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城镇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污水量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人们逐渐形成了强烈的节能、环保意识,解决城镇的污水、污泥问题,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围绕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展开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污泥焚烧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堆肥、填埋等污泥处理方法相比,污泥焚烧具有减容、减量和无害化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污泥处理方法。对目前国内外污泥焚烧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污泥焚烧分类,介绍了污泥焚烧技术的研究及进展,最后提出污泥焚烧是我国污泥处理的新趋势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污泥产量大大增加,污泥问题迫在眉睫。分析了国内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污泥高干脱水、焚烧、好氧堆肥、厌氧消化及建材利用等技术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4.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副产物,随着污水处理量的不断增加,污泥产生量也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分析了国内外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处置方式,结合扬州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只有焚烧和送生活垃圾场填埋的现状,探讨了扬州市污泥处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城镇的环境,因为工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废渣以及废气。使得城镇的污水逐渐增多。因此原来城镇处理厂对剩余污泥的处理方法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这就要求发展新的技术去处理污泥。通过对当前的情况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城镇处理厂进行污泥处理的方式和技术存在着问题,需要进行完善。因此,本文主要就城镇污水剩余的污泥如何处理以及其处理技术进行了有关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城市污泥焚烧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污泥焚烧是可实现最大量减容的污泥处置方法,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该工艺已日臻成熟。为了探讨污泥焚烧的可行性,阐述了直接焚烧技术、混合焚烧技术和新兴的污泥合成燃料的技术路线,重点介绍了污泥焚烧设备并指出流化床焚烧炉是目前污泥焚烧的主要设备。最后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典型的污泥焚烧系统,并指出了污泥焚烧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摘要:本文中,笔者根据中小城市污水厂污泥的化学成分,将国内外污水厂污泥处理的经验进行结合,对中小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中小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技术进行初步的探讨,并且提出中小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技术路线。在中小城市污水厂进行污泥处理技术的路线,在污泥干化焚烧、污泥制肥以及污泥土地利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污泥的最终处置方法和热处置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主要介绍了德国的污泥焚烧技术和工艺,为目前在国内刚刚起步的污泥焚烧行业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9.
污泥焚烧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前焚烧工艺被世界各国认为是污泥处理中的最佳实用技术之一。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该工艺已日渐成熟,它以处理速度快,减量化程度高,能源再利用等突出特点而著称。并且由于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环境条件均对废弃物处理所花费的时间和所占的空间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而污泥焚烧技术已逐步成为污泥处理的主流技术。我国在废物焚烧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特别是在污水厂剩余污泥焚烧这一领域更是缺乏基础性的研究,因此对污泥处理中焚烧这一技术的研究就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上海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置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量的污水处理厂不断建成投入运行,随之而来的城市污泥产量越来越大,对污泥的处理问题显得非常紧迫.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置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要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处理目标.常规污泥处置目标和常规污泥处置方式,主要包括填埋处理的方式、污泥焚烧的方法、污泥土地利用的措施.同时对上海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污泥干化后进行与生活垃圾协同焚烧处理是污泥最终处置较好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郗青旗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7):205+207-205,207
