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和空气中丙酮氰醇的气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 丙酮氰醇为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是生产丙烯酸甲酯、丙烯腈及农用杀虫剂的主要原料。它为剧毒有机物,在高温(120℃)及碱性条件下可释放出氰化氢。因此,一些国家把它列为重点污染物。美国EPA规定生活饮用水中的允许浓度为0.001mg/L,生产车间空气中的浓度为1.0mg/L;原苏联规定生产车间的卫生标准为0.9mg/m~3。  相似文献   

2.
1、绪言氮氧化物(NOx)的化学分析法,有苯酚二磺酸法(PDS法),锌还原萘已二胺法(Zn—NEDA法)等。因吸收液对Nox的吸收及其定量操作需要时间,故在短时间内分析大量的样品,是相当困难的。促进吸收液对NOx吸收的方法,有用臭氧氧化吸收NOx的,但是,当排气中有氨,氰化氢等含氮化合物共存时,也同时被氧化吸收产生误差。另外,因臭氧发生器听用氧的纯度等因素的影响,该法有空白实验值高等缺点。作者曾报告过用碱性吸收液吸收NOx,用通常的NOx定量法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间歇式厌氧消化装置,研究了有机毒物NN——二乙基苯胺不同浓度对厌氧消化的影响,及对不同污泥浓度的消化系统的影响。以相对产气活性表示毒物对厌氧消化毒性影响的大小,获得了相对产气活性与毒物浓度以及污泥浓度的关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增大毒物浓度则使毒性增大,增大污泥浓度则使毒性减小;在毒物浓度不变时,相对产气活性与污泥的毒物负荷成线性相关,文中给出了相关关系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某油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其危害程度,为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卫生标准对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该油田化学毒物总的超标率为0.25%,其中采油厂超标率为0.35%:粉尘检测均未超标;噪声强度总的超标率为34.0%。其中采油厂、原稳厂、销售储运系统、工程技术中心噪声超标率分别为38.3%,26.9%,15.2%,25.0%。结论该油田的化学毒物及粉尘浓度绝大多数达到了国家卫生标准,但噪声污染的治理措施存在设计不合理或不完善的地方.尚需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5.
丙烯腈生产废水的组成对膜吸收去除氰化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某石化公司的实际丙烯腈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丙烯腈生产废水的组成对膜吸收去除氰化物的影响. 结果表明:丙烯腈生产废水中的氰化物基本为易释放的氰化物,共存的挥发性丙烯腈对膜吸收法去除氰化物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废水中的丙酮氰醇对膜吸收法去除氰化物的影响最大. 丙烯腈废水采用膜吸收除氨-除氰工艺,由于碱性环境以及适当的加热,促进了丙酮氰醇分解转化为HCN,氰化物的去除率可以从40%~70%提高到82%~90%,同时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3.3%以上. 气态膜吸收法能够有效去除并回收丙烯腈废水中的氨氮和氰化物,有效降低后续处理负荷,并为后续生物处理提供可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研究工作场所空气中氰化氢和氰 化物的异菸酸钠-巴比妥酸钠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研究结果发现改变了缓冲液及显色溶液的pH值后,氰化物含量在0μg~2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该方法简单适用,结果准确可靠,适合工作场所空气中氰化氢和氰化物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刘静玲  袁星  郎佩珍 《环境科学》1997,18(5):31-33,36
为了客观地评价2,4-二硝基甲苯与其它硝基芳烃化合物共存时对藻类的生态毒理学效应,采用OECD藻类生长抑制实验的国际标准方法,研究了2,4-二硝基甲苯与其它6种硝基芳烃化合物共存时,对斜生栅列藻的联合毒性,同时观察到细胞水平上的中毒症状,结果表明:2,4-二硝基甲苯加对硝基苯胺。2,4-二硝基甲苯加对二硝基苯;2,4-二硝基甲杠加对硝基苯甲醚均表现为协同作用。2,4-二硝基甲苯加对硝基苯酚,2,4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改变汽油—甲醇和汽油—乙醇混合燃料的混合比造成排放废气中所含微量成分变化的特征。当甲醇的混合比例增加时,甲醛和甲酸的排出浓度增加,乙醇增加后,甲醛。乙醛及甲酸的浓度均增加,但当甲醇和乙醇都增加时,则有氰化氢和氨排出浓度降低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陈寿椿  唐春元 《环境科学》1982,(1):13-17,76
为了正确反映生产环境中有害物的浓度与工人实际吸入毒物量的关系,特别在制订空气毒物的允许浓度时,需要考虑到毒物的剂量与机体的效应关系,这就要求有比较理想的个人空气采样仪。最近国外对现场岗位工人的个人空气采样已进行了不少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上海石化总厂的混合石化污水中往往含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最常见的有氰化钠、硫化物和硫氰化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三种物质的浓度变化和曝气池内活性污泥中三类最常见的原生动物,即:等枝虫类,楯纤虫类和钟虫类的数量密切相关。因此,有可能从这三类原生动物的数量变化中估计处理系统受有毒有害物质冲击的程度。在本工作中。原生动物的计数方法是取一滴曝气池中的混合液在低倍显微镜下直接记数,重复取三次样观察后,取平均值作为该灭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的数量。污水中毒物浓度为24小时的平均值。为了避免相互的干扰,因此在研究一种毒物对原生动物的影响时,应选择其他两种毒物处于相对较低的浓度水平的日期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1.
土壤中3种典型有毒污染物对发光细菌的毒性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发光细菌作为毒性测试物种,以土壤中3种典型有毒污染物硝酸盐、氟化物和敌百虫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对发光细菌的毒性特点。以硝酸盐、氟化物和敌百虫为代表毒物,建立毒物污染模型,用生物毒性测试仪测定样品及空白的发光度,计算相对发光率。发光菌的相对发光率与毒物的浓度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90~-0.99,P0.01。硝酸盐、氟化物和敌百虫作用15 min时使发光细菌产生50%光损失时的浓度(EC50-15 min值)分别为2 210.00,245.28和880.28 mg/L。该方法在土壤中有毒污染物的毒性监测和评价方面可以弥补理化方法分析毒性时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废水毒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化学品使用的日益广泛,排入地表水中的有毒化合物已多达数千种。以传统的方法管理有毒污染物的排放,需要分析废水中许多化学毒物。例如,美国要求优先分析废水中126种化合物及其他毒物,诸如氯和酚类等。并参照“现有最佳技术”、州制订的水质标准及环保局出版的130余种污染物的水质基准,予以控制。据此,美国虽每年防止了大量毒物进入表面水体,但其工作程序复杂。同时,由于许  相似文献   

