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5 毫秒
1.
4.国内事故损失计算理论和方法 (1)目前国内的计算方法我国制定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441-86)。该“标准”将伤亡事故的经济损失分为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两部分: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善后处理支出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是直接经济损失;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等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它经济损失的价值为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见图6-1。例:武汉某公司修罐库于1982年8月6日上午10时30分发生一起铁水爆炸事故,死亡14人。事故经过:1982年8月6日上午10点多,该公司运输部有关工作人员将装满铁水  相似文献   

2.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 范围,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 1 基本定义 1.1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 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1.2 直接经济损失 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1.3 间接经济损失 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2 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2.1 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 2.1.1 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 2.1.2 丧葬及抚恤费用 2.1.3 补助及救济费用 2.1.4 歇工工资 2.2 善后处理…  相似文献   

3.
浅析事故经济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我国各类事故频繁发生,事故造成人员的伤亡或设备、装置、建筑物的破坏,给国家、企业和个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社会造成了不安定因素.笔者认为事故发生后不仅要查清人员的伤亡情况、事故经过、原因分析、责任人处理、人员教育、措施制定,而且还要弄清事故经济损失的划分,进而对事故经济损失进行分析和统计,从而追究经济损失的承担者.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事故经济损失的划分、对比以及计算方法.参照国外的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于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给出了详细的划分和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来,我国各类事故频繁发生,事故造成人员的伤亡或设备、装置、建筑物的破坏,给国家、企业和个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社会造成了不安定因素.笔者认为事故发生后不仅要查清人员的伤亡情况、事故经过、原因分析、责任人处理、人员教育、措施制定,而且还要弄清事故经济损失的划分,进而对事故经济损失进行分析和统计,从而追究经济损失的承担者.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事故经济损失的划分、对比以及计算方法.参照国外的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于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给出了详细的划分和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2005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与自然灾害状况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综述了2005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状况和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和分析了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2005年中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717 938起,死亡127 089人,同比分别减少10.7%和7.1 %.煤矿共发生事故3 303起,死亡5 938人,同比分别下降9.2%和1.5%.2005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0 653.7万人(次)受灾,2 47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 042亿元.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3 882万hm2,绝收460万hm2.全年发生特大森林火灾3起,因森林火灾造成受害森林面积7.3万hm2.全年因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32亿元.全年发生赤潮82次,减少14次;累计赤潮面积约27 070 km2,上升1.7%.全年共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854起,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6.5亿元.全年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3次,受灾人口208万人,受灾面积15 040 k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6 亿元.2005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较2004年有所缓和,但自然灾害状况较2004年严重.  相似文献   

6.
刘伟  陈晓红 《安全》2007,28(10):13-15
本论文分析了我国对事故经济损失计算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三种方法:事故经济损失的理论计算方法、事故经济损失构成计算方法述评和事故损失性安全成本的计算方法,通过对三种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认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都包含着可确认、可计算的准确的损失,又包括不好计算的隐含损失,所以计算直间比不科学,意义不大.而事故损失性安全成本法把事故损失分为可确认经济损失和隐含经济损失,可确认经济损失包括那些可确认、可计算的准确的损失,隐含经济损失包括不好计算的隐含损失,因此确认-隐含系数比,比直间比系数更有意义.提出事故损失性安全成本法的计算更容易、可控、科学和实用.因而认为我国应该统一采用事故损失性安全成本法计算事故损失.  相似文献   

7.
由于员工伤亡事故损失计算方法和统计方法的局限,长久以来不能全面准确地计算此类损失,这也导致了此类损失计算模糊和滞后的特征。一般对事故损失的计算方式有2种:1)分析统计数据;2)分析事故损失的组成和影响因素。由于间接损失统计数据的缺失,后者成为唯一的选择。目前对事故直接损失已有比较成熟的研究,而间接损失仍难以准确计算。通过分析事故间接损失的组成和影响因素(即生产力的丧失、岗位替换带来的损失、管理成本增加带来的损失和订单损失),提出初步的量化模型并结合案例对事故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占损失总量的比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事故间接损失在企业经济损失中占据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8.
2006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与自然灾害状况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综述了2006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状况和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和分析了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并给出了2006年10大食品安全事件.2006年中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27158起,死亡112822人,同比分别减少12.6%和11.2%.非煤矿山共发生伤亡事故1869起、死亡2271人,同比分别下降3.1%和3.0%.火灾发生222702起,死亡1517人,受伤1418人,直接财产损失784468411元.2006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3453.3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318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1091.3千hm2,上升5.9%,其中绝收面积5408.9千hm2,上升17.7%.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8.1亿元,比2005年上升23.8%.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受灾严重.全国因气象灾害共造成2704人死亡,经济损失约2120亿元.2006年是中国海洋灾害的重灾年,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等灾害性海洋过程共发生179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8.45亿元,减少34.3%,死亡(含失踪)492人.地质灾害共发生102804起.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4次,死亡25人,直接经济损失18.6亿元.结果表明,2006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较2005年有所缓和,但自然灾害状况较2005年严重.  相似文献   

