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渤南油气终端处理厂为例,分析了如何有效回收利用热介质锅炉排放的高温烟气余热。在对热介质锅炉耗能情况的调研基础上,结合可回收的余热资源量和烟气余热特点,通过对装置的优化选型,提取了热介质锅炉高温烟气中的余热,用于渤南油气终端处理厂区冬季采暖。实践表明:该装置的使用减少了原油的消耗,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降低了总体能耗和生产成本,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量。  相似文献   

2.
高义和  徐良 《环境工程》2010,28(6):47-49
针对利淮钢铁公司80t电炉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温烟气,在优化原有除尘系统的同时,增加了余热回收系统,使整个系统在运行中既满足了环保要求又节约了大量能源;简要叙述了余热回收系统的工艺流程及西门子PLC在余热回收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螺杆膨胀发电站在不锈钢产业AOD炉烟气余热回收上的应用,开辟了我国不锈钢产业AOD炉低温烟气余热利用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型洗浴中心日常运行排出的污水含大量低品味余热特点,在讨论余热回收系统回收原理及流程基础上,针对不同种类的能源,探讨了不同季节条件下的热经济性、各种能耗费用的差异性与正确选择能源的重要性;通过减排估算与对各种回收途径的经济性指标分析,指出余热回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表明推广清洁绿色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天津市某养殖场沼气工程,基于热平衡模型,模拟分析了沼气发酵罐热负荷特性,发现发酵罐罐体传热负荷和加热发酵料液负荷是沼气生产过程中主要负荷组成部分,而其中加热发酵料液负荷占到了沼气工程总热负荷的87.5%~90.8%,约为发酵罐罐体传热负荷的8倍。为减少发酵罐排料造成的热量损失,设计了1套沼气发酵罐排料余热回收装置,并对其余热回收效率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装置在春季余热回收量为1 472.3~2 216.5 MJ,夏季为747.4~993.5 MJ,秋季为1 515.7~2 069.3 MJ,冬季为2 526.3~2 707.7 MJ。全年节能率波动范围在25.36%~48.46%,在冬季其节能率仍能达到30%以上,有效减少了排料的热量损失。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静态轿车日晒高温问题,设计了一种全自动化车衣。红外遥控一键即可完成车衣展开回收的过程;开关磁力座吸力固定收纳盒,可抵抗6级风力;车衣内部尼龙软管采用蛇形排布,易于张开和收卷;车衣表面采用银白色涂层反射紫外线;充气膨胀自动张开车衣,充满气体的车衣被撑起与轿车表面隔离,通风效果好,通过反射紫外线和隔离热源保证了车内温度不至于过高。该车衣采用充气方式实现完全自动张开和回收的车衣系统。  相似文献   

7.
汪锐  沈致和 《环境工程》2012,(Z2):218-220,198
铜陵市铜冠电工漆包线生产厂房的催化装置中产生大量温度高达500℃的烟气,该工业余热一直以废气的形式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热污染和能源浪费。回收该工业废热,利用该烟气余热直接驱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不仅介绍了该技术的工艺特点,而且从传热学和工程热力学基本理论入手研究烟气回收管道保温的计算分析,建立管道等厚度保温层的管网计算模型和基本理论,为工程实践提供可借鉴计算模板。  相似文献   

8.
移动式余热利用技术将余热回收和用户供热结合起来,突破了传统集中供热管网的限制,是完善现有供热系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本文从技术研究和示范工程应用两个方面综合分析了移动式余热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根据现有技术发展水平总结了该技术面临的问题和对应的发展方向,可为移动式余热利用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深入分析了加油站平衡式油气回收系统、真空泵辅助式油气回收系统的美国模式和德国模式的油气回收效率和关键技术问题,揭示了密封性是平衡式失败和美国模式低效的根本原因,解决了困扰业界的罐压不高、罐压保持、后处理装置是否必要等困惑和争议,提出高效率、低密封性要求的"低罐压真空泵辅助式油气回收系统"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隋秀文  邵帅  张芸  张树深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0):2592-2598
本文研究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系统的效率,并对余热发电前后每个系统的效率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得出各个系统的资源能源利用程度以及余热发电工程对每个系统能量利用率的影响,诊断水泥熟料生产过程的损失发生位置并发现系统的节能和余热回收利用的潜力,为管理者实施节能降耗的方案提供技术支持.研究表明,实施余热发电工程前,水泥熟料生产的原料制备系统、煤粉制备系统、回转窑系统的效率分别为4.5%、1.4%和33.7%;实施余热发电工程后,效率分别为7.8%、2.8%和38.1%.余热发电工程可回收回转窑系统总投入的3.7%,同时使原料制备系统、煤粉制备系统、回转窑系统的效率分别提高3.3%、1.4%和4.3%.  相似文献   

