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研究了再生砖骨料的取代率对再生骨料GRC的影响及变化规律,并进一步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粉煤灰、硅灰及再生混凝土骨料对GRC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骨料GRC的强度随废混凝土取代率的提高先增长后下降,当废混凝土取代天然砂30%,可达到或超过天然砂GRC的力学性能;当粉煤灰取代水泥10%,同时硅灰取代水泥10%,废混凝土取代天然砂30%时,其抗折、抗压强度值最大。  相似文献   

2.
废弃混凝土的循环再生利用已日益成为人类关注的重要话题,符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利用废弃混凝土破碎产生的再生细骨料部分取代天然细骨料来配制干混砂浆。通过试验证明:在固定配合比条件下,再生骨料替代率为50%时,干混砂浆抗压强度、保水率和抗冻融性、强度损失率等均符合M5.0中保水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3.
将废粘土砖加工成粗细骨料,用于配制全废砖再生轻骨料混凝土。检测结果表明:所用废砖粗细骨料属轻骨料范畴,但其吸水率较大,且细骨料级配不良。试验表明:本试验配合比体系中,净水灰比为0.42,体积砂率为50%时最佳;以全废砖配制的再生砖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发展规律与普通轻骨料混凝土类似,均有随水泥用量提高而强度提高的趋势,但随着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再生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提高趋势下降。以全废砖为骨料适合配制强度等级LC30及以下的再生轻骨料混凝土。  相似文献   

4.
将收集的废弃混凝土破碎细集料筛除粒径大于0.75mm的细集料,基于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再生细集料取代率、硅粉取代率和减水剂掺量对砂浆工作性能、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的影响,得出各因素的主次顺序和各因素的影响权重,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掺硅粉再生砂浆的最优配合比。以此以期为再生砂替代砂浆中天然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系统测试不同粒级黏土砖再生骨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1h吸水率、孔隙率、空隙率等物理性质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测试黏土砖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和砂浆抗折强度、折压比随龄期的变化,通过对3组不同水泥用量黏土砖再生骨料混凝土和陶粒混凝土不同龄期抗压强度的比较,得出因黏土砖再生骨料物理和低强度特性,与可比较的陶粒混凝土相比,其混凝土表观密度大,抗压强度低,黏土砖再生骨料低强度特性在高水泥用量或后龄期时对混凝土强度的不利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废混凝土粉以不同取代率取代建筑砂浆中的天然砂对砂浆的和易性及强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废混凝土粉可以取代建筑砂浆中的部分天然砂配制再生骨料砂浆。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设计试验,从而配置再生骨料透水性混凝土。以再生骨料透水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透水系数、孔隙率为主要考核指标,分别研究了水灰比、骨灰比、砂率、再生骨料粒径等因素及其不同的水平对再生骨料透水性混凝土各性能指标的影响。并对各考核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细分,结果表明,再生骨料透水性混凝土的透水系数和孔隙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灰比;抗压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骨灰比。水灰比的变化与透水系数和孔隙率之间呈现相同的规律,都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骨灰比的变化与抗压强度之间呈现线性下降的趋势。当水灰比介于0.37~0.43之间,骨灰比介于4.0~4.5之间时,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较好,混凝土的强度较高,透水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再生混凝土的应用,不仅能够减少废弃混凝土填埋导致的环境污染,而且能解决天然石料资源不足和废弃混凝土如何再利用的问题,其中,力学性能是再生混凝土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对国内外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应变的影响因素及其最新研究成果,并分析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以期为未来再生混凝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建筑垃圾的处理及再生利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王健  李懿 《环境工程》2003,21(6):49-52
在此对国内外建筑垃圾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对分选、破碎后的垃圾骨料进行了坚固性、压碎值等试验 ;将其替代新鲜石子做再生混凝土 ,并对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抗冻、抗渗性能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强度损失很小 ,模量损失约 2 0 % ,抗冻指标 >D5 0。  相似文献   

10.
全固废无水泥钢渣重载路面混凝土的研究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佳  倪文  牛福生 《环境工程》2005,23(5):63-64,66
在完全不使用硅酸盐水泥的条件下,系统研究了以碱溶液激发钢渣、矿渣细粉、粉煤灰等工业废渣粉制备胶凝材料,钢渣为粗细骨料全部代替传统天然砂石,配置路面混凝土。配置出28d抗压强度达44MPa,抗折强度达8.3MPa同时具有良好工作性能的钢渣路面混凝土。进行重载路面工程试验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能解决日益发展的建筑业带来的环境问题,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建筑业进行调研,具体分析了乌鲁木齐地区废弃混凝土的现状,提出其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在乌鲁木齐地区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再生骨料混凝土应用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并对乌鲁木齐地区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应用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汪振双  苏昊林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0):3801-3807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考虑混凝土重复再生利用的环境影响分配,对重复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和环境影响进行研究,并基于功效系数法优化出混凝土最佳重复再生次数.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强度和电通量随着重复再生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下降,经3次重复再生后,混凝土28d立方体抗压强度为33.3MPa,满足设计要求,而坍落度和电通量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分别减小和增大了38.9%和85.7%;混凝土材料的生态效率随着混凝土重复再生次数的增加而提高,混凝土材料的GWP、CED和CMR的值均随着混凝土重复再生次数的增加而降低,降低幅度从高到低依次为:CMR > GWP > CED;综合考虑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抗压强度、电通量、GWP、CED和CMR等6个指标,4种混凝土配合比情景中,混凝土总功效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一次再生混凝土 > 二次再生混凝土 > 三次再生混凝土 > 普通混凝土.  相似文献   