9.
对“十二五”期间发生的、已经公布的生产安全死亡事故报告进行检索,选择事故调查报告要素比较齐全、具有代表性的生产安全死亡事故219起进行直接经济损失统计分析,计算每死亡1个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建立以事故死亡人数测算全国生产安全死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计算模型,根据公开的年度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估算全国年度生产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估算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我国生产安全死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到4 651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16%,占全国财政收入的0.72%,生产安全死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经济损失数据统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对比分析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经济损失统计的5个权威文件,梳理事故经济损失统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际上事故经济损失统计工作先进做法,提出与之对应的改革建议。研究表明:我国现行文件存在的统计经济损失主体不一致、未规定统计间接经济损失,且事故调查报告不披露直接经济损失数据构成、统计工作的时间界限不统一、空间边界不明确、行业领域未区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设立专门事故调查机构,弱化事故经济损失"直接-间接"分类体系,分阶段跟踪统计、披露事故经济损失,建立事故经济损失数据库,推动重大化工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的制定等若干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经济损失的研究现状,借鉴国外对道路交通事故经济损失研究的成功经验,提出适用于中国实际情况的交通事故社会公共机构服务损失费用构成;确定了道路交通事故社会公共机构服务损失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主要从警方服务、清障服务、管理部门服务和法律诉讼服务4个方面对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服务损失进行了深层次理论分析与评价;构建了相应的评价计量模型;提出了我国评价交通事故社会服务损失的一些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对科学、全面、合理地评价道路交通事故社会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安全损失外部化倾向未能从根本上有效调动建筑企业致力于改善安全生产业绩。笔者认为,要从本质上改善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状况,必须促使安全损失内部化,该理念不仅有利于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制度、保护建筑工人及其家庭的权益以及减轻政府负担,而且还能促使整个社会共同致力于改善职业安全与健康状况,从而促进建筑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损失内部化须借助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通过提高赔偿额度、提取安全生产抵押金、制裁或罚款、浮动保险费率、带薪工伤病假以及市场进退机制等手段,加大安全损失内部化力度。安全损失内部化力度的加大,对预防未来的安全事故将起到积极的经济刺激作用,从本质上提高我国建筑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煤矿安全投入和安全成本的界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安全投入不足是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安全投入与安全成本的概念存在着严重的模糊性。为此,笔者重新给出了安全成本的定义:在基准的安全标准下,发生的与安全有关的费用总和,包括安全投入和事故损失两部分。为了进一步明确安全成本与生产成本间的界限,还提出了从采矿方法、地质采矿技术条件、生产工艺环节等3个方面对安全成本与生产成本间的界限进行界定,以及对事故损失按照可列的直接经济损失、隐含的直接经济损失、可列的间接经济损失和隐含的间接经济损失等4个层次分别进行计量的建议。最后提出了发展煤炭科技、严格煤矿设计审查制度、制定煤矿安全成本统计标准、变革煤矿税费体系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了解北京市火灾事故的基本情况,使用聚类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对火灾事故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北京火灾事故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中南部较其他区域火灾风险较高。火灾事故的时间趋势显示,起火次数、伤亡人数有降低趋势,直接经济损失有上升趋势。不同起火原因引起的火灾事故起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中,电气和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灾事故占主要部分。研究对于认识北京火灾事故的特征、发展趋势和有重点的进行火灾事故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安全投资与安全效益的预测及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建立了安全投资与事故损失预测模型.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建立了安全投资与安全效益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并利用这2个模型对某石化公司的安全分项投资及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情况进行了案例分析.初步确定该企业安全投资中各分项投资与事故损失的预测值.确定了该企业安全投资中各分项投资与效益的相关程度,找出了安全投资结构中与效益关联度最大的因素,并优先将其作为安全投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企业和个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笔者认为建筑事故经济损失的分担不仅是经济、安全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在事故发生后不仅要查清人员的伤亡情况、事故经过、原因分析、责任人处理、人员教育、措施制定、事故经济损失,还要弄清法律问题,要依法问责或依法问罪,也是行政法律问题,依法行政处罚和处分,还是民事法律问题,依法承担民事赔偿。笔者认为企业最好采用保险和非保险转嫁方式把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转移出去,减轻自己的负担。只有在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处置方法,或是为了经济上的节约而并不影响自身的财务稳定且有控制风险的能力,或不知道风险的存在,或虽知风险存在,但由于预测失误、忽略而导致损失,才自己承担。当事故发生后要通过法定程序来确定的建筑事故经济损失是由保险公司、合同另一方和企业分担。  相似文献   

17.
2007-2011年我国烟花爆竹事故统计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由于其在中国民俗中的特殊含义而延续至今,但是,因其自身的易燃、易爆性,烟花爆竹生产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和危害性,引发的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对社会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更危害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依据不同分类方法对2007—2011年间我国烟花爆竹事故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得出了事故总体情况,不同方法统计下的事故比例,以及事故原因分类等,并进一步基于原因分析,从法律法规、技术手段以及安全管理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安全投入与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安全投入及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分析研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安全投入比例(安全投入占GDP的比例)与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确定了其对应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安全投入比例与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之间呈较明显的负指数关系.探讨了安全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几点关于加强安全投入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9.
Carbon dioxide pipeline is an essential carrier in 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 Statistically revealing the accident rate and risk of carbon dioxide pipelines is conducive to integrity management. Based on 112 accident records collected from Pipeline & Hazardous Materials Safety Administration, this work analyzes the frequency, rate, and risk of accidents. In addition, the impact of relevant factors on risk is further discussed. Some primary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For carbon dioxide pipelines, the leak is the leading form of accident. Most carbon emissions are generated in the form of leakage, but economic losses are mainly generated in other forms. (2) The pipelines that have been in service for 0–10 years have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accidents and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but the pipelines that have been in service for 11–20 years have caused the most economic losses. (3) Among the accident causes, the number of accidents caused by equipment failure is the highest, while the economic loss caused by natural force damage is the highest, and the carbon emission caused by material failure is the high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