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快速发展,各类核活动显著增加,由此带来的安全风险不断加大,社会各界对核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近期国务院批复的《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核安全规划》)是指导"十二五"时期及未来我国核安全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提高我国核安全水平,保障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推动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简称"中心")是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支持体系中惟一、全面、综合性技术支持单位,在国家和环境保护部的高度重视下,近两年来取得长足进步.随着《核安全规划》发布,未来5~10年中心将进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心将秉承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加快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审评技术水平,实现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提供全面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构建应用核技术工业企业辐射防护监测体系是保障辐射安全的基础工作之一。本文根据工业企业应用核技术的基本类型,使用的放射源主要为γ和β射线源,认为需重点进行外照射辐射防护监测。针对常见的辐射安全问题,特别是辐射防护监测的缺失,提出了国家应加强对市级辐射安全监管机构和辐射监测机构的建设和投入,设立第三方监测机构,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等,构建辐射防护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放射源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辐射安全问题深受关注.作为放射源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此详细介绍了放射源在线监控技术在核技术利用安全管理方面系统构成及功能要求,并通过引用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技术能实现对放射源进行有效监控管理,促使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管理工作向多样化、信息化、科学化和实用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了辐射安全管理的水平和效率,降低了放射源丢失、盗窃事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总结在核技术医学应用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辐射安全和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分析其原因,论述核安全文化在核技术医学应用领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核能的安全健康发展离不开对伴生放射性矿辐射环境的管理,目前,伴生放射性矿辐射环境监管仍是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中较为薄弱的领域,这将是下一步我国核安全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就《关于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及2025年远景目标的批复》中对伴生放射性矿辐射环境监理的要求提出,今后一段时期,要完成伴生放射性矿现状调查和辐射现状普查,推进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分类管理,开展辐射安全监管和辐射环境标准研究,督促企业加强对周边辐射环境监测和流出物监测,积极开展辐射环境监督检查,研究及控制人为活动引起的天然放射性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核技术利用迅速发展,作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辐射监督管理人员,对辐射监管单位要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强调它的重要性。尤其是普遍使用射线装置的医院,要避免辐射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十五"期间我省电离辐射环境质量状况和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核技术应用单位放射环境质量概况、辐射环境监督管理以及辐射环境的基础能力建设状况。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高度关注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和民生发展,高屋建瓴地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作为环保人,对此感到非常振奋,倍感亲切,深感环境保护事业蓬勃发展的春天即将来临.国务院审议通过和发布实施的《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简称《核安全规划》),更是为做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它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核与辐射安全在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热点问题之一,"抢盐风波"和"杞人忧钴"的事件至今人们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核技术利用迅速发展,作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辐射监督管理人员,对辐射监管单位要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强调它的重要性.尤其是普遍使用射线装置的医院,要避免辐射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基层环保部门辐射环境管理相关文献的研究,总结了放射源辐射安全监管工作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如何做好地方与基层辐射安全监管工作的具体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重庆核与辐射监管工作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深入贯彻第五次全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以辐射安全监管为中心,抓好机制、能力、监管、监测和宣教五个方面工作,全力助推重庆核与辐射安全工作迈上新台阶。抓好机制建设,筑牢监管工作保障工程一是落实规划先行机制,夯实法  相似文献   

12.
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管理不当能够产生比较大的危害,首先了解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应用现状和特点,然后准确找出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制定合理的安全监管措施并落实到位,其主要内容有:掌握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底数、分布情况及有关特性,辐射单位落实好辐射安全工作责任制,增强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守法意识、忧患意识、敬畏意识,环保部门落实好监管责任,根据现有辐射源的特性,完善辐射事故处置应急体系,提升辐射监管机构队伍能力、加强辐射安全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与公安、卫生部门加强配合,实行齐抓共管,增加宣传教育,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规范监管、科学监管,确保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锆英砂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工业原料。在锆英砂开发利用过程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随着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进入到环境,有可能影响到环境辐射水平,甚至造成环境污染。为了控制环境辐射水平,需要加强开发利用过程的辐射环境安全监管。梳理现状,分析不足,有利于该行业辐射环境管理的开展。在对中国锆及氧化锆行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金属锆生产环节辐射环境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行业辐射监测与评价及制定辐射安全相关标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郑秀亮 《环境》2015,(2):50-52
<正>通过创建"示范单位"活动,广东辐射防护协会积极引领辐射行业加强自律、落实国家相关法律和标准,不断提升辐射安全与防护水平。当企业从协会接过奖牌时,接过的不单单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辐射技术运用日益广泛的当下,‘示范单位’评选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的目的在于推动更多的企业自觉加强辐射安全防护能力建设,牢固树立辐射安全防护意识。"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会长戎明海指出。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起废旧金属熔炼导致的放射性污染事件,以及环保部门在事件中采取的措施.反思了废旧金属回收熔炼辐射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指出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明确,对熔炼企业辐射监测的监管力度不足,废金属进出口的放射性管理存在漏洞,熔炼企业缺乏辐射安全意识和手段,提出了完善标准体系,强化口岸监测,实施分级管理,加强企业辐射安全管理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危险化学品径记是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危险化学品登记,可以摸清我国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企业的情况,掌握相关化学品的危险性及安全信息资料,建立起国家危化品信息库,为安全监管和事故应急救援提供信息支持。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与相关行政许可进行关联是推动该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基层环保部门面临着电离和电磁辐射两大监管任务,本文从辐射工作单位、辐射环境管理机构和辐射环境管理制度的管理现状入手,对日常管理存在着辐射环境管理部门地位不高,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和企事业工作人员管理松散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辐射环境监管,简化审批验收程序加强第三方监测,构建三位一体辐射环境监管体系,营造辐射环境保护宣教氛围和完善辐射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五项对策,得出了必须加强辐射环境特别是放射源的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18.
声音     
《环境》2017,(3)
<正>"2017年是《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的决战之年。环境保护部将会同各有关部门,以冬季重污染天气治理作为战略重点,推动各地努力实现2017年阶段性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赵英民2月22日就大气污染防治相关问题召开媒体见面会时表示。"涉核无小事,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是一项养兵练兵工程,务必要有计划、有策略地做好源头防范,应进一步提高监测能力、加强应急处置,确保核与辐射安全。"  相似文献   

19.
辐射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三大重点任务之一。随着我省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辐射环境管理和安全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过程中,对我省近年来放射源监管工作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梳理出了放射源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实施辐射安全许可制度,不断制定完善了辐射安全许可和审批工作程序,并从制度、资质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强化放射源监管的工作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我国核利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规模持续扩大,相应的关于辐射环境保护方面的探讨也在不断增多,核技术利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辐射事故发生风险,直接对周边环境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对此,文章首先对我国核辐射安全形势进行了简要分析,分析了我国核技术利用情况与2019年辐射事故起数,明确了我国核辐射安全形势相对较好,处于可控状态;其后从核技术利用审批、监管机构队伍、安全管理等诸多方面具体分析了核辐射环境保护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加强核辐射环境保护的几点对策,以期促进我国核工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