13.
<正> 氰离子是有毒的。凡是在人体内能够产生氰离子的物质,都必须认为是有危险的。这些物质中有氰化氢(HCN)气体(一种低沸点,25.5℃,高挥发性的液体);氰化氢的水溶液,一种弱酸,氰氢酸;可溶性的无机氰化物,如氰化钠,氰化钾等;以氰化物为基础的有机多聚物;通过化学作用或生物化学作用产生氰离子的扁桃甙,既已知的Laetrile的一种生氰β配糖体。  相似文献   

14.
高浓度有机氰废水的厌氧生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30摄氏度条件下,模拟厌氧化反应设备条件,测定了丙烯腈,腈纶生产过程废水等各种高浓度有机氰废水的厌氧生物可降解性(BD%)及废水中丙烯腈,乙腈,聚合物和氰化物这些主要污染物质的产甲烷毒性,结果表明,丙烯腈生产一段,二段急冷废水和腈纶生产工艺废水的厌氧生物可降解性能比一般石油化工工业废水的性能差得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对产甲烷活性抑制较强,它们对厌氧菌产甲烷活性的50%抑制浓度(50%IC)及其毒素类型分别为:丙烯腈85mg/L,代谢,生理性毒素:乙腈320mg/L,代谢毒素;聚合物1300mg/L,代谢毒素,氰化物50mg/L,生理,杀菌性毒素。  相似文献   

15.
小资料     
水中几种主要毒物的.高容许浓度 单汇立:毫电厂了{{…‘“0 .5}0 .5}0.050 .5}0.50 .1唯.‘,.Ln︸n︺ :工业排放标准地面水卫生标谁饮用水卫生标准0 .01】00 .00110.0410.05】00 .001}0.01}0001】0.02}0.0二小资料~~  相似文献   

16.
EPA已宣布其最终的市区空气有毒物政策 ,涉及33种市区空气有毒物和 13种新污染源 ,并将在 2 0 0 4年开始限制污染物的排放。在 33种化学品中包括乙醛、苯、炼焦炉排放、二英、环氧乙烷和甲醛。新法规还涉及到小规模作业 ,如城市填埋、油漆清洗、有机和无机化学品生产、水银电解法氯碱厂和合成橡胶生产。据 EPA称 ,在 33种市区空气排放中 ,小规模作业排放占 4 0 % ,大工业污染源占 2 0 % ,活动污染源占 4 0 %。该政策的初步目标是使引起癌症的 13种污染源排放降低 75%。EPA空气-有毒物政策将冲击小规模生产@刘剑平…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首次颁布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大气污染物铬酸雾氰化氢氨排放标准》和《大气污染物沥青油烟排放标准》。这两个标准的制订,是根据武汉市的地理、气候及环境特点,并结合有关行业、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腈纶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N-二甲基乙酰胺和丙烯腈为腈纶生产废水中的两种特征污染物,对二者的准确测定至关重要;文章优化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者混合液的操作条件:流动相配比、流动相流速、柱温,实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对DMAC和丙烯腈的完全分离。结果表明: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XDB-CN(5μm×4.6mm×150mm)不变的情况下,柱温为25℃;流动相,水∶甲醇为70∶30;流速为0.6mL/min时,二者的分离度达到5.45,能对二者进行有效的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19.
方东  楼霄 《环境科技》1995,8(3):18-21
采用与传统大型蚤慢性毒性试验方法等效的新的指标体系大型蚤第七天体长指标,对有毒工业废水和毒物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其具有省时,省力,准确的特点,一方面揭示了毒物和工业废水毒性大小,废水在环境中的最高允许浓度及可见效应浓度,另一方面又为这一新指标体系的应用,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价,提高生物监测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废水中总铬时存在共存金属干扰测定现象。本文通过一系列不同测试条件下的干扰实验及测定结果图表分析,阐述燃烧器状态与共存金属对测定影响,得出了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铬时最佳检测条件,可以取得较高的仪器灵敏度及消除共存金属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