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关于西部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西部开发给生态环境保护既带来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改善西部生态环境,促进东西部共同繁荣的迫切需要。从榆林、延安先期开发的情况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将给环境保护带来历史性机遇。一是大开发带来的经济社会大发展,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陕北是我国西部开发较早的地区,1985年神府东胜煤田开始建设,1993年陕北油气田开始勘探开发。以此为龙头,带动了当地交通、管道、通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了陕北社会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2.
西部生态忧思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警示,指出了在今后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应把握的原则,提出了近期我国加强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加强环境保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中央、国务院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作为重大战略决策。面对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大潮 ,环顾我省的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现状 ,倍感形势喜人 ,形势逼人 !喜的是西部大开发为把四川建成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带来了大好机遇 ,为推动我省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 ,环境保护事业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历程。忧的是我省生态环境脆弱 ,环境污染严重 ,环境保护工作还很不适应西部大开发中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形势的需要 ,形势十分严峻。首先 ,是我省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截止 1998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 2 2万平方公里 ,占全省国土面积…  相似文献   

4.
高原  张宇 《环境教育》2013,(9):60-61
我国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占四分之三以上,是我国最具水电开发潜力的区域。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电东输工程激活了西部丰富的水能资源,促进了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然而,在国家倡导建设美丽中国、在国民环境保护意识日趋提升的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成为中国水电发展进程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亦是水电开发建设中  相似文献   

5.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对原本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现状必须予以重视,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6.
将华莺山建设成为川东生态屏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龙胜 《四川环境》2001,20(4):53-56
生态环境保护是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地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工程之一。本文就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植被覆盖率论述了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并依据华蓥山系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阐明了加强环境保护与川东生态屏障建设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河上游及源流区草原荒漠化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针对塔里木河流域环境恶化、草地开发利用失衡、草原荒漠化日趋严重的问题,提出具体规划和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库尔勒市城市工业布局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库尔勒市城市工业布局的现状及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阐述了在工业开发、经济建设中应该坚持的环保指导思想,工业区环保目标与主要污染手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阐明了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工业布局,才能确保库尔勒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环保产业》2014,(12):65-65
重庆市渝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是集环境工程和环保设备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工程设计、工程管理、总承包、投资运营和咨询服务于一体的公司.公司系国家国债支持企业、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理事单位、重庆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重庆市水泥协会理事单位,是西部地区较大的环保除尘设备生产企业,公司抓住了重庆直辖、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部开发与新疆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开发西部地区已经成为我国一项跨世纪的战略任务,搞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新疆地处内陆地区,以典型的绿洲经济为主体,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口承载能力比较低;多年来不合理的经济开发活动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本文针对新疆生态环境的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中应遵循的三个主要原则,并提出新疆生态环境保护的八条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奋斗目标,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生态保护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具有保护生存条件、保障生态安全、保护自然资源及生产力、保障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等重要作用.因此,生态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实现生态现代化的前提、建设生态道德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构建生态云南的基本要素有:明确的责任;心理准备充分;资金充裕;社会动员、组织动员高效便捷;打环境官司容易;完善的约束——激励机制;履行生态伦理的能力。生态补偿能创造和积累构建生态云南所需要素和条件。本文将云南生态补偿划分为伦理型生态补偿和法制型生态补偿,探讨各类生态补偿的发展策略、步骤、方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根据生态足迹模型,对济南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进行了实证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济南处于不可持续发展中.造成生态赤字大的原因是能源结构、对自然资源开发过度和人口密度大.因此,提高土地生产力、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建立资源节约型生产和消费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生态保护的基础是生态监测与生态调查,生态保护的关键则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因素有组织、结构、活力、恢复力、系统对相邻系统的影响、投入、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其类型有健康、较健康、亚健康、不健康、患病五级;其相应的生态恢复为生态预防、自然恢复、生态修复、生态重建;其相应的生态工程有建立自然保护区、封育、补播与放流、人工林、人工草场、人工湿地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战略与重大任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保护修复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先行动,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显著进展,但生态系统本底脆弱、保护修复基础薄弱、管理机制不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与实现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尚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产品需要。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主要进展基础上,分析了未来一段时期生态保护修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协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核心,探索构建生态保护修复与污染防治统筹推进机制,强化监管制度设计、示范样板引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筑牢美丽中国生态根基。  相似文献   

16.
生态素质作为以生态世界观和生态方法论为核心、以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为观照、以生态思维方式和生态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人的内化物,它必然体现当今乃至未来人类素质的主体内容和发展的主导趋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生态哲学的研究应全面强化在有效提升人的生态素质方面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17.
葫芦岛市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和生态足迹指标对葫芦岛市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2000年~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达2.376 4 hm2,全市生态足迹达642.252 9×104hm2,人均生态承载力0.595 6 hm2,全市生态承载力160.914 7×104hm2,人均生态赤字1.780 8 hm2,全市生态足迹赤字高达481.338 2×104hm2。葫芦岛市生态系统处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生态足迹模型为研究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提供了一种廉价而快速的计算框架,作为确定葫芦岛市生态承载力的方法与模式,简单、综合而且实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对山西省太原市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太原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6.0139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94hm2,出现了5.619hm2的人均生态赤字,表明太原市面临的生态压力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减太原市生态压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秦皇岛生态市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市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载体。本文对生态市的内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秦皇岛建设生态市的意义、基础条件、重点任务、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芜湖市2003年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足迹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定量测定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利用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芜湖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与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芜湖市2003年人均生态赤字为1.65hm2,表明其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针对目前的状况提出了芜湖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