本文从我国城市生活污泥处理现状和生活污泥处置发展趋势着手,针对目前焚烧生活污泥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已成熟运行的垃圾焚烧炉的特点,分析了焚烧生活污泥对垃圾焚烧炉的影响,并进行了初步的成本测算,对垃圾焚烧炉焚烧生活污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含油污泥热化学反应机理及焚烧、低温热解、直接液化、焦化和熔融等处理技术,对各种技术原理和优缺点做了介绍,并对我国含油污泥热化学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无害化是污泥处置的关键。倘若技术上没能解决污泥无害化处理,所谓安全处置将成为空谈。从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堆肥到水泥、环保砖、微晶玻璃、陶粒等建材利用……目前市场上似乎不乏污泥无害化处置的办法,但多个权威报告认为,中国近80%的污泥没有得到有效处置,"毒泥围城"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国内污泥处理市场很混乱,缺乏对不同技术的判别和选用标准,是目前污泥处理处置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近年来国内涌现出多种污泥处理技术,但由于技术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镇污水处置工程的快速发展,杭州地区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了15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目前污泥产生量已达89.8万t/a,污水厂污泥处置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在分析杭州市污泥处置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市的实际情况,指出杭州市未来污泥处置的发展方向为干化焚烧、卫生填埋、建材利用等多种处置途径相结合,并从污泥专项规划、处置技术、价格补偿机制、扶持政策、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杭州市污泥处置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达州市城镇生活污泥安全处置,文章概述了浓缩脱水、石灰稳定、污泥热干化、好氧堆肥、厌氧消化、蚯蚓养殖等6种处理技术,还有焚烧、建筑材料综合利用、土地利用、填埋等4类处置技术,分析了达州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处置现状,并对未来的污泥产生量进行预测,提出了管理机制不完善、前端预处理不到位、处置设施建设不规范、末端处置能力有缺口等问题。在采样检测3处城市和6处乡镇生活污泥泥质的基础上,分析论证了4类处置方式的适宜性,推荐优先采取3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协同处置,提出了科学规划建设处置设施、强化预处理和泥质检测、加强“全生命”周期监管、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在世界环境日即将来临之际,6月2~3日,广东省在广州市番禺区召开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经济技术研讨会,以期进一步推进广东省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和妥善处置,交流探讨污泥管理策略和对策,借鉴国内外先进  相似文献   

17.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利用途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目前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传统处理方法如填埋、焚烧及土地直接利用等存在的不足与弊端,指出了污泥资源化利用方式是今后污泥最佳处置方式,并就目前研究较多的污泥堆肥处理、污泥厌氧发酵工业化制气及建材利用等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前景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剩余污泥焚烧灰分磷回收及其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焚烧渐渐成为剩余污泥终极处理、处置方式,而焚烧产生的污泥灰分中又包括了污水中绝大部分(>90%)的磷.因此,从焚烧灰分中回收磷也为污水磷回收提供了最佳位点.从污泥灰分中回收磷已存在一些适用技术,但灰分中重金属含量对工艺选择有重要影响,这可能会限制灰分直接用作农作物肥料的可行性与价值.因此,磷提取并纯化是灰分磷回收的重要技术步骤,同时也需兼顾工艺经济成本与环境影响.为此,本文从磷提取与磷纯化角度总结了目前灰分磷回收技术的国际研发进展,涵盖生物法、湿式化学法和热化学法;分析比较了不同方法在技术经济、环境影响及适用灰分方面的差别.生物法行之有效、环境影响小,但完成磷回收时间漫长;湿式化学法研发、应用最为广泛,但对环境影响较大;与污泥焚烧统筹合建可使热化学法更具经济性.然而,3类不同技术工艺并不具有相互替代性,需根据灰分成分进行合理选择.此外,前端污水处理以及中端污泥前处理也应与末端灰分磷回收相结合,尽量避免过多化学药剂投加带来的污泥灰分金属含量增加.污泥单独焚烧亦是决定灰分磷回收效率的关键.欧洲政策已明显支持污泥焚烧并从灰分中回收磷,政策和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环境治理和保护工程也胡之增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我国一系列环境水系治理方针的出台,促成了城镇、企业污水处理厂的快速崛起,每一座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泥,每处理1万吨污水出泥量平均约为8米3,污泥处理费用高、处置难,已经成为困扰环境工程建设和污水处理厂发展的一大难题,现行对污泥的处理方法主要是焚烧、土地回用、填埋和投海。这样不仅处理费用高,而且还存在二次污染问题,因此,如何开发利用污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城市污水的产生及其数量在不断增长。城市污水处理率逐步提高,伴随产生了大量剩余污泥。随着污水厂运行效率逐渐提高和新的污水厂逐步建成。随着中国污水处理量的增加,污泥处置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污泥处置现状与发展,研究和探讨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污泥处置技术—污泥焚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