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简述了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其相关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并且从项目的施工期、运营期树立和分析出环境监理方面的要点,提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且明确了环境监理工作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垃圾焚烧技术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够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但由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成分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不均匀性,在垃圾焚烧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不同的、复杂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会产生对人体和环境有危害的物质即焚烧气体污染物。尤其是剧毒二噁英,使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的发展受到了阻碍。本文着重对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物的排放及控制方法做了深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于今年7月起实施,焚烧排放的各类污染物限值提高30%。业内估计,环保门槛的提升,可能会引发垃圾发电行业深度整合。数据显示,仅在2012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到1.71亿吨,而这个数字每年还在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现实需要使得各地快速上马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但由于此前我国对生  相似文献   

4.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经过一段时间快速发展后,逐渐面临国补退坡、垃圾量不足等问题,在超低排放的趋势下,控制焚烧发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探索经济高效的烟气净化工艺,对生垃圾焚烧发电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炉排炉型式垃圾焚烧线,围绕颗粒物、SO2、NOx这3种主要污染物,提出2种超低排放烟气净化方案,结合现有焚烧厂运行情况,对比2种方案的技术特点、能耗水平、运营成本。结果表明,采用碳酸氢钠干法脱酸可以优化烟气净化工艺流程、降低湿法运行负荷,减少洗烟废水的二次污染风险,并能减少系统能耗、降低运营成本,具有更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胥树凡 《环境保护》2014,(19):17-20
城市生活垃圾堆存量的日渐增多使得垃圾围城的现象有所回潮,如何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消除对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威胁,成为城市健康发展面临的挑战。文章分析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及处理现状以及垃圾焚烧发电的发展困境,阐述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优势和可行性,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科学发展的对策和政策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为例,介绍了垃圾焚烧厂二次污染防治措施及处理效果。监测结果表明,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及特征因子实现达标排放,厂界噪声超标但未造成扰民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中国已有过半数省份垃圾焚烧设施规划和建设遭遇不同程度的"邻避"瓶颈,且呈现由东南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蔓延的态势,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杭州九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简称"九峰项目")在"邻避事件"发生后的紧急处置及后期工作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是一个邻避事件化解的成功案例,基于对中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境社会风险防范化解开展的调研,下面对九峰项目基本情况、主要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8.
采用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法计算了合肥市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碳排放,分析了项目碳减排效应,并给出了垃圾焚烧的减排路径。结果表明,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碳排放强度为398.89 kgCO2e/t,其中焚烧过程碳排放为384.7 kgCO2e/t,占比96.44%。塑料等含化石碳组分垃圾的碳排放占整个焚烧项目碳排放的92%以上,是主要排放源。项目通过替代垃圾填埋基准线排放为557.75 kgCO2e/t,替代燃煤发电的基准线排放为385.73 kgCO2e/t,综合净减排量为544.59 kgCO2e/t,表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具有很好的减排效益。通过系统规范核算了焚烧发电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数据,为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摸清碳排放底数、参与碳排放交易等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已经成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一个主流发展方向。通过对贵州省生活垃圾发电厂进行研究,发现了垃圾焚烧量较小,发电效益低于预期;经营成本较高、管理和工艺落后给公众带来“邻避效应”的心理影响;投资收紧和电价补贴难以到位等问题,因此提出加快推进省内垃圾分选工作,提高企业燃烧垃圾的燃烧效率;提高行业门槛,提高排放标准,加强行业监管;信息化开放,破解“邻避效应”;规避补贴费退坡风险等对策与建议。依靠企业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互改善,促进贵州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事业实现有序、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渗沥液处理现状近年来,中国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取得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底,中国投入运行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共339个,总处理能力超过65万吨/日,累积并网装机约为7253兆瓦。《"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发[2016]65号)提出:到2020年垃圾焚烧处理率达到40%。未来垃圾焚烧发电厂大规模建设仍将持续。与此同时,政府及社会公众也开始聚焦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三废"治理。"打铁还需自身硬",垃圾焚烧发电产业  相似文献   