11.
以正在设计的电厂为例,叙述了烟气余热利用的思路:在冬季供热期间,回收烟气余热用于加热热网循环水系统;在机组非采暖期,回收烟气余热用于加热凝结水。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钢管公司)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强化对余热资源的回收使用,实施炼钢循环水余热综合利用项目,利用炼钢电炉本体循环水余热资源进行采暖,替代原有汽水换热站,减少蒸气资源消耗和燃煤锅炉开启,降低了一次能源消耗。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减少企业因实施节能技改项目过程中的资金占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由于对浮法玻璃窑烟气排放标准的提高,玻璃窑烟气需要进行脱硝系统的增设。文章介绍了目前国内重油浮法玻璃窑的烟气状况及主要脱硝方式。针对某700 t/d重油浮法玻璃窑烟气脱硝项目,对比了几种SCR脱硝布置方式,并通过综合考虑对原有余热锅炉影响程度、施工难度及运行费用等条件后,最终选择了适应于该现场的合理方案。最终方案因对余热锅炉热效率影响小,同时作为相对独立工艺系统无需对余热锅炉进行过多改造而确定为在余热锅炉前增设中高温SCR。  相似文献   

14.
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余热,是重要的二次能源。随着余热回收技术在钢铁行业的推广应用,这些余热资源被逐渐回收利用起来,产生了明显的节能和经济效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钢铁行业的余热回收利用率仍然偏低,仍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工业领域,余热资源大量存在且回收利用率普遍较低,本文介绍了工业余热的分类、余热回收的途径,并以某焦化企业的烟气余热回收项目为例,说明了工业余热回收投资见效快、经济效益可观,余热回收技术在工业领域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能耗高排放工业中高温烟气余热如何处置,是影响全球节能减排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工业烟气余热回收率仅为29%,比国际平均水平低15%-20%。在这差距之中,相关技术的缺乏成了"拦路虎"。2016年以来,由重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十家科研院校和企业组成了"工业含尘废气余热回收技术"项目组进行攻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现状我国能源消费情况,提出工业余热,特别是低温工业余热回收利用的可行性。以某企业采用的温度低于70℃的冷却水低温余热回收、综合利用技术为案例,分析低温余热回收的节能效果。结果表明,充分挖掘企业的节能潜力、仔细分析企业的用能现状,利用低温余热有效降低企业边界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传热试验,分析研究了低温烟气中翅片管与光管的传热特性,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余热回收系统,并以某垃圾焚烧厂为例,利用烟气余热加热焚烧炉一次风。通过控制流经换热器的烟气流速,可以有效避免流动阻力、低温腐蚀对焚烧炉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焚烧炉经过余热回收改造可以减少蒸汽耗量,增加电厂发电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在河南焦作某电厂2×350 MW机组脱硫废水烟气余热蒸发零排放工程的运行基础上,进行工艺的优化与改进,创造性地引入旁路烟道蒸发系统:在SCR脱硝装置后、空气预热器前引出少量高温烟气(烟温在330~350℃)至旁路烟道系统;旁路烟道出、入口通过电动隔离挡板实现与主体烟道的隔离;旁路烟道入口加设电动调节挡板以调节烟气的流量、流速;旁路烟道内设置高效双流体雾化喷嘴,雾化液滴与引入的高温烟气进行迅速传质、传热,实现液滴的高效蒸发;旁路烟道出口连接在空气预热器后、除尘器前的烟道上,蒸发后的结晶物随烟气在除尘系统得到去除,水蒸气在脱硫塔被冷凝后间接补充脱硫工艺用水,最终实现了脱硫废水零排放,且对电厂原有系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深度去除污泥中的水分是污泥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的关键。污泥热干化脱水是污泥深度脱水的一种有效方式。分析了污泥中水分分布特点等影响脱水的因素,介绍了国内外热干化方式和设备特点,最后归纳总结了热干化工程设计时如何进行热源、热介质选择、减少热损失、工程安全控制以及消除二次污染等重要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