.
细菌与真菌优化组合降解污水中氰化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降氰细菌与真菌组合对工业废水中氰化物的降解性能.将从电镀厂水样和活性污泥中分离出的8株降氰细菌与降氰真菌的悬浮液进行等体积混合,以降氰效果最佳的混菌组合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组成比例、废水温度、废水pH值、降解时间和摇床转速对降氰率的影响,并在试验得到的适宜降解条件下处理电镀厂实际含氰废水.结果表明,除2#细菌和真菌及9#细菌和真菌的组合外,其他混菌组合的降氰率均优于已筛选获得的单菌株,其中8#细菌与真菌组合的降氰率最高.该组合的适宜降氰条件为8#细菌悬浮液∶真菌悬浮液=3∶2(体积比)、34 ℃、pH=6.0、降解20 h、114 r/min转速.适宜降氰条件下,菌液∶废水∶细菌生长培养基=1∶1∶1(体积比)时,8#细菌与真菌组合对氰化物质量浓度为202 mg/L、42.9 mg/L、9.07 mg/L、1.57 mg/L和1.09 mg/L的5种实际废水的降氰率分别为84.85%、82.77%、80.37%、80.25%和79.82%.其中,氰化物初始质量浓度为1.57 mg/L和1.09 mg/L时,废水经混菌降解处理后的氰化物质量浓度低于0.5 mg/L,符合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 8978-88)(≤0.5 mg/L).研究表明,8#细菌与真菌混合菌的降氰率较高,在实际含氰废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超稳定、高碱度、高浊度浮选废水处理的实验研究.根据废水性质,确定以石灰和PAM(聚丙烯酰胺)作为混凝药剂处理高碱高浊度浮选废水.研究结果表明,当石灰的投加量为300 mg/L,PAM投加量为4 mg/L,沉淀时间为30 min时,出水悬浮物去除率达99%以上,浊度由原水的11 000多降低到3NTU左右,TP<0.5 mg/L,COD<60 mg/L,为废水回用奠定了基础,每m3废水的药剂成本约为0.1元,从而确定了一种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混凝—破乳—活性白土吸附”的物化组合水处理工艺降解某汽车空气滤芯厂的聚氨酯PU工艺废水。该组合工艺将COD从9500 mg/L降至200 mg/L,其去除率大于95%,出水可以直接排放到厂区内的污水生化处理池。该组合工艺处理成本低。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石化产业园区污水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不好、现有污水处理工艺难于达标等问题,在分析现有设施运行情况和实际水质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水解+A/O+MBR的工艺处理该园区污水,并进行现场中试试验研究。经3个月的条件试验及1个月的连续运行,处理后出水COD质量浓度低于50 mg/L,氨氮质量浓度低于5 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投加量对三种水样中总氰、总铜、总锌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得出漂白粉处理某银矿尾矿库废水的最佳投加量。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能使总氰、总铜、总锌多条去除率曲线综合成一条总去除率曲线,从而更容易判断出最佳投加量为2.5 g/L;当漂白粉的投加量为2.5 g/L、pH=8、接触反应时间为60 min时,可使原水水质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某银矿尾矿库废水处理达标;稳定性验证试验表明,层次分析法分析得出的漂白粉最佳投加量,可使含氰废水的处理出水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4.
以调节沉淀-汽提处理技术作为氧化锆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对主要构筑物做出工艺设计,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出水水质稳定、处理效率高、流程简洁、操作简便等特点.是处理含高浓度氨氮、可生化性差的工业废水的一种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实验研究了投加硅藻土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校园生活废水效果的影响。两组膜生物反应器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投加硅藻土有利于MBR工艺中活性污泥的培养和出水的稳定。投加硅藻土使MBR的出水COD质量浓度稳定在25 mg/L以下,BOD5质量浓度小于5 mg/L,NH3-N质量浓度0.4 mg/L左右,TP质量浓度小于0.5 mg/L,SS未检出,出水水质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6.
采用A^2/O、混凝沉淀工艺处理焦化废水,运行表明,处理后的废水酚、氰、NH3-N和COD等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质处理含氰废水,综合处理混合废水的方式处理鞍山某机械加工企业的电镀废水,介绍了工艺的特点,各处理构筑物.运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处理电镀废水,其出水水质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8.
Acid enhanced limestone defluoridation of water has been studied in a crushed limestone column reactor using oxalic acid (OA). The defluoridation has been studied with varying initial fluoride concentrations of 5, 10, 15 and 20 mg/L and acid concentrations of 0.01, 0.05 and 0.1 M. The fluoride removal was found to increase with in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acid, removing fluoride up to 95% with 0.1 M OA. The observed good fluoride removal has been attributed to a combination of two mechanisms of fluoride removal, viz., precipitation of calcium fluoride and adsorption of fluoride ions on limestone surfaces. While the removal by precipitation remains same on repeated use of the same limestone column, the adsorption is more with the fresh limestone and decreases gradually on repeated use of the same limestone column. The precipitate has been characterized using various analytical tools, viz., X-ray diffraction, IR spectroscop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ombined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The Ca2+ ions, formed due to dissolution of limestone by the acid, precipitate calcium fluoride along with precipitation of calcium oxalate. A good fluoride removal ability, low residual oxalate, acceptable final pH, low-cost and simplicity of the process make the present acid-enhanced limestone defluoridation process with OA a potential method for defluoridation of groundwater.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某食品有限公司废水的实验研究和我们的工程实践经验,对该生产工艺各工序的废水分别进行预处理,全厂综合废水进行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的处理工艺,预期出水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同时实现了废料回收。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淀粉接枝物和聚合硅铝混凝剂处理制浆造纸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实验室制备的淀粉丙烯酰胺接枝物(GCAS)和聚硅酸硫酸铝(PASS)混凝剂对制浆造纸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pH 值、药剂用量及沉降时间等对COD去除率和透光度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淀粉丙烯酰胺接枝物在pH=2.0左右时处理效果较好,其最佳用量为32 mg/L;聚硅酸硫酸铝在pH=10.0左右时处理效果较好,最佳用量为48 mg/L;采用复合混凝剂时,淀粉丙烯酰胺接枝物和聚硅酸硫酸铝的用量分别为32 mg/L和48 mg/L,pH=8.0~9.0,沉降时间为25 min条件下,COD去除率达85%以上,透光率可达99%.该复合混凝剂既可以有较高COD去除率,又可以避免二次污染,有较好的环保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