11.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利用垃圾焚烧处理的余热发电,在节约能源的同时,也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本文中结合某垃圾焚烧发电无害化处理工程,依据CDM方法学AM0025对该项目的碳减排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0a该项目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77560t,给我国带来了可观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当前,垃圾焚烧发电已成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流工艺。但随着生活垃圾分类制度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势必会导致用于焚烧发电的垃圾原料发生明显改变。基于此,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垃圾分类对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发展的影响。为适应分类后焚烧垃圾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现有垃圾焚烧发电工艺需相应调整,尤其是热值升高,将大幅提升吨垃圾发电量,显著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激发企业自主投资运营的积极性。政府可依据焚烧发电产业市场行情,灵活调整相关补贴和优惠政策。垃圾焚烧发电产业有望进一步实现完全市场化运行,其发展模式也有望呈现为“全民参与+EPC”模式。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置,政府的“参与、监管”角色也将向单一“监管”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3.
固体废物焚烧处置及其清洁发展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含化石碳(如塑料等)在内的废物焚烧处置和露天燃烧是废物部门中最重要的CO2排放来源之一. 在全国节能减排大背景下,废物焚烧发电成为温室气体减排的有效途径. 对我国固体废物焚烧处置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国内城市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焚烧的区域特征. 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和废物产生量的急剧增长,废物焚烧处置技术必将成为我国未来固体废物处置的主要方式;伴随着废物焚烧行业的发展,有大量项目可以注册CDM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可为温室气体减排做出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大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采用SNCR控制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垃圾焚烧发电系统的脱硝。文章从脱硝系统的选择和控制方案进行了论述,阐述了采用氨水作为还原剂的SNCR系统在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应用效果与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15.
将生活垃圾焚烧厂从整体到局部分为场站-工艺-单元三个层次,通过现场调查,获取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在2009~2011年不同层次耗能排污数据。分析表明,在焚烧工艺中焚烧单元处理单位垃圾的电耗达到60.83 kW·h,余热发电单元水耗最大,尾气处理单元的电耗和水耗相对较小。不同场站在处理单位垃圾时烟气和炉渣产量比较接近,但飞灰排放差异较大,在2.92~24.78 kg/t垃圾之间。渗沥液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水质相对稳定,MBR单元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但其耗电量较大,占渗沥液处理工艺总耗电量的87.55%。焚烧工艺发电最优值为423.77 kW·h/t垃圾,产生的电能除满足自身需求外,还剩余1.8×108 kW·h的电能,可用于渗沥液处理工艺或输向场站外部。每吨渗沥液处理最多可产生中水0.962 t,全北京市每年产生中水196456 t/a,使用潜力大。  相似文献   

16.
垃圾焚烧过程中的烟气污染及其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平  程建光  陈俊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5):116-118,133
在焚烧法被广泛应用于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同时,焚烧过程中形成的二次污染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垃圾焚烧污染物存在形式及数量与焚烧条件和净化系统密切相关.介绍了垃圾焚烧中酸性气体、重金属、二恶英等烟气污染物的形成与危害,并阐述了对各类污染物生成和排放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衣静  刘阳生 《环境工程》2012,30(5):50-54,113
焚烧处理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主要垃圾处理方式之一。垃圾中PVC塑料和餐厨垃圾等含氯组分在焚烧过程释放出氯化氢气体。介绍了垃圾焚烧过程氯化氢气体产生机理,分析了氯化氢气体对有机氯代污染物生成及重金属气化的影响以及氯化氢气体对焚烧设备造成的严重危害,综合论述了国内外氯化氢气体脱除技术研究进展。最后指出高温烟气中HCl控制技术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浙江某处理规模为100 m3/d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氨吹脱+ABR+两级A/O的复合MBR组合工艺在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复合MBR工艺对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的有机污染物和氨氮均有较高的去除效率,均在98%以上。经过该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可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三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以浙江某处理规模为100 m3/d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后加碳源两级A/O复合MBR工艺在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复合MBR工艺对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的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的去除效率较高,均在98%以上。经过该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可降低至200 mg/L以下,出水氨氮低于5 mg/L。与普通MBR工艺相比,两级A/O复合MBR工艺有机污染物和氨氮去除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水泥回转窑处理固体废弃物的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水泥回转窑量大面广,利用水泥回转窑处理固体废弃物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在对可入窑焚烧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比较了水泥回转窑与常规焚烧炉的焚烧过程和焚烧条件,分析了水泥回转窑处理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友好性,以及焚烧过程对大气环境、水泥产品重金属浸出对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