13.
铁尾矿地砖的制备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唐山地区铁矿尾矿制备铁尾矿砖的试验研究,并设计制备铁尾矿砖生产工艺流程和最佳配比。研究结果表明,以铁尾矿为主要材料,通过掺加适量的水泥、粉煤灰、粗骨料和一定的外加剂,经常温常压养护28天后,抗压强度可达到28.30MPa,抗折强度为5.63MPa,同时长期性能研究也表明可以制备出合格的铁尾矿地砖。为铁尾矿大量资源化利用辊供了一条新的徐径.同时还对铁尾砖的微观机理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保守性离子在包气带层状土中运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溶质在多层层状包气带土中运移规律,选取5种颗粒配比不同的土样填装成由粗及细和由细及粗两分层顺序相反的土柱,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保守性Br-在两种不同结构层状土中基本运移规律。研究得出:当土体表层遭受浓度为200 g/L Na Br一次性污染,在15 mm/12 h降雨强度下,Br-在第1、2层土体浓度经历快速上升段、峰值段、下降段3个阶段变化,第3、4、5层土体浓度经历上升段、平稳下降段。试验结束时,Br-在由粗及细的土柱中分布较均匀,在由细及粗的土柱中集中在表层;溶质穿透整个土柱的时间,由粗及细结构比由细及粗结构提前96 h。结果表明,在截污性能和延缓溶质向地下水补给方面,由细及粗结构均要优于由粗及细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鲁敏  熊祖鸿  林霞  房科靖  黎涛  陈勇 《环境工程》2019,37(8):173-176
为全面了解建筑垃圾再生砖的早期强度性能,对比分析了再生骨料材性、原料配比及成型养护条件对建筑垃圾再生砖的早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骨料最大粒径和颗粒级配对水灰比和再生砖密实度的作用明显;适当的水灰比和灰骨比可促进水化反应和调控水化反应产物;提出了制备再生砖的最佳工艺,以此制备出8 h早期抗压强度可达11. 98 MPa的建筑垃圾再生砖,其相应28 d抗压强度高达26. 89 MPa,达到MU25强度等级。研究结果可为建筑垃圾再生砖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将废混凝土制成再生细骨料并用到工程实际中,对于提高建筑垃圾利用率和环境保护有重大意义。同时,建筑砂浆多在施工现场进行拌制,配合比只能靠经验与人工目测,拌制的砂浆性能往往不稳定,严重时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而预拌砂浆则是由专业化厂家生产,配合比经过计量;砂浆性能均一且满足使用要求。通过对国内预拌砂浆及再生砂浆研究现状分析总结发现,预拌砂浆及再生砂浆的研究已趋于成熟;建议施工方多使用预拌再生砂浆,既有利于施工安全,又有利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7.
中南地区冻土抗剪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南地区采集代表性土样,在室内模拟极端冰雪条件,通过改变试验温度、土体含水量以及冻融循环次数对土样进行直剪试验,研究该地区冰冻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冰冻土体的内聚力c和内摩擦角随着温度的降低逐渐增加,随着土体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土体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内摩擦角增加幅度小于内聚力c的减小幅度,即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该研究结果对中南地区在极端冰雪灾害时期,准确确定建筑、构筑物的地基承载力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动态水流条件下河流底泥污染物(COD_(Cr))释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水深、流速等水动力条件对底泥中污染物释放强度的影响,以苏州河底泥为例,通过水槽试验,分析了动态水流条件下河流底泥中污染物释放及其对上覆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ODCr释放率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但CODCr释放强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减小.底泥中污染物释放率与水深和流速有关,在相同水深的条件下,底泥的释放率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流速的条件下,底泥的释放率随着水深的增大而减小.在水深10cm、流速0.10m.s-1的动态水流条件下,底泥向上覆水体释放CODCr的释放强度与时间的关系为:C=1.06C0e-0.06t.  相似文献   

19.
针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尺寸效应问题,开展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尺寸效应的细观数值模拟研究.假定混凝土是由骨料、砂浆及孔隙组成,采用Monte Carlo法将孔隙与骨料颗粒随机投放在砂浆基质中,建立透水混凝土试件的细观非均质力学模型,开展透水混凝土试件压缩数值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试件尺寸的增加,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存在尺寸效应现象;由于透水混凝土材料高度的非均匀性,其尺寸效应现象比普通混凝土明显.  相似文献   

20.
道路拆除的建筑垃圾中包含大量的钢筋以及混凝土、砖瓦物料,采用"分拣-破碎-筛分-制砖-烘干"模式进行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制作空心砖、泡沫混凝土材料,道路拆除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可以取代砂子,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通过对道路拆除中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有效减少了垃圾对环境的污染,避免了建筑垃圾对土壤和环境的破坏,同时还具有客观的经济效益,研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实施模式,从处理技术和利用模式上进行革新,提高建筑垃圾的使用范围,促进